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二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221795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二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省上饶二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省上饶二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西省上饶二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西省上饶二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上饶二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饶二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年级历史月考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公民自己而不是通过推选代表来制订法律。在吸收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参加,每年约集会40次的公民大会上,雅典人就城邦的重大问题进行辩论和投票,如宣战、签约、使用公共基金等。最下层的鞋匠和最富有的贵族同样享有在议会表态、投票和任职的权利。”这表明A雅典公民参政热情高 B雅典城邦实行直接民主制度C雅典民主的广泛性和公正性 D雅典民主制度的成熟和完善2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凡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的多数决议,无论在寡头、贵族或平民政体中总是最后的裁判,具有最高的权威。”这表明,他认为在古希腊A各

2、邦公民有相同的参政权 B政治环境宽松自由C公民政治体现出民主原则 D民主政体形式多样3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没有法律的国家犹如缺失头脑的人体。执政官司掌法律之执行,法官照看法律之解释。总而言之,我们遵守法律,是因为法律赋予我们自由。”据此可知,当时罗马A坚持法律至上原则 B公民缺乏充分民主C自由失去法律保障 D法律可随意被解释4罗马法强调,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使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这主要表明罗马法A强调法律至上 B追求司法公正 C维护公民平等 D限制公权滥用520世纪以来,在英国议会投票表决过程中,

3、多数党组织的内阁会要求其议会党团服从党纪,议会党团的督导员则会指示本党议员如何投票,而多数议员因害怕失去党内任职机会也会接受督导员的指示。材料反映了英国政治体制的特点是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内阁凌驾于议会之上C议会内阁制名存实亡 D行政权力日益膨胀61776年7月美国独立宣言主张,新政府应建立在最能保障人民的安全与幸福的原则之上,并应按照符合这种原则的形式组织它的权力。法国大革命中圣茹斯特指出:“幸福是欧洲的一个新概念旨在反对大贫大富。”追求幸福权反映了二者A主张建立总统制共和制 B对平等原则的关注C提倡以权力制约权力说 D倡导天赋人权原则71848年12月,路易波拿巴用公民投票把自己

4、推上了总统宝座。1851年12月他发动政变,次年他打着议会的旗号破坏民主,私改宪法,在保证恢复全体人民的选举权的旗号下建立了第二帝国。这说明当时的法国A民主化进程充满曲折性 B民众的素质普遍不高C公民投票权得到了扩大 D议会政治已形同虚设8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虽然普鲁士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中小邦地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A分裂割据的局面未完全消除 B由各邦分享军事、外交大权C组织形式呈现联邦主义性质 D体现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传统9宰相俾斯麦在其提交的议案因下议院的反对而遭到否决后,采取强硬的手段,把议员请到了宫里,直接对议员宣称

5、议案已经得到了君主的认可,并解散了议会。这反映了19世纪晚期德国A上下议院都不拥有立法权 B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C宰相有权力解散联邦议会 D君主形式上掌管着国家大权10丘吉尔在战后初期提出对英国有着深刻影响的“三环外交”,即按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为英联邦环、英美环、英欧环。英国曾经“三顾茅庐”最终于1973年如愿加入欧共体,后又多次公投脱欧。英国与欧共体(欧盟)的关系,揭示了A多极化趋势在加强 B美国霸权主义影响C英国恪守孤立主义 D英国奉行大国思维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社会舆论研究机构曾定期开展这样的民意测验:“您预测在未来25年内会发生战争吗?美国应该承担保卫和平的责任吗?”做出肯定

6、回答的被调查者在1945年占32,在1946年占41,而到了1947年则达到63。这反映出A战争爆发的危险日益迫近 B美苏意识形态的对抗日趋加剧C美民众的道义感日益增强 D美国保卫和平的呼声日益高涨12有学者认为:“农业文明行政体制驱赶下的工业化国家与工业文明国家的冲突是异常惨烈的,败退也是符合了文明竞争规律的。即便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左右逢源,善于钻阵营空子的苏联,也在冷战中衰亡,崩溃于一条腿走路下自身竞争力的无以为继。”材料表明苏联衰亡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发展水平长期滞后 B冷战中美国的竞争C体制与生产水平脱节 D政治经济制度落后13据史书记载,太公吕尚被封于齐,征服了当地土著人“莱夷”。于

7、是“太公修政,因其俗,简其礼”。周公长子伯禽受封于鲁,亦“变其俗、革其礼”。这表明分封制A扩大了地方权力 B推动了经济发展C强化了中央权力 D促进了文化整合14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15唐朝以来设立三司使一职,让其总管四方贡赋和国家财政,行政关系隶属于宰相,地位仅次于宰相,称计相。宋朝建立后采取改革措施,让三司使脱离宰相的控制而总管财政,自成独立的体系,直接对皇帝负责。宋朝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A提高三司的行政地位 B通过分化事权以加强

8、皇权C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力 D削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16宋初,“太祖有天下,首置诸州通判,以朝官以上充,实使督察方镇”。北宋真宗以后,通判因“太平既久,其任稍削矣”。南宋时期,更是每况愈下,通判对知州“知享平分之乐,而不能为关决之助”。这说明宋朝通判A行政地位在逐渐降低 B监察职能在逐渐减弱C兼具监察和行政功能 D加强了宋朝中央集权17明朝地方设“三司”,互不统属。清朝固定督抚制度,十八省均设巡抚,为一省之长,每两道三省设总督一名,相当于大军区长官。不再设立巡按御史。清朝行政机构的调整A有利于地方事权的统一 B从根本上防止吏治腐败C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D违背了中央集权制原则18据革命逸史中记载

9、,维新派的激进分子秦力山曾在义和团运动期间,只身赴天津求见义和团掌拳大师兄,痛陈变法之利害,结果被义和团斥为“二毛子”(清末称为洋人办事的中国人)。这反映出A义和团对清政府革新失去信心 B普通群众缺乏国家意识C西学东渐遭到底层民众的抵制 D维新派注重发动民众191911年5月,作为“预备立宪”的成果,清政府出台了一个皇族占多数的内阁,人称“皇族内阁”,立宪派的政治理想化为泡影,许多立宪派成员对清朝彻底失望。这一事态A促进了维新改良思想的传播 B推动了同盟会转向武装起义C使立宪派成员淡出政治舞台 D有利于扩大武昌起义的声势20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指出:“皇帝该算是至尊极高、神圣不可侵犯的了

10、,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不小程度上左右着人们特别是先进分子的思想和行动。”材料表明辛亥革命A推动了国人思想的大解放 B打乱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C使民众成为国家的主人 D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21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决议指出:“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所以组织政治罢工,扩大到总同盟罢工,加紧工人武装的组织与训练,以树立武装暴动的中心力量。”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坚持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认为农民战争

11、影响了城市工人罢工 D开始反思“乡村包围城市”的观念221936年8月15日,共产国际执委会曾致电中共中央:“我们认为,把蒋介石和日本侵略者相提并论是不对的。这个观点在政治上是错误的,因为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在现阶段,一切都应服从于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共产国际的指示A未认清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C有利于促进中共中央的政策调整 D认识到日本全面侵华的严重后果23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这一

12、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24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回答英国记者“如何理解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的提向时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这一表述的主旨是A肯定美国的政治模式 B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C促进民主、和平建国 D批判国民党的独裁统治25有外交家认为,它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为各国如何处理相互间关系提供了五条“切实可行”的原则,它“反映了人类对美好世界的追求,同时也指出了建立美好

13、世界的途径”。这里的“它”A让新中国外交完全摆脱意识形态的限制B使美国孤立封锁中国的局面被彻底打破C是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根本原因D扩大了中国与非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联系二、非选择题(第26小题20分,第27小题15分,第28小题15分,共50分)26(20分)增强民族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共同体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追求。材料一(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政治方面的特点。(6分)材料二 1525年马丁路德的德语版圣经出版之后,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1541年瑞典语圣经出版,1550年丹麦语圣经出版,1584年斯洛文尼亚语圣经出版。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瑞士、丹麦等国在16世纪都出现了自己民族语言的圣经译本。 摘编自张洁颖从翻译角度看宗教改革和语言革命等文章(宗教改革)把中世纪统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