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班级管理导论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529157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与班级管理导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德育与班级管理导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德育与班级管理导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德育与班级管理导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德育与班级管理导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育与班级管理导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与班级管理导论(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育与班级管理,导论,一、课程相关说明,课程成绩评定: 期末考试:70% 课堂分享及作业:30% 课堂常规: 尊重时间规则 营造良好氛围 把握锻炼机会 独立完成作业,二、课程结构,德育 德育与德育的历 史发展 品德心理与发展 德育目的与内容 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德育模式 德育资源,班级管理 班级与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的主体 班集体建设 班级管理模式 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班级管理创新,二、课程结构,问题1、“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关系?,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认识、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构建的价值引导

2、活动。,学校德育:内涵道德教育;外延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教育。,德育的目的: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健康的心理品质、较高的道德素质、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 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问题1、“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关系?,二、课程结构,班级: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是按照教育目的,把年龄相近、文化程度基本相同,有共同学习任务的学生,划分为固定小范围集合的一种组织形式。班级是教师影响学生、管理学生的有效环境和特殊阵地。,班级管理:指班主任对全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劳动、生活等 各项工作的管理。,班级管理是实现德育

3、的载体,通过“班级管理”,进行“德育”,进而实现德育的目的。,三、为什么要进行德育?,案例1:2004年云南大学马加爵连续杀害同宿舍4个同学,引发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案例2:2010年10月西安外国语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驾驶小轿车撞倒张妙后,连捅数刀,致使张妙当场死亡,引发了全国著名的“弹钢琴杀人事件”。,三、为什么要进行德育?,案例3:2013年4月1日,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林森浩将剧毒化学品注入寝室内的饮水机中,致使同寝室室友黄洋中毒,经抢救无效,黄洋于2013年4月16日死亡,引发了震惊全国的“复旦大学投毒案”。,三、为什么要进行德育?,没文化没道德的人是下品 没文化有道德的人是普

4、通品 有文化没道德的是危险品 有文化有道德的才是上品,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三、为什么要进行德育?,讨论( “复旦大学投毒案” ):,林森浩是好学生吗?好学生的标准是什么? 导致“复旦大学投毒案”的原因有哪些? “复旦大学投毒案”能给我们什么反思?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防止“复旦大学投毒案”的发生?,事件回放,2013年4月16日,上海复旦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同学因急性肝损伤经抢救无效去世。警方通报在学生的饮水机残留水中检测出有毒化合物N-二甲基亚硝胺。,2013年4月16日上午,

5、上海警方证实,中毒研究生同寝室的林森浩有重大作案嫌疑,将其刑事拘留。,事件回放,复旦投毒案2014年2月18日在上海二中院一审宣判,被告人林森浩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法院认为,被告人林森浩为泄愤采用投放毒物的方法故意杀人,致被害人黄洋死亡,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依法应予惩处。,林森浩系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又曾参与用二甲基亚硝胺进行有关的动物实验和研究,明知二甲基亚硝胺系剧毒物品,仍故意将明显超过致死量的该毒物投入饮水机中,致使黄洋饮用后中毒。,在黄洋就医期间,林森浩又故意隐瞒黄洋的病因,最终导致黄洋中毒死亡。法院宣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

6、身。,事件回放,讨论1:林森浩是好学生吗?好学生的标准是什么?,三、为什么要进行德育?,林森浩,广东汕头人,27岁(2013年)。学习成绩优秀,尤爱英语,高考时以780多分的高分考入广东中山大学。 2010年,林森浩因成绩优异被中山大学推荐,免试进入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攻读研究生,身兼学生会副主席,学习的是医学影像专业,并在中山医院见习。林森浩还曾得到过第一三共制药奖学金。 研究趋向是肝脏这面,业绩也相当优秀。2011年9月,第十一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青年论文论坛上,林森浩的一篇文献被评为优秀论文。2012年,在新一次的会议上,林森浩又作为嘉宾在青年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讨论1:林森浩是好学生

7、吗?好学生的标准是什么?,三、为什么要进行德育?,“三好学生”评定标准: 1、思想品德好。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热心为集体服务,积极参加劳动,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社会公德,在同学中能起模范作用。 2、学习好。即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学习成绩优良或有 显著进步。 3、身体好。即坚持锻炼身体, 积极 参加文体活动,有良 好的卫生习惯,身体健康。,讨论2:导致“复旦大学投毒案”的原因有哪些?,三、为什么要进行德育?,从起因看:由现实生活中的琐碎事引起,不良情绪长期累积而导致行为失控。 从人生经历看:家庭环境不算好。性格上有明显缺陷,如内向

8、、自卑、敏感、偏执、情感匮乏、人际交往能力低等。虽然他们的智商都很高,但他们对生命也都很漠视。 从社会来看:智商至上,导致德育虚位。对德育重视程度不高,关心更多的是学生的成绩而非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道德是否高尚。,三、为什么要进行德育?,讨论3:“复旦大学投毒案”能给我们什么反思?,缺乏对生命最基本的敬畏。 学校教育中法制、道德意识薄弱。 学生缺乏社会支持系统。 学生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学生缺乏责任意识。 社会对人们道德教育的缺失。,三、为什么要进行德育?,讨论4: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防止“复旦大学投毒案”的发生?,普及道德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经常和学生进行沟通,解开他们的心结,把危险毁灭在萌芽状态中。 与学生家庭达成一致,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四、本门课程要教给我们什么?,1、了解“德育”与“班级管理”相关理论的学术前沿。 2、关注德育实践。,你想从本门课程中学到什么?,课后思考:,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