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江苏专版)课件:专题12生物与环境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203402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江苏专版)课件:专题12生物与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江苏专版)课件:专题12生物与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江苏专版)课件:专题12生物与环境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江苏专版)课件:专题12生物与环境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江苏专版)课件:专题12生物与环境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江苏专版)课件:专题12生物与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江苏专版)课件:专题12生物与环境(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二 生物与环境,1.(2011年江苏卷)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 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解析】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特征;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及气候特征有关。,【答案】D,2.(2011年江苏卷)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互

2、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 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 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解析】外来的物种迅速繁殖、扩散并危害当地生物多样性,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入侵;生物多样性的易地保护是指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答案】B

3、,3.(2011年安徽卷)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解析】由题意,该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所以后来出现的植被应该是初生演替的结果;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的分层分布体现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不同地点生物分布上的差异为水平结构。,【答案】B,4.(2011年安徽卷)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它们体型相近,曾经同域分布,一度都有较大

4、的种群数量。由于栖息地被破坏导致它们的数量锐减,目前野生大熊猫仅有1600只左右,而华南虎在野外已基本绝迹。,(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比华南虎有一定生存优势的原因是。,获得的能量相对较多,大熊猫比华南虎的营养级低,(2)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 (3)目前,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种群中,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沟通各种群,可以使种群间发生。 (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化学信息,基因交流,环境容纳量(或K值),【解析】(1)由于大熊猫一般以植物(如竹)为食,在生态系

5、统中所处的营养级较低,而华南虎属大型肉食性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较高,所以大熊猫比华南虎有一定生存优势。 (2)生态系统的信息类型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其中动物尿液和肛腺分泌物所代表的信息为化学信息。 (3)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如果不存在地理隔离,则不同种群间可通过交配、繁殖实现基因相互交流。 (4)改善野生生物的栖息环境,既可提高环境容纳量,又可提高种群密度。,1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内部内素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 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2)外部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

6、敌、传染病等。 人类活动: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砍伐森林,猎捕活动,环境污染等。,考点1:种群的数量特征,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样方法:适合调查植物以及活动能力较弱的小动物种群密度。调查时要注意做到随机取样。 (2)标志重捕法:适合调查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 (1)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J”型曲线是在环境资源无限且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以一定的增长率无限增加。 “S”型曲线形成的原因是存在环境阻力,使种内斗争加剧,种群数量的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小,最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维持在K值(环境容纳量)左右。 (2)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在生产中的应用 对

7、于濒危动植物而言,由于环境污染、人类破坏等,该生物的K值变小,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这些生物的根本措施。 在野生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要保证捕捞或利用后生物种群数量不得低于K/2,这样既可获得最大利用量,又可保持种群的高速增长。,例1.(2010年浙江卷)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度超过b点 C天敌

8、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解析】从图中个体数量随着季节的变化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当外界环境改变、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天敌捕食、年龄结构变动时,种群个体数量还是在K值附近波动,所以a点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个体数量变化还是符合逻辑斯谛增长,所以答案是A。,【答案】A,【变式题1】下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

9、,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 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解析】曲线X是理想状态下的“J”型增长,曲线Y是自然状态下的“S”型增长。 K值不是定值,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bc段种群的增长率虽然逐渐下降,但种群数量仍不断增大,说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答案】B,考点2: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三方面功能的比较,续表,续表,例2.(2011南通一模)下图表示某稳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

10、AG表示具体的能量流动过程,ad表示相关能量数据。请据图分析回答:,(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流量是_ kJm2y1,生产者对光能的利用率为_。,1.2%,87400,(2)b值为_,过程E表示_。,分解者利用分解者遗骸中的有机物,180,(3)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为_。,16.0%,(4)当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很少或没有时,对碳循环的影响是_。,腐殖质中的碳元素不能返回到无机环境中,(5)如果该生态系统为农田生态系统,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需要施肥的原因是_。,农田中的产品不断输出,【变式题2】据下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每

11、一级生产的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解析】人类研究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在于设法调节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而在生态农业中则需要将废物资源化,实现能量多级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因此A、B、D的叙述符合生态学原理。,【答案】C,考点3:生态环境的保护,1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分析 (1)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DNA分子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蛋白质的多样性。 (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

12、果。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生态价值)和潜在价值。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 具体保护措施: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利用生物技术保护,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例3】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某草原进行了几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如下两图。图一表示一个鼠群引入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二表示单位面积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虚线表示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决定图一中鼠群BC段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_ (2)图一中的CD段表示鼠群数量不再增长,其原因是_。 (3)适度放牧可以促进草的分蘖,增加有效光合面积,

13、由图二可知,适度放牧可以使草原生态系统的_。 (4)图二中的_点所对应的放牧量为该草原的最大控制放牧量,原因是_。 (5)如果该草原的放牧量长期维持在G点,会引起的后果是_,该研究结果给我们的启示为_ _。,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鼠类的天敌的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生产者的净生产量有所上升,放牧量超过F点,生产者净生产量下降,F,草场退化等,放牧,不能超载,【变式题3】某硫铁矿废水造成的重金属污染严重危害当地农田、作物和人类健康,当地政府对此展开了综合治理,措施之一是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将食用作物改种为(多选)( ) A饲料作物 B观赏作物 C能源植物 D纤维植物,【解析】重金属污染农田作物时,重金属会随着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所以重金属污染的农田不应该种植饲料作物。,B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