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luoxia****01805 文档编号:70362733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有效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有效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有效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有效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效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性研究报告(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报告镇平县侯集二初中课题组组长: 张立陟课题组成员: 于风阁 丁辉 司东月 摘要:本课题从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两个方面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展开。在分析影响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有效性的基础上,通过对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主体的有效性、知识建构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学生发展的有效性等作表征分析,重点探讨提高课堂中学生学习活动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提出兴趣激发策略,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情境创设策略,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学习;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策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自主练习和实践能力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引导体验

2、激励评价策略,促进学生不断努力学习。收集并整理课堂教学实例,剖析影响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探索和总结出适应新课改的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和做法,以指导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通过实施有效教学,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践的机会,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养成反思习惯,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 关键词: 农村初中 课堂教学 有效性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端正教育思

3、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农村初中课堂教学,也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应尽最大可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2、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决定教学的成败,决定着学生的发展状况。初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决定着学科教育目标的实现,决定着学生学科成绩的优劣,作为从事二十多年农村初中一线的教师,多次的测评结果告诉我们,农村初中学生的总体素质较差,学科素养能力不高,针对我校学

4、生实际,提出“农村初中新课程实施中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 二、研究背景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如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学说,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说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 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

5、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我们认为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经过长达10年研究形成的报告及叶澜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全面实施新课程后,课堂教学状况虽已发生了变化但目前仍有很多教师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摆脱不了

6、知识教学的概念化、系统化,“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课堂始终笼罩在传统讲授式、灌输式的阴影下,可谓是“穿新鞋,走老路”。为使学生学得“扎实”,教师拼命地“细细讲评”,学生被动地、无奈地“听练”。在课堂上,师生做了很多的“无效劳动”。 面对这些低效的课堂教学现实,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迫切希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2、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目

7、标,从而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衡量教学是否有效,其判断依据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结果是否与学生个人发展需要和社会需要相适应,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更是那些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和有较强学习能力的人才,而不是只能获得高分的“书呆子”。良好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3、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 目前,对当前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各种现象和存在的问

8、题需要作深入的了解、分析。当前,作为一线的教育研究者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积极探索和改进现行课堂教学模式,认识和把握学生学习的特点、规律,有效地克服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自觉性、预见性,减少随意性、盲目性,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艺术性方面下真功夫。本课题的研究有望对改变当前课堂教学的低效和无效现象及推进今后的教学改革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教学有效性研究是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需要 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是最核心的因素,课堂教学改革是否有成效,教师是关键。因此,作为教师应迫切需要建立有效教学理念,切实消除课堂教学中的无效劳动,努力提高教学效益,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最有效的发展

9、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创新。在科学观的指导下,通过引领教师围绕课题学习、思考、探索与实践,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让师生在教学改革中获得最大的“实惠”。我们通过不懈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冲破传统课堂的“藩篱”,形成探究、合作、民主对话的课堂教学文化,大力提升自身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技能,不断铸造成一支科研型的教师团队,促使学校成为一所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学校。四、研究目标1调查和分析影响我校学科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树立新课程背景下课学教学的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目标教学意识,知识探究意识,情境建构意识,教学反馈矫正意识,当堂训练和检测意识。2探索

10、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优化课堂训练,优化学生学习心理,优化学生学习习惯。3建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估标准。努力做到对课堂教学的评估多元化,促进课堂教学由“重教”向“重学”转化,从“形式”向“效果”转化;努力使评估手段客观、准确、科学,真正成为促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方法。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重点及对象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当前初中学科课堂教学的现状和无效性教学现象调查分析及改进策略。 2、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课堂教学模式现状调查分析及发展策略。 3、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查及指导策略。 4

11、、有效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研究通过研究有效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改善教师的管理、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总结、提炼出实现有效教学过程的方法和策略,优化课堂结构的策略,改进师生课堂交流方式的策略。 (1)改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要有成效。要抓好定向探究,也就是在关键处探究,要使自主探究与有意义接受形成互助互补,相辅相成。合作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学生有合作的需要。合作过程要有组织有分工,还要对合作的成效进行评价。动手实践落到实处。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动手操作、实验验证和课内外实践性作业。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应优势互补,不能用多媒体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体验感悟。 (2)改善管理行为

12、。创设互动的交往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应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到位而不越位。学生的参与不仅要有量,更要有质。应尽量达到深层次的参与,即思维的认知参与。如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动脑思考,有思维碰撞的火花等。 (3)改善教学行为。有效实施事先作好准备的目标和内容,机智处理无法事先作好准备的偶发事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生成性的资源,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多元理解,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多向思维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也要注意价值引领,加以必要的点拨、引导。 5、有效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教学评价策略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这里主要是指过程性评价。通过有效教

13、学评价策略的研究,使教师的课堂评价体现激励性、导向性和科学性,呼唤真诚、个性化的评价,而不是过多是非不分的含混之语或是廉价的表扬,从而使评价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将从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两个方面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展开。在分析影响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有效性的基础上,通过对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主体的有效性、知识建构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学生发展的有效性等作表征分析,重点探讨提高课堂中学生学习活动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提出兴趣激发策略,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情境创设策略,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学习;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策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提高

14、学生自学能力;自主练习和实践能力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引导体验激励评价策略,促进学生不断努力学习。收集并整理课堂教学实例,剖析影响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探索和总结出适应新课改的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和做法,以指导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通过实施有效教学,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践的机会,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养成反思习惯,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本课题的研究对象:研究成员以自己所任学科教学的班集体的群体为研究对象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在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中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资料数据分析

15、法、案例分析法开展研究活动。文献研究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 调查法:主要调查在该课题研究之初,数学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案例分析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形成有鲜明个性的有效教学个人案例。针对某一课例或某一教学片断的教学有效性进行个案研究,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资料分析法:通过阅读有关教学刊物和观看名师名课,有目的地整理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现象,分析研究师生课堂教学行为,提炼有效教学的规律。 七、研究基础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著作及新课程改革方案,深入钻研新课程标准,自2002年以来,一直不间断的进行着课堂教学的研究和试验,倡导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培优补弱方面,尤其是及格率的提升方面卓有成效,已被其他教师借鉴并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八、研究步骤 2010年11月2010年12月,界定课题、开题论证阶段。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