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527475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98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货币供给,学习目标:,货币供给主要研究由谁来提供货币、提供什么货币、怎样提供货币和提供多少货币等问题,从而引出了货币供给的主体、货币的口径与层次、货币供给机制、货币供给的控制等诸多理论与实际问题. 学完本章后,你应当知道: 货币层次是如何划分的 货币是如何进入流通的 什么因素导致货币供给量发生变化,本 章 提 纲,(一)货币供给口径,(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三)货币供给决定因素,(四)货币供给基本模型,一、相关概念,货币供给包括货币供给行为和货币供给量两大内容。 货币供给行为是指银行体系通过自己的业务活动向再生产领域提供货币的全过程,研究的是货币供给的原理和机制。,一、相关概念,货币

2、供给量是指银行系统在货币乘数增减作用下所提供的货币量,它研究银行系统向流通中供应了多少货币,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是否相适应。货币供给量是指货币存量,而非货币流通量。,二、扩大的货币供给口径,1、狭义货币 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即M1= C+D,其中C为流通中现金,D为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二、扩大的货币供给口径,2、广义货币 M2= M1 + DS + Dt,其中DS、Dt分别为商业银行吸收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 M3= M2 + Dn,其中Dn 代表商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的各种存款。 M4= M3 + L,其中L代表金融机构存款以外的所有短期流动资产。 金融创新的出现增加了社会

3、货币供给量。,货 币 银 行 学,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层次划分,M0=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政府存款(包括国库券),货 币 银 行 学,5.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1)M0流通中现金 (2)M1M0活期存款(狭义货币) (3)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广义货币) (4)M2-M1=准货币,本 章 提 纲,(一)货币供给口径,(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三)货币供给决定因素,(四)货币供给基本模型,1、部分准备金制度 部分准备金制度下,银行吸收到的存款,并不需要为此保留等额的现金,而是按存款的一定比例保留准备金

4、,包括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存款,其余部分可以发放贷款或投资,并由此形成多倍的存款创造。,一、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前提条件,2、转账结算 转账结算是在银行活期存款基础上,通过签发支票使活期存款转移,完成货币的支付。,一、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前提条件,1、原始存款指商业银行吸收的,能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原始存款是商业银行进行信用扩张和创造派生存款的基础。 2、派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用转账结算方式发放贷款或进行其他资产业务时所转化而来的存款。 原始存款的发生只改变货币的存在形式,而不改变货币的总量。 派生存款的发生意味着货币总量的增加。,二、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和存款准备金,3、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5、 (1)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主要以商业银行持有的应付日常业务所需的库存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两种具体形式存在。,二、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和存款准备金,(2)存款准备金、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之间的关系 存款准备金=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 =库存现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率存款总额 超额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法定准备金,二、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和存款准备金,(3)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占该银行吸收存款总额的比率叫做法定存款准备率。,二、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和存款准备金,1、存款货币的创造 (1)如果以D表示存款总额,以D表示经过派生的存款变动额,以R代表原始存

6、款的变动额,rd代表法定存款准备率,则存在以下关系:D = D +R D = R 1/rd,即 D/R=1/rd,三、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2)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其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或存款乘数。一般来说,它是法定准备金率的倒数。存款扩张的这一原理,也称为存款乘数原理。若以K表示存款总额变动对原始存款的倍数,则可得: K=D/R=1/rd,三、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举例说明银行创造货币:,假定法定准备金率为20%,再假定行客户将其一切货币收入以活期存款形式存入银行。甲客户将100万美元存入自己有帐户的A银行。-,由此不断存款下去,各银行的存款总额和是:,而贷款总和是:,从

7、以上例子可知,存款总和(用D表示)同这笔原始存款(用R表示)及法定准备金率(用 rd表示)之间的关系为:,称为货币创造乘数。,A企业,存入,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贷放,B企业,B企业,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贷放,C企业,D企业,购材料,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贷放,D企业,E企业,F企业,第二家银行,第一家银行,转帐,第三家银行,转帐,存款创造的过程,派生存款的创造过程,银行名称,存款增加数,应留法定准备金,放款增加数,第一家银行,第二家银行,第三家银行,第四家银行,10 000,8 000,6 400,5 120,2 000,1 600,1 280,1 024,8 00

8、0,6 400,5 120,4 096,总 计,50 000,10 000,40 000,存款创造的原理,在转帐结算的情况下,银行将吸收的原始存款中的超额准备金用于贷放,客户在取得借款后,不提取现金,全部转入另一家企业的存款帐户,接受这笔新存款的银行,在存款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存款准备金,它在保留一部分法定存款准备金后,继续将超额准备部分用于贷放。这样,又会出现另一笔存款。如此不断延续下去,即可创造出大量存款。,三、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3)存款货币创造在量上的其他限制因素有: i.现金漏损率(c) 现金漏损率与存款总额是反比关系。,三、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3)存款货币创造在量上的其他限制因

9、素有: ii.超额准备率(e) 超额准备金率与存款总额成反比。,三、存款货币的创造,(3)存款货币创造在量上的其他限制因素有: iii.定期存款准备率(rt) 定期存款准备率与存款总额成反比。,三、存款货币的创造与缩减过程,(3)存款货币创造在量上的其他限制因素有: iv.因此,前面的存款总额变动对原始存款的倍数公式可以修正为,三、存款货币的缩减过程,2、派生存款的缩减过程 银行派生存款倍数 创造原理在相反方 向上也适用。,本 章 提 纲,(一)货币供给口径,(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三)货币供给决定因素,(四)货币供给影响因素,(三)货币供给基本模型,1、基础货币的概念 基础货币或称高能货币

10、、强力货币,它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总和,它是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源头和基础。一般用Mb或H表示基础货币,C表示流通中的现金,R表示银行存款准备金。其公式是: Mb (H)C + R,一、基础货币:原始存款的源头,2、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 (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债权规模 (2)中央银行对财政的债权规模 (3)外汇、黄金占款规模,一、基础货币:原始存款的源头,3、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虽然直接受制于法定存款准备率、超额存款准备率、现金漏损率等因素,但是首要的是使其在授信中能获得的原始存款的数量。而这些原始存款正是来源于中央银行创造和提供的基础

11、货币,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一、基础货币:原始存款的源头,1、货币乘数的概念 货币乘数即基础货币扩张或收缩的倍数,是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比,它表明每1元基础货币变动所能引起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动。用K或m表示货币乘数,Ms表示货币供给,Mb表示基础货币,其公式是: m(C+D)/(C+R) Ms / Mb,二、货币乘数:基础货币扩张的倍数,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量的关系,二、货币乘数:基础货币扩张的倍数,二、货币乘数:基础货币扩张的倍数,2、M1、M2层次货币乘数的推导 (1) M1层次的货币乘数 因为MbC + R M1 C + D 所以

12、进一步推导,可得出,二、货币乘数:基础货币扩张的倍数,(2)M2层次的货币乘数 因为M2 M1 Dt C + D + Dt 所以 进一步推导可得:,本 章 提 纲,(一)货币供给口径,(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三)货币供给基本模型,(四)货币供给影响因素,一、货币供给的模型,Ms m Mb,二、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1、商业银行通过超额准备金率e来影响货币乘数 2、中央银行影响货币乘数的途径 (1)通过吞吐基础货币 (2)通过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规定及调整 3、社会公众通过c、t来影响货币乘数,三、决定货币供应因素 货币需求对于货币供给的决定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中央银行控制基础

13、货币的直接程度受制于货币需求。事实上,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控制的直接 程度只是相对的。在基础货币中,中央银行控制流通中现金部分的能力,远非有力的,最终还要受制于社会各部门的现金需求。 在经济萧条时期,如果商业银行对前景预期悲观,即使中央银行降低放款利率,准备金存款终究会由于商业银行较低的筹资愿望迟迟不能扩大。,第二,商业银行扩大信贷规模受制于社会的信贷资金需求。如果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实施种种扩张的货币政策手段后最终增加了存款准备金额,货币供应量是否会相应扩大,还是一个不定数,还取决于双方的意愿。借贷双方意愿不一致的现象是经常存在的。例如,银行愿贷,但客户不愿借,借贷难以形成。这种情况在经济萧条期

14、尤其容易出现。货币供给的扩张会在需求不足下受到阻碍。,第三,社会公众持有现金的愿望影响货币供给总量。流通中现金存入银行,可以成倍派生存款,扩大货币供应量。但现金被存款户从银行中取出,则会大幅度地减少存款货币量。因 此,非银行部门持有现金数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货币供应总量。社会持有现金的量也受经济运行的影响。因此,社会持现量的变化,不完全是一种心理因素。,综上所述,在货币供应量的形成过程中,存在多个环节及障碍。首先是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影响程度,然后是商业银行准备金存款改变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程度。其中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货币供应量的最终形成。一般来说,在经济周期中,货币供给量的扩张在繁荣期比萧条期更容易形成。这个状况给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带来影响,因为当前多数国家的货币政策都是逆风向而动,即繁荣期实施紧缩的政策,萧条期实施扩张政策。结果,货币政策效果,尤其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受到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