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知识竞答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519982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密知识竞答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保密知识竞答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保密知识竞答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保密知识竞答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保密知识竞答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密知识竞答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密知识竞答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有奖知识问答活动试题一、单选题(共40题)1.窗体顶端1.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于2018年_发行。(B)A.2月 B.4月 C.6月 D.8月2.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_三级。(D)A.重要、次要、普通B.高、中、下C.核心、重要、一般D.绝密、机密、秘密3.保密法第48条是对12项严重违规行为法律责任的规定,这一规定表明_,应依法追究责任。(A)A.不论是否产生泄密实际后果,只要发生所列举的严重违规行为之一的B.发生所列举的严重违规行为任何一项,且产生泄密实际后果的C.不论是否产生泄密实际后果,发生两项以上严重违规行为的D.产生泄密实际后果的违规行为4.国

2、家秘密变更的内容,包括密级的_,保密期限的_,知悉范围的_,三者既可以单独变更,也可以同时变更。(B)A.降低、缩短、缩小B.降低或提高、缩短或延长、缩小或扩大C.提高、延长、扩大D.降低、缩短或延长、缩小5.以下国家秘密的正确标识是_。(D)A.6个月秘密B.秘密 6个月C.6个月 秘密D.秘密6个月6.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向境外传递_秘密载体。(C)A.秘密级、机密级、绝密级B.机密级、绝密级C.绝密级D.秘密级7. 机关单位确定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属于_。(B)A.自愿行为B.法定义务C.社会义务D.自主活动8.保密工作必须以_为主,把工作重点放在预防上,最大限度地_窃密泄密事件的发生。(B)A

3、.查处 减少B.防范 减少C.查处 杜绝D.防范 杜绝9.机关单位应当_所确定的国家秘密。对在保密期限内因保密事项范围调整不再作为国家秘密的事项,或公开后不会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不需要继续保密的,应当_。(C)A.定期审核 变更密级B.不定期审核 及时解密C.定期审核 及时解密D.不定期审核 变更密级10.涉密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按照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_,实行_保护。(A)A.最高密级 分级B.最低密级 分级C.平均密级 分级D.最高密级 无差别11.保密法第_条规定了定密不当的法律责任,对应当定密的事项不定密,或者对不应当定密的事项定密,造成_的,应承担法律责任。(D)A.四十九 不良影

4、响B.四十八 国家秘密失去保护C.四十八 较大负面影响D.四十九 严重后果12.某单位网管员将一份标有“秘密”级的上级文件,在删掉密级标志的同时上传到单位网站,这种做法_。(B)A.正确B.错误13.某单位信息员经常通过电子邮箱和QQ通讯工具为上级业务部门报送信息,其中包括一些不宜公开的敏感信息和工作信息。这种行为_。(A)A.应区别对待、加以制止B.没有风险、无所谓C.节约成本、应予鼓励14._主管全国的保密工作。(D)A.国家安全部门 B.公安部门C.中央保密委员会 D.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15.机关、单位贯彻执行上级确定的国家秘密事项,需要定密的应_。(A)A.根据所执行的国家秘密事项的

5、密级确定B.根据情况自己确定C.降低一级密级D.提高一级密级16.某公安局干警王某收到朋友聚会的邀请短信,他给朋友回复“我晚上参加抓赌特别行动,没时间,请谅解”。王某的行为属于_。(B)A.故意泄露工作秘密B.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C.故意泄露国家秘密17.国家秘密的等级是按照国家秘密事项与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关联程度确定的,主要标准是_。(B)A.秘密事项的重要性B.以泄露后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C.以泄露后可能产生的影响大小D.秘密事项的影响力18.新修订保密法共有_章、_条。(C)A.五章、三十五条B.六章、四十条C.六章、五十三条D.五章、五十三条19.保密法的立法依据是_。

6、(C)A.刑法B.党和中央领导人指示C.宪法D.党章20.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自_起施行。( B )A.2010年1月10日B.2010年10月1日C.2010年10月11日D.2010年11月1日2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守_的义务。( A )A.国家秘密B.党和国家秘密C.商业秘密、工作秘密22.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_,机密级不超过_,秘密级不超过_。( B )A.四十年;三十年;二十年B.三十年;二十年;十年C.二十年;十五年;十年D.十五年;十年;五年23.国家秘密解密

7、方式包括自动解密和审查解密。在审查解密过程中,机关、单位对一些保密期限即将届满、仍需继续保密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在_重新确定保密期限。(A)A.原保密期限届满前B.原保密期限届满后24.一般情况下,核心涉密人员的脱密期为_,重要涉密人员的脱密期为_,一般涉密人员的脱密期为_。( B )A.3年到5年;2年到3年;1年到2年B.2年到3年;1年到2年;6个月到1年C.3年到4年;2年到3年;1年以下D.3年到4年;1年到2年;1年到2年25.发生泄密事件的机关、单位,应当在发现后的_小时内,书面向有关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C)A.6 B.12 C.24 D.4826.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实行积极

8、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_的方针。(C)A.确保国家秘密安全B.便利各项工作的开展C.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27.某文件为机密级,该文件保密期限最长可以确定为_。(D)A.5 年 B.10 年 C.15年 D.20年28.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_,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B)A.根据实际需要确定B.依照法定程序确定C.按照领导的意图确定29.下列关于涉密会议、活动宣传报道保密管理要求说法错误的是_。(D)A.撰写新闻稿件,不得涉及国家秘密B.会议提供新闻通稿或报道口径的,应按照新闻通稿或报道口径报道C.经会议、活动组织者审批后,可公开报道和播放稿

9、件、录像、图片等 D.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无须审查公开报道内容30.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三条规定,任何_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C)A.泄露国家秘密 B.窃取国家机密 C.危害国家秘密安全31.保密工作是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将_控制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防止泄露或被非法利用,由国家专门机构组织实施的活动。(C)A.商业秘密B.工作秘密C.国家秘密 D.个人隐私32.下列不属于违反保密法律应承担的责任的是_。(C)A.行政责任 B.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 D.党纪处分33.机密级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_的损害。(A) A.严重 B.一般 C.特别严重 D

10、.以上都不正确34._级国家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A) A.秘密 B.机密 C.绝密 D.以上都不正确35.下列关于预防和查杀“木马”间谍程序的措施,表述错误的是_。(B)A.及时更新系统补丁 B.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C.检查系统的自启功能,取消可疑的和不需要的程序自启动D.安装和及时升级专业的“木马”查杀工具36.使用微信时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是_。(A)A.取消“加我为好友时需要验证”功能B.取消“允许陌生人查看十张照片”功能C.设置微信独立帐号和密码,不共用其他帐号和密码D.安装防病毒软件,从官方网站下载正版微信37.日常上网过程中,下列选项,存在安全风

11、险的行为是_。(B)A.将电脑开机密码设置成复杂的15位强密码B.安装盗版的操作系统C.在QQ聊天过程中不点击任何不明链接D.避免在不同网站使用相同的用户名和口令38.我们经常从网站上下载文件、软件,为了确保系统安全,以下哪个处理措施最正确?(B)A.直接打开或使用B.先查杀病毒,再使用C.习惯于下载完成自动安装D.下载之后先做操作系统备份,如有异常恢复系统39.位置信息和个人隐私之间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C)A.我就是普通人,位置隐私不重要,可随意查看B.位置隐私太危险,不使用苹果手机,以及所有有位置服务的电子产品C.需要平衡位置服务和隐私的关系,认真学习软件的使用方法,确保位置信息

12、不泄露D.通过网络搜集别人的位置信息,可以研究行为规律40.“必须十分注意保守秘密,九分半不行,九分九也不行,非十分不可”。作出这一指示的是_。(A)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朱德2、 判断题(共20题,其中T代表正确,F代表错误。)1.法律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T)2.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应当根据工作需要限定在最大范围。(F)3.新保密法规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内部四级。(F)4.不准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泄露国家秘密。(F)5.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和保密期限一经确定,就不能改变。(F)6.信息审查是对拟公开的信息进行审查。(T)7.“上网不涉密”是指不能在互联网计算机上存储、处理和传输国家秘密信息。(T)8.在与公司以外单位、人员经济交往、技术交流等活动中,涉及到对方商业秘密的,未经许可,不得向第三方泄露。(T)9.政党的秘密事项都不属于国家秘密。(F)10.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对外提供国家秘密资料。(T) 11.在涉密科研项目结题阶段,要加强成果验收、申报奖项、申请专利等工作的保密管理。(T)12.接受新闻单位采访、参加学术活动或者发表研究文章时,可以涉及涉密数据及相关信息。(F)13.对保密期限届满的国家秘密,需要公开的可不进行保密审查确定。(F)14.个人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