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第二章 空气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371769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第二章 空气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医学]第二章 空气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医学]第二章 空气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医学]第二章 空气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医学]第二章 空气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第二章 空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第二章 空气(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第一节 空气,一. 大气的特征和卫生学意义,大气圈和大气垂直结构 大气组成及其卫生学意义 大气的物理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大气圈和大气垂直结构,地球表面包围着很厚的并随着地球旋转的空气层,称为大气圈。厚度约在20003000km以上,没有明显的上界。,大气的垂直结构分层方法,(一)按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 分为5层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外大气层 (二)按大气的电离状态 分为2层 电离层,非电离层 (三)按大气的化学成分 分2层 均质层,非均质层,占空气总重量的34以上 气温递减:正常的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5100m 空气的垂直对流 气象现象,空气稀薄,水汽很少 只

2、有水平气流,没有垂直气流 约在22km以下,气温恒定在一50-一60,故该亚层又称为同温层;在22km以上,气温又趋于增高 有臭氧层,大气组成及其卫生学意义,大气的物理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太阳辐射 空气离子化 各种气象条件,(一)太阳辐射,(1)紫外线,(2)可视线,波长400760nm,七色光谱,不同颜色具有一定的生理作用和医学上的医疗和保健作用。但目前对色光对人和动物的生物学效应的认识还不充分。,可见光的不良生物效应,对眼的作用: 照明不足或照明不适当的眩目会引起眼疲劳或视觉不适 暴露于强光源时,可出现闪光盲(flash blindness)的症状,是由于视觉色素的脱色,在视野产生一种余象

3、(afterimage)或暂时性盲区(盲点) 对皮肤的作用:光毒性反应:光毒剂+可见光刺痛,红斑等。光变应性反应:如:日光性寻麻疹,(3)红外线,波长760nm1mm 适量红外线经皮肤吸收后,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血管扩张充血,促使细胞新陈代谢和细胞增生,并有消炎和镇痛作用 皮肤烧伤 过量的红外线照射 热射病 红外线白内障,(二)空气离子化(air ionization),指大气中空气分子或原子形成带电荷的正、负离子的过程 负离子有良好的作用:镇静,镇咳,催眠 等正离子有不良作用 若浓度过高(106cm3),则无论是阳离子或阴离子均对机体产生不良作用 用于评价空气清洁度:Nn不应大于50,包括

4、气温、气流、气湿和气压等气象因素,(三)气象因素,气候对健康的影响 气候适应,近年建立了天气与某些传染病的关系的定量模式。1987年Hai1等在Lone star虱的数量及其支配因素的关系式中引入了气候变量。 气象因素对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也具有极重要的作用。,(四)室内微小气候,室内小气候:由于围护结构(墙、屋顶、地板、门窗等)的作用,所形成的与室外不同的室内气候 要素:气温、气湿、气流和热辐射,室内小气候的卫生要求:,1. 保持人体各项生理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2. 保持小气候在时间、空间上的稳定 3.室内微小气候的卫生要求冬、夏两季不同,二. 大气污染与疾病,(一)大气污染及其来源,大气污染

5、(air pollution)是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使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混入大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超过大气的自净能力,致使大气原有的正常组成或性状发生了改变,对居民健康和生活条件造成了危害,对动植物产生不良影响的空气状况。,大气污染来源,工业企业 燃料燃烧 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烟尘废气 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 交通运输 由其他环境介质转入:来自水和土壤 其他:意外事故,核战争,垃圾焚烧等,大气中的污染物有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和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前者是直接来源于污染源的污染物,如SO2、H2S、CO、CO2;后者则是有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与

6、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在太阳辐射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新的污染物,如SO3、H2SO4、NO2、HNO3、醛、酮、过氧乙酰硝酸酯,(二)大气污染物对健康的直接危害,急性中毒,烟雾事件煤烟型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事件 生产事故: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慢性危害及远期影响,长期刺激作用产生炎症 心血管疾病 免疫功能下降 变态反应:四日市哮喘 慢性中毒 致癌作用,(三)大气污染物对健康的间接危害,气候改变:影响太阳辐射,“温室效应”,“冷化效应”。 臭氧层破坏 酸雨 破坏绿化植物 影响居民的生活卫生条件,全球气候变暖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臭氧层破坏,UV,臭氧层的作

7、用: 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短波紫外线和宇宙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臭氧层位于离地面2050km的平流层内,“臭氧洞”:臭氧浓度变稀薄,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 含氯氟烃(CFC)的排放 溴代氟烃类的排放 氮氧化物:NO,N2O,臭氧层被破坏的后果: 皮肤癌发生率 呼吸道与眼部损伤 对其它生物活动的影响,酸雨空中死神,指Ph5.6的酸性降水 包括雨、雪、雹、雾等 酸雨产生的原因:大气受SOX和NOX严重污染 SOXH2O H2SO4 NOXH2O HNO3,酸雨的危害,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湖泊酸化,水中重金属含量,水生生物生存受到威胁 对土壤植物生态的影响:土壤酸化,影响农作物生长。森林枯萎而死 对人群

8、健康的影响:酸雾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COPD);重金属致慢性中毒等 对建筑材料的腐蚀作用,三、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室内空气质量的卫生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极为关注的环境卫生问题之一,主要有三个原因: (1)室内环境是人们接触最频繁、最密切的外环境之一。 (2)室内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日趋增多。 (3)建筑物密闭程度的增加,使得室内污染物不易扩散,增加了室内人群与污染物的接触机会。,(一)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人的活动,燃料燃烧,吸烟,人体排出,建筑材料和装饰物品,来自室外,其他,(二)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烟草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 烹调油烟 氡及其子体 病原微生物,(三)室内空气污染的卫生评价,二氧化碳(CO2): 反映出室内有害气体的综合水平,也可以反映出室内通风换气的实际效果,要求居室内CO2浓度应保持在 0.07以下,最高不应超过0.1,微生物: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室内细菌总数2500cfu/m3,悬浮颗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参照居住区大气卫生标准 空气离子:N/n50 甲醛、氡及其子体等有害物质,合理安排工业布局和城镇功能分区 改革工艺,减少污染物排出量 加强绿化 贯彻执行大气卫生标准,四. 空气污染的防护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