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_师说_主旨及其背景_刘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535509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愈_师说_主旨及其背景_刘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韩愈_师说_主旨及其背景_刘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韩愈_师说_主旨及其背景_刘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韩愈_师说_主旨及其背景_刘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愈_师说_主旨及其背景_刘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性的写照。 而这些,则构成了庄子心目中可以 获得“快 乐 ”的 外 部 环 境 的 要 求 ;“鲦 鱼 ”与 “濠 上”意境的叠加,在庄子心中,就是快乐从容的 情愫的自然诱因。 读到这儿,我们就明白了,庄子要求“请循 其本”,不是为争个输赢,而是要表达他心中对 “绝对自由”的那份向往,是他把人生的无奈处 境与鱼儿比较之后得出的感慨。 而惠子,在前一 则故事中还是一位贪恋富贵的红尘中人, 是无 法明白庄子的意趣的。 庄子把它写下来, 是相 信,总会有人明白他当时的想法的。 惠子啊,读者啊,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310023) 韩愈师说主旨及其背景 刘凌 一般说来,解读古典文

2、本有两大障碍:一是 古今语言隔阂,二是写作背景晦暗。 有时,二者 又互相纠结。 对中学语文传统篇目师说的解 读就面临这些困难。 师说 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写给求学者 “李氏子蟠”的。 对他们两人而言,文章针对性不 言自明。 而对于后代读者, 却隔着一层历史帷 幕。 要想掀开帷幕,就需下一番知人论世功夫, 结合唐代教育史、思想史、语义史,以及作者全 人、全书,尽量复原其特定情境。 这对准确把握 文章主旨至关重要。 对师说最早的释义,大约为康熙时期吴 调侯、吴楚材古文观止篇末简评。 其文曰:“通 篇只是吾师道也一句。 言触处皆师,无论长幼 贵贱,惟人自择。 因借时人不肯从师,历引童子、 巫医、孔子喻

3、之。 总是欲李氏子能自得师,不必 谓公慨然以师道自任,而作此以倡后学也。”总 之,认为该文主旨,就是批评“时人不肯从师”, 倡导后学“能自得师”,将师说之“师”理解为 一种泛指而非特指。 稍后乾隆时代的史学大家 章学诚,批评师说“未及师之究竟”,认为“受 业”“解惑”实“与传道有间”,也是基于这种泛 指理解。 这表明他们均未能揭开那层历史帷幕, 从而自误误人。 以致直到今天, 许多人仍然将 师说视为泛论“尊师重教”之文。 如此一来,将 “传道受业解惑”释为“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 答疑难”,将“古道”解为“求师重道”传统,也便 顺理成章。 然而,这种泛指性的阐释,是否符合韩愈本 意呢? 古代教

4、育史表明,唐朝尤其是前期,学校教 育长足发展, 甚至早于西方一千多年设立了实 科学校,被誉为“达到了世界上和中国空前的昌 盛程度”。 安史之乱后,官学教育虽有些衰落, 但经学、文学大家的私人教学和乡村私学,反而 有较大发展。 韩愈就曾从独孤及、梁肃等学者游 学,李翱、李汉、皇甫湜、孟郊、张籍等则均师从 过韩愈。 韩愈的好友柳宗元遭贬柳州,“衡湘以 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 可见,当时并不 存在一种普遍厌学、“耻师”风气。 师说不也承 认童子“择师而教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 相师”吗?那么,师说所谓“耻学于师”,究竟针 对何人? 这就牵涉文中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相对 备课设计 文本研

5、读/ 47 2012.4 照的“士大夫之族”。 在韩愈的时代,虽然仍有魏 晋南北朝以来的“士族高门”“公卿大夫”一类用 法, 但在韩文中,“士大夫” 除了与官位相联系 外, 却更多地与科举进士背景相关联。 中唐以 来,由于科举取士弊端丛生,得举者趋利忘道, 攀附权贵,多“以京兆同华为荣,而不入学”。 这也波及其子弟。 韩愈请复国子监生徒状就 慨叹:“近日趋竞,未复本源,致使公卿子孙,耻 游太学。 ”我们由此可以判定,韩愈所谓“耻学 于师”者,就是指那些有进士背景的当朝权贵及 其子弟。 众所周知,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 儒学的独 尊、权威地位屡受佛、道冲击。 唐王朝为扩大统 治基础,整合、重构意识

6、形态,佛、道地位交替提 升,儒家道统不断削弱。 宪宗朝学者刘肃就曾哀 叹:“圣人遗训几乎息矣。 ”唐代官学虽也设有 儒家经典课程,但由于“(科举)主司褒贬,实在 诗赋,务求巧丽”,遂出现“末学之驰骋,儒道之 不举”的“取士之失”,致使“生徒不以经学为 意”。 如此一来,儒学经师地位自然每况愈下。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称“由魏晋氏以下, 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 狂人”輥 輯訛,就是指这一思想史背景。 韩愈的进士 策问十三首其十二也曾明确指出:“由汉氏以 来,师道日微,然犹时有授经传业者;及于今,则 无闻矣。 ”輥 輰訛这正是师说发出“师道之不传也 久矣”的感叹的深远历史背

7、景。 然而, 当中唐社会矛盾加剧, 礼教秩序紊 乱,统治者又不得不重振儒家伦理。“崇儒尚学, 以正风教。 ”輥 輱訛于是,韩愈便师从“古学”大师独 孤及、梁肃,“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輥 輲訛,“至 贞元、元和间,愈遂以六经之文为诸儒倡”輥 輳訛。 恰当此时,青年李氏子蟠问学于韩愈,韩愈便写 出师说褒奖之。 说明写作缘起的末段, 实际上就是本篇的 小引, 堪当文章导读和开启作者立意之门的钥 匙。韩愈之所以认同李氏子蟠,就因他“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能行古道”。 所谓“不拘于时”的“时”,就是指“古之道不足取 于今”輥 輴訛的时风。 读罢末段,再倒回去细读全文,其真义便极

8、 易索解。 “余嘉其能行古道”,正与开篇“师者所 以传道受业解惑”的“传道”前后呼应。“传道”之 “道”,不应望文生义,解为“道理”“真理”“知识” 等常用义,而是特指“古道”,也即韩愈原道所 论由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荀、扬 所倡导的“先王之道”輥 輵訛。 韩愈曾反复申明:“抑 所能言者,皆古之道。 ”輥 輶訛在韩文中,“道”字确也 多属此义。 至于韩愈之“道”的利弊得失,姑且存 而不论。 而赞李氏子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 之”,又与开头“受业”相应和。 “受业”之“业”, 也非指一般学业、专业,而是指“六艺经传”之 业。前引策问,就明确将“授经”与“传业”相提 并论。

9、 “解惑”,自然也与此相联,非指回答一般 疑难问题,而是“抑邪与正,辨时俗之所惑”輥 輷訛,以 使生徒“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 迷其途,无绝其源”輦 輮訛。 从篇 章 结 构 看 , 首 段 提 出 并 简 论 基 本 论 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师”的职责就是 弘扬“古道”,人们应该向一切有“道”之士学习。 “受业”“解惑”不过是“传道”的途径、手段而已。 此语乃是通篇文眼。 第二段在与圣人、百姓对比中,批判士大夫 之族由于 “官”“位” 等级观念作怪而 “耻学于 师”,致使“师道不复”。其隐含之正面义,则如韩 愈好友柳宗元师友箴所论:“道苟在焉,佣丐 为偶。 道之反是,公

10、侯以走。 ”輦 輯訛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此句不是一般地慨叹人们不愿从师, 而是抱怨 时人尤其是士大夫权贵对儒家道统的冷淡与背 离,失去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其中特予强调,所论之“师”非指“授之书” “习其句读”之“师”,正是针对前述科举“末学驰 骋”弊端而发,与柳宗元蔑弃“章句师”輦 輰訛义同。 因为韩愈“之所以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 其道焉尔”輦 輱訛,而不屑于那些“习熟时俗,工于语 言,识形势”輦 輲訛之徒。 韩愈三次应试吏部“博学宏 备课设计 48 词”落败的坎坷经历,更强化了他这一观念。 但 韩愈并不否定习句读, 只是要求习句读要为传 承、践行“古道”服务,

11、所谓“沈潜乎训义,反复乎 句读,砻磨乎事业”輦 輳訛。 第三段由“圣人无常师”,提出应以“闻道” 之“先后”为准,“师”与“弟子”互相学习。 末段 赞 扬 青 年 李 氏 子 蟠 学 习 并 践 行 “古 道”,鼓励他向一切有“道”之“师”学习。 此与柳 子厚嘉奖后学陈秀才“志于道”輦 輴訛相似。 由以上梳理可知,师说所谓“师”,并非泛 指一般专业教师,而是特指学习、掌握并践行儒 家道统的儒师。 其策问十二也曾明示:“古之 学者必有师,所以通其业,成就其道德者也。”韩 愈之所以认为赵德秀才“可以为师”,就是因为 赵秀才“颇通经,有文章,能知先王之道,论说且 排异端而宗孔氏”輦 輵訛。 可见,韩

12、愈之谓“师”,实乃 特指意识形态、伦理道德导师,所谓“教”,不过 专指儒家“德礼”教化,与我们今天讲的“师”和 “教”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当然,我们完全可以借用“传道受业解惑” 一语,表述现代教师职责,但应明确仅是一种古 为今用,而非原作本意。 否则,就会导致对经典 和历史的双重歪曲。 吴调侯、吴楚材古文观止下册第335 页,中华书局1959年。 章学诚文史通义师说第98页,载史 通,岳麓书社1993年。 毛礼锐等编 中国古代教育史 第289 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韩愈全集第296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新唐书选举志,二十五史第6册第 129页,上海古籍出

13、版社1986年。 韩愈 韩愈全集请复国子监生徒状第 32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刘肃大唐新语卷末总论,第202页, 中华书局1984年。 杜佑著、颜品忠等校点通典卷17选举 五杂议中引赵匡选举议,第218页,岳麓书 社1995年。 旧唐书杨绾传,二十五史第5册第 41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旧唐书儒林传序,二十五史第5册 第59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輥輯訛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柳宗元全 集第27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輥輰訛韩愈进士策问十三首(其十二),韩愈 全集第15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輥輱訛旧唐书礼义志第四,二十五史第5 册第121

1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輥輲訛旧唐书韩愈传,二十五史第5册第 50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輥輳訛新唐书韩愈传赞,二十五史第6册 第55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輥輴訛輥輶訛韩愈答尉迟生书,韩愈全集第167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輥輵訛韩愈原道,韩愈全集第120-122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輥輷訛韩愈上宰相书,韩愈全集第171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輦輮訛韩愈答李翊书,韩愈全集第177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輦輯訛柳宗元 师友箴并序,柳宗元全集第 16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輦輰訛柳宗元答严厚舆秀才,柳宗元全集 第27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輦輱訛韩愈 答李秀才书,韩愈全集 第179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輦輲訛韩愈答吕毉山人书,韩愈全集第195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輦輳訛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韩愈全集第 16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輦輴訛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柳宗 元全集第28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輦輵訛韩愈潮州请置乡校牒,韩愈全集第 364-36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山东省泰山学院中文系271000) 备课设计 文本研读/ 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