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五章个性与管理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192062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510.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第五章个性与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管理学]第五章个性与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管理学]第五章个性与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管理学]第五章个性与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管理学]第五章个性与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第五章个性与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第五章个性与管理(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个性与管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第一节 人格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人格 二、气质与性格 重点:人格的含义和特点,一、什么是人格(personality),人格是心理特性的整合统一体,是心理特性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影响着人的外显和内隐的行为。 1 统合性:人格是一种统合的模式。即它是由思想、情感等内在的心理特征和外部的行为方式构成,它是由一个个单一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相互联系形成的一个有层次结构的系统。,(2)独特性: (3)稳定性: (4)功能性:决定一个人生活方式,甚至命运。 “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二、人格的结构,(一)气质与性格 1、气质

2、(temperament) 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理解气质的含义的?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和外部动作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2、性格(character) 是与社会关系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它具有社会道德评价的含义。 性格是指人们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是人格的主体。 例如,关心集体,大公无私,这体现了对集体的态度特征。热爱祖国体现了对社会的态度,勤奋与懒惰体现了对劳动与学习的态度谦虚与自信、自卑等体现了对自己的态度.,气质与性格的区别在哪里?,气质与性格的区别,区别: 1 两者的含义不同 2 表现早晚:气质形成的早,表现也较早;性格形成的晚,表

3、现在后。 3 形成的基础:气质主要受先天生理因素影响;性格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4可塑性不同:气质较差、性格更易改变。 5 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好坏之分,有道德评价的涵义。,第二节 人格的类型理论,类型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40年代的德国,主要用来描述一类人与另一类人的心理差异,即人格类型上的差异。,气质学说最先源于古希腊医生的希波克里特的体液说。 体液说: 四种液体:粘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四种体液配合的比例不同,构成四种不同类型的人。 约500年后:罗马医生盖伦基于此提出了四种气质类型: 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1、胆汁质: 情绪体验强烈、爆发快、平息快、思维灵活、精力旺盛、争

4、强好胜,生气勃勃。为人直率但是粗枝大叶,鲁莽冒失,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 2、多血质: 情感丰富、外露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善于交往、但交情浅,缺乏耐心与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3、粘液质: 情绪平稳,思维灵活性较差,但比较细致周到,安静稳重,踏实,沉默寡言,喜欢沉思,自制性强,交往适度,交情深厚。但主动性较差,缺乏生气,行动迟缓。 4、抑郁质: 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情绪抑郁,多愁善感,思维敏锐,想象丰富,不善交际,孤僻离群,自制力强,胆小,举止缓慢,优柔寡断。,气质类型的生理基础 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人的高级神经类型是气质的生理机制,气质是高

5、级神经活动类型在人的心理与行为中的表现。 根据高级神经活动基本过程的三方面的特性把高级神经活动划分了四种类型。 基本过程包括两种: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高级神经活动的三大特征: 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强度:承受强烈而持久刺激的能力,是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工作能力或者耐力的。 平衡性: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是否相当。势均力敌,平衡;兴奋优势或抑制优势。 灵活性:兴奋和抑制过程的相互转换速度。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的关系如下表:,气质有无好坏之分吗? 无社会道德评价含义。但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能更适应某种类型的任务。 要求持久、细致的工作,粘液质和抑郁质适合; 要求迅速,灵活反应的工作,如飞行员、

6、演员,多质和胆汁质适合。 气质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吗? 李白胆汁质; 杜甫抑郁质;郭漠若多血质,茅盾粘液质。,第三节 人格的特质理论,一、特质论 三、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理论,一、特质论,请你描述一下自己的人格特征。 特质(trait)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所拥有的、影响行为的品性和特征,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因素,是测评人格的基本单位。(描述性的定义) 起源:特质论起源于40年代的美国,代表人物:奥尔波特和卡特尔。,(一)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1937年,奥尔波特(G.W.Allport)首次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特质,共同特质,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

7、同的特质。 个人特质:个体身上独具的特质。 首要特质: 一个人具有的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一个人行为的方方面面。 中心特质: 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每个人大约有510个。 次要特质: 个体的一些不重要的特质,往往只在特殊情况下表现出来,只有关系非常近的人才知道。,奥的理论强调的人格的结构如何。奥认为是人格结构是决定个人行为的关键因素。 简评:只对人格结构做出静态的描述,未能对人格的发展做出动态的解释。,(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R.B.Cattell)用因素分析方法对人格特质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理论模型 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是从外部行为直接可以观

8、察到的特质。 根源特质是制约表面特质的潜在基础,是人格的内在因素,是构成个体人格的基本特质,是人格中最重要的部分。,例如,有些学生考试、比赛、当众回答问题等情境,会出现内心不安、逃避、语无伦次等反应,这些从外部行为直接可以观察到的特质,为表面特质。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行为的结果呢?是根源特质焦虑。 16种根源特质:合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有恒性、敏感性,卡认为,每个人的根源特质是一样的,但不同人身上表现的程度不同,因此人格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量的差异上。 例如, 编制了世界上非常有名且常用的“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量表(16PF)”。,第四节 人格测验,如何测量人格?或者

9、说测量人格采用哪些方法来测量呢?,一、人格测验,自陈量表测量的是人格特质,由一系列的问题组成,每个问题陈述一种行为,由被试按照的自己的真实情况来作答。 (一)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 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萨威和麦克金里( 1942)编制,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人格测验之一。,(二)艾森克人格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四个分量表:内外向量表、神经质量表和精神质量表和效度量表。 对问题只做是或否的回答。 如你的情绪经常波动吗?你是否有广泛的爱好? (三卡特尔16PF测验 187道题目,测量16种根源特质。,自陈式量表的优缺点 优点: 题目数固定,内容具体清

10、楚,施测简单、计分方便。 缺点: 1、缺乏客观标准,不易建立效度。 2、测验内容属情绪、状态方面,所以对某一问题的答案常常会发生变化。 3、会发生反应偏向,受社会赞许现象的影响。,二、投射测验,投射:是指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 性格等特征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事物或者他人的心理过程。 以己度人。唐僧。 理论基础: 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为依据。理论强调无意识的重要作用。认为,人无法凭其意识说明真实的自我,因此自陈量表无法有效地了解人格。 必须借助无意义的刺激情境为引导,使个体隐藏在无意识中的欲望、动机投射出来。,著名的投射测验有两种: (一)罗夏克墨迹测验(RIBT) 由瑞士精神医学家

11、罗夏克于1921年设计。 结构:10张墨迹图片,五张彩色, 五张黑白。,(二)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 TAT) 由30张模棱两可的图片和一张空白图片。图片内容多为人物,也有部分风景,但每张图片都至少有一个人物。 测试:每次给被试呈现一张图片,让被试根据看到的内容编故事。每次被试都必须回答这样一些问题。 假设:人们在编故事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把隐藏在内心的冲动和欲望穿插在故事的情节中,借故事中人物的行为投射出来。了解其人格。,(三)投射测验的缺点? 1、评分缺乏客观标准,测验的结果难以 解释。 2、对特定行为不能提供较好的预测,预 测性不高。 3、需要花

12、费大量的时间。 4、非专门训练人员,不易使用。,第五节 人格成因,人格的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一、生物遗传因素 遗传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量有关双生子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 对遗传的作用的一致看法: 1、遗传是人格因素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2、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不同。如在智力、气质等因素上,遗传因素的作用较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质上,后天环境的因素更重要。 3、人格的发展受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二、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是一个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 主要表现在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

13、式上。,三类教养方式: 1、权威型:对子女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由父母控制。孩子表现通常是:消极、被动、依赖、服从、做事缺乏自主性。 2、放纵型: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甚至达到失控状态。孩子表现通常是:任性、幼稚、自私、无礼、独立性差。 3、民主型: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正确指导。孩子表现通常是: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善于交往、富于合作。,家庭气氛和父母榜样,气氛轻松、愉快 安全感、生活乐观、愉快、信心、待人和善 气氛紧张、冲突: 缺乏安全感、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自己的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了孩子的人格。,出生顺序,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德勒的观点

14、。 老大:感到不安全、敌视别人、具有支配性。 老二:有野心、表现为反抗、嫉妒 老小:纵容、依赖、娇惯。 考虑出生顺序对人格的影响,要与儿童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和父母对出生顺序不同孩子的不同态度联系起来。,三、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特征。 同时,学习本身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发展学生的坚持性、自制力、主动性和独立性等良好的性格特征。 四、社会实践 实践领域不同,要求的人格特征不同。,一、个性与工作匹配理论,如果一个人的个性特点与工作的条件相适应,就可能达到较高的生产率和工作满意感口美国学者霍兰德(J. Hot-land)对个性与工作

15、匹配问题进行了深人的研究。他认为,一个人的志趣跟他所从事的行业是否匹配,决定着他的工作满意感和离职倾向。这里所说的志趣,实际上是人的个性的表征。,霍兰德个性分类及其相应的职业,霍兰德编制了一套有160多种职业名称的职业倾向量表,让被调查者选择他们喜欢的或不喜欢的职业,从而确定他们的个性特征。,霍兰德六角模型,二、管理工作中的个性分类,1.内控型与外控型。 一些人认为他们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另一些人认为自己受命运的摆布,认为他们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是依靠运气和机遇的。心理学上,前者被称为内控型个性,而后者被称为外控型个性。,2.成就需要,人们的成就需要存在着个别差异,这是影响人们工作行为的重要个性

16、特征。具有高度成就需要的人会不断努力克服工作中的困难,把工作做得更好。具有高度成就需要的人愿意从事难度适中的工作,从工作的完成中得到极大满足,要求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全神贯注于完成任务。他们适合于从事有竞争性的管理工作和经销工作。如果让他们从事一些常规的、照章办事的工作,他们的工作绩效并不比低成就需要者更好。,3.自我肯定,人们在是否喜欢自己的程度上各不相同。这种个性特征被称为自我肯定(self-esteem)。研究表明,自我肯定与人们的成就期望有直接关系。高度自我肯定的人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胜任工作,所以他们在选择工作时,喜欢冒更大的风险,而且不愿从事性质单一的工作。,3.自我肯定,低自我肯定者对外界的影响非常敏感,他们很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因此总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同,模仿他们所尊重的人的行为举止。在管理岗位上,他们更易于采取为别人所接受的观点和立场,很少像高度自我肯定者那样采取独立的观点和立场。自我肯定与工作满意感有密切关系。一些研究表明,高自我肯定者比低自我肯定者对工作有更高的满意感。,4.自我警觉,近来日益引起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