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北极航道的影响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183025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5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辟北极航道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开辟北极航道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开辟北极航道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开辟北极航道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开辟北极航道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辟北极航道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辟北极航道的影响(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极航道,一、线路:,北极航道是由两条航道构成:加拿大沿岸的“西北航道”和西伯利亚沿岸的“东北航道”(又称“北方航道”)。,二、航道开辟条件分析: 有利: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放大),海冰 加速融化,夏季通航变成现实;航海技术、 造船技术的发展;世界贸易经济的发展, 航运需求量增加,传统航线趋于饱和。 不利:气候寒冷、浮冰、冰山众多、 风吹雪;冬季封道,夏季通航时间短; 沿岸经济落后,港口、补给点少; 航道主权的纷争。,三、开辟北极航道的影响(意义) 1、缩短航线路程,节省能源消耗,节省运输成本; 2、加快北极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促进俄罗斯、加拿大北部沿岸港口经济的发展; 3、高纬度港口受益,低纬

2、度港口面临挑战; 4、改变世界贸易格局,世界贸易重心向北移; 5、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北极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北极航道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分为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东北航道是连接欧亚两地海上的最短航道,西起北海,经亚欧大陆沿岸的各个边缘海到达东北亚。下表为东北航道与传统航线航行里程比较。读表1,完成12题。,东北航道与苏伊士运河航线航行里程比较(单位:海里),注:表中S代表经苏伊士运河;A代表经东北航道,1与传统航道相比,东北航道( ),A扩大了海盗的活动范围 B提高了传统航线的运输成本,C缩短约60%70%的路程 D经过的国家和地区较少,2东北航线的开辟可能导致近些年

3、( ),A摩尔曼斯克港规模萎缩 B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减弱,C北极成为世界航运中心 D苏伊士运河的地位急剧下降,D,B,3S技术的选取技巧,“3S”技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在选取某一技术时应认清三者概念及相互关系,具体选择时应把握其本质区别:遥感(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它是侧重于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通过飞机或卫星上携带的传感器吸收地物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来获得信息,并经过简单处理后获得资料,如航片、卫星云系图片等,因此遥感本质上是“看”的过程。,例如:气象卫星在高空收集到云系等信息情况并传输到地面,这是RS技术的应用,而将卫星云图与地面上实测到的气温、湿度、风向等信息(统称为数据源)经过计算、分

4、析处理得出天气情况的预测,则是GIS技术的应用。GPS相对应用途径单一,即定位并通过多次定位计算速度等。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与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一定的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得出有益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结论,它侧重于“分析、计算”,相当于“想、算”的人的活动。,做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之类的题目时,首先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是“点”则选用GPS,如导航、珠峰高度测量等;如果是“面”则需看是突出监测方面还是需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结果。如要监测森林火灾则应选用RS技术,要在某城市选取大型商业中心区位

5、应选用GIS技术。,同时一项工作往往可能在某次使用的是一种技术,而另次则使用了另一种技术,甚至是同时使用了多种技术,因此。要认真审清题目,提炼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如“某山区森林火灾发生后,扑救工作动用了卫星监测定位,并运用计算机软件对火势情况进行了分析和预报”这一事件中,使用卫星监测是RS技术的应用,卫星定位则是GPS技术的应用,计算机处理预报信息则是GIS技术的应用。,1、下图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 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 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 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下图是福建省气象台2015年4月9日8时发布的未来4天(96小时)福建省降水量预报。读图回答第2题。,2制作该天气预报图所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PS和RS BGIS和GPS CGIS DRS,2.C 【解析】第2题,GIS具有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管理、输出等功能,制作天气预报图可采用的是GIS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