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544936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贵州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贵州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贵州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贵州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度摸底考试高一历史试题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据荀子儒效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由此可见,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A. 同姓王族B. 异姓功臣C. 先代贵族D. 重要官员【答案】A【解析】【详解】西周建国后分封七十一国诸侯,其中姬姓有五十三国,占绝大多数,而姬姓为周王室的姓氏,姬姓诸侯都是天子同姓王族,故选A。异姓功臣和先代贵族也是西周分封的重要对象,但不是主要对象,排除BC;材料没有反映重要官员分封的信息,排除D。2.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

2、映A. 王位世袭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礼乐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西周通过分封制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巩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王位世袭制是夏启之后确立的,此后延续至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更替中,与题干中描述周王室与各诸侯的关系并无联系,故A错误。宗法制主要对内解决周朝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与分封制对外解决周王室与各诸侯关系,互为表里,故C错误。分封制下,诸侯国对周天子有缴纳贡赋、拱卫王室、随从作战等义务,因此西周发生“烽火戏诸侯”的典故,与分封制密切相关。故B正确。礼乐制是周代维护封建制度而建立起的文化制度,它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排除D。3.下列各项中,对

3、西周时期诸侯对周王义务的叙述正确的一项的是镇守疆土朝觐述职管理地方官员派兵随同作战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在西周盛时,周王对诸侯拥有很大的权威。各封国的诸侯要定期朝见周王,报告封国内的情况,听取周王及其辅佐的指令;如临时发生重大事故,还要及时向周王报告;他们都必须向周王贡献本封国的产物和周王需要的东西;他们有保卫王室的义务,包括为周王提供作战的军队;管理地方官员是诸侯的权利,故排除,选组合。故排除ABC,选D。4.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A. 财产B. 土地C. 功绩D. 血缘【答案】D【解析】【详解】结

4、合所学,维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的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血缘,故选D;财产、土地和功绩不是维系大小宗关系的纽带,排除ABC。5.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A. 大宗、小宗制B. 权力继承制C. 嫡长子继承制D. 世袭垄断制【答案】C【解析】【详解】西周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严格的等级关系,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故选C;嫡长子所在的系统为大宗,嫡庶子和其他儿子为小宗,排除A;权力继承制决定于嫡长子继承制,排除B;世袭垄断制是嫡长子继承制的表现,排除D。6.周代的礼制内容非常复杂,在众多规定中体现了“亲亲”和“尊尊”两个基本原则。其中,“尊尊”主要反映了A. 浓厚的宗族色彩B. 强烈的等级

5、意识C. 浓重的神权色彩D. 发达的礼乐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礼乐制度之下,“尊尊”是指尊重应该尊重的人,实际是维护等级制,体现了强烈的等级意识,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宗族观念,而是强调强烈的等级意识,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浓重的神权色彩,而是强调强烈的等级意识,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发达的礼乐制度,而是强调强烈的等级意识,排除D。7.据甲骨文资料反映,商王通过占卜理解天命,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通过占卜进行决策,这体现了A. 神权与王权结合B. 族权与政权结合C. 神权与族权结合D. 神权高于王权【答案】A【解析】【详解】占卜决策一切政治事务,说明商朝人对天

6、的尊崇,体现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故A正确;族权与王权的结合反映的是血缘关系,而题干中占卜决策与血缘无关,故B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神权与王权的地位关系,排除D。8.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妻室各子详细信息妻(正室)老三(20岁)老二(22岁)妾一(侧室)老大(25岁)妾二(侧室)老四(18岁)A. 老大B. 老二C. 老三D. 老四【答案】B【解析】【详解】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据表格来看,非正妻所生就是庶子,故排除AD;就嫡子而言,老二是嫡长子,而老三是嫡庶子,故排除C,选B。9.“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A. 周天子分封天下

7、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汉武帝开拓疆土D. 忽必烈一定乾元【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并且当上了皇帝,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周天子、汉武帝和忽必烈,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反映的是秦始皇。10.秦为了统一岭南地区,开凿了灵渠,在当时主要是为了A. 灌溉农田B. 泄洪排水C. 运输兵员和物质D. 中央官员巡视岭南【答案】C【解析】【详解】秦为了统一岭南地区,开凿了灵渠,在当时主要是为了运输兵员和物质,故选C;灵渠是基于军事需要而开凿,而非农业灌溉、防洪和交通需要,排除ABD。11.秦朝“三公”中,御史大

8、夫的主要职责是A. 负责全国军事要务B. 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C. 掌管皇家事务D. 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系统【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秦朝“三公”中,太尉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国军事要务,排除A;秦朝“三公”中,丞相的主要职责是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排除B;九卿中的奉常、郎中令、少府、卫尉、大仆、宗正等负责皇家事务,排除C;秦朝“三公”中,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系统,故选D。12.有学者指出,可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阶段。从封建转向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A. 由“公天下”至“家天

9、下”B. 由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C. 集权政治向分权政治转型D. 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封建是指分封制,帝制是指君主专制,因此从封建向帝制的转型指的是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这一历史时期由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实现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故答案为D项。由“公天下”至“家天下”是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排除A项;BC项不符合史实,不是这一转型表现出的特征,排除。点睛:本题的解答首先要明确“从封建转向帝制”是指什么历史时期,在明确了是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之后,也就很容易确定这一历史时期表现出的特征。13.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显著不同是A. 郡县与诸侯国的大小不同B

10、. 郡县县令与诸侯王的产生方式不同C. 郡县县令与诸侯王的权力不同D. 郡县与诸侯国的作用不同【答案】B【解析】【详解】郡县制的主要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调迁,分封制诸侯王有世袭统治权,所以两者之间的显著不同是产生方式不同,故选B;郡县与诸侯国的大小不同只是表面差异,排除A;郡县县令与诸侯王的权力不同只是表象,排除C;郡县与诸侯国的作用不同只是表象,排除D。14.就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而言,下列哪方面的证据应当最有说服力A. 古籍的记载B. 学者的解释C. 实物史料D. 政府的声明【答案】C【解析】【详解】通常第一手史料具有较大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实物史料就属于第一手史料,故C项正确;政府的声明和历史学

11、家的阐释以及古籍的记载都有可能失真,属于第二手资料,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故ABD三项错误。15. 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秦王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当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 中央集权 B. 皇权神圣,专制独裁C. 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 D. 随意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皇帝制度有两大特征即权力的不可转移与皇权的至高无上,本题材料显示的便是皇权神圣,专制独裁。16.在秦百官公卿中,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A. 奉常B. 宗正C. 典客D. 治粟内史【答案】C【解析】【详解】奉常掌管

12、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排除A;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排除B;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故选C;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排除D。17.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A. 秦汉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B.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C. 西汉武帝设十三部刺史D. 元朝设立行省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秦汉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执掌监察与军事,和丞相并称三公,此时丞相为百官之长,位高权重,排除A;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三省互不统属,相互牵制,分割了相权,从而加强了皇权,故选B;西汉武帝设十三部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元朝设立行省制度

13、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与君权与相权无关,排除D。18.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的监察,采取的措施是A. 设置刺史B. 实行察举制C. 取消封国D. 设御史台【答案】A【解析】【详解】汉代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地方进行了严密的监管,设置十三州刺史,将全国地域纳入其监控范围故选A;察举制是选官制度而非地方监察措施,取消封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C;御史台是东汉至元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排除D。19. 汉哀帝曾经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可见汉代的丞相A. 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十分融洽B. 有辅佐皇帝治理天下的职责C. 必须是同姓亲族方可任此职D. 权力实际已经不受任

14、何监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大体含义是丞相是汉代皇帝的重要大臣,承担起辅助皇帝治理天下的职责,B项符合题意,A项无法体现 C D两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考点:中国古代的皇权与相权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关系发展演变的理解。在秦始皇初步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时,相权对皇权还存在极大的制约与束缚,自汉武帝开始中国古代历代皇帝都在试图削弱相权以强化皇权,不同时期所采用手段和形式有巨大差异,但究其目的和实质是相同的。20.元光五年,汉武帝在长安城未央宫召见奴隶出身的卫青,赐封他为车骑将军,领兵北击匈奴。这一做法体现的制度是A. 察举

15、制B. 世官制C. 科举制D. 分封制【答案】A【解析】【详解】世官制是世代垄断官位和爵位的制度,而汉武帝封奴隶出身的卫青,赐封他为车骑将军,说明选拔不受血缘和地位的限制,排除A;察举制是汉武帝设立的选拔官吏的制度,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故A项正确;科举制是始于隋唐的选官制度,排除C;分封制是盛行于西周的地方管理制度,排除D。21.北宋增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A. 监察权B. 财政权C. 行政权D. 军事权【答案】C【解析】【详解】宰相负责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不掌监察权,排除A;北宋增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故选C;北宋增设三司是分割宰相的财政权,排除B;北宋以枢密使是分割宰相的军事权,排除D。22.下列具有监察职能的机构或者官职是刺史御史台枢密院通判A.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