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公法 第五章 领土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267308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公法 第五章 领土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国际公法 第五章 领土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国际公法 第五章 领土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国际公法 第五章 领土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国际公法 第五章 领土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公法 第五章 领土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公法 第五章 领土法(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领土法,第一节 国家领土和领土主权 第二节 国家领土的构成 第三节 国家领土的取得与变更 第四节 边界和边境制度 第五节 极地的法律问题 第六节 我国的领土与边境问题,第一节 国家领土和领土主权,一、领土的概念 领土(state territory)是地球上隶属于一国主权支配下的特定部分。 二、领土主权 (一)领土所有权 (二)领土管辖权 (三)领土主权不容侵犯,第二节 国家领土的构成,一、领土的组成部分 1、领陆(land territory) 是指国家疆界以内的全部陆地,包括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全部大陆和岛屿。领陆是领土的最基本部分。 连续领陆全部领陆连成一片的。 非连续领陆领陆是被公

2、海或别国领土隔开的。 飞地完全与本国领土相分离而被其他一国或数国的陆地领土包围的一国部分领土。,第二节 国家领土的构成,2、领水(territorial waters) 在国家主权管辖和支配下,位于陆地疆界以内或与其陆地疆界连接的一定宽度的水域,一般包括内水和领海。 3、领空(territorial air space) 指处在国家主权管辖之下的一国领陆和领水之上的一定高度的空气空间。 4、底层领土(territorial subsoil) 国家领土的地下层部分。包括领陆的底土和领水的底土。,第二节 国家领土的构成,二、内水 (一)河流 1、内河(inland river) 是从河源(发源地)

3、到河口完全流经一国领土的河流。国家保留内河航行权,可以不向对任何外国船舶开放。 2、界河(boundary river) 是流经两国之间、作为两国分界的河流。,甲乙两国以黑河为界,根据国际法的一般规则,下列选项的说法不合一般国际法的是( ) A 黑河沿岸及水域分属甲乙两国,且两国对分属本国部分享有领土主权; B 甲乙两国对黑河有共同的使用权,但不得损害对方国家的利益; C 两国渔民可以在黑河上自由捕鱼,任何一国不得限制对方渔民到本国一侧捕鱼 D 两国船舶只要有明显的国籍标志,即可在黑河上平等自由地航行,但一般不能到对岸港口停靠,第二节 国家领土的构成,3、多国河流(multinational

4、river) 是流经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领土的河流。应对所有沿岸国开放,但禁止非沿岸国船舶航行。 4、国际河流(international river) 指流经数国的领土,可通航公海,并且按照有关的国际条约的规定,向一切国家商船开放的国际化河流。 沿岸国保留“沿岸航运权”,即外国船舶不得从事同一沿岸国的各口岸间的航运。,尼罗河,第二节 国家领土的构成,三、运河(canal) 运河是在一国领土内由人工开凿的水道。 通洋运河(interoceanic canal) 1苏伊士运河 2巴拿马运河,第二节 国家领土的构成,三、湖泊和内海 湖泊是淡水湖,内海是咸水湖。 湖泊属于一国的内水,构成该国领土的一部

5、分,国家对它有绝对的、排他的权利,可以自由使用和管理而不对别国开放。 如果湖泊或内海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的陆地领土所包围,除国际协议另有规定外,原则上以湖或内海的中心为界,分别属各沿岸国所有和管辖。,第三节 领土的取得与变更,领土的变更(territorial change),指由于某种法律行为和事件使得领土归属发生变动。 传统国际法与现代国际法认可的方式有所不同。 一、传统国际法上的领土变更方式 (一)先占(Occupation) 必须具备三个要件: 1先占的主体是主权国家。 2先占的客体为无主土地。 3先占的内容为有效占领(effective occupation)。,帕尔马斯岛仲裁案

6、(The Palmas Island Arbitration),帕尔马斯岛是菲律宾的小岛,是西班牙人在16世纪发现的。自1677年以来,岛上居民根据建立宗主权的协议与荷属东印度公司联合,成了荷属东印度的一部分。1898年美西战争后,西班牙在巴黎和约中同意将菲律宾群岛及附近岛屿割让给美国。和约笼统地把帕尔马斯岛划在割让的范围,美国认为该岛已割归美国。1906年,美国发现帕尔马斯岛上悬挂荷兰国旗,由此引起美荷两国关于帕尔马斯岛主权的争端。美荷两国于1925年1月签订仲裁协议,将争端提交常设仲裁法院解决。,仲裁与裁决:,西班牙发现帕尔玛斯岛不构成先占。 西班牙不能把自己没有的权利割让给美国。 荷兰在

7、帕尔马斯岛行使主权。 裁定帕尔马斯岛是荷兰领土的一部分。,第三节 领土的取得与变更,一、传统国际法上的领土变更方式 (二)时效(Prescription) 一国原先是不正当地和非法地占有某些领土,而在经过相当长时期内对于一块土地连续地和不受干扰地行使主权之后,以致在历史发展的影响下造成一种一般信念,认为事物现状是符合国际秩序的,则该国便成为该领土的合法所有者。,第三节 领土的取得与变更,国内法和国际法时效概念的差别: 国内法上时效的取得需要善意的占有,而国际法上的时效不论是否为善意占有; 国内法上时效有确定的年限,而国际法上的时效没有确定期限的限制。 时效与先占的区别:时效是非法占有他国的领土

8、,即侵占他国领土,而先占则强调占领“无主土地”。,八角岛是位于乙国近海的本属于甲国的岛屿。40年前甲国内战时,乙国乘机强占该岛,并将岛上的甲国居民全部驱逐。随后乙国在国内立法中将该岛纳入乙国版图。甲国至今一直主张该岛的主权,不断抗议乙国的占领行为并要求乙国撤出该岛,但并未采取武力收复该岛的行动。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下去,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下列判断哪一项是正确的?(2004年卷一29题,单选) A根据实际统治原则,该岛在乙国占领50年后,其主权就归属乙国 B根据时效原则,该岛在乙国占领50年后,其主权将归属乙国 C根据实际统治和共管原则,乙国占领该岛50年后,该岛主权属于甲、乙两国共有 D根据领

9、土主权原则,即使乙国占领该岛50年后,该岛主权仍然属于甲国,第三节 领土的取得与变更,一、传统国际法上的领土变更方式 (三)添附(Accretion) 1、自然添附自然力量作用导致的领土增加。 2、人工添附因人为造成的土地增加。 在公海、大陆架上建设人工岛屿,并不能成为领土添附的对象。,第三节 领土的取得与变更,(四)割让(Cession) 是领土所有国根据条约将领土移转给其他国家。 1、强制性割让在非自愿的条件下无代价地转移领土主权。 2、非强制性割让在自愿基础上买卖、赠与或交换领土。 强制的、无代价的割让领土已经为现代国际法所禁止。,第三节 领土的取得与变更,(五)征服(Conquest)

10、 是指一国以武力兼并他国的全部或部分领土。 构成征服的合法要素有两个: 占领者必须具有征服(占领)的意思,并且实施了征服行动; 征服国家具有占领的能力,被占领者已屈服:即部分领土被占领时被占国放弃收复失地,全部领土被占领时战败国及其盟国停止一切反抗活动。 依据现代国际法,其非法性十分明确。,第三节 领土的取得与变更,二、现代国际法上的领土变更方式 (一) 民族自决(self-determination of peoples) (二)公民投票(Plebiescite) 其一,有合法和正当的理由; 其二,没有外国的干涉、威胁和操纵,当地居民能够自由地表示意志。 其三,应由联合国监督投票。 (三)收

11、复失地(regain of lost territory) (四)交换领土,第三节 领土的取得与变更,三、对领土主权的限制 (一)一般限制 指依据国际习惯和公约对所有国家设立的某些方面对领土主权所作的限制。这种限制是各国旨在促进友好平等关系和巩固相互合作而自愿承担的。 (二)特殊限制 1共管(condominium) 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依据条约对某国或某地区共同行使管辖。,第三节 领土的取得与变更,2租借(Lease) 一国根据条约将领土的一部分租借给他国,并在规定期限内用于条约所规定的目的。 3势力范围(sphere of influence) 一国将其控制下的别国领土,划为确保自己享

12、有政治独占或经济专控等特权地位的利益范围。 4国际地役(international servitude) 是根据国家间的特别协定,一国为他国利益而对其部分领土施加限制和提供给他国长期使用。,第三节 领土的取得与变更,国际法上的地役与国内民法上的地役的区别: (1)国际地役的设定大都基于不平等的条约,国内民法上的地役则基于当事人的双方合意; (2)国内民法上的地役往往以相邻关系为前提,不相邻则无法设立地役关系,国际法上的所谓地役则不问是否相邻。,第四节 边界和边境制度,一、边界的概念 1、国家边界(state boundary),是分隔一国领陆与他国领陆,一国领水与他国领水或其他海域,分隔国家管

13、辖范围的海域与公海,一国领空与他国领空的界限。 2、边界的形成 (1)传统边界 (2)条约边界,第四节 边界和边境制度,二、划界 (一)划界的方法 1地形国界(terrain boundary)利用河流、湖泊、山脉等天然地形来划界。 2几何国界(geometrical boundary)即以两个固定点之间的直线划界。 3天文国界(celestial boundary)以地球上的经纬度划界。,第四节 边界和边境制度,(二)划界的程序 1定界(delimitation)签订边界条约,确定位置和走向。 2标界(demarcation)设立划界委员会,树立界桩。 3制定边界文件起草边界议定书和绘制地图

14、。 效力:条约议定书地图界桩,第四节 边界和边境制度,三、边境制度(frontier regime) 边境指边界线两边的一定宽度的区域。 通过国内立法和双边条约确立。 (一)边界标志的维护 (二)界河的利用和管理 (三)边境居民相互往来 (四)边境事端的解决,守卫边疆界碑的中国士兵,甲乙两国是陆地邻国。甲国边防人员在例行巡逻时,发现本国一些牧民将一座界碑擅自移动,将另一座界碑毁坏。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和制度,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 甲国巡逻人员应将被移动的界碑移回到甲国认定的界碑原处 如本国的肇事者逃过边界,甲国巡逻人员可以进入乙国追拿这些肇事者 甲国有义务惩办这些擅移界碑的本国牧民 甲国应尽

15、快通知乙国,并在甲乙两国代表都在场的情况下将界碑恢复原状,第五节 极地的法律问题,一、南极 1、1959年南极条约的内容: 南极应只用于和平目的。 对南极进行科学考察自由和国际合作。 保持南极现状,冻结对南极的领土主权要求。 缔约各国有权指派观察员进行“观察”。 成立由最初缔约国组成的南极条约协商会议,协商有关南极的共同利益的问题。,第五节 极地的法律问题,2、南极条约体系 保护南极动植物议定措施(1964年); 保护南极海豹公约(1972年); 保护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公约(1980年); 关于保护环境的南极议定书(1991年); 斯德哥尔摩规则(2005年),决定全面禁止南极的矿产资源开发活动

16、50年,晨曦中的南极长城站(1985年建),中国南极中山考察站(1989年),2009年2月2日,我国首个南极内陆 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第五节 极地的法律问题,二、北极的法律地位 目前没有专门的国际公约,北极的法律制度正在形成中。北极是冰冻的公海,是人类共有的公海,其自然资源是全体人类的共同财富。,第六节 我国的领土与边境问题,第六节 我国的领土与边境问题,在解决界问题方面,我国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对历代中国政府与外国签订的边界条约,一般予以承认。 对于帝国主义强加给我国的边界线,历代中国政府均未承认,当今我国政府也不予承认。 对虽未划定但形成传统习惯线的边界,可依此习惯线为基础协商解决。,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和命名南沙群岛。在秦汉时代,中国人民频繁航行于南海之上,穿越南海诸岛,最早发现了这些岛屿礁滩,并予以命名。 中国人民最早开发和经营南沙群岛。 早在明代,有海口港、铺前港和清澜港渔民及文昌县渔民到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