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是心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着的液体组织血液由血浆和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254403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0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是心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着的液体组织血液由血浆和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血液是心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着的液体组织血液由血浆和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血液是心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着的液体组织血液由血浆和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血液是心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着的液体组织血液由血浆和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血液是心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着的液体组织血液由血浆和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液是心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着的液体组织血液由血浆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是心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着的液体组织血液由血浆和(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 液,第四章,血液是心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着的液体组织。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它在实现体内物质运输及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中起着关键作用。本章将简要介绍血液的组成、性质和一般功能,以及运动训练对血液有形成分的影响,重点阐述血液的载氧功能。,提要,目的要求,重点掌握血液的组成,血细胞的组成及其各部分的数量、功能。血液的理化特性和功能,并分析氧解离曲线。,第1节 概 述,第2节 血液的功能,概 述,第一节,体液的概念 血液的组成 血液的理化特性,体液(约占体重的60%),细胞外液 (约占体重的20%),细胞内液 (约占体重的40%),血浆(约占体重的15%),组织间液(约占体重的5%),外界环

2、境,血液,组织液,细胞,营养物质,代谢产物,血液(占体重78%),血细胞(占血量4550%),血浆(占血量5055%),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水和电解质,血浆蛋白,非蛋白氮和其他有机物,水的作用,(1)水是血浆和血细胞中各种物质的溶剂,同时也促进血液内的化学反应; (2)水是维持体液平衡的主要因素; (3)水的比热大,可以吸热,散热,有助于正常体温的维持; (4)水还与运输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有关。,水的作用 电解质的作用 血浆蛋白 非蛋白氮和其他有机物,电解质的作用,(1)维持晶体渗透压; (2)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3)维持细胞的兴奋性; (4)某些离子是体内酶活性的激动剂。,水的作用

3、电解质的作用 血浆蛋白 非蛋白氮和其他有机物,血浆蛋白,(1)作为多种代谢产物和激素的载体; (2)可以缓冲内环境的PH值 (3)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4)参与血液凝固和纤溶过程,具有止血功能,因为绝大部分的血浆凝固因子、抗凝和纤溶物质都是血浆蛋白; (5)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以调节血管内外水的分布(白蛋白是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水的作用 电解质的作用 血浆蛋白 非蛋白氮和其他有机物,非蛋白氮和其他有机物,低密度脂蛋白易在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管壁内沉积,诱发动脉硬粥样化和冠心病。 高密度蛋白能促进胆固醇分解,并能抑制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水的作用 电解质的作用 血浆蛋白 非蛋白

4、氮和其他有机物,红细胞的形态,在正常的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为红色、无核,双凹圆形,中央较薄,边缘较厚。 红细胞具有可塑性变形。当红细胞通过狭窄的毛细血管时,红细胞的直径就能变小,当进入较粗的血管时,又可以恢复正常状态。,红细胞的形态 红细胞的数量 红细胞的功能 血红蛋白的含量和功能 红细胞比容,红细胞的数量,红细胞是各种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 正常成年男子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含有红细胞约为450500万个,平均为500万个; 成年女子约为380460万个,平均为420万个, 初生婴儿的可超过600万个每立方毫米。,红细胞的形态 红细胞的数量 红细胞的功能 血红蛋白的含量和功能 红细胞比容,红细胞

5、的功能,(1) 运输气体(O2和CO2); (2)缓冲血液酸碱度。红细胞的这种功能都是由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完成的。,红细胞的形态 红细胞的数量 红细胞的功能 血红蛋白的含量和功能 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的含量和功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结合蛋白质。红细胞中因含有血红蛋白,使血液呈红色,血红蛋白是载运O2和CO2的主要载体。 血红蛋白还有缓冲血液酸碱度的作用。,红细胞的形态 红细胞的数量 红细胞的功能 血红蛋白的含量和功能 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在全血中的容积百分比称为红细胞的比容或压积。 健康成年男子红细胞比容为4050%,女子为3748%。 红细胞比容数值大小反映了血液中红

6、细胞的相对浓度。,红细胞的形态 红细胞的数量 红细胞的功能 血红蛋白的含量和功能 红细胞比容,白细胞形状及分类,白细胞呈球形,无色有核的细胞,体积比红细胞大。 按其形态可分为三类: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又可以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白细胞形状及分类 白细胞总数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白细胞总数,健康成年人安静时,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白细胞总数为500010000个 ,平均为7000个。 白细胞总数也常会出现变动,如午后白细胞比早晨多;进餐后增多;激烈运动时显著增多,运动停止后不久即下降到静息时水平;女性月经期及分娩期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形状及分类 白细胞总数 白细胞的

7、主要功能,白细胞的主要功能,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保护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并具有免疫作用。,白细胞形状及分类 白细胞总数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血小板,血小板又称为血栓细胞,无细胞核,体积小。正常成年人血小板的数量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约为1030万个,平均约为15.6万个。在运动后、饭后,组织损伤、大量失血及传染病后恢复期,血小板增加;月经开始时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的功能是促进止血,加速凝血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血液的理化特性,比重 粘度 血浆PH 血浆渗透压,比重,正常人血液的比重为1.0501.060,它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血浆的比重为1.0251.034,它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

8、量。 红细胞的比重为1.090,红细胞的比重与其所含的血红蛋白量成正比。,比重 粘度 血浆PH 血浆渗透压,粘度,血液在血管内运行,由于液体内部各种物质的分子或颗粒之间的摩擦,产生阻力,使血液具有一定的粘滞性。 血液的粘滞性为45(即水的45倍),血浆的粘滞度为1.62.4。 血液的粘滞度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和血浆蛋白的含量。,比重 粘度 血浆PH 血浆渗透压,血浆PH,正常人血浆的PH约为7.357.45,平均值为7.40。 血液中存在数对缓冲时,其中主要的缓冲对是NaHCO3/H2CO3,其比值为20:1,当一定数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液时,血液中的缓冲对会与其发生作用,可使PH值的变

9、化减至最小。血浆的酸碱度相对稳定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如过酸引起酸中毒,过碱引起碱中毒,都会危害生命活动。,比重 粘度 血浆PH 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血液的渗透压一般指血浆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组成。另一部分是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组成。,比重 粘度 血浆PH 血浆渗透压,渗透压是一切溶液所固有的一种特性。 当用半透膜隔开两种不同浓度的同种溶液时,则水分子从浓度低的一方通过半透膜向浓度高的一方扩散,此现象称为渗透现象。 半透膜只能让水分子通过而不能让溶质分子通过。,下一节,血液的功能,第二节,血液的功能

10、,运输功能 缓冲PH功能 保护和防御功能 调节作用,运输功能,运输是血液的基本功能,血液不断地将从呼吸器官吸入的氧和消化器官吸收的营养物质,运送到身体各部分,供给组织细胞进行代谢;同时,又将全身各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CO2水、尿素等运输到肺、肾、皮肤等器官排出体外。,运输功能 缓冲PH功能 保护和防御功能 调节作用,O2和CO2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通过肺泡气体交换,O2进入到肺毛细血管,经血液循环,运至全身组织,与此同时,细胞内氧化代谢所产生的CO2,经过组织气体交换,进入体毛细血管,经血液循环运至肺,因此无论O2或CO2,在完成各自的气体交换过程中,都存在着靠血液运输的过程,血液循环通过对气体

11、的运输将肺换气和组织换气联系起来。,血液中O2和CO2的量(ml/L),肺泡,血液,组织,O2,物理溶解O2,化学结合O2,物理溶解O2,O2,CO2,物理溶解CO2,化学结合CO2,物理溶解CO2,CO2,氧合与氧离,O2进入血液中只有1.5%溶于血液,绝大部分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运载。在肺内,Po2高,Hb与O2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在氧分压低的组织内,氧合血红蛋白迅速放出氧,形成还原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的形成与解离,取决于氧分压,它们之间的联系可用全血的血红蛋白解离曲线来表示。,氧容量:每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最大量约为1920ml ,称为血

12、液的氧容量。 氧含量:每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称为氧含量。 氧含量占氧容量的百分比称为氧饱程度,是指血液中Hb和O2结合的程度。,氧解离曲线,氧饱和程度的大小取决于血液中的Po2的高低。反映血氧饱和程度和血氧分压之间关系的曲线称为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简称氧离曲线,氧离曲线既表示不同Po2下,HbO2解离情况,也反映不同Po2下,O2与Hb结合情况。,氧解离曲线近似“S”型的生理意义:,氧解离曲线上段(即Po2在60100mmHg之间):Po2处于较高水平,表示Hb与O2结合。此段曲线坡度小,形式平坦,表明Po2在这个范围内变化对血氧饱和程度的影响不大,即使Po2从100mmHg

13、降至80mmHg,血氧饱和程度仅从98%降至96%。这对高原适应或有轻度呼吸机能不全的人均有好处,只要能保持动脉血Po2在60mmHg以上,血氧饱和程度仍有90%,血液仍可以携带足够的氧,不制造成供氧不足的严重后果。,氧离曲线中段(即Po2在6040mmHg),该段曲线较陡,表明在此范围内Po2稍有下降,HbCO2释放出O2,氧饱和度明显下降。其生理意义在于保证正常状态下组织细胞的氧供应。 氧离曲线的下段(即Po2在4045mmHg),该段曲线坡度更陡,即Po2稍有下降,血氧饱和程度显著下降,HbCO2解离出大量O2。其生理意义是,这种特性对组织活动增强,O2需要量急剧增加有利。,影响氧离曲线

14、的因素,PH 和Pco2的影响 温度的影响 2,3二磷酸甘油酸的影响,缓冲PH功能,血液的PH值为7.357.45,这是机体代谢和各种酶活动所要求的适宜条件之一。人体生命活动所能耐受的最大PH变化范围为6.97.8。血浆中PH 值经常相对稳定,主要是由于血浆中含有数对缓冲对,这些缓冲对具有中和酸和碱的能力,以保证血液PH值恒定,血浆中的主要缓冲对是NaHCO3/H2CO3,两者比值为20:1。,运输功能 缓冲PH功能 保护和防御功能 调节作用,保护和防御功能,血液在机体免疫和止血功能中起重要的作用,故对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的功能。 血液中的白细胞对侵入机体的微生物和体内的坏死组织具有吞噬分解作用

15、。淋巴细胞可形成抗体;对生物性致病因素具有防御、杀菌和清除功能。血浆中含有多种免疫物质,能对抗或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素。当机体因损伤而出血时,血小板可促进血液在伤口的凝固,防止继续出血。,运输功能 缓冲PH功能 保护和防御功能 调节作用,调节作用,血液将内分泌的激素运输到周身,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改变其活动,起着体液调节作用,所以血液是神经体液调节的媒介。 血液还将体内深部产热器官产生的热量运输到体表散发,有调节人体温度的作用。,运输功能 缓冲PH功能 保护和防御功能 调节作用,复习思考题,1简述血液的组成。 2.试述血液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 3. 血液是如何载氧释氧的? 4.分析氧离曲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