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课件-小儿推拿(全)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247328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132 大小:6.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课件-小儿推拿(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教案课件-小儿推拿(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教案课件-小儿推拿(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教案课件-小儿推拿(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教案课件-小儿推拿(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案课件-小儿推拿(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课件-小儿推拿(全)(1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儿推拿,一、概述 二、儿科基础知识 三、小儿推拿手法 四、常用穴位 五、儿科常见病的推治,省医院儿科的输液大厅,有多少我们的孩子在承受这样的痛苦和无奈?,能否有更好的方式来改变?,1,2,3,小儿推拿简史,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小儿推拿的生理病理特点,一、小儿推拿概述,3,4,小儿推拿临床常用10套手法,一、,小儿推拿简史,小儿推拿概述,历史演变,1)、萌芽阶段(秦汉-南北朝) A、汉代五十二病方 B、晋代:葛洪肘后方“捏脊”治疗腹痛 改善胃肠、调理脏腑(痛经、月经不调等)腹泻、消化不良 2)、奠基(隋唐-明初) 孙思邈千金方小儿夜啼 外台秘要、袖珍小儿方补要袖珍小儿方 3)、形成阶段(明末-

2、 清代) 小儿按摩经-四名陈氏,记载了小儿推拿的16中手 小儿推拿方脉活婴密旨全书-龚云林,小儿推拿广益熊应雄,提出了“推拿面部次第”“手部次第”等操作顺序 推拿三字经-徐谦光,提出新的观点 独穴治病、老幼同治、推拿带药 补脾经四君子汤,平肝经逍遥散, 清补心经-天王补心丹,清肺经-养肺救燥汤,补肾水六味丸,泻大肠承气汤,清小肠-导赤散,清胃经定胃汤 厘正按摩要术-张振均,具有比较高的参考价值 4)、现阶段:小儿推拿金义成 中国小儿推拿张素芳 鲁派、海派、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的定义,推拿,古称“按摩”、“按跷”、“乔摩”、“乔引”、“案杌”等; 是人类最古老而又年轻的一门医术; 推拿的防治手段主

3、要是手法治疗与功法训练。,小儿推拿简史,小儿推拿,又称“推惊”、“摩惊”、“掐惊”等; 是以各种推拿方法为主要治疗手段,达到防治疾病目的 的一种方法的总称,属于祖国医学外治法范畴。,二,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小儿推拿概述,一、小儿推拿的优点,不用针,不用药,见效快,1.经济简便 2.易于掌握 3.安全可靠 4.疗效显著,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二、小儿推拿的作用,疏通经络,活利关节,畅通气血,祛邪扶正,调整脏腑,根据中医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学说 针对疾病发生的不同原因和症状 运用不同的补泻手法在患儿体表进行点、面、线操作,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三、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

4、经系统、泌尿系 统等) 小儿泄泻、便秘、脱肛、呕吐、腹痛、感冒、咳嗽、 遗尿、惊风、疳积等以及防病保健。 2.禁忌 1)皮肤烧伤、烫伤、裂伤及生有疥疮等,局部不易按摩 2)某些感染性疾病:如:蜂窝组织炎、骨结核、骨髓炎、丹毒等 3)各种恶性肿瘤、骨折、脱位等 4)推拿为治疗疾病的手段,对危重病人应在其他治疗的同时,进行推拿治疗,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四、推拿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1.环境: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室内温馨 2.医者:指甲、态度、心理、清洁、并使双手温度适当。 3.患儿姿势:俯卧位、侧卧位、母抱位、坐位等 4.操作多采用患儿左手 5.操作顺序:头面-上肢-胸腹-下肢-

5、腰背 6.手法轻而柔和并且穴位准确 7.推拿介质(润滑剂) 8.每日一次 9.避风寒 10、对肠套叠、肠梗阻等急腹症的后期,以及肠炎等疾病怀疑有肠坏死,腹部严谨使用重手法。,推拿操作的时间、次数和强度,1、年龄:年龄越大,操作事件应该延长。 2、病情的轻重:重则长,轻者短 3、手法刺激量的大小 4、是否作为主穴应用:主穴时间长,配穴时间短,推拿补泄的操作形式,1、力量中为泻、轻为补 2、速度分补泻:一般快为泻、慢为补 3、时间分补泻:一般时间长为补,时间短为泻 4、方向分补泻:一般是向心为补,离心为泻 5、循环分补泻:循经脉气血方向推动则多为补,逆经脉气血的方向推动则多为泻,操作顺序,常用操作

6、顺序: 1、先上肢,后头面,然后躯干,后下肢 2、先主穴,后配穴 3、先刺激量小的穴位,后刺激量大的穴位,三,小儿推拿的生理病理特点,小儿推拿概述,一、小儿生理特点,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小儿从初生到成年,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无论在解剖、生理,病理、免疫等方面,都与成人有所不同,机体各器官的形态、位置,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在不断的变化,其生理功能也都未达到成熟完善,中医把这种现象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从体格、智力以至脏腑功能,均不断向完善、成熟方面发展,年龄越小,生长发育的速度也越快。反映了小儿生机旺盛,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相对地更加迫切的特

7、点。,小儿推拿的生理病理特点,小儿推拿的生理病理特点,二、小儿病理特点,小儿的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小儿疾病中外感时邪和肺、脾二脏的病证比较多见。临床上常见伤风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 小儿由於生机蓬勃,活力充沛,脏气清灵,反应敏捷,病因比较单纯,没有七情的影响,所以在患病后,只要经过及时正确的处理,病情就会很快好转趋于康复。,三、年龄分期和生育特点: 1、胎儿期:受孕-分娩 2、新生儿期:出生-28天 3、婴儿期:从28天-1岁 4、幼儿期:从1岁到3岁 5、学龄前期:从3岁-6、7岁 6、学龄期:从6岁-青春期(12岁到20岁),1,2,3,常例手

8、法,基本手法,复式操作法,小儿推拿手法,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掐总筋、分阴阳、拿肩井,小儿推拿常例手法,无论治疗哪一种病症,每次推拿均使用这些方法,所以总称常例手法,即常规的例行成套手法。 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掐总筋、分阴阳五法在每次推拿中开始阶段应用; 拿肩井一法在每次推拿结束时应用。 在推拿时,可蘸用少许清水、葱姜汁或麻油。,开天门,小儿推拿常例手法,作用: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主治:外感表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夜啼,惊风,屈光不正,眼睑下垂。,推坎宫,小儿推拿常例手法,作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主治:外感表证,发热,惊风,头痛,夜啼,屈光不正,眼睑下垂,弱

9、视,斜视。,运太阳,小儿推拿常例手法,作用: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 主治:外感表证,感冒,发热,头痛,屈光不正,口眼歪斜,弱视,斜视,头晕。,掐总筋,小儿推拿常例手法,位置:手掌面腕掌关节横纹正中处 作用:清心热、散结止痉、通调周身气机 主治:惊风、夜啼、抽搐、口疮、齿龈糜烂、虚烦内热,分阴阳,小儿推拿常例手法,位置:手掌面腕掌关节横纹处 作用:退热、消肿、散结 主治:寒热往来、烦热不安、腹泻、腹胀、痢疾、痰热喘咳、口疮、,拿肩井,小儿推拿常例手法,位置: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作用:宣通气血,发汗解表 主治:感冒,发热,气血不通,上肢痹痛,活动不利,常用穴(部)位,头面颈部穴位

10、分布图,头部常用穴位,耳后高骨(耳后高骨下凹陷处) 作用:疏风解表、安神除烦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惊风、神昏、烦躁不安等,迎香(鼻翼旁开0.5寸) 作用:宣肺气、通鼻窍 主治:感冒、鼻塞流涕、口歪眼斜,人中(鼻唇沟中上三分之一处) 作用:开窍醒神 主治:神昏、抽搐、遗尿、面瘫,囟门(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凹陷中) 作用:镇静安神、通鼻窍 主治:惊风、抽搐、夜惊、鼻塞不通、头痛、神昏烦躁,风池(后头部,乳突向后1.5寸) 作用:发汗解表、疏风散寒 主治:感冒、头痛、发热、目眩、颈项强痛,百会(前后正中线和两耳连线交点处) 作用:安神镇静、升阳举陷 主治:惊风、目眩、脱肛、遗尿、夜惊、头痛、

11、癫痫,天柱骨(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作用:降逆止呕、去风散寒 主治:恶心、呕吐、发热、咽喉肿痛、项强,桥弓(在颈部两侧,沿胸锁乳突肌成一直线) 作用:活血化瘀、消肿 主治:小儿肌性斜颈、落枕、高血压,常用穴(部)位,正面穴位图,前腹部穴位,天突(胸骨柄上方凹陷处) 作用:理气化痰、止咳平喘、止呕、催吐 主治:咳嗽、喘促、痰多气急、恶心、呕吐、食滞胃脘、误食毒物,膻中(两乳头连线中点) 作用:理气化痰、止咳平喘、止呕 主治:痰鸣、咳喘、胸闷、吐逆,八道(前胸部,沿第二肋间隙到第五肋间隙) 作用:宽胸理气、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痰鸣、咳喘、胸闷,乳根(乳头下两分) 作用:宽胸理气、止咳化

12、痰 主治:呼吸系统疾病,乳旁(乳头旁开2分) 作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主治:呼吸系统疾病,胁肋(两腋下至天枢穴) 作用:顺气化痰、除胸闷、开积聚 主治:痰鸣、咳喘、胸闷、肋痛、肝脾肿大,中脘(前正中线脐上4寸)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主治:腹泻、腹痛、厌食、呕吐、腹胀、疳积、嗳气,腹(整个腹部)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主治:腹泻、腹痛、厌食、呕吐、腹胀、疳积、便秘,脐(肚脐) 作用: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主治:腹泻、腹痛、疳积、便秘、呕吐、蛔虫性肠梗阻,天枢(脐旁2寸) 作用:梳理大肠、温补下元、分清别浊 主治:腹泻、痢疾、腹痛、食积、腹胀、便秘,肚角(天枢穴下2寸

13、脐旁两侧的大筋) 作用:温中止痛 主治:腹痛、腹泻、腹胀,丹田(脐下2-3寸之间) 作用:培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别浊 主治:腹痛、遗尿、疝气、尿频、水泻、脱肛,上肢常用穴位,上肢内侧及掌面穴位分布图,【五经穴 】,【位置】 五指末节罗纹面 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脾土 肝木 心火 肺金 肾水 【操作】 旋推或直推向指端方向为补, 直推向指根方向为清,次数到次。 【运用】 肾无实证,只补不清 脾常不足,宜补不宜清 心多有余,宜清不宜补 肝为将军,只清不补 肺为娇脏,可清可补。,常用穴(部)位,脾经(拇指末节罗纹面) 作用:补脾经:健脾胃,补气血。清脾经: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主治:体质

14、虚弱、食欲不振、肌肉消瘦、呕吐、腹泻、便秘、痢疾、黄疸、痰饮、咳嗽、便血、及斑、疹、痧证隐出不透者,肝经(食指末节罗纹面) 作用:清肝经:平肝泻火、熄风镇静、解郁除烦 主治:目赤、惊风、烦躁不安、五心烦热、口苦、咽干、头痛、头晕、耳鸣 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肝虚应补时则应补后加清,或以补经代之,称滋肾养肝法,心经(中指末节罗纹面) 作用:清心经:清热泻火、养心安神 主治:高热神昏、警惕不安、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目赤、心血不足、夜啼。,肾经(小指末节罗纹面) 作用:补肾经:补肾益脑、温养下元;清肾经:清热下焦湿热 主治:遗尿、盗汗、脱肛、便秘、腹泻喘息、解颅、小便赤涩、先天不足、久病体虚。

15、 注意:肾常虚,多用补法,需清时多用清小肠代替,肺经(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作用:补肺经:补肺宜气。清肺经: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喘促、顿咳、遗尿,大肠(食指桡侧指端到虎口) 作用:补大肠:涩肠固脱、温中止泻;清大肠: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 主治:脱肛、便秘、腹泻、腹痛、脱肛,小肠(小指尺侧从指端到指根一条线) 作用:清利下焦湿热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水泻、口舌生疮,肾顶(小指指端) 作用: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主治:止汗、解颅(脑积水)鞘膜积液 肾纹(手掌面小指远端指间关节横纹处) 作用:祛风明目、散淤结 主治:,胃经(拇指掌面近掌端一节) 作用:补胃经

16、:健脾胃,助运化;清胃经:和胃降逆,泄胃火 主治:烦渴喜饮,便秘,呕吐,腹胀,厌食,内劳宫 (在掌心中央,握拳屈指时中指、无名指所指处中间,即是劳宫穴。) 操作:用中指揉,称揉劳宫。揉100-200次作用:左揉发汗,右揉泻心火,除烦躁主治:发热、烦渴、目疮、齿龈糜烂、虚烦内热等,小天心(手掌面大小鱼际交界处 作用:清热、震惊、利尿、明目 主治:惊风、抽搐、口疮、目赤痛、夜啼、小便短,四横纹(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近掌端指间关节处) 作用:退热除烦、散瘀结、调中处胀、行气和血 主治:气血不和、腹痛、腹胀、烦躁、疳积、消化不良、口唇破裂,小横纹(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作用:退热、散结、消肿 主治:腹胀、烦躁、疳积、消化不良、口唇破裂、口疮、咳嗽,掌小横纹(手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作用:清热散结、宣肺化痰 主治:口舌生疮、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