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9月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543290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15.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9月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云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9月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云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9月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云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9月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云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9月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9月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9月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澄江一中2018-2019学年9月份考试高二历史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分卷I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下列文学作品中,能体现“中华民族追求国家统一、向往安定太平”天下观的是A. 红楼梦B. 西游记C. 三国演义D. 水浒传【答案】C【解析】【详解】红楼梦是一部人情小说作品,以婚姻爱情故事为主线揭示封建末世危机,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西游记是古代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的神魔小说,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风

2、云,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水浒传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2.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A. 程颢B. 朱熹C. 王守仁D. 李贽【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可知该思想家主张内心反省,不必外求,这是王阳明的“心学”思想。A、B属于理学家,D是明朝进步思想家,主张个性解放,因此选C。【点睛】心学比较主张代表宇宙观伦理观认识论(南宋)陆九渊“心”

3、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将人心与心外无物联系起来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明朝)王阳明宣扬“反省内心”“心外无理”将人心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致良知:去掉私欲,恢复良知知行合一: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3.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认为:“汉代强调良好的政府是基于伦理的和谐,甚至将天候与政治混为一谈。如此将宇宙观及政治学混为一谈,笼统地称之为儒教,固然符合了某种目的,但其流弊则是一经摆布,今后两千年则再难以摇撼之。”造成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难以摇撼之”的主要原因是A. 符合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B. 提出了天人感应的思想C. 已经被广大民众普遍接受D. 能够促进古代社会和谐【答案

4、】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汉代强调良好的政府是基于伦理的和谐,甚至将天候与政治混为一谈。如此将宇宙观及政治学混为一谈,笼统地称之为儒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提出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新思想,加强了中央集权,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今后两千年则再难以摇撼之”,排除BCD,所以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4.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这说明A. 诗经反映社会变革的趋势B. 诗经开创现实主义文学先河C. 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D.

5、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可知诗经注重人的思想道德的教化作用,C项正确。题干强调诗经社会教化的功能,与反映社会变革的趋势无关,排除A。诗经开创现实主义文学先河,但与题干强调诗经社会教化的功能不符,排除B。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但与题干强调诗经社会教化的功能不符,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5.“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了A. 近代学校广泛开展女权运动B. 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C. 民主科学

6、思想冲击封建礼教D. 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答案】C【解析】材料“女学生抵制“列女传”“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体现的是她们追求“民主”“科学”,反映出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礼教统治地位,故C项正确,B项排除;材料中无法体现出“广泛”,故A项排除;D项说法错误,错在“深入人心”。6. 胡适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直到民国八九年间梁启超先生发表他的欧游心影录,科学方才在中国文字里正式受了破产的宣告。”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传播的科学与理性主义宣

7、告破产B. 梁启超反对新文化运动C. 梁启超受到西方一战后反现代化思潮的影响D. 胡适赞同梁启超的观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新文化运动在中国传播了“民主”、“科学”的思想,启迪了中国的民众,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却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中国人对西方国家的自由、民主、科学、文明的印象。材料中提到的“科学的破产”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在一战后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反思,并非真正是科学与理性主义的破产,故A错误,C正确。梁启超是新文化运动的支持者和新思想的传播者,并非反对新文化运动,故B错误。材料中也并未提及胡适对梁启超观点的态度,故排除D。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7.从唐代遗存下来

8、的雕版印刷品实物中,可考的专门刻家就有“成都府樊赏家”、“龙池坊卞家”、“西川过家”、“京中李家”等多家。这实际上反映了唐代A. 民间活字印刷业成为印刷主导B. 官营雕版印刷业的发达C. 政府鼓励民营手工印书业发展D. 私营雕版印刷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明清以前,中国古代手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官营手工业,故A项错误;“家”实际上反映的是私人经营,所以B项错误;压制工商业的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政策,故C项叙述错误。材料中的“刻家”是指专门从事雕版印刷的人家,“刻家”多,说明了私营印刷业的兴起。所以正确答案是D项。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四大发明印刷术8. 明清之际,为了恢复被理

9、学家歪曲了的“理”与“心性”的本来面目,使之从“神化”中摆脱出来,就必须用博雅考据之实学取代宋儒明心见性之虚学。此言论旨在A. 倡导经世致用B. 提倡以史为鉴C. 摆脱儒家桎梏D. 反对君主专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宋儒明心见性之虚学”是指宋明理学,“博雅考据之实学”是指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明清进步思想家倡导经世致用取代宋儒明心见性的虚学,A正确;提倡以史为鉴与材料不符,排除B;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仍属儒家思想范畴,是对儒学的批判继承,难以摆脱儒家桎梏,排除C;反对君主专制与材料不符,排除D。所以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进步思潮产生的原因【易错警

10、示】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是实学派的主张。经世致用的特点是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明末清初,经世致用之学大兴,形成了一股有影响的社会思潮。他们认为求学应当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改革,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对后人影响很大。9. 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迫在眉睫的情势下仓促上阵的向敌人学习的运动,自光绪十四年,康有为以布衣伏阙上书,极呈外国相逼、中国危险之状请厘清积弊,修明内政,取法泰西,实行改革。这场改革具有明显的植入性。”此论旨在说明A. 改革缺乏内在的社会动力B. 变法的舆

11、论动员极不充分C. 变法目标背离近代化方向D. 改革措施脱离了中国国情【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康梁维新派大力宣传变法思想,积极创办学会、学堂、报馆,推动变法活动,故B项错误;由材料“民族危机迫在眉睫的情势下仓促上阵”“极呈外国相逼、中国危险之状”得知,戊戌变法是在中国面临严重民族的情况下,迫不得已急促改革的,故A项正确;由材料“取法泰西,实行改革”“改革具有明显的植入性”,结合所学可知,维新派通过变法向西方学习,实行君主立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故C项错误;甲午战后,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机,是爱国和进步的,故D项错误。考

12、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内容10.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一主张最重要的影响是A. 活跃了思想,使学术兴盛B. 对旧势力妥协,致使北大旧势力猖獗C. 不利于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D. 保护了进步学术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答案】D【解析】【详解】“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就是鼓励各种思想自由发展,这一主张有利于学术思想发展和解放。故D项正确。材料中蔡元培思想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主要是促进思想解放。故A项错误。这一思想不是对旧势力妥协,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代表资产阶级思想,这一提法显然有利于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故C项错误。11. 梁启超在保教

13、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一文中说“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想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下列对梁启超所说“今日诸学日新、思想横溢”的具体表述正确的是()西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更多的人向国外寻求救国真理不同的政治主张涌现并展开争论思想文化十分活跃,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时间1902年可知梁启超的文章发表在维新变法失败后。这一时期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西方的民权等思想进一步传播;同时也出现了一批具有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并且有了保皇派与革命派的论战。故选A。考点:改

14、良与革命的论战。点评:改良与革命的论战,围绕国民革命的任务展开,分三方面:革命要不要以“反满”为目标、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共和国。论战促进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12.新文化运动以来,鲁迅为青年读书提出的建议是:少看或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陈独秀认为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鬼话来捣乱。这反映出A. 鲁迅、陈独秀主张用外来文化作补充B. 中国人崇洋媚外C. 鲁迅、陈独秀对传统道德文化持批评态度D. 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过时【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 “少看或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一切都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来捣乱”,说明鲁迅否定了中国

15、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道德,并借此宣传新文化运动,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说明鲁迅、陈独秀主张用外来文化作补充,故A项错误。国人是借助西方思想反对传统思想束缚,故B项错误。中国文化显然在当时并不是过时,故D项错误。13.“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D.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天人感应体现在两个方面:君主的权力是天赐予的,具有合法的统治天下的权力;天授予君主的权力并不是让君主滥用,必须代天管理天下,实行仁政,故D正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思想领域的大一统,与材料不符,排除A;B项是君权神授,只是天人感应的一个方面而不是仁政的方面,排除;C项体现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