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课程和方法的理解与实施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534706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学习》课程和方法的理解与实施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大学生学习》课程和方法的理解与实施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大学生学习》课程和方法的理解与实施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大学生学习》课程和方法的理解与实施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大学生学习》课程和方法的理解与实施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学习》课程和方法的理解与实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学习》课程和方法的理解与实施(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的学习 理论和方法的理解与讲解,贵州师范大学化材学院 周能,主要内容,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特征,现代学习观念告诉我们,学习活动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中。 但是相对较好的学习环境特别是有富余的学习时间的学校学习毕竟是人生中最珍贵、最重要的一个阶段的学习。学校学习和非学校的自学学习相比有它自身的优越性。同时,大学学习环境在兼具学校学习环境的共同性时,有较中学阶段学习环境有以下优点与不同:,大学学习生活的优越性,教学方式不同。,学习的具体环境氛围不同。大学在教学的硬软件设备上一般都优于中学。大学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设备先进的阅览室、实验室、有优越的食宿条件。同时,大学有知识密集、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强

2、且师生比例较高的教师群体,特别在某些方面还有知名的学术带头人。大学除课堂外还经常举办学术报告、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学生学习的管理方式不同。中学的学生管理主要是以教师为主、管理方式是班主任制。大学的学生管理则是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管理方式是辅导员制。,学习的任务内容不同。普通中学的主要任务是以升学为主要目的的一般的基础性学科知识的学习,而大学学习任务则转为以就职为目的的专业性学习。,充分利用环境的有利性,努力调整自身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尽快适应大学全新的学习环境,要充分利用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图书资料等硬件设备以及浓厚的学术氛围拓展深化知识结构。,学会对大学学习环境进行唯物辩证分析。,要

3、充分利用大学的教学方式的显著特征,在培养自身的基本素质、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上多下工夫。,努力增强学习的主体性,变消极被动性学习为积极主动性学习。,要倍加珍惜大学较富裕的学习时间,努力提高学习效率。,从“知识、技能学习”观念转化为“素质、能力学习”观念 从“变化、仿效学习”观念转化为“发展、选择学习”观念 从“被动学习”观念转化为“自主学习”观念 从“功利学习”观念转化为“责任学习”观念 从“盲目学习”观念转化为“学会学习”观念 从“学校学习”观念延伸到“终生学习”理念 从纯粹的“个体学习”观念拓宽为“社会学习”观念 从单纯的“书本学习”观念拓展为“实践学习”观念 从注重“向权威学习”同时注重“

4、向群众学习”的观念 从“重复性学习”观念升华为“创新性学习”的观念,二、大学生学习观念的变革,正确理解文化概念的内涵,全面认识文化的作用, 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了解生活中的文化现象,获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 基本知识和能力,提高文化赏析、文化修养水平。 了解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意义,形成对文化发展的规 律性认识;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正确面对外 来文化的影响,增强文化创新的意识。 感悟中华文化的价值,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 义;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 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从“知识、技能学习”观念转化为“素质、能力学习”观念,明确发展先进文化、支持

5、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能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确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懂得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课程的基本目标 (续),三、怎样把握这门课程的内容目标,教材的体例结构 教材内容介绍,内容框架的整体设计 各单元内容介绍,(一)教材的体例结构,单 元,目,课,框,每单元23课。每课由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主题构成主题内容。课题下的导言承上启下,也讲明本

6、课的主题,共4单元单元,导语介绍单元主要内容和意义。每单元后设综合探究。,每课2框题,每一框题大致是一个课时教学内容。,每框3目,分正文和辅文。正文是逻辑主干和学习的主体内容。辅文是对正文的补充、例示、说明、解释。,内容框架的整体设计,文化一般,中国文化,第一单元 是什么:文化概念;文化的 意义:文化与经济、政治,第二单元 为什么:文化发展的一般过 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第三单元 怎么看:中华文化的精髓; 文化的认同:中华民族精神,第四单元 怎么办: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文化的选择 :当代文化生活,(二)教材内容介绍,课标的基本要求 教材结构 内容线索 重点问题,各单元内容介绍,各单元内容介绍

7、,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课标的基本要求,1.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1.2: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的意义。 1.3: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大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文化与社会,文化“万花筒”,文化是什么,文化的力量,在经济的基础上相互影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体味文化,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对人的影响,感受文化影响,文化影响面面观,潜移默

8、化的影响,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 化 与 生 活,综合探究 聚焦文化竞争力,【教材结构】,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 化 的 内 涵 与 作 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从社会发展看文化,从人的发展看文化,文化的概念,文化影响的特点,文化与人的成长的关系,【内容线索】,文化概念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的力量 文化对人们的影响,【重点问题】,各单元内容介绍,第二单元 文化传播与创新,课标的基本要求,2.4: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2.5:汇集事

9、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2.6: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不同文化的观念。 2.7: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2.8: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传统文化的继承性,文化在发展中继承,文化传承与创新,综合探究 建立“学习型社会”,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传播,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材结构】

10、,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透视文化多样性 尊重文化多样性,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传统文化面面观 传统文化在今天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 巨大的作用,深刻的影响 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文化传播,文化继承,文化传播方式和媒介,文化继承与发展过程,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创新,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具有继承性,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

11、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文化传承,文 化 传 播 与 创 新,【内容线索】,文 化 发 展,文化传承:文化发展的过程,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传播: 横向积累的过程,文化继承: 纵向积累的过程,社会实践: 文化创新的基础(源泉、动力、目的、标准)。,交流、借鉴 和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新文化的诞生、旧文化的破除 不同观念形态的文化 某种先进文化的发展 同一观念形态的文化,形态、内容和形式的变革,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媒介和手段;现代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文化的继承性。传统文化的现实作用。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文化继承与文

12、化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因素。 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的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根本途径。 文化创新的途径。 在文化创新中要防止两种倾向。,【重点问题】,各单元内容介绍,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标的基本要求,3.9: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10: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示。 3.11: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教材结构

1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综合探究 肩负“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我们的中华文化,我们的民族精神,古代辉煌的历程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独树一帜、独立风骚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成就和魅力,弘扬中华文化的意义,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1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内容线索】,中华文化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曾长期居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博大精深、多元一体。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丰富中华民族精神。 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重点问题】,各单元内容介绍,第四单元 发展先进文化,课标的基本要求,4.12:辨析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表现,把握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4.13:列举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事例,说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15、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解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4.14:引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评析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色彩斑斓的 文化生活,在文化生活 中选择,发展先进文化,综合探究 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走进文化生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材结构】,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坚持先进文化 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加强思想 道德建设,当代文化生活素描 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

16、文化,阳光下的阴影 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 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永不退色的旗帜,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我心目中的道德典范 紧紧抓住中心环节 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 在知识文化的陶冶中升华 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内容线索】,选择文化生活的意义,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怎样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怎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什么是人民大众的文化,如何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当 中 国 的 先 进 文 化 和 文 化 建 设,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