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起源与发展-2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259396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184 大小:6.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的起源与发展-2_第1页
第1页 / 共184页
茶的起源与发展-2_第2页
第2页 / 共184页
茶的起源与发展-2_第3页
第3页 / 共184页
茶的起源与发展-2_第4页
第4页 / 共184页
茶的起源与发展-2_第5页
第5页 / 共1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茶的起源与发展-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的起源与发展-2(1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茶的起源 第一讲,提及茶,你能想到哪些与茶相关的名词?,关于茶的概念,茶叶、龙井、碧螺春、普洱茶、康师傅冰红茶、绿茶、茶道、茶艺、茶文化、日本茶道、铁观音、茶具、中国传统,茶叶大数据,你造吗?,目前全球有 160 多个国家与地区近 30 亿人喜欢饮茶 ; 中国是第一产茶大国,但是饮茶大国的排序却是这样的:据 Quartz 网站统计,世界上人均茶叶消费最大的国家其实是土耳其。 土耳其人民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相当崇拜茶文化,其一年的人均茶叶消费达到近 7 磅 ( 约 3.2 千克 ) ,然后是爱尔兰、英国、俄罗斯、摩洛哥、新西兰、埃及、波兰、日本、沙特阿拉伯、南非、荷兰、澳大利亚、智利、阿联酋、德

2、国、中国香港、乌克兰、中国 ( 19 ) .,2. 广岛原子弹爆炸之后,癌症病发率低 1945 年 8 月,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之后的数十年里,日本有关统计部门发现,癌症病发率低的人群中,茶农与饮茶成癖者占多数。,3. 百岁老人,嗜茶如命 对百岁老人长寿调查中发现,有四成百岁老人长寿诀窍是一生嗜茶如命,有八成百岁老人有饮茶习惯。,4. 一杯茶,抗氧化,12 瓶的白葡萄酒 抗氧化试验证实,一杯茶,300 毫升,它的抗氧化功能相当于一瓶半的红葡萄酒,相当于 12 瓶的白葡萄酒,相当于 12 杯啤酒,相当于 4 个苹果,相当于 5 只洋葱,相当于 7 杯的鲜橙汁。,5. 茶多酚,比维生素 E 强 18

3、 倍 据日本科研人员试验结果证实,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维生素 E 强 18 倍。,6. EGCG,有效阻止艾滋病病毒 英美科学家在过敏与临床免疫学杂志报告称,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 EGCG 可以有效阻止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一经免疫,艾滋病病毒将没有机会靠近。,7.茶叶产量第一是印度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最近几年才得到国际认同),但不是我们的专利。目前,世界上有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种植和生产茶叶。而且,就产量而言,排名第一的是印度,而不是中国。,你真的会喝茶吗?,健康成年人一日饮茶多少为宜? 四季喝什么茶更为合适? 一杯茶冲泡几次比较合适,哪一泡最有营养?孕妇能喝茶吗? 喝茶,有人当作

4、生活方式,有人为了健康;有人一个玻璃杯包打天下,也有人热爱功夫茶细细品尝。 不管你是哪一种,关于喝茶的最实用常识,值得了解!,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 茶,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茶,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 可可)之一。 茶,已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 茶,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 盛在宋代。,种茶 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 饮茶 饮茶嗜好遍及全球。 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饮茶 。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茶树 原产我国西南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 发祥地中国是茶的

5、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茶文化从广义上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茶文化从狭义上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隋、唐、五代(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

6、(北宋、南宋)、辽、西夏、元、明、清,一、寻根溯源话茶史,原始社会神农时代 传说茶叶被人类发现是在公元前28世纪的神农时代。 神农百草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之说,是茶叶药用的开始。,,1980年7月,科研人员在贵州省晴隆县碧痕镇新庄云头大山发现一颗茶籽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地化所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鉴定,确认为四颗茶籽化石,距今至少已有100万年,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古老的、唯一的茶籽化石。是目前最早的古茶树的证据。,神农时代:神农氏,炎,帝的化名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作为五氏的最后一位神,他结束了一个饥荒的时代。因以农业为主,他的部落称神农部落。 五氏,是指

7、三皇之后出现的五个更具体的伟大神祇人物,他们分别是指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 知其母不知其父,神农,也就是远古三皇之一的炎帝,相传在公元前2700多年以前的神农时代。神农为了给人治病,经常到深山野岭去采集草药,他不仅要走很多路,而且还要对采集的草药亲口尝试,体会、鉴别草药的功能。 有一天,神农在采药中尝到了一种有毒的草,顿时感到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他赶紧找一棵大树背靠着坐下,闭目休息。这时,一阵风吹来,树上落下几片绿油油的带着清香的叶子,神农随后拣了两片放在嘴里咀嚼,没想到一股清香油然而生,顿时感觉舌底生津,精神振奋,刚才的不适一扫而空。他感到好奇怪,于是,再拾起几片叶子细细观

8、察,他发现这种树叶的叶形、叶脉、叶缘均与一般的树木不同。神农便采集了一些带回去细细研究。后来,就把它命名为“茶“。,西周 据华阳国志载:约公元前一千年周武王伐纣时,巴蜀一带已用所产的茶叶作为“纳贡”珍品,是茶作 为贡品得最早记述。出现了“武王伐纣,巴人献茶”。,东周 春秋时期婴相齐竟公时(公元前547-公元前490年)“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茶而已”。表明茶叶已作为菜肴汤料,供人食用。(据晏子春秋) 春秋时期,茶也是一种祭品,孔子礼制时期,西汉(公元前206-24年) 公元前59年,已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记载,这表明四川一带已有茶叶作为商品出现,是茶叶进行商贸的最早记载。(僮约)

9、,东汉(公元25-220年) 东汉末年、三国时代的医学家华佗食论中提出了“苦荼久食,益意思”, 是茶叶药理功效的第一次记述。 东汉时期,由于佛教的传入,茶和禅连在一起了-茶禅,三国(公元220-265年) 史书三国志述吴国君主孙皓(孙权的后代)有“密赐茶荼以代酒”, 是“以茶代酒”最早的记载。 茶叶的简单加工-制作茶叶的萌芽,魏晋南北朝 (公元479-557年) 南齐书-武帝纪记述在遗诏中要求以“饼、茶饮、干饭、果脯”代替牲祭 邛州先茶记中记述南朝梁已有将“荼”字读为“茶”音, 但尚未将荼改用茶字。,由于文人带动,饮茶人增多,不仅皇族,少量低层老百姓也在喝茶,种植茶的人也在增多,种茶区域也扩大

10、到浙江、江南,这时茶用来待客,也是饮茶的萌芽期 佛教盛行, 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 于是在寺院庙旁的山谷间普遍种,隋(公元581-618年) 茶的饮用逐渐开始普及,隋文帝患病,遇俗人告以烹茗草服之,果然见效。 于是人们竞相采之,并逐渐由药用演变成社交饮料, 但主要还是在社会的上层。,唐(公元618-907年) 唐代是茶作为饮料扩大普及的时期,并从社会的上层走向全民。 唐代科举时,朝廷为怯除应举士人的疲乏,故送茶汤入试场,称为“麒麟草”, 因此饮茶风俗渐及于文人。 茶叶才正式作为普及民间的大众饮料。,唐玄宗所撰开元文字音义(公元730年)首次出现“茶”字。 封氏见闻记中记述降魔大师大兴禅教

11、,“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煎煮,以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开始在顾渚山(今浙江长兴)建贡茶院, 每年清明前兴师动众督制“顾渚紫笋”饼茶,进贡皇朝。,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纳赵赞议,开始征收茶税, 但由于民怨,于兴元元年(公元784年)终止。 复于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准张滂所奏重课。,公元8世纪后(约公元760年后) 陆羽茶经问世。,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日本僧人最澄大师从中国带茶籽茶树回国。 是茶叶传入日本最早的记载。,唐文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专门任命王涯为榷茶使, 专责管理茶务。,唐武宗时“诸道置邸以收税,谓之

12、蹋地钱。”(语出新唐书食货志),唐懿宗咸通15年(公元874年)出现专用的茶具。,唐煮宋点-明泡,唐代-煮茶法 所谓煮茶法,是指茶入水烹煮而饮。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是中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其过程陆羽在茶经中已详加介绍。大体说,首先要将饼茶研碎待用。然后开始煮水。以精选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烧开。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茶与水交融,二沸时出现沫饽,沫为细小茶花,饽为大花,皆为茶之精华。此时将沫饽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备用。继续烧煮,茶与水进一步融合,波滚浪涌,称为三沸。此时将二沸时盛出之沫饽浇烹茶的水与茶,视人数多寡而严格量入。茶汤煮好,均匀的斟入各人碗中,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1.煮茶

13、前先要“烤茶”,主要针对饼茶,道理有似于今天的普洱,事实上如今市面上适合来煮的也首推普洱。 茶具 2.讲究水,所谓“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八分耳”,当年茶圣将天下之水列作二十等,岁月崆镪,如今已不足为凭,但至少说明好水至关重要。 3.燃料最好用木炭,当然今天用电磁炉代替也未尝不可。 4.煮茶器具,这道门槛今天不得不要到保留唐时茶艺的日本寻了。,总结:唐朝出现的三件大事 1、陆羽写了茶经 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唐代着名的茶学专家,被后世誉为“茶仙“,尊为”茶圣”。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着世界第一部茶叶专着茶经而闻名于世,被

14、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陆羽是个弃婴,而且长得奇丑无比。据说一天清晨,在今湖北天门县一个主持智积法师在湖边散步,突然听到一声雁叫,看到一群大雁围在一起,过去一看,看到一个婴儿缩在大雁羽翼下,瑟瑟发抖,于是就收养了这名孤儿,并以周易为婴儿卜卦,鸿雁渐渐降落于地,起名陆羽,字鸿渐。回到寺庙,师傅教他学文识字、习诵佛经,还学会煮茶事务。九岁那年,师傅让他皈依佛门,削发为僧,但他不愿意,反倒是喜欢诗文创作,放牛的时候常在牛背上学习诗文,到了忘情的地步,时常

15、受到责难,十三岁的时候,陆羽忍无可忍,逃离寺院。 陆羽对茶的领悟力极高,几年之后,智积非陆羽的茶不饮。陆羽不告而别,想来对这位老师父的打击必然很大,传说从此“智积断茶”,不在喝茶了。此后,陆羽在当地的戏班子里当过丑角演员,兼做编剧和作曲;后来写了虐谈,受谪守竟陵的名臣李齐物赏识,去火门山邹老夫子门下受业七年,直到十九岁那年才学成下山。 陆羽生活的年代正是“安史之乱”前后,中国文化史上儒释道三家并行,南方则儒禅汇流。 陆羽随关中难民南下,遍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各地,考察搜集了大量第一手的茶叶产制资料,并积累了丰富的品泉鉴水的经验,撰下水品一篇,可惜今已失传。 。,“安史之乱”后,陆羽一路考察茶

16、事,辗转来到江南的湖州,当时年仅二十四岁,从此定居于此,起早贪黑,跋山涉水,以茶民为友,以茶叶为伴,与李白杜甫等名流都有交往,后来认识了皎然,忘年之交,一起写下了茶经,用大量的实地考察资料充实茶经的写作。,2、卢仝写了茶歌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合得苏息否?,它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第一碗喉吻润;第三碗便能让诗人文字五千卷,扬扬洒洒,神思敏捷; 第四碗,平生不平的事都能抛到九霄云外,表达了茶人超凡脱俗的宽大胸怀;喝到第七碗时,已两腋生风,欲乘清风归去,到人间仙境蓬莱山上。,3、对茶进行收税,茶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