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试题xin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352898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36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试题xin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育学试题xin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育学试题xin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育学试题xin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育学试题xin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试题xin》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试题xin(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末考试范围:教材第一章至第十章,侧重考察基本知识。 两校区统一命题,去年题型有:名词解释、判断对错并简要说明、简答、论述。,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 1狭义的教育 2学校教育制度 3教育目的 4教学方法 5课程 6班级授课制,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教育学试题,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2)答案全部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二、判断对错并简要说明(每小题4分) 1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 2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康儿童,我可任意改变,使之成为医生、律师等。对吗? 3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

2、体。,三、简答(每小题6分) 1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2教学的主要任务 3民主合作原则及贯彻要求 4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5活动课程的优缺点,四、论述(每小题15分)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上好一堂课,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教育学试题,注意:答案全部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上不得分,一、名词解释(2 X 5 = 10分) 1、教育目的 2、校园文化 3、榜样示范法 4、隐形课程 5、课的类型 二、简答(6 X 9 = 54分) 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2、教育的文化功能。 3、教育目的与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联系与区别。 4、简述学生的本

3、质属性 。 5、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6、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主要观点。 7、国外课程改革的特点。 8、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9、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三、论述题(10 X 2 = 20分) 1、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分析。 2、论述教学中的灵活施教原则。 四、案例分析题(16 X 1 = 16分) (案例略) 问题:联系所学知识,从教育内容、道德教育方法、 师生关系三方面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公共课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A,注意:答案全部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上不得分,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 1、教育 2、教育无目的论 3、学制 4、活动课程 5、掌握学习模式

4、 6、教学组织形式 二、简答(每题8分,共32分) 1、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哪些规律? 2、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3、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基本主张。 4、简述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基本关系。 三、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四、论述题(20分) 根据所学教育理论并结合实际,论述我国当前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原因分析以及可能途径。,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公共课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2)答案全部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教育(狭义) 2、教育目的 3、教学相长 4

5、、德育 5、发现法 二、简答(每题8分,共40分) 1、教师劳动有哪些特点? 2、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有哪些? 3、教学有哪些基本任务? 4、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5、课的结构一般有哪些组成部分? 三、论述(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2、试论在教学中贯彻系统有序原则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公共课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B,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2)答案全部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15分) 1、学校教育 2、道德教育 3、 课程(狭义)

6、 4、教学组织形式 5、教学模式 三、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我国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什么?其基本含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3、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4、简述国外课程改革的基本特点。 三、论述(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有哪些? 2、教育怎样才能实现对人的关怀与对人地位的提升?,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公共课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A,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2)答案全部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8分) 1、教育(狭义) 2、美育 3、隐性课程

7、 4、教育目的 5、教学 6、讲授法 7、教学模式 二、简答(每题8分,共40分) 1、教育应如何遵循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2、德育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3、教师劳动的特点是什么 4、教学有哪些主要任务 5、教师备课应包括哪些内容 三、论述(每题16分,共32分) 1、什么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有哪些? 2、结合现实,阐述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相互关系。,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公共课教育学期末考试补考试题A,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2)答案全部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8分) 1、教育(狭义) 2、师生关系 3、课程(狭义

8、) 4、榜样示范法 5、启发式教学 6、德育原则 7、教学模式 二、简答(每题8分,共40分) 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如何? 2、我国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有哪些? 3、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5、教师备课应包括哪些内容? 三、论述(每题16分,共32分) 1、什么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有哪些? 2、结合教育实际,试论教育怎样才能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公共课教育学毕业补考考试试题A,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2)答案全部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教育(狭义) 2、

9、教学大纲 3、活动课程论 4、课堂教学 5、课的类型 二、简答(每题8分,共40分) 1、良好师生关系的教育意义是什么? 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4、简述循序渐进这一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5、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特点。 三、论述(每题15分,共30分) 1、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教育应如何遵循和适应这些规律? 2、为什么说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教育学教程试卷A,注意:把答案全部答在答题纸上,要求字迹清晰、工整。,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教育(狭义) 2、教

10、学 3、课程(狭义) 4、德育 5、教育目的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2、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写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3、1806年德国哲学家与教育家出版了。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注入式和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教学法思想,它们分别体现出不同的教育观。 5、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建立新的 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地方课程、”即三级课程、三级管理。,三、简答(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1、。 2、简析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 3、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如何? 4、简述活动课程论的基本观点。 5、简要说明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四、论述(任选两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教师的能力素养。 2、试述我国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3、结合教育实际,试论教育怎样才能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公共课教育学期末考试补考试题B,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2)答案全部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教育(狭义) 2、教育学 3、课程 4、智育 5、教育目的 二、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

12、教师劳动的特点。 2、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特殊作用 3、简述活动课程论的基本观点。 4、简述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三、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2、评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教育学教程试卷A,注意:把答案全部答在答题纸上,要求字迹清晰、工整。,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教育 2、美育 3、师生关系 4、课程 5、班级授课制 6、德育原则 7、劳动技术教育 8、教学 9、教学模式 10 、现代教育技术 二、简答(每题6分,共42分) 1、简述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3、3、教师劳动有何特点? 4、学校德育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5、上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6、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7、教材编写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三、论述(每题14分,共28分) 1、试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2、试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2003200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教育学教程试卷A,注意:把答案全部答在答题纸上,要求字迹清晰、工整。,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德育过程 2、讲授法 3、教育目的 4、隐性课程 5、教学模式 二、简答(每题10分,共50分) 1、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哪些? 2、简述教育对人的关怀和对人地位的提升。 3、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4、什么是灵活

14、施教原则,如何贯彻实施? 5、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三、论述(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2、试述学生的本质属性。,2002200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教育学教程试卷A,注意:把答案全部答在答题纸上,要求字迹清晰、工整。,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教育 2、教育目的 3、发现法 4、课堂教学 5、知行统一原则 6、陶冶教育法 二、简答(每题10分,共50分) 1、教师劳动有何特点? 2、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3、制定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4、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 5、如何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三、论述(每题13分,共26分) 1、试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教育应如何遵循和适应这些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