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精》ppt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544016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263 大小:75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态心理学精》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3页
《变态心理学精》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3页
《变态心理学精》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3页
《变态心理学精》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63页
《变态心理学精》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态心理学精》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心理学精》ppt课件(2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宁夏民康医院 主任医师 胡春平,课程意义和目标,“理解异常是了解正常的钥匙” 心理咨询工作中应当了解精神科的相关知识 有助于明确工作范围和目标 咨客可能是什么问题超执业范围的问题? 不能做什么,能做什么,如何做 精神专科与心理咨询的交流与理解,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 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别 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第四节 常见精神障碍 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第六节 关于健康心理学 第七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第八节 压力与健康,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在我们生存的社会人群中,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总是具体表现在不同个体身上,于是,便形

2、成了心理正常的群体和有精神障碍的心理异常群体。有精神障碍的群体占人群总体的比例为13.47。,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即便是有精神障碍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不全是异常的。而且,经过系统治疗,心理的异常部分,也能得到改善或完全被矫正。,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这一事实说明,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互相转化的可能性。这一可能性,就是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在人群中永远并存的根据。自人类产生到人类消亡整个过程中,这种并存现象,大概是永不会消失的。,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至今尚无确切定义。 “病理心理学”的提出:把异常心理当作疾病来研究。,第一节 关于变

3、态心理学,相当多的心理异常,目前尚不能找到器质性损害的证据,只能将它们暂称为脑的功能性障碍,按新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0)来说,不能称之为“疾病”。心理学家们仍然采用“abnormal psychology”来命名这一分支学科,又称之为变态心理学或异常心理学。,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精 神病学的对象。两门学科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变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和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等等;,第一单元

4、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精神病学作为临床医学的分支,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等等。,第二单元 学科简介,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 如果我们把现代的变态心理学看作西方科学发展的产物,那么我们只能把变态心理学的发端,定位在西方人最早关注和解释异常心理学的时代,这个时代,大概始于公元前400年。,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 公元前400年,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了体液学说,即认为人的心理和性格差异与人的体液性质密切相关的观点,来解释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这种推论已经包含了现代心理学所谓“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判断的雏形。,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 在公元前5

5、世纪到17世纪,极端的神秘主义占据了绝对优势。这时,心理异常现象,完全被看作魔鬼俯身,于是鞭打、火烧、禁闭、捆绑作为驱鬼的手段横加在患者的身上。,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 文艺复兴的曙光照遍了整个欧洲。自然科学的出现,使人们有可能再一次把心理的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在一起。,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 17世纪中叶开始,神经科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医学科学的进步,促使人们更倾向用唯物的思维对待心理异常的问题,经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急剧扩大,一直延续至今。,第二单元 学科简介,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1、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是从两个基本命题出

6、发的,这两个基本命题,用弗洛伊德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第二单元 学科简介,(1)精神分析第一个令人不快的命题是: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则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 (2)第二个命题也是精神分析的创见之一,认为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2、依据上述的两个命题,弗洛伊德又推演出以下的判断: (1)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这一动力冠名为“力比多”(libido); (2) “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有口腔欲阶段、肛门欲阶段和生殖器欲阶段。,(3)人的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与此相对应的人格则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4)“本我”

7、是按“快乐原则”活动,“自我”是按“现实原则”活动,“超我”是按“道德原则”活动。 (5)人们为了防止冲突引起焦虑,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这种能力叫做“防御机制”,有时称之为“压抑”或“克制能力 ”。,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 (1)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2)由于我们的“自我”必须随时随地的学习外部世界,以便理性地处理“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以我们体验着焦虑。,(3)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我们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如果压抑力量不足,让冲突、矛盾,或者说让非理性冲破防线,那时,我们就产生异常心理和行为;如果冲不破防御

8、,我们就可以形成意识不到的痛苦。痛苦躲藏到潜意识之中,以扭曲的形式变相地表达自己。,4、简评 弗洛伊德的历史功绩,首先不在心理学方面,而是在哲学方面。在哲学领域,他以自己的理论,坚定地抵制宗教思想和支持人本主义思想,他用“力比多”这一人类自身的生物本能,替代了上帝的意志。他认为人的动机和行为,不是上帝启发的结果,而是人类自身本能的需求。,他以自己的理论判断和演绎,将人类思想与行动的驱动权,从天上移到地上,从上帝手中夺来,还给人类自己。人们把弗洛伊德理论的这一部分,称之为“弗洛伊德主义”。他的学说所遭受的打压,当时主要不是来自心理学和精神病学,而是来自宗教。,心理学界对弗洛伊德的批评,首先在方法

9、论方面。逻辑演绎式地分析心理现象的理论,不被视为真正的心理学。 弗洛伊德的理论是对他自己临床经验的分析和总结。正如他自己所说,“精神分析最初就是以强迫症和癔病两种病的研究为基础的。” 弗洛伊德是从潜意识出发,逐步地构建起自己的理论。,自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特别在19世纪末,精神病学界解释精神异常现象时,更倾向于和大脑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神经科学急速发展的时代里,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也基本被所谓的“新精神分析”理论所代替,将关注重点从“本我”移植到“自我”,将幼儿期的发展论修正为“终身发展论”。,随着20世纪50年代以后脑科学迅速发展,人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异常心理的脑机制方面。特别是心理学中的“认

10、知神经心理学”的出现,对弗洛伊德关于临床症状解释提出质疑。,科学史可以证明,任何学科的发展,首先表现为学科理论的替代。这种替代,可以是渐进性的,即新理论包含部分旧理论。另外,这种替代也可以是革命性的,如对异常心理现象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与现代神经科学的解释之间,就是革命性替代关系。,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所把握的真理侧面,就是人的生物本能可以是人类心理的动力之一。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是在真理水平上的判断。,(二)行为主义的解释 在变态心理学史上,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直接说明人的异常心理现象,并且通过“实验神经症”的模型说明“心理冲突”的神经机制。巴甫洛夫不是从现象学角度描述异常心理和行为,

11、而是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来说明异常心理现象。,(二)行为主义的解释,巴甫洛夫先是通过动物试验,并由此判断出高级神经系统功能的病理生理机制之后,再通过对临床病人的观察,最后用类比的方法来解释人的异常心理现象。 通过动物实验的结果,进而演绎和推论人的心理,再以人为实验对象,研究其行为并与动物实验结果相比较,这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工作的一般技术路线。,(二)行为主义的解释,巴甫洛夫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区别是在神经活动障碍的复杂性上或精细特征性上的区别。 对于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他认为是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二)行为主义的解释,引起机能性神经障碍的两个条件。一个是兴奋过程和抑制

12、过程的艰难相遇,即这两个过程的冲突;另一个是强有力的、异乎寻常的刺激。这两个条件,也正是构成人类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二)行为主义的解释,生活事件使我们极为兴奋,但我们同时又必须努力克制自己,于是我们的大脑两半球的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便产生冲突,冲突一旦持久不消除并打破神经过程的平衡,我们的神经功能便会紊乱并产生神经症或精神病。,(二)行为主义的解释,就行为主义心理学自身的价值来看,它起码是牢牢把握住心理学中的又一真理侧面,即人类无论是在种系进化中,抑或在个体发育中,其定向反射(探究反射)作为一种适应环境和积累经验的本能(或称之为“认知本能”),绝对是心理发展的动力之一。,(三)存在人本主义

13、心理学的解释,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首先提出“潜 能”概念,并同时赋予它一种性质,即”潜能“不论生理方面或心理方面,都具有趋向完美的特点。之后,便断定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就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三)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目前仍然是一种哲学理念。它应是欧洲15世纪反宗教的“怀疑论”哲学的副本。按着存在人本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人自身以外的事物是无足轻重的,人的一切必须集中到人本身的存在上来,而“世界上最主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三)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既然是一种哲学理念,它就不需要采用任何科学手段去证明任何

14、东西。它只要提出一种假设并赋予这种假设某种固有的特性,再进一步从这种特性推论开来,就能解释一切,便可构成一种“学说”。,(三)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天生的本能是天然合理的,但是本能的表达,则必须在具体的环境之中才能实现,违背特定环境的规范就不能被表达,这种矛盾足以使人产生焦虑,而这种焦虑在适度的情况下,正是一种个人成长的动力,成长为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社会化达到成熟水平的人。,(三)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存在人本主义的确把握了人类社会性的合理内核,即个体与群体的矛盾对立统一问题。 无论在理论上,抑或是在临床实践中,离开个体与群体的辨证关系,很多心理问题是无法说明的。心理学中这一真理侧

15、面,应该说把握在马斯洛手中。,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 及其区别,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6),心理的正面 即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 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 康地生存发展: 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心理的正面 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心理的反面 即异常心理活动,是丧失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由于丧失了正常心理活动的上述三大功能,所以无法保证人的正常生活,而且以其异常的心理特点,随时破

16、坏人的身、心健康。,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一、常识性的区分 由于至今没有公认的统一判断标准,所以,非专业人员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依然是依据日常生活经验。即“常识性的区分方法”。这种方法可归纳为如下四点:,一、常识性的区分,(一)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二)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如一个人终日低头少语或彻夜不眠,时而唱歌,时而跳舞,语言兴奋,时而说东,时而说西,说个不停。,一、常识性的区分,(三) 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一个人怕与他人的眼光相对,为此而不敢见人。 (四) 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当你接到骚扰电话,当某个人的恶作剧危害了你的正常生活,你首先是气愤,尔后,就会想,“这是为什么?”,二、 非标准化的区分 第一种,就统计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 第二种,就文化人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某一文化习俗的偏离。 “文化相对论”、“幻觉”、“同性恋”。,二、 非标准化的区分,第三种,就社会学角度,将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