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一般结构和一般任务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380504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131 大小:20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一般结构和一般任务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一般结构和一般任务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一般结构和一般任务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一般结构和一般任务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一般结构和一般任务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一般结构和一般任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一般结构和一般任务(1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 理论基础、一般结构和一般任务,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一般结构 第三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一般任务,一、全面平衡发展(哈托夫) (一)知觉与动作发展 (二)认知发展 (三)语言发展 (四)社会性、情绪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建立,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的理论基础,二、发展任务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赫威斯(1962)从幼儿行为发展特点、社会期望及教育需要等各方面着眼,倡议发展任务论。 他认为,某年龄的幼儿在其年龄阶段所表现的行为能符合社会的要求, 能适当做好该年龄应会做的事,就是正常的发展,也显示他是身心健康的。 依不同年龄阶

2、段的幼儿“发展任务”(Developmental Tasks),编排一套既切合幼儿的学习能力,又切合社会的期望和教育的要求的活动或课程,且能循序渐进,由浅至深,能达到幼儿身心健康的目的。,三、幼儿发展理论,(一)心理动力论(Psychodynamic Theory) 精神分析学家艾力逊(Erikson,1962),曾提出社会及情绪发展的一系列阶段,他认为个人经过各个阶段时,曾形成某些基本态度,任何阶段如出现问题,将会导致进入下一阶段的困难。每一阶段都有一个主要的挑战或任务。在婴儿期(0-10个月),主要任务是基本信任(Sense of Basic Trust)的发展;对牙牙学语的幼儿,主要是自

3、律意识(Sense of Autonomy)的发展;学前儿童,是发展主动意识(Sense of Initiative)的时期。,24岁期间的幼儿,是好奇、主动探索、预备去学习的时期,他需对环境作出种种的反应,来表现他天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如果他们的探索举动被视为顽皮或成人惟恐他们弄脏身体或破坏东西时,此阶段的幼儿可能无法发展出主动感,反由罪恶感代之。故在活动方面,宜尽量为幼儿多提供主动参与、选择或自我决定及表达的机会,对24岁的幼儿来说实具关键性的作用。,(二)认知理论,认知发展理论(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ory) 认知发展理论,来自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

4、iaget,1969)的研究所得。皮亚杰对儿童的思维过程进行了长期系统化的深入研究。他深信一个被动的观察者无法得到知识,必须在种种活动中,自行去发掘或建立。强调儿童为一自主的个体,自己会建立对世界的一套认识或基本概念,并拥有适应和改变的能力。,2-4岁的幼儿在认知发展上属于“概念前期”,幼儿多以自我为中心;无法接受他 人的看法,并倾向于以单一明显的特征来进行分类,例如:他们可能将所有 的女性都称为“妈妈”,这时期幼儿的特色语言及概念快速发展,并发展以符 号(字、手势或物质)来替代未出现的一个物体或一件事物。,此时发展上最大的变化,就是脱离婴儿期,知道“物体恒久性”,即物体虽不在眼前出现,也知道

5、它仍然存在的概念;开始发展“质量守恒”,即幼儿开始了解当物质的外形或位置改变时,其数量或重量仍然不变的概念。所以,我们建议 设计这样的活动:找寻不见的东西,将同量的水倒入不同大小的杯内,将面粉搓成不同数量、形状的食物等。这些活动 将有助于幼儿“守恒”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三)行为理论,行为理论(Behaviorist Theory) 行为学派主要是以斯金纳(1938)和其前辈桑代克(1901)等人为代表人物。基本上,他们研究的重点在于学习,认为学习是一持续的过程。行为论帮助我们了解学习的原理,即行为为环境所塑造。“幼儿发展课程”中,每个活动都制订活动目标,注明幼儿可做到的行为。根据此行为目标,

6、教师可明确知道该活动的重心,与其对幼儿的期望。行为目标也可用来评估幼儿在活动中得益进展的情况,了解个别幼儿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上作出个别调整。,(四)人类潜能理论,人类潜能理论(Human Potential Theory)持此理论的学者,如罗杰斯(1969)和马斯洛(1965)认为人类本身有自发、自觉、创造、探索未知等各方面的潜能。其理论对“发展课程”的影响是:我们注意儿童的“个人”发展与其本人可以达到的境地。在活动内容或方式上,尊重幼儿的感觉或经验及学习的形态。教师与儿童之间的关系,是基于相互尊重所形成的支持关系。教师是在儿童自我实现过程中助一臂之力的人,而非替儿童决定一切学习过程的人。,第

7、二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的一般结构,一、活动目标或教学目标 1、依据:三维目标、课程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教材内容 2、重点与全面兼顾 3、规范叙写,二、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精神准备 2、齐全、充分 3、家、园合作,以园为主,三、活动过程,1、忠实于目标 2、遵循原则,四、活动延伸或渗透 (一)其它课程领域延伸或渗透 (二)幼儿园生活延伸或渗透 (三)幼儿园环境延伸或渗透 (四)家庭延伸或渗透,五、活动评价与反思 (一)目标实现程度 (二)内容适合程度 (三)趣味程度 (四)幼儿表现 (五)存在问题、原因以及修正,案例1,健康领域的教育活动设计 黑色食品有营养(大班) 一、活动目标

8、1让幼儿知道黑色食品营养丰富,培养幼儿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喜欢探索新书物的创造性情感特征。 3形成幼儿喜欢接受新事物、喜欢多样性的高灵活性人格特征。,二、活动准备 黑木耳、黑米、黑豆、紫菜、海带、黑芝麻、黑枣及其他食品,并布置一个食品展。,( 三)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让幼儿观察,挂图内容如下: 华华在家吃早餐,妈妈拿出一碗热气腾腾的芝麻糊和鸡蛋,华华看了看芝麻糊,皱了皱眉头说:“我不吃这黑糊糊的东西,我要吃鸡蛋。” 2老师问:“小朋友,华华不喜欢吃芝麻糊,你们喜欢吃吗?为什么?”引导幼儿探索黑色食品的营养价值,知道芝麻糊属于黑色食品。 3分组讨论:吃过

9、哪些黑色食物?这些黑色食物可以制成什么点心和菜肴?,4让幼儿参观食品展,并分别把属于黑色类的食品挑选出来。 5引导幼儿互相探讨“我的黑色食品”,淡谈自己篮子中黑色食品的名称,看谁说得又对又多。 6.游戏:学做小厨师。发挥幼儿的独创性,鼓励幼儿把黑色食品配成菜肴。 7评选搭配得营养丰富的菜肴。,四、活动延伸或渗透 (一)各领域渗透 美术:学习创造性地画黑色食品及食品搭配。 社会:参观农贸市场。 (二)幼儿园生活中渗透 鼓励幼儿不挑食、不偏食,黑色食品及其他食品都要吃。,(三)幼儿园环境中渗透 在活动室内外粘贴各类黑色食品的图片。 (四)家庭中渗透 要求家长多带幼儿到超市认识各类黑色食品,在家中多

10、煮黑米粥、紫菜蛋花汤、黑芝麻糊等营养丰富的黑色食品给孩子品尝。,五、活动评价与反思 (一)目标实现程度-高 (二)内容适合程度-中 (三)趣味程度-高 (四)幼儿表现-好 (五)存在问题、原因以及修正 1、存在问题:第7环节“评选搭配得营养丰富的菜肴”偏难 2、原因:儿童教育成人化 3、修正:改为“评选搭配得多样化的菜肴”,第三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 设计的一般任务,一、动作发展任务 (一)动作发展的理论 1、身体发展是以成熟为基础 2、生长和成熟互相作用,产生身体发展 3、提供适当的学习机会和环境 4、生长发展的顺序:大-小;中心-边缘;上-下。,1、 两岁幼儿动作特点 (1)大肌肉活动特点:

11、会双脚并拢跳离地面 会手扶一旁栏杆,上下楼梯4-5步,约2米远。 会单脚站立短暂时间。,(二)动作发展的特点,往后走。 将三轮脚踏车稳住,可以自己上下脚踏车。 脚踏车被推动时,脚会继续踩在踏板上,踏约2米远。 钻爬入纸皮箱。 会随着音乐舞动身体。 会模仿做伸展手、脚的动作。 会自己踏三轮车约4米远。,会穿5个大孔的珠子 会模仿将3块积木堆成品子桥状。 会套5个由大到小的套杯。 会模仿画横线及直线以及圆形。,(2)小肌肉活动特点:,会在协助下将剪好的形状涂上浆糊粘上。 会使用水彩笔沾颜料,在纸上乱涂。 会模仿折已有折痕的纸(不需要整齐)。 拍打搓和捏黏土。 会一页一页翻书。 使用漏斗倒沙子或水于

12、容器中。,2、 三岁幼儿动作特点: (1)大肌肉活动特点:,会蹲着玩。 单脚站5秒钟。 会走直线约2米远。 会用脚尖走路。,从20厘米高的地方跳下来。 能跳跃22厘米高。 举手过肩抛球1.5米。 伸直手臂接球。 能交换脚上楼梯。 在宽阔的地方踏三轮车。,(2)小肌肉活动特点:,会穿10个小孔的珠子。 会运用适当的方法握住蜡笔涂色。 会沿着宽的两条直线或曲线内画线。 会仿画“十”、“口”及其它简易笔画。,会用简单线条画出脸、眼睛、鼻和嘴。 会拿剪刀剪纸。 会做吹画。 会将形状纸贴在指定的地方。 会将黏土塑捏成简单形体。 会操作装有各种常见门铃的操作板。,3、 四岁幼儿动作特点: (1)大肌肉活动

13、特点:,会持一杯水。 围着圆圈走。 会单脚跳。 举手过头抛球3米。,能用脚掌到脚尖行走。 弯手臂接球。 交换脚上下楼梯。 能踩脚踏车经过障碍和不平的地方。,(2)小肌肉活动特点:,会沿着两条有弯曲的角度的线内画线。 会将点连成线。 会将点连成圆形、十、口。 会一手按住纸,一手画线。,会画出一个人的头、身体、手和脚。 会仿写1、C、7。 会用水彩笔画出形状或简单图案。 模仿将纸对折两次。,4、五岁幼儿动作特点,五岁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特点: (1)能平衡地走路。 (2)能轻易地起步走、停止、转身 (3)能跑步、跳 (4)能单脚平衡48秒,(5)能用一只脚单脚跳跃 (6)能配合节奏作简单的动作 (7

14、)能两脚交互上下楼梯 (8)能走10厘米宽的平衡木 (9)能倒退走 (10)能用任何一只脚做单脚跳跃,(11)能跑步跳跃和滑步 (12)能转身跳向左或右 (13)能跳过25厘米高的物体 (14)能连续跳跃3次,并保持平衡 (15)能翻筋斗 (16)能将手放在腰间站立10秒,五岁幼儿小肌肉动作发展特点,(1)能运用大拇指和中指拿积木 (2)能模仿画四边形 (3)能拼8块的拼版 (4)能配对简单的几何图形,(5)能画人(有头、身、两臂、两脚) (6)能写字母及数字120 (7)能拉拉链 (8)能扣纽扣 (9)能剪直线,(10)能运用简单的工具 (11)能自己穿衣 (12)能自己清洁鼻子 (13)能

15、模仿拼6块积木的桥 (14)能画三角形 (15)能摹写简单中文字 (16)喜欢用左或右手做事,5、 六岁幼儿肌肉动作发展特点,六岁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特点: (1)能协调身体基本的动作。 (2)能更正确、熟练地做各种动作 (3)能用双手接球 (4)能拍球及扔球,(5)能用单脚跳跃4.5米 (6)能在平衡木上走得很好 (7)能骑两轮自行车 (8)能助跑跨跳 (9)能绕弯跑步 (10)能跳绳,(11)能双脚轮流向前踏跳6下 (12)能双脚一齐跳跃过30厘米高的物品 (13)能双脚跃起离地时,双手同时拍一下 (14)能配合音乐舞蹈 (15)能同时伸出手及用手接物,(1)能使用基本的工具 (2)能剪出方

16、形 (3)能剪出圆形 (4)能剪出三角形 (5)能把剪出的圆形准确地贴在相同的图形上,六岁幼儿小肌肉动作发展特点,(6)能完成较复杂的贴线画 (7)能画一个完整穿衣服的人 (8)能仿照画倒转的三角形 (9)能画菱形 (10)能写出自己的姓名,(11)能把写在格子里的字擦掉 (12)能用筷子进食 (13)能自己洗澡 (14)能用绳打结 (15)能自己系鞋带,(二)动作发展所需的经验和活动,1、大肌肉活动 (1)翻滚 (2)爬行 (3)攀登 (4)步行,(5)攀爬 (6)跳 (7)跑 (8)保持平衡 (9)弹跳与空中活动 (10)拖、掷动作,2、小肌肉活动,自助性活动: 吃饭、洗手、系鞋带、刷牙等,二、认知发展任务,(一)认知发展的理论(皮亚杰) 1、认知的起源:儿童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2 儿童认知发展的结构 皮亚杰认为,每一个认知活动都包括有一定的认知发展结构。它们分别是图式、同化、顺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