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534403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3.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古代辉煌的历程:,(2)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当其它三大文明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没的时候,唯独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延续下去。,(1)、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天命神权 “敬德保民”思想,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促进统一的民族文化发展,独尊儒术,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产生宋明理学,近代西方文化传入,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形成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具有划时代意义,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宋明理学对后期封建社会影响较大,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

2、从材料中我们可以概括出中华文化有什么特征?,2、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汉字、史学典籍,汉字: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史书典籍: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2)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见证之二:,中华文化一脉相传 的重要见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历史经验, 重视保存历史资料,并设有史官,原因:,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2)史书典籍,交流分享,你都知道哪些史书典籍?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第一部军事著作

3、第一部科普作品 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春秋,史记,国语,汉书,资治通鉴,孙子兵法,梦溪笔谈,水经注,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 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 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合作探究: 为什么要让世界认识“和”? 你是怎么认识“和”的?,1、和,首先就承认了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在这种差异性下,各种事物要共同存在和发展,这体现了一种宽大的胸怀和包容性,正

4、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强大包容性。 2、和,体现在各国家、各民族之间就成了“和平”。各国家、各民族在和平、友谊、平等的环境下不断追求和超越人类自身的极限。这正是奥运会的主要宗旨之一, 3、和,这也符合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和谐社会的内容也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和谐。,表现: (1)封建意识浓厚、民族意识薄弱、压抑进步思想 (2)清朝:现代科技水平落后 (3)鸦片战争后,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渐渐消失 (4)西学大量传入中国,原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结论: 国家衰落决定文化衰落,阅读教材P65小虚框,探究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表现?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与国家的衰

5、落是什么关系?,1、中华文化的衰微 2、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2)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4)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辉煌历程,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汉字,史书典籍,包容性,知识梳理,原因,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中华文化一脉相通,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起源于先秦时期 、中华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点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1、秦

6、腔是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剧种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是我国“梆子腔”的鼻祖这说明,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人类文明史上独树一帜。之所以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因为( ) 统一的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重大作用 中国自华夏以来,留有丰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从未中断而延续至今 A、 B、 C、 D、,B,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深切感受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在繁荣,文化消费支出比例在提高,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这说明

7、( ) A、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B、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C、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严峻的挑战 D、坚持改革开放是创造中华文化辉煌的根本原因,B,双项选择 1 西周末年的史伯认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国语郑语)。这反映了 A 中国传统文化比较注重和谐与统一 B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 中华文化的开放性 D 中华传统文化的统一性,AB,2下列关于史书典籍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它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B 我国从汉朝开始,每朝都有史官 C 我国的史书典籍存留之多,为世界仅有 D 史书典籍的出现,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AC,作用: (a)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b)文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c)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案例分析,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一种带有时代文化色彩的语言网络语言,正在被青年人所热情演绎。诸如“88”、“3166”、“7456”、“BT”、“菜鸟”、“粉丝”、“玉米”、“凉粉”等等;但这种语言却让家长和老师们很头痛,因为他们常常对孩子随口蹦出的“语言”而不知所云。 有人认为网络语言很可能会带来汉语的革命,有人认为这只能污染汉语言文字。 对此,你又是怎么看的呢?,返 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