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史地]人教版必修一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386548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史地]人教版必修一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政史地]人教版必修一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政史地]人教版必修一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政史地]人教版必修一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政史地]人教版必修一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史地]人教版必修一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史地]人教版必修一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必修,三皇: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1. 原始社会: (约距今170万年前前2070年),简述:中国古代史历史分期: (约距今170万年前1840年),青铜时代,统一时期,大分裂时期,2. 奴隶社会:前2070前476年,夏朝:夏禹夏桀(前2070前1600年) 阳城(今河南登封) 商朝:商汤商纣(前1600前1046年) 殷(今河南安阳) 西周:周武王周幽王(前1046前771年) 镐(今陕西西安),东周:周平王 洛邑(今河南洛阳) 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年),铁器时代, 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 秦汉时期:前221公元220年(咸阳、长安

2、、洛阳)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 隋唐时期:581907年(长安、洛阳) 五代十国和两宋时期:9071279年(开封、杭州 ) 元明清时期:12711840年(1912年 北京),大分裂时期,(大统一时期),第二次大分裂时期,(第三次大统一时期),第三次大分裂时期,(第四次大统一时期),3. 封建社会:前4751840年,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王朝至此完。,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

3、个王朝夏。,戴冠冕的夏禹,2王位世袭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这样“公天下”变为 “家天下”,“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夏后启,王位世袭制,是指阶级社会中,帝位(或王位)可以世代承袭。说明:世袭制一直沿袭到清亡,经历了近四千年的时间。,禅让制,是指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世袭的方式:,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评价:,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发展的结果,阶级对立的产物, 是历史的进步。,观看下列两则材料,然后思考问题,材料一: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

4、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材料二: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历史的进步。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发展的结果,阶级对立的产物。,第一、两段材料描述的社会形态有何不同?,第二、从何时起出现了材料中所述的不同情况?,第三、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

5、现了专制。请你思考: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原始社会; 材料二:“天下为家”,是阶级社会。,夏朝建立前后。,政治制度:内、外服,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 尚书酒诰,外服,内服王畿之地,王位世袭制(启、沿用近4000年),3、夏商的政治制度 (已初步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但未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商王,地方,“殷人尊神, 率民以事神, 先鬼而后礼。”,“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周朝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周

6、武王,周文王访贤图,姜太公,2西周的分封制,定义:又称封邦建国。 (古人讲的封建指的是分封制,而不是今天封建社会的封建) 目的:巩固统治。(古文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对象(会举例):王族(主体)、功臣、先代贵族 受封者(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义务:镇守疆土、随从出征、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不利于中央集权) 特点: 层层分封, 等级森严,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 地方有较大的独立性。,西周分封示意图,评价: 积极: .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 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 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 .受封诸侯,在

7、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不利于中央集权; .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强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上述故事说明了什么?,分封制的破坏(春秋战国时期) A.原因: 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 分封制下,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血缘关系会疏远,依据血缘关系推行的分封制也不能长久 B.表现: a.楚王问鼎; b.诸侯争霸。,汉墓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 周公建制 周武王弟,辅助武王伐纣灭商,分封诸侯,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奠定了中国几千年政治、文化传统的重要基础。,得田而耕, 缴税、服役,管辖国邑,管辖食邑,服务,食禄,天子统治天下,管辖王畿,周朝分封制度,奴隶,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

8、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 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王一定会挑我的。,王位之争,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你的依据是什么?,议一议,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 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 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

9、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在家中、族内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 定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宗法制的作用、影响,积极: a.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b.其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稳定。 c.提倡认祖归宗,有利于形成强大地民族凝聚力。 消极: a.过分强调家族本位,有保守和排

10、外倾向,如任人唯亲、宗派主义。 b.人为划分远近尊卑(如重男轻女),个体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礼乐制度:,“礼”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则、礼节和仪式 “乐”一般是指音乐、舞蹈和歌咏。从内容到形式、规模对各个等级有严格的规定 规定贵族的生活准则和道德规范,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礼乐制度的破坏本质上反映了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破坏。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按周礼的规定,天子的乐舞,才可用八佾。按季氏的官职,只能用四佾的资格。在孔子看来,这是不可饶恕的越轨行为。,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甲骨文表明)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

11、,具有神秘色彩。,(2) (宗法制表明)以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制定等级秩序,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3) (分封制表明)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4)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单项选择题: 1、认为夏朝的建立是我国奴隶制国家出现的理由是( ) A. 国家机器的建立 B. 财富分配不均 C. “天下为家”的局面出现 D. 奴隶主剥削奴隶,A,小试牛刀,2、启创立的王位世袭制一直影响到( )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秦朝建立 D. 清朝灭亡,D,3、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 A. 建立军事屏障

12、,防止外族入侵 B. 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 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 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D,4、“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这一思想观念想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 A. 商朝的外服制度 B.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 C. 西周的分封制 D. 秦汉的郡县制,C,5、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评述,正确的有( ) 是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上的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 受封诸侯有 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分封制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受封诸侯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为日后的分裂割据创造了条件 A. B. C. D. ,6、“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13、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 诸侯间争夺土地、人口,互相残杀 B. 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C. 分封制动摇,奴隶制趋向崩溃 D. 诸侯争霸,诸侯国数量减少,B,C,7、下列对于宗法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B. 是由母系氏族的母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C. 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D.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B,8、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周王室周王嫡长子 诸侯国诸侯嫡长子 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 A. B. C. D. ,C,单项选择题: 1(

14、2013广东文综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 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B,我猜我猜!,2(2013山东文综9)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 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 想是( ) 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3(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 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 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B,C,4(2013海南单科2)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 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