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是对充满苦难的生活经验的批判和总结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183339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7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宪法是对充满苦难的生活经验的批判和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宪法是对充满苦难的生活经验的批判和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宪法是对充满苦难的生活经验的批判和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宪法是对充满苦难的生活经验的批判和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宪法是对充满苦难的生活经验的批判和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宪法是对充满苦难的生活经验的批判和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宪法是对充满苦难的生活经验的批判和总结(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宪 法 学,宪法是对充满苦难的生活经验的批判和总结,宪法的历史充满了人类在各个历史阶段为摆脱生活上的痛苦而显示出来的聪明才智,我们学习宪法就是为了学到这些聪明才智,为了避免失败而未雨绸缪。 著名宪法学家杉原泰雄,第六章 选举制度,议员与他的选举人之间有最密切的联系和最普遍的交往,应该认为是最幸福和最光荣的事情。 巴库 有些时候一切人民都可欺的,也有些人民在一切时候都可欺的;但是你决不能在一切时候欺一切人民。 林肯,美国总统大选的热闹场面,世界各国选举图例,秘鲁总统国会大选投票场景 美国总统布什在总统得手时的瞬间神态,在现代民主国家,政府的产生离不开选举,而选举都是在政党的组织下进行的。理性的选

2、举需要充分的真实的信息。 民主不仅是理念和口号,必须在自由和平等的选举中得到落实,而政党主要是组织选举的“机器”。,民主首先是一种利益代表机制。实现民主的必要手段是选举,否则民主只是一句空话。,第六章 选举制度,第一节 选举制度概说 一、选举制度的概念 1、选举:一般是指享有选举权利的人,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选择公职人员或代表的一种行为。 2、选举制度:是一国统治阶级通过法律规定的关于选举国家代议机关代表与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程序与方法等各种制度的总称。,第六章 选举制度,3、选举的民主法治意义 (1)选举是“从神圣权力权威过渡到全民权威或民众权威”的一种辅助机制,是间接民主制的一种参与形式。

3、 (2)选举是与自由相关联的,是基于人权和个人自由。,第六章 选举制度,4、选举制度的特点 (1)被选举者往往是代议机关的代表或议员。 (2)形式上采用普选制。 (3)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法律作指导。 (4)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每隔一定时期决定统治阶级中的什么人在议会里代表或压迫人民。) (5)现代选举制度是人民主权行使的最直观的表现和保障。,第六章 选举制度,二、选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1、由禅让到世袭再到选举。 2、由不平等的选举到平等的选举,由少数人参加的选举到多数人参加的选举。 3、选举与推举。 4、近代意义的选举产生于英国。 5、新中国选举制度的发展,第六章 选举制度,三、选举制度的作用

4、1、选举制度为选民选出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 2、选举制度为选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 3、选举制度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选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 4、选举制度还是缓和社会矛盾、解除社会危机、维持社会安定的重要措施。,第六章 选举制度,四、选举制度的体制 (一)地域代表制与职业代表制 1、地域代表制 (1)含义:地域代表制是指按选民的居住地区划分选区或者以区、县、乡等行政区域为选举单位选举代表或议员的制度。 (2)方式:一种是选举区只产生1名议员或代表,称为小选区制或单数选区制。另一种是一个选区产

5、生2名以上的议员或代表,称为大选区制或复数选区制。,第六章 选举制度,2、职业代表制 (1)含义:是指将选举人依职业予以分类,根据职业团体而不是居住区或行政区域,选举代表或议员的制度。 (2)理由: 第一,职业的发展与职业团体的重要性。 第二,现代立法的复杂化和专门化。 第三,选民与代表间的意志同一性。 第四,工商职业团体对国家生活的影响。,第六章 选举制度,3、中国的实践 主要实行地域代表制,同时也实行职业代表制。既可以按居住状况划分也可以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来划分。,第六章 选举制度,(二)多数代表制与比例代表制 1、多数代表制 (1)含义:多数代表制又称为多数选举制,是指候选人

6、依法定标准,得票较多者即可当选的制度。 (2)计算当选票数方法: 其一,绝对多数代表制,即候选人所获得的票数,须有投票总数的1/2以上,方可当选;,第六章 选举制度,其二,比较多数代表制,即以候选人得票比较多数者当选,而不必限于过半数; 其三,法定得票代表制,即以候选人必须获得一定票数以上为前提,再由其中的比较多数者,依次取得当选人资格,等等。,第六章 选举制度,2、比例代表制 (1)含义:比例代表制,是指依一定的计票方法,使各政党依其所得票数,按比例选出代表的制度。 (2)结果:能公平反映各政党的政治实力,使党员人数多的政党多出代表,人数少的政党也可依比例选出少数代表,并可将死票减少最低限度

7、。,第六章 选举制度,五、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的关系 政党制度是有关政党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有关政党执掌、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各种制度的总称。 1、地位和作用 选举制度同政党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都是近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愈加明显。,第六章 选举制度,2、联系 (1)资产阶级政党在形式上通过选举才能执政。 (2)资产阶级政党在选举中起着主导作用。 (3)选举活动是资产阶级政党的工作中心和重点,每逢选举年,这些政党都倾注全力投入选举活动。 (4)选举制度为多党或多党制奠定基础。,第六章 选举制度,六、选举者与被选举者的关系 1、选举者 第一种观点认为

8、,当选的代表(议员)一经选出,即处于完全独立于选民的地位。 第二种观点认为,选民与当选代表之间的关系类似私法上的委托关系,选民可以将有关事项委托给当选者,受委托的当选人必须严格遵从选区内选民的委托命令,不得在代议机关中自行另作主张。,第六章 选举制度,第三种观点认为,代表(议员)不是完全脱离选民而独立的,但也不是处处依赖于自己的选民,因为事事接受选民的指示或者授意,既无必要,也不切实际。 2、被选举者 第一种观点认为,选举行为是一种授权行为,而且由于人民的权力不可分割,这种授权的性质是整体的授权。,第六章 选举制度,第二种观点认为,代表(议员)是由本选区的选民选举产生的,他应当反映本选区选民的

9、意志和利益,他只代表本选区的选民。 第三种观点认为,当选者既应代表全体选民,又应代表部分选民,即:既要考虑全体选民的整体利益,又要兼顾本选区选民的特殊利益。,第六章 选举制度,第二节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 二、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 第一,选民投票效力不平等。 第二,对少数民族给予特殊照顾。 第三,军队代表情况特殊。,第五章 选举制度,三、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 直接选举是指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国家代议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间接选举是指不是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而是由下一级国家代议机关,或由选民选出的代表(或选举人)选举上一级国家代议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

10、四、无记名投票原则 五、差额选举的原则 六、选举权利保障原则,第六章 选举制度,第三节 选举的民主程序 一、直接选举程序 (一)选举组织机构 1、选举委员会的形成 选举委员会是组织办理本级人大代表选举事宜的临时机构,其组成人员由本级行政区域内有关方面的人士参加,由县人大常委会任命。 2、主要职权 (1)主持本级人大代表的选举。,第六章 选举制度,(2)进行选民登记,审查选民资格,公布选民名单,受理对选民名单不同意见的申诉,并做出决定。 (3)划分选举本级人大代表的选区,分配各选区应选代表的名额。 (4)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和公布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 (5)规定选举日期。 (6)确定选举结

11、果是否有效,公布当选代表名单。,第六章 选举制度,(二)划分选区 选区是以一定数量的人口为基础划分的区域,是选民选举产生人民代表的基本单位。 (三)选民登记 选民登记是选举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公民取得选民资格的基本程序。 (四)提名并确定代表候选人 (五)候选人的介绍 (六)组织投票,第五章 选举制度,(七)确定当选 (八)补选 二、间接选举程序 (一)选举工作的主持机构 (二)代表候选人的提出 选举法规定,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由选举单位提名产生,各政党、各人民团体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代表10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第六章 选举制度,(三)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 (四)确定当选 选

12、举大会由主席团主持,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以代表候选人获得全体代表过半数的选票者当选。,第六章 选举制度,三、几种特殊的选举 (一)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 (二)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 (三)军队人大代表的选举,第六章 选举制度,第四节 对代表的监督和罢免 一、对直接选举的代表的罢免(乡级30人以上、县级50人以上联名) 二、对间接选举的代表的罢免 1、主席团或1/10以上代表。 2、闭会:常委员会主任会议或1/5常委员会成员。 三、代表的辞职 四、代表资格的终止和停止,选举制度的部分思考与分析,一、思考: 1、近代选举制度的特点。 2、我国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程序。 3、选举制度的作用。 4、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 二、分析: 试析选举制度与人民主权之关系。 三、作业: 简要回答我国选举制度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