社会保险学第02章产生与发展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556652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65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保险学第02章产生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社会保险学第02章产生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社会保险学第02章产生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社会保险学第02章产生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社会保险学第02章产生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保险学第02章产生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保险学第02章产生与发展(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2章 社会保险制度的 产生和发展,社会保险学,宋明岷 上海金融学院/保险学院/社会保障系,2,本章教学要求,学习目标: 熟悉社会保险制度的理论基础 掌握社会保险产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了解我国社会保险的发展历程 关键概念: 社会保险 新历史主义 福利经济学 贝弗里奇报告,3,目 录,第一节 社会保险制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4,社会保险制度的理论基础,5,一、新历史主义理论,理论出现时间: 19世纪下半叶的德国 理论盛行时间: 19世纪70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 理论的学术立场: 反对亚当斯密提出的经济自由主义,也反对马

2、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是折中主义主张,6,一、新历史主义理论,主要观点: 国家的职能不仅在于安定国内秩序和发展国家军事力量,还应当具备管理经济的职能。 国家的法律法规至上,并决定着经济的发展。 解决经济问题应当同伦理道德相联系。 当时德国最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是劳工问题。国家应当通过立法建立起包括社会保险在内的一系列社会政策措施。,7,一、新历史主义理论,政策主张: 强化国家职能,国家应当直接干预和控制经济生活。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应当建立在法律和法规的基础之上。 人类的经济活动不仅局限于满足物质需要,而且应当满足道德和伦理的需要。 制定“全国最低生活标准”。 扩大对工人的损失补偿标

3、准。 支持老年人年金制度。 改善住房条件。 增加教育设施等。,8,一、新历史主义理论,理论影响: 在新历史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德国率先在世界上建立起了自己的社会保险制度,标志着人类社会保险制度的正式诞生。 处处维护刚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是德国率先实施社会保险制度的理论依据。 长期以来是英国工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对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的纲领也发生过深远影响。,9,二、需求层次论,理论提出者:马斯诺 理论发表时间:1943年,低层次的需求,高层次的需求,10,三、旧福利经济学理论,出现时间:20世纪初期的英国 理论代表:庇古 代表著作: 福利经济学(1920) 产业变动论(1926) 财政学研究(19

4、28) 主要观点: 社会的经济福利是组成社会的元素,个人福利是个人满足的总和 影响经济福利的因素一是国民收入的大小,二是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中的分配情况。 低收入阶层的货币边际效用与高收入阶层的货币边际效用不同,11,三、旧福利经济学理论,政策主张: 把收入从相对富裕的人转移到相对贫困的人手中,提高穷人实际收入的绝对份额。 建立社会福利设施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实行收入均等化,增大经济福利 理论评价: 使得西方经济学界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国民福利方面,使增加社会福利成为经济增长追求的目标,其理论成为后来西方福利国家制定社会保障政策的依据。 其理论存在诸多漏洞,引起经济学家的质疑和争论。,12,四、新福

5、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对旧福利经济学的继承和批判: 否定收入再分配论点,提出了补偿原则 基数效用论存在缺陷,提出序数效用论 要增进社会福利就必须进行社会变革,但是变革会产生受益者和损失者。 卡尔多补偿原则 根据帕累托最优理论,国家应通过财政、价格、税收等政策,让变革的受益者补偿受损者 使变革的受损者保持原有的福利水平 变革的受益者在补偿受损者后仍有剩余,其福利水平高于变革前 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在变革和补偿之后提高,变革值得肯定。,13,四、新福利经济学,希克斯的“假定补偿”原则 不需要变革的受益者对受损者进行补偿 只要增加的福利超过减少的福利,变革就是可取的。 由于经济变革经常发生,此次变革的

6、受损者可能是下次变革的受益者,长期来看,变革的受损者都会得到补偿。 只要变革以提高效率为导向并且每次变革都能提高生产效率,经过足够长时间后,所有社会成员的福利都会提高。,14,五、贝弗里奇报告,产生时间: 1942年 报告名称: “社会保险及有关服务”报告 报告内容: 英国存在“五大弊病” 应当建立全面、系统的社会保险计划,包括: 社会保险,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社会救济,满足特殊需求 自愿保险,满足高收入居民的更高需求,15,五、贝弗里奇报告,报告内容(续): 福利体系建设的四个基本原则: 普遍性原则 满足最低需求原则 充分就业原则 费用共担原则 社会保险制度的涵盖项目: 养老、疾病、残疾、死

7、亡、工伤、失业、家庭津贴 报告评价: 具有划时代意义 英国在其基础上成为第一个“福利国家”,16,六、其他理论,凯恩斯主义 理论产生时间与背景 凯恩斯(英国),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 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 理论主要观点: 政府应当推行扩展性的财政政策,积极干预经济 实行社会保障,消除贫民窟 推行累进税制,制定最低工资法,限制工时并且立法 理论评价: 对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成为二战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主导指导理论。,17,六、其他理论,马克思主义 对社会总产品在进行个人分配之前应当扣除: 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

8、 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 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 和生产没有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 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 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设立的基金,18,目 录,第一节 社会保险制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9,一、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期,发源地德国 产生时间: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产生背景: 理论思潮:新历史学派 政治背景: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 经济因素:工业化进程加快 社会背景:工人阶级的活动日益高涨 社会保险的产生以三部法律的颁布为标志: 疾病社会保险法(1883) 工伤事故保险法(1884) 老年和残障

9、社会保险法(1889),20,继德国之后,其他国家纷纷建立社会保险制度,一、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期,21,产生期社会保险制度的特点,各个子项目纷纷出台 涵盖范围不广 体系不完整 侧重“治疗”功能 基金筹集主要依靠劳动者及其雇主 主要在欧洲推行 立法和管理由分散到集中化,22,二、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期,时间:以美国社会保障法颁布为起点至20世纪70年代 美国在1935年通过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首次提出“社会保障”概念 二战结束后,各国大力发展国民经济,社会保险制度开始在世界各国普及。,23,1、福利国家模式 在贝弗里奇报告影响下,英国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社会保险法案,于1948年正式宣布成为第

10、一个“福利国家”。 西方发达国家效仿英国,开始向“福利国家”迈进。 瑞典推行公共年金制度和全民医疗制度,建立包括年金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险体系,成为西方社会的“福利橱窗”。 挪威、丹麦、芬兰等北欧国家也建立起“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险体系。,二、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期,24,2、国家保险模式 1917年,俄国革命政府宣告:俄国无产阶级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向工人及城乡贫民实行全面的社会保险。 20世纪中叶,中国、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起与资本主义国家完全不同的社会保险制度。 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险模式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完全由政府负责全民的保障,个人不需要缴纳社会保险费。 随着苏联

11、的解体、东欧的剧变、中国社会保险体制的改革,国家保险模式在半个多世纪后已经被摒弃。,二、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期,25,3、强制储蓄模式 新加坡建立的中央公积金制度(P41) 智利建立的私营养老金制度(P42) 二者实质上都是强制储蓄模式 共同点: 强调自我负责,缺乏互济性 建立个人帐户,实行完全积累 与资本市场相结合 在保障内容上主要是养老保险 政府主要承担监督责任,二、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期,26,发展期社会保险制度的特点,全球化从欧洲推向美洲,推向全球 体系化从单项保险推向综合保险 扩大化保障对象扩大,从以劳动者为主扩大到全体社会成员 政府干预从自愿保险向强制保险转变 筹集方式从“单纯积累”到

12、“现收现付” 给付方式从与缴费记录挂钩到指数化,以抵消通货膨胀影响,27,改革动因: 庞大的社会保险开支,国家财政负担过重,福利国家逐渐陷入困境,三、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期,表:社会保障支出占GDP比重(P46),28,引发的问题: 国家财政赤字 经济增长放缓 劳动力成本上升,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速 失业率上升,工作积极性降低,三、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期,29,五大改革举措: 降低社会保险给付水平 调整保险给付公式相关系数 对养老保险金指数调节机制的修正 提高保险给付的领取要求,延长缴费期限 提高法定退休年龄 可以增加缴费人数,减少退休人员比例 例如美国在1983年通过法案,将在2000-2020年

13、期间逐渐将法定退休年龄从65岁提高到67岁。 居高不下的失业率要求降低法定退休年龄,故该措施会加剧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须慎用。,三、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期,30,五大改革举措: 进行医疗保险改革 医疗保险开支增幅急剧上升,因此各国普遍对医疗保险进行了重大调整 例如法国要求退休人员缴纳所得税用于医疗保险开支;比利时实行病人支付部分医疗费用规定;德国增加门诊费用,取消某些药品的免费供应;英国增加个人药费负担金额; 对社会保险财务制度进行调整 提高缴费水平 调整财务结构 重新选择养老保险制度财务模式,三、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期,31,五大改革举措: 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和私营保险 是战后老年经济保障的重要力

14、量 例如瑞典1972年规定所有雇主有义务为雇员提供规定缴费的企业年金;德国1975年在企业退休金法中对企业年金作出详细规定;美国的企业年金规模增长可观,2003年底达到9万亿,年均增长7.95%。 改革的重心: 抑制日益膨胀的社会保险支出,缓解社会保险制度财务危机,三、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期,32,目 录,第一节 社会保险制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33,我国社会保险发展历程,1949年,第一阶段,第二阶段,1957年,第三阶段,1966年,第四阶段,1976年,34,一、创建期,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 劳动保险条例(1951年)是

15、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保险法律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 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并行 国家工作人员伤残和死亡待遇公费医疗生育保险退休保险 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 农村合作医疗,35,二、调整期,统一退休规定 调整前,城镇职工退休待遇高于机关、事业单位 统一退休年龄,提高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标准,增加有特殊贡献职工退休待遇 调整医疗保险制度 详细规定公费医疗的报销范围,明确公费与自费的界限,对药品使用作出限制 调整国营企业劳保医疗制度,增进个人出资比例 规定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36,三、停滞期,社会背景: 崇尚共产主义和集体主义,城镇经济国有经济一统天下,农村全面进入公社

16、化时期 社会保险主管部门: 主管救灾救济、社会福利的内务部被撤销 负责劳动保险的工会陷入瘫痪状态 社会保险业务: 社会保险金的征集、管理等全部停止 规定国营企业停止提取劳动保险金,劳动保险费用改在企业营业外列支,待遇标准按国家规定执行,所需费用由企业实报实销。 劳动保险失去统筹调剂职能,演变成”企业保险“、单位保障。,37,四、改革发展期,1、统一社会保险行政管理机构 2、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3、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4、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5、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6、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调整,38,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改革动因: 在创建期建立起来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一种国家统包、社会统筹调剂与单位保险相结合特征的模式 文化大革命使其倒退为企业养老保险,失去社会统筹功能 具有覆盖面窄、社会互济性差、企业负担苦乐不均、基金没保障、待遇高等特点。 改革内容: 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两部分,39,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