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知识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259591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125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课件)-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课件)-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课件)-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课件)-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知识(1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湖南警察学院 基础课部,第一节 心理的实质 第二节 心理过程 第三节 个性心理,第一节 心理的实质,关于心理的实质,存在唯物与唯心之争: 持唯心主义观点的人认为,心理即“灵魂”,存在浩瀚苍穹之中,独立于人体; 唯心主义心理观把心理看成是世界的本源,是第一性的东西 ; 机械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起源于物质,是物质活动的产物 ,大脑是心理的器官,但大脑产生心理就像胃分泌胃液一样。,现代心理观认为: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细胞体最外层是细胞膜,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 细胞突起有树突和轴突之分。 树突较短,一个神经元上的树突较多,其功能主要是接受其他神经元的信息,并将

2、神经冲动传向细胞体; 轴突一般较长,其功能主要是将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传至与其联系的各个细胞。一般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2)中枢神经系统,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 ,中间灰质,外部白质 作用: 将脑和周围神经系统联系起来,成为脑神经传入和传出的中间站 对部分躯体运动进行调节,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大脑皮层机能定位及左右半球机能分工,大脑皮层各部分在机能上有分工。枕叶与视觉有关,颞叶与听觉有关,顶叶与躯体感觉有关,额叶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控制着人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大脑两半球各自管理着身体相对的那一半,即左半球主管身体的右半边,右半球主管身体的左半边。人的大脑

3、机能具有不对称性,即心理机能在左右两个半球上表现出不同的优势。通常左半球的机能是阅读和计算,保障连贯的分析性的逻辑思维。右半球运用形象信息,保证空间定向、音乐知觉,擅长对情绪、态度的理解。当然大脑两半球的机能不对称性也是相对的,是一个人在交往过程中逐渐稳定下来的。,小视窗,有损大脑的生活习惯 长期饱食 蒙头睡觉 轻视早餐 不愿动脑 甜食过量 带病用脑 长期吸烟 少言寡语 睡眠不足 空气污染,2、无条件发射和条件发射,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反射活动。如眨眼、膝跳等 ,由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实现 。 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的反射活动,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 。,操作性条

4、件反射,将饥饿的小白鼠置于斯金纳箱内,它们在箱内乱跑、乱咬、乱撞,偶尔跳上杠杆,将杠杆压下,这时杠杆带动一个活门,从活门内掉出一个食物小球,从而取得食物。这样就在按压杠杆和取得食物之间形成了条件反射,斯金纳称这种反射为操作性条件反射。,动力定型,动力定型(简称动型)是经过多次重复、反复巩固而形成的系统化、定型化和自动化的条件反射系统 。 动力定型形成后可以大大节省脑力和体力上的消耗,减轻负担而提高功效 。,3、两种信号系统,根据引起条件反射刺激物的性质不同,可将条件反射系统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 第一信号系统:以可直接感知的具体刺激物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第二信号系

5、统:以词和语言为条件刺激物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一)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 人的心理活动的一切内容都可以在客观实践中找到依据。 人类心理的产生不能脱离客观现实 :“狼孩事件”。,二)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应是主观能动的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如对同一景象的观察; 人的心理活动对自己的行为具有支配、调节作用,思考题,1、心理的实质是什么? 2、比较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第二节 心理过程,一、认识过程 感觉 知觉 记忆 思维 想像 二、情绪情感过程 三、意志过程,一、认识过程 一)感觉,1、感觉定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6、事物个别事物的反映。 2、感觉的特点 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 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5、感觉特性,1)感觉适应:相同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明暗适应 2)感觉对比:不同刺激物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导致感受性发生变化,形成同时或继时感觉对比,3)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对其他器官的感受性造成影响(升高或降低),叫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如:轻微的音乐声可提高视觉的感受性,强烈的噪音可以引起对光的感受性降低。,二)知觉,1、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与感觉概念的区别

7、 用感觉、知觉来对“看见苹果”进行分析,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差别越大,越容易区分对象 对象的活动性 :活动的刺激容易被识别为对象 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对象各部分的组合 :相似、接近、封闭、连续等,错觉的利用,认识错觉现象的存在,了解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错觉,从认知上提高警惕,如高速行车的横风现象 巧妙运用一些错觉原理,达到期望效果,三)记忆,记忆是什么呢?,请看下图,体验记忆。,你看到什么了?,1、照片中涉及多少人? 2、小偷是男性还是女性?,1、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事物的反映,诸如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与情感、做过的动作等 从信息加工角

8、度界定: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从心理生活上看,记忆是心理在时间上的持续,使人前后心理活动能联系成一个统一的过程,并进而通过其特有的累积效应,使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发展。 从实践生活上看,一旦丧失记忆,人将无法正常生活,失去记忆漂泊6年,1986年1月4日,原煤炭工业部第三建设公司的一名工人易新创突然失踪。单位派人四出寻找张贴启事,并在枣庄日报、徐州日报相继登出寻人启事,仍一直没有下落。4年后,江苏省沛县人民法院根据其父母和妻子的申请,依法宣告失踪人死亡。 其实,易新创并未死亡,而是在丧失记忆无法回家的情况下四处飘泊,过着流浪的生活。1991年5月流落到安徽无为县

9、姚沟镇。10月天气渐冷,单衫褴褛的易新创被该镇个体户光和收留。许氏一家给他洗澡、理发、更衣铺床,并送他到医院治疗。1992年春节刚过,易新创身体复原,在许光和的诱导下,他终于回忆出老家四川安岳县旧址和父亲姓名。这才在亲属和收养人的陪同下于2月23日重返现属徐州矿务局的涨双楼煤矿,结束了因记忆丧失所导致的6年1个月19天的离乡背井的飘流生活。,2、记忆的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再现与再认) 识记就是去记,即与所要记忆的事物接触,接受它的刺激作用并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就信息加工理论而言,识记即为编码。 保持就是把所识记的东西纳入到自己的经验体系中,以备后用。就信息加工理论而言,保持即为储存。 再

10、现与再认是经验恢复或者说信息提取的过程。再现,即对所保持的东西能够回想起来。能再现,说明我们所识记的东西保持在自己头脑中,或者说已经记住了。但有时不能再现出识记过的内容,并不说明完全没有保持,还可用再认等其他方法来检测。再认,就是当曾经接触过的事物再出现时,能认出它。,3、记忆的种类,以记忆的内容维度划分 动作记忆 动作或运动 形象记忆 表象 逻辑记忆 概念及其文字 数字符号 情绪记忆 情绪、情感,根据记忆编码方式、贮存时间的不同 储存时间 储存容量 感觉记忆 12 920个字母 短时记忆 1以内 72组块 长时记忆 1以上 1015bit,辨别一下是哪种记忆?,注视台灯灯丝半分钟,突然拉灭灯

11、,眼前仍出现钨丝的光亮形象。 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按照它去拨号,但打过之后,再问该号码,忘了。 讲一个故事给你的朋友听,过几分钟后,让你的朋友把故事复述给你听。 ,4、如何有效地记忆,1)遗忘 概念: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错误的再认和再现的现象,称之为遗忘。 遗忘的作用 积极的方面,消极的方面 遗忘的原因,干扰说 经识记的内容始终贮存在头脑中,遗忘只是由于刺激干扰的影响使得提取有关信息发生困难所致。 消退说 对材料的识记会在大脑皮层上留下痕迹。遗忘是由于这些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消失所致。 压抑学说 由弗洛伊德提出,由动机而引起的遗忘。认为一般人常常潜意识地压抑痛苦的回忆,以避免

12、引起焦虑。通过特殊的方式能恢复,如催眠或自由联想。,这是由艾宾浩斯首先发现的,他用遗忘曲线来表示了这种遗忘的进程。艾宾浩斯是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进行研究的,后来有人(陆志伟,1922)用有意义材料进行研究,证实了遗忘进程的这种趋势。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以后基本稳定在一个水平上。,2)如何避免遗忘,1、及时复习:先快后慢,先密后疏; 2、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 3、过度学习:150% 4、运用联想来增进记忆效果,表象:是指头脑中保存的关于事物的形象,是对事物的一种知识表征 想象是在外界刺激的影响下,在头脑中对过去形成的若干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就是表

13、象的加工和改造。,2、想象的作用,预见的作用。想象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 使人超越时空的限制去获得更多的知识。如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月球上的知识等。 对机体的生理活动有调节作用。想象能改变人体外周部分的机能活动。,3、想象的种类 1)无意想象 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地产生的想象(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是一种自发、简单、缺乏自我意识调节控制的。梦是无意想象的一种极端情况。,梦 研究证明,睡眠时的脑电波有两种: 快波睡眠:脑电频率高,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眼球快速转动,在这一阶段做梦; 慢波睡眠:脑电频率低,幅度大,心跳放慢,这一阶段不做梦。 做梦是大脑正常的生理功能的表现,于身体

14、无害。 产生原因: 生理变化 外部刺激 大脑皮层神经联系的暂时连接,2)有意想象 概念:是按照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 分类:在有意想象中,由于想象的新颖程度、创造水平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又可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再造想象,概念: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象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再造想象的顺利进行,依赖于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正确理解与掌握语言及实物标志的意义。 二是要有足够的表象储备。,创造想象,概念:根据一定的目的,独立在头脑中形成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创造想象的进行有赖于以下条件。 思维的积极活动。 原型启发 灵感,幻想,幻

15、想是一种与人的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幻想有两个特点:一是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二是指向未来。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也是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可以分积极有益的幻想和消极无益的幻想两类。积极幻想即理想。消极幻想为空想,思考题,什么是感觉?感觉和知觉有什么样的区别与联系? 知觉有哪些特性?,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恩格斯 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 托尔斯泰,第二节 心理过程,一、认识过程之思维,1、思维的界定 人脑对客观事物一般特性和规律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称为思维。 思维是人所特有的认知过程。是大脑皮层高度发达的产物。,思维的间

16、接性,间接性是思维不是直接反映客观事物的,而是借助事物的其它媒介来反映事物本身。,早晨起来,发现地面潮湿,而且在地势低洼处还有水,因此推断,思维的概括性,概括性是思维反映的既不是个别事物,也不是事物的个别特征,而反映的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的特征。,以“人”的概念为例,其内涵是具有语言与思维能力、能创造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其外延则包含了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斯蒂芬克之谜),2、思维的过程 1)分析与综合 分析: 即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把整体的个别特性、个别方面区分出来的过程。 综合: 即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或不同特性、不同方面结合起来的过程。,2)比较 在头脑中区分事物异同点的过程。 3)抽象与概括 抽象: 即在头脑中抽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舍弃非本质特征的过程。(抽本舍非) 概括: 即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本质属性联系起来并推广到同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