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技术第四章职业卫生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184488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4.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安全技术第四章职业卫生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化工安全技术第四章职业卫生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化工安全技术第四章职业卫生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化工安全技术第四章职业卫生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化工安全技术第四章职业卫生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工安全技术第四章职业卫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安全技术第四章职业卫生(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职业卫生,4.1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概述 4.1.1 职业卫生,职业卫生(occupational health)是识别和评价不良的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以及研究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健康的科学。,职业危害因素分为4大类: (1)化学性因素 包括工业毒物,生产性粉尘 (2)物理性因素 噪声、振动、高温、低温、高气压、低气压、辐射 (3)生物性因素 烈性细菌 (4)劳动损伤性因素 疲劳损伤,有害因素造成的职业损伤与劳动者个体因素及作用条件相关,职业性损害三级预防原则: 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从设计、施工、操作、管理各方面采取措施,控制有害因素; 确定就业禁忌症,筛查出易感染者。 二级预

2、防,疾病预防 加强通风、隔振、降噪、个体防护等,开展环境监测和健康监护。 三级预防,脱离接触,治疗康复。,4.1.2 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s) P112-113,国家法定的职业病名单 尘肺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职业中毒 物理性因素所致职业病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通过立法明确职业病名单,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广义上指职业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特定疾病; 狭义上指在国家颁布的职业病名单中职业病。,4.2 职业中毒,4.2.1 工业毒物的基本概念,1、毒物的定义与来源 毒性物质 指进入肌体并累积到一定量后能与体液或器官组织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3、,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导致暂时性或持久性病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毒性物质来源 原料、中间体或副产物、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催化剂、溶剂、添加剂,夹杂物,电解所用汞电极,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工人在化工厂内接触到的毒物最多的是空气中的毒物,其存在的物理状态: 气体: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Cl2、CO、H2S 蒸气:液体蒸发形成的蒸气,如苯、乙醚蒸气、二氯乙烷蒸气 固体升华形成的蒸气,如碘、升汞等 雾: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滴,如各种酸雾,有机溶剂雾等 烟尘:飘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0.1m的固体微粒。如氧化铅烟尘 粉尘:直径大于0.1m的固体微粒。如煤粉、塑料粉尘,2、毒物的形态,3、工业毒

4、物侵入人体的途径 主要经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口腔途径比较次要。 (1)呼吸道 吸收量与毒物的水溶性有关,(2)皮肤 既具有水溶性又具有脂溶性的物质易经皮肤吸收,先穿透表皮的角质层,然后在真皮经毛细血管吸收。,估算吸收量: 估算剂量(mg/kg)=毒物浓度(mg/m-3)10m3储留率(%)/体重(kg),(3)消化道 机会很少,有毒害物工作场所禁止饮食。,苯胺 苯 小分子有机溶剂损伤皮肤的屏障功能;甲醇、乙醇、丙酮 水长时间浸泡,增加皮肤对毒物的吸收。,自学 4、毒物的体内分布 5、毒物的排泄 4.2.2 工业毒物对人体的危害,4.2.3 毒性评价指标与分级,1、评价指标 绝对致死剂量或浓

5、度(LD100或LC100),即能引起试验动物全部(100%)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即能引起试验动物半数(50)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MLD或MLC),即引起个别试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LD01或LC01 ) 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部存活(LD0或LC0),试验动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或浓度,急性阈剂量或浓度(LMTac),一次接受毒物后,引起试验动物某种有害反应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慢性阈剂量或浓度(LMTcb),长期多次接受毒物后,引起试验动物某种有害反应的最小剂量或浓度。,剂量:mg/kg,每千克试验动物接受的毒物毫克数; 浓

6、度:mg/m3,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毒物的毫克数。或体积分数。,混合工业毒物的毒性值估算:,准确的LD50M通过毒理学试验测得,比较LD50M的计算值和实测值可以判断毒物联合作用的类型:拮抗作用或协同作用,毒作用带: 致死浓度和急性阈浓度之间的浓度差距,能够反映出急性中毒的危险性,差距越大,急性中毒的危险性就越小。 而急性阈浓度和慢性阈浓度之间的浓度差距,则反映出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差距越大,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就越大。,嗅觉阈: 根据嗅觉阈或刺激阈,可估计工人能否及时发现生产环境中毒性物质的存在。,2. 急性毒性分级:,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分级,LD50或LC50是物质的固有毒性(绝对毒性),为便于区分

7、毒物的毒性程度,利于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毒物的急性毒性可按LD50或LC50的数值划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五类。,3、潜在吸入毒性指数(index of potential inhalation toxicity, IPIT),20时饱和蒸气浓度与半致死浓度的比值: IPIT=(VP/101.33)/LC50 106 反映吸入中毒的危险性 绝对毒性(LD50)潜在(相对)毒性(IPIT),考虑蒸汽压,潜在吸入毒性指数更能反映毒物经呼吸道吸收的危害程度,4.2.4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职业接触限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多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

8、容许接触水平。,(1)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 PC-TWA):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CTWA=(C1T1+C2T2+CnTn)/8 C: 接触浓度(mg/m3), T:相应接触时间 (h),例:乙酸乙酯PC-TWA=200mg/m3,劳动者接触状况为 400mg/m33h; 160mg/m32h; 400mg/m33h,CTWA=(4003+1602+1203)/8 =235mg/m3,(2)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

9、ion-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PC-STEL) :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不引起:刺激作用;慢性不可逆损伤;存在剂量-接触次数依赖关系的毒性效应;导致事故升高、影响逃生和降低工作效率。,已有PC-TWA,未制定PC-STEL的粉尘和化学物质,采用超限倍数控制短时接触浓度:,(3)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MAC),MAC:在工作地点、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内有害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有些毒物只有MAC值,毒物的联合作用:,(1)独立作用 (2)协同作用 (3)拮抗作用

10、,相加作用:各毒物分别作用的强度的总和。(同系物或结构近似或作用的主要靶器官相同,如苯及其同系物) 相乘作用:一种毒物加强另一种毒物的毒性。,总的毒效应小于各毒物单的作用的总和。,如乙醇+二氯乙烷,乙醇+乙二醇,各自单独作用,如CO+NxOy,H2S+石油气,乙醇+苯,乙醇+CO,两种以上物质共同作用(相加作用)的毒性估算: 按下式评价: C1/L1+C2/L2+Cn/Ln,1,符合卫生标准 1,超过卫生标准,C车间实测浓度 LPC-TWA 或 PC-STEL,例: 苯 甲苯 二甲苯 C 5 15 25 PC-TWA 6 50 50,5/6+15/25+25/50=1.631,毒物浓度超出卫生

11、标准,4.2.5 职业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综合性分级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P123 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最高容许浓度六项指标进行分级。,级:汞及其化合物、苯、氯乙烯、氰化物、铬酸盐、重铬酸盐、砷及其无机化合物,级:铅、氯、甲醛、氯丁二烯、一氧化碳、光气,级:甲醇、甲苯、盐酸,全面衡量,以多数指标的归属或突出危害的指标定级别。,思考题: 毒物的职业接触危害、防护设备安全措施、废弃物处理,1,2,3,4,5,6,4.2.6 职业中毒与现场急救 自学,4.2.7 常见工业毒物,4.2.7.1 常见工业毒物危害程度、健康危

12、害、职业中毒诊断标准、职业禁忌症 P125-127 (自学) 4.2.7.2 化工常见毒性物质性质及事故案例 1、 刺激性气体 2、 窒息性气体 3、 有机化合物 4、 金属及化合物,刺激性气体有氯气(Cl2)、光气(COCl2)、氮氧化物 (NOX)、二氧化硫(SO2)、氨(NH3)等。,1、 刺激性气体 吸入后能在支气管、肺泡中生成强烈刺激和腐蚀组织的物质,造成支气管炎和肺炎、肺水肿,这是其共同症状,其他症状如在严重时可引起心脏停止,窒息等。,级(高度危害),1)氯气Cl2,黄绿色气体,相对密度2.45,沸点-34.6,易溶于水、碱溶液、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 常温下0.91.2MPa压力

13、可以液化,液氯为深黄色,相对密度为1.56。,性质:高毒、 IPIT300,职业性接触危害程度级(高度危害) 助燃、腐蚀性,储运:加压液化,与CO生成光气:Cl2+CO=COCl2 刺激性气体:Cl2+H2O=HCl+HClO; 2HClO=2HCl+O2 按照GB11984-89氯气安全规程,车间MAC=1mg/m3。,2005年3月29日晚6时,京沪高速公路上35吨液氯槽罐车与货车相撞,罐车液氯大面积泄漏。 肇事的槽罐车驾驶员逃逸,货车驾驶员死亡,延误了最佳抢险救援时机,造成了公路旁村民重大伤亡。,与事故发生地相距300米的地方,是一个村庄,住有1万名村民。到3月30日下午,27人中毒死亡

14、。,高速公路淮安段液氯泄漏事故,发生泄漏事故的液氯槽罐被吊装进入临时建成的烧碱池进行酸碱中和。,将槽罐车吊起至一平板车上,城市给水中的氯气加氯间防泄漏安全设计,氯气检测报警及泄漏氯气吸收装置,吸收(氧化)反应:2Fe2+Cl2=2Fe3+2Cl- 再生(还原)反应:2Fe3+Fe=3Fe2+,检测浓度超过设定值,启动风机和泵、报警,检测浓度低于设定值,关闭风机和泵,风机启动时使车间内形成负压,使氯气不向室外泄漏。,2)光气(COCl2) Phosgene, 碳酰氯,(1)性质: 剧毒、 IPIT300、职业性接触危害程度级(高度危害)、腐蚀性、不燃烧 无色,有腐烂干草或烂苹果气味,沸点:8.3

15、,气体相对密度3.4,加压可以液化,液体相对密度1.39; 易溶于醋酸、氯仿、苯和甲苯等; 水解反应 COCl2+H2O=2HCl+CO2,所以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可以被氨水吸收。,(3)环境标准:MAC=0.5mg/m3 。 浓度2030mg/m3时,即可发生急性中毒;在100300mg/ m3时,接触1015min可引起严重中毒,甚至死亡。,(2)健康危害:主要损害呼吸道,导致化学性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吸入光气后,一般有小时的潜伏期。,(4)光气生产安全防护措施 严格的设计条件:合理的工艺流程,采用较高的设备、管道的等级,可靠的密封,紧急切断装置等; 工艺参数的安全控制和连锁,设备和管线

16、的监测和腐蚀防护; 光气与操作人员的隔离; 设置泄漏报警装置,氨水喷洒和水蒸汽喷洒管线COCl2+4NH3CO(NH2)2+2NH4Cl 人员防护:正常作业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穿防化服; 人员培训、应急响应及事故演习、急救等; 废水废气处理: 含有光气的废气用氨水喷淋,废水用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处理。,2)光气,(5)按照光气安全规程: 在500m半径范围内无工厂、商店、居民。 光气及光气化生产装置应集中布置在厂区的下风侧并自成独立生产区。,(6)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实行审批制度。,(7)污染来源:用于有机合成,制造染料、橡胶、农药、医药和塑料等 。,发生光气泄漏事故的反应装置: (光气钢瓶已被移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