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新进展》ppt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538527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89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输血新进展》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临床输血新进展》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临床输血新进展》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临床输血新进展》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临床输血新进展》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输血新进展》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输血新进展》ppt课件(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输血新进展,主要内容,输血医学发展趋势与研究进展 临床输血须更新的几个观念 成分输血 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输血医学:运用医学和技术手段研究血液及其成分(包括生物制品)如何安全有效的输给患者,使其收益的一门多学科的医学。涉及血液学、传染病学、免疫学、移植生物学、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病毒学及其生物工程等学科。,输血医学的发展 概述 1900年Karl Landsteiner 发现ABO血型系统,1940年发现Rh血型。到目前为止,共发现23个红细胞血型系统,193个抗原。 1914年比利时人Hustin首次将枸橼酸盐与葡萄糖混合用于血液抗凝 二十世纪60年代前为全血输注 70年代成分输血 80

2、年代重视病毒检测 我国输血事业的发展,人类发展指数(HDI),统计机构-联合国计划开发署 纳入统计国家和地区 173 统计信息构成 健康水平 预期寿命 教育水平 成人识字率、大学入学率 经济水平 GDP 统计分值和分类 总分:1 高HDI0.8 中HDI 0.5079. 低HDI0.49 注:中国分值 0.721,全球人口和全球血液供应,低和,中 HDI,高 HDI,0,20,40,60,80,100,%,人口,血液供应,一、输血发展趋势 (美国AABB2000年和1995年比较),表中结论,总用血量减少,尤其是异基因血下降 自身输血明显升高 机采血小板明显升高 FFP稍有增加 冷沉淀应用略有

3、减少,但高纯度F制品应用增加 输血更趋合理,血液成分比例,红细胞制品中,悬浮红细胞和浓缩红细胞应用占90.43,全血仅占2.43,济宁血站历年供血记录,结论,用血量持续上升 成分输血率逐年提高(95-01年增长速度较慢,01-05年增长较快达86%) 红细胞分离率太低(95-03年分离率较低,05年增长较快达到71%)。 血小板用量仅占总用血量的9.61% 血浆用量太大,占总量的36.19%,2005年济宁部分医院用血通报,二、输血的安全性,提高检测试剂的灵敏度(核酸检测) 增加检测项目 白细胞去除 血液成分的病毒灭活,三、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脐血库,四、血液代用品,红细

4、胞代用品 1. 碳氟化合物 2.无基质Hb液 现已研制第三代,携氧能力强,半衰期长(40小时),不经肾脏排泄,有内皮系统清除,解除了毒性问题。(已试用) 血小板代用品,五、治疗性输血,治疗性血细胞单采 血浆置换术,六、自身输血,稀释式自身输血 贮存式自身输血 回收式自身输血,临床输血需要更新的几个观念,全血比较全的观念 新鲜血比保存血好的观念 急性失血需要补全血的观念 输血对病人好处多害处少的观念,一、 更新全血比较全的观念 全血并不全,理由是: 1.保存液(CPD-A)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 2.血液的保存条件(26 )也是针对红细胞;其余成分发生“保存损害”; 3.血小板需要在222振荡条件

5、下保存; 4.白细胞中的粒细胞是短命细胞,很难保存; 5.因子 和 不稳定,要求-18保存,4保存13天活性丧失50%; 6.全血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浓度低。,二、更新新鲜血比保存血好的旧观念 新鲜全血的新鲜度难下定义; 输血目的不同,新鲜全血的含义不一样; 1.补充红细胞,保存期内的全血视为新鲜血; 2.补充粒细胞,8小时内的全血视为新鲜血; 3.补充血小板,12小时内的全血视为新鲜血; 4.补充凝血因子,6小时内的全血视为新鲜血。 (三)输新鲜血输血风险更大,三、更新急性出血需要补充全血的旧观念 失掉的的确是全血,补充的全血并不全; 失血后的代偿机制和体液转移 1.血流重新分布; 2.组织

6、间液迅速向血管内转移(自身输血)。,尽快输液扩容而不是输血: 1.研究证实输生理盐水比输血好; 2.二战时用大量血浆抢救伤员效果差; 3. 50年代发现失血性休克用晶体液扩容能预防肾衰; 4. 70年代证实失血性休克不但血容量 ,组织间液容量也; 5.不用晶体液补充“额外”减少,导致严重后果; 6.动物实验证实先输晶体液好; 7.临床经验证明扩容要“先晶后胶”。,急性出血通常用的输注方法,失血量不超过血容量的20%时只输液,可以不输血。 失血量达血容量的20%50%时输液(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加红细胞 失血量超过血容量的50%或100%时加白蛋白 失血量超过总血容量时加血小板及冷沉淀 失血量大

7、,且伴有进行性失血病人需输部分全血,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检验指标,1、PLT计数 小于5*109/L应预防性输注。 2、凝血酶原时间(PT) 大于正常对照1.5倍,应按1015ml /kg剂量输注FFP. 3、纤维蛋白原 小于0.8/L 应按11.5u /10kg剂量输注冷沉淀。,四、更新输血对病人好处多,害处少的旧观念 输全血起不到预防血细胞减少的作用: 1.人体有维持血液生理平衡的功能; 2.不相容的血液成分将迅速破坏。 输全血不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1.全血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低; 2.全血中的抗体含量少; 3.静注丙球有增强抵抗力的作用。,输全血解决不了营养问题。 输全血或血浆不能促进伤口愈

8、合。 全血、血浆和白蛋白不宜当营养品使用: 1.白蛋白在体内半存留期太长; 2.氨基酸释放缓慢; 3.主要氨基酸(如色氨酸)含量低; 4.口服食品或肠胃外营养疗效好; 5.全血或血浆当营养品使用冒风险。,小量多次输血无刺激造血作用。 不宜输“安慰血”、“人情血”、“营养血”和“保险血”: 晶体液、胶体液和血液(主要是红细胞)合理搭配使用。 不轻意用血浆来补充血容量。,成 分 输 血,成分输血 定义:就是把全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的制品,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 这是当前输血技术发展的总趋势,也是输血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一、成分输血的优点: 制剂容量小,浓度

9、和纯度高,治疗效果好。 如: 400ml全血制成2单位血小板 容量仅2530ml, 却含有全血中60%以上血小板。 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少。 全血的血液成分复杂,引起不良反 应多; 应用单一成分就避免不需要的成分 引起的反应。,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 病毒在血液成分中分布不均匀; 白细胞传播病毒的危险性最大,血浆 次之,红细胞和血小板相对安全。 便于保存,使用方便。 不同的血液成分有不同的最适合保存 条件; 按各自适宜的条件可保存较长时间。 综合利用,节约血液资源。,二、全血的缺点 大量输全血可使循环超负荷。 全血中的血浆可扩充血容量; 输血量过大或速度过快可发生急性肺 水肿; 老年人、婴幼儿

10、及危重患者危险性更大。 全血输入越多,患者的代谢负担越重。 全血中“保存损害”产物多; 全血输入越多,患者肝肾功能代谢负担越重。,全血容易产生同种免疫,不良反应多。 全血中有多种复杂的血型抗原; 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同种免疫); 全血输入越多,不良反应也越多。 全血内所含的成分不浓、不纯和不足一个治疗剂量,疗效差。 全血是宝贵的社会资源,盲目输注全血是对血源的浪费。 全血只适用于血容量不足、进行性 出血、大量失血患者。,全血适应证 全血可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患者; 或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30%的患者(我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全血和红细胞输注优

11、缺点比较 全 血 红 细 胞 提高携氧能力兼扩容 以较小的容量提高携氧能力 必须同型输血 同型或相容 含全部抗凝保存液 抗凝剂随血浆除去 血浆中含较多钾、氨、乳酸 “保存损害产物”随血浆除去 含较多白细胞、血小板碎屑 白细胞、血小板碎屑较少 不能用于分离其它血液成分 一血多用 ,注意事项 有下列情况之一不宜输注全血: 心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的贫血患者; 需要长期或反复输血的患者; 对血浆蛋白已致敏,例如缺IgA而已产生IgA抗体的患者; 由于以往输血或妊娠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的患者; 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患者; 可能施行骨髓移植及其它器官移植患者。 此外,全血也不宜用于单纯为了补充血容量。因

12、为晶体液和胶体液既有扩容效果,又无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目前采供血机构能提供的红细胞制品 悬浮红细胞(添加剂红细胞) 浓缩红细胞 少白细胞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 辅照红细胞 年轻红细胞 冰冻红细胞,悬浮红细胞 用三联袋制备,一只含有抗凝保存液,一只含有添加剂,还有一只是空袋。 添加剂配方有多种,主要成分是: 1添加了红细胞的营养剂(葡萄精、腺膘呤); 2添加了红细胞膜的稳定剂(甘露醇或蔗糖)。 适应证:适用于临床各科的输血。 优点: * 在密闭条件下制备,不会在制备时发生污染; * 有了添加剂,延长了红细胞寿命,保存期长; * 红细胞被添加剂稀释了,输注更流畅(输注前要混匀);,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13、制备方法较多,白细胞去除的数量随方法 不同而异。各地血站普遍采用离心去白膜法能 去除白细胞70以上,国外多用第三代白细胞 过滤器制备本制品,能去除白细胞99.99。 国内生产的白细胞过滤器也能去除白细胞95 以上,多在床边或血库应用。 一、适应证 (一)因反复输血或多次妊娠已产生白细胞或 血小板抗体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病人; (二) 准备作器官移植的病人; (三)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可从第一次输血起 就选用本制品。 二、注意事项 用开放法制备的本制品应于24小时内输 注;,去除白细胞制品的临床意义 (一)降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二)阻止或延缓HLA同种免疫作用; (三)预防TAGVHD; (

14、四)减轻或防止白细胞病毒传播; (五)减轻输血相关性免疫抑制。,洗涤红细胞 将全血或添加剂红细胞在无菌条件下用生理盐水洗涤36次(常规3次),最后加50ml生理盐水即制成。 一、适应证 (一)输入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人,如荨麻疹、 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二) 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的病人 (三)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 (四) 反复输血或妊娠已产生抗体引起输血发热反应的病 人可试用本制品。,浓缩血小板 手工法是从200ml全血分离的血小板为 1个单位,约含血小板2.41010个;机器单采法从单个供者采集一次可获得 1个治疗量,含血小板 2.51011。 一、适

15、应证 (一)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1、血小板生成减少:见于各种原因所致骨髓抑制或衰竭; 2、血小板功能异常:主要见于药物、肝病、尿毒症等; 3、血小板稀释性减少:见于大量输血病人。,(二)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1、血小板20 109/L,有发热或感染要输; 2、血小板5109/L,紧急输(易发生颅内出血); 预防性输注仅限于出血危险性大的患者。 二、注意事项 1、输注前要轻摇血袋,混匀; 2、血小板应尽快输用,固故未输要在室温下放置; 3、以病人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血小板输注无效,一、原因 (一)血小板质量:数量、保存袋类型、温度 、 保存期限、白细胞污染率等; (二)非免疫因素:发热、感染、DIC、脾肿 大、药物抗体、自身抗体等。 (三)免疫因素:HLA、HPA、ABH抗体;,二、预防 严格控制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选用单一供者血小板(机采血小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