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20世纪报告文学研究与发展(论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373183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述20世纪报告文学研究与发展(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试述20世纪报告文学研究与发展(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试述20世纪报告文学研究与发展(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试述20世纪报告文学研究与发展(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试述20世纪报告文学研究与发展(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述20世纪报告文学研究与发展(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述20世纪报告文学研究与发展(论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述20世纪报告文学研究与发展(论文)【摘要】:报告文学脱胎于纪实与传记文学,与新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就报告文学的性质与特征做了简要分析,对其发展流变做了系统的概述,并就新时期报告文学的研究做了综述,以期通过考察报告文学的发展历程,对今后报告文学的创作与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关键词】:报告文学;流变;新时期;研究综述一、文学轻骑兵报告文学 “人们对于纪实性文学作品日渐增长的兴趣是与社会生活内容日益丰富以及更多的人类的社会文明与进步相和谐的。”这是1985年报告文学编辑部第一期的致作者读者一文中所指出来的。报告文学虽然相较与小说,戏曲,散文等文学体裁来说,没有长久的发展历程,也没有形成系统

2、的理论范式,但是,却以一种文学轻骑兵的姿态,从20世纪初作为一种新文种引进中国以后,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还是建国以后的50,60年代,乃至改革开放以后的新时期,都涌现了众多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报告文学之所以在20世纪受到人们的吹捧,获得无论是政府还是广大群众的接受与认可,是与这种文体自身特有的性质有关联,并且也是一种时代发展的需要。报告文学顾名思义,是由“报告”与“文学”两部分构成的,“报告”表明了它的宣传属性和新闻性,说明这种文体的重要作用是将社会上的人或事以报纸或者书刊的形式传达给人们,达到一种广而告之的目的,但这又不同于简单

3、的新闻报导,因为这种文体还必须以文学形式传递和表达。由此我们可以说是传统的散文与新闻相结合,便产生了报告文学。古代的纪实散文,如左转,战国策,传记文学,如史记,游记,如谢灵运的游名山志都是可以说是报告文学的血亲。这些血亲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与新闻相结合,便有了真正的报告文学。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报告文学的三个特征,那就是“新闻性”,“文学性”,“论说性”。新闻性规定了报告文学必须具有时效性,虽然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我们的报告文学比不上电子媒体的传播速度,但是我们也必须在我们的作品中表现的是新人物,新事件,这样便引出了第二个特征“文学性”,报告文学与新闻的最大区别就是,它在表达时运用的是文学的语言,文

4、学的结构,要有鲜明的形象,要有充分的艺术感染力与思想冲击力,运用文学的语言和多种多样的表达手段,达到报告文学第三个特征,也就是“论说性”,报告文学必须具有鲜明的观点和强烈的问题意识,必须在文章中或表明一种观点,或记述一件重大事件,或是描绘一种生动的社会图景,从而达到一种“文以载道”目的。二、报告文学的流变史伟大的时代需要优秀的报告文学,优秀的报告文学产生在伟大的时代,也正是伟大的时代推动了报告文学的发展。所以说,报告文学的发展是与时代同步的,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数的新思想,新科学的产生,推动了时代的进步。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涌现出众多的为了民族未来而不懈斗争的英雄儿女,而报

5、告文学就是在这种对新人新事的记述中不断发展起来的。纵观报告文学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把其分为诞生期(1898-1919),成长期(1919-1930),成熟期(1930-1937),繁盛期(1937-1949),波动期(1949-1966),凋零期(1966-1976),飞跃期(1976-1988),转折期(1988-2000),复兴期(2000-现在)。以上的分期虽然是按照一种文学体裁自身的发展阶段而做出的一种客观划分,但确是与客观的社会发展历程所紧密联系着的。(一)诞生期(1898-1919)报告文学最初脱胎与晚期的报刊,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大量报刊在中国大陆,以及港澳地区出现,其中出现的大量

6、论说文,可以说是最早报告文学的雏形。梁启超可以说是我国第一位杰出的报告文学作家,他所写的戊戌政变记,南海康先生传,新大陆游记,可以说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报告文学。还有围绕庚子事变和辛亥革命所出现的众多文章,也可以被称作早期报告文学的典型作品。纵然报告文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以一种独立的姿态登上文坛,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这个时期,报告文学的发展是不成熟的,它们大多是脱胎于纪实散文,传记文学,游记,文体的自觉性不强。文学性强,报告意味不浓,还不能被称作严格意义上的报告文学。但是相对于单纯的文学作品而言,这些作品已经能在一定程度上触及社会时弊,关心民生,论说意味也较浓厚,所以,我们把这段时期,称作报

7、告文学的诞生期。(二)成长期(1919-1930)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品种,报告文学在中国的诞生,当然是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一种历史产物。正如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的同时,也给中国传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报告文学在中国的发展也需要先进的思想作为指导。伟大的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希望,五四运动的风暴更是给中国带来了春天的气息。所以说报告文学的第二个阶段,成长期是伴随这五四运动的到来而快速发展的。这一个时期,产生了一周中北京的公民大活动,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唐山煤矿葬送工人大惨剧等短篇报告文学作品,真正标志着报告文学作为一种新兴体裁在中国的成长。这一方面来源于社会的新变化和文学革命的兴起,文学再也不

8、只是一种庙堂歌颂的工具,而渐渐成为一种关注时事,反映民生的有力武器。文学革命的进行,极大地解放了作家的思想和行文规则。而五四时期众多新思潮,新事物的产生,为这一阶段报告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众多优秀的写作素材,也在客观上推动了这一阶段的报告文学发展。在这一阶段,必须提到的一位作家就是瞿秋白(1899-1935),他在这一时期写出的两部重要作品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反映了他在旅欧过程中的见闻,文中纪实意味浓厚,同时在中国出版后,成为影响中国革命生活的两部重要作品,这两部作品作为新型的报告文学作品的出现,标志着这种文学体式确实在中国兴起了。除此之外,以文学研究会众多作家为代表,众多作家通过他们手中的笔,深

9、刻地反映着这一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如茅盾的五月卅日下午,叶圣陶五月卅日急雨中,郑振铎的街血洗去之后就深刻地反映了五卅运动前后的历史,除此之外还有朱自清的执政府大屠杀记反映的是“三一八”的惨案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总之,这一阶段的报告文学无论在题材和思想内容上都有了新的突破,以前的作品以爱国主义为主,现阶段加入了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描写。另外,白话代替了文言,抒情性大大增强。同样的,这个阶段报告文学发展的问题也是存在的,那就是文体特点不够鲜明,除了少数作品外,大多数的作品还是徘徊在文学作品与新闻通讯之间,未能很好的将二者结合起来,同时,部分作品不能坚持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原则,叙述过程中,加入了作者的主观

10、想象,这就背离了报告文学最重要的原则。但是,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报告文学确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三)成熟期(1930-1937)大革命失败,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之后,时代的洪流又促进了我国现代报告文学的成长,把我国现代报告文学的创作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这便是报告文学的第三个发展阶段“成熟期”。成熟期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报告文学”这一名称在中国得到了确立,1930年的拓荒者和大众文艺上两次出现了“报告文学”的称谓。同时这一阶段受到普罗文学和左联的影响,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如反映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苏区报告文学,殷夫的监房的一夜和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方

11、志敏的狱中纪实,还有反映长征的作品,如陈云的随军西行见闻录,反映淞沪战争的白苇的火在线,反映群众抗日怒潮的作品,丁玲的多事之秋,描写华北危机的,蹇先艾的城下等。这一时期,工农的苦难引起作家的广泛注意,如丁玲的八月生活,鲁迅的写于深夜里等。这一阶段值得一提的是1936年,这一年在历史上是抗日战争的前夜,却在报告文学发展的历史上是值得特别注意的,这一年诞生了一批堪称里程碑式的报告文学作品,首当其冲的便是夏衍的包身工,它的巨大成就在于重大社会问题的深刻揭示和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的完美结合,其中的典型形象“芦柴棒”成为报告文学史上的典型形象。还有萧干的流民图,反映农民悲惨遭遇,宋之的一九三六年在太原,邹

12、韬奋的萍踪寄语和萍踪忆语,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还有广泛的群众性创作,如规模空前的同题写作中国的一日,以1936年5月21日二十四小时中国“大小事故和现象”为题材进行写作,题材空前广泛,形象性,生动性突出,结构灵活多样。这些都可以作为1936年报告文学创作的实绩。这一阶段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也展开了,最早来自国外报告文学研究作品的翻译介绍,如基希的1922年论文集经典性的新闻工作,胡风,周立波也对报告文学的研究做出了贡献,胡风的关于速写,深刻反映了报告文学应该遵循真实性,现实性,题材的重大性来进行创作,而周立波的创作轮谈报告文学提出报告文学应该遵循“实”“深”“美”的原则。还有茅盾的关于“报告文学

13、”也是一部关于报告文学理论研究的著作。总体上来看,这一时期的报告文学的长足发展源于时代的大背景,题材扩大,全民抗战的爱国救国热情高涨直接推动了报告文学的创作,其中对工农大众苦难生活的反映升华了这一时期报告文学的主题思想,同时,这一时期的创作繁荣,与“左联”的推动是分不开的。(四)繁盛期(1937-1949)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九年,报告文学的发展有一个起伏,抗战初期,报告文学和诗歌一起,成了文学创作中声名显赫和品种。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统区的报告文学创作却又一时沉寂下去。与此同时,抗日根据地的报告文学创作则有了新的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开始以后,报告文学作品又蔚为壮观了。总体来说,这一时期的报告

14、文学主要分为三部分,即大后方的创作,沦陷区的创作,还有解放区的创作。这时候的报告文学成为时代的宠儿,奔波于正面战场的作家,创作了如西线风云,第七连等反映正面战场激烈交锋的报告文学作品。还有众多作家描述了群众自发的抗日斗争,如碧野的北方的原野,姚雪垠的战地书简,还有作家致力于揭露敌人的残暴与凶横,如夏衍的广州在轰炸中,除此之外,一些作家在热情介绍革命政党和革命武装,例如范长江的陕北之行,阳朔的毛泽东特写。必须注意到,这一时期,敌占区“孤岛”也有大批优秀的报告文学问世,如上海一日和斯诺的西行漫记。针对报告文学的理论研究,主要有周钢鸣的怎样写报告文学,其中对报告文学的特性,报告文学与小说的区别,报告

15、文学与通讯,速写的区别都做了深刻的分析描述,为后来专家学者界定报告文学,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同样的,这一阶段,报告文学的“文学性”受到普遍重视,曹聚仁在1942年的报告文学论就这一问题做了深刻的分析,认为报告文学在尊重事实本身的基础上,要大胆运用文学的手法,将报告文学写活,写的耐读,耐看。与此同时,受到外国报告文学的巨大影响,报告文学“中国化”的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应该根据中国的实际,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报告文学作品。纵观这一时期的报告文学发展历程,在生活的巨变下,报告文学空前地成了文学主流,战争与战争生活成为题材创作的主流,艺术上突破了抗战初期的通讯化,以人物为中心突破了以时间为中心的传统格

16、局,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这一时期的报告文学,批判功能弱化,作家的个人风格逐渐淡化,这是这个阶段报告文学的缺点。(五)波动期(1949-1966)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会经过从发生,发展,成熟,到波动的过程,报告文学的发展同样经历了这样的发展过程,在经过了一段辉煌的发展过程之后,报告文学步入了它的波动期(1949-1966)。这是与当时的历史发展进程紧密联系着的,新中国建立之后,经济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的生活点燃了新的热情。这一阶段涌现出了众多表现经济发展成就的报告文学,如经济建设通讯报告选,还有表现农村新人新事的,如柳青的王家斌,大型工程也在这一时期成为重点写作的对象,如:华山的神河断流。还有描写边疆风物的作品,如李若冰的陕北札记。整个五十年代,反映经济建设成就和抗美援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