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版语文37瑞雪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182788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版语文37瑞雪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沪版语文37瑞雪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沪版语文37瑞雪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沪版语文37瑞雪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沪版语文37瑞雪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版语文37瑞雪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版语文37瑞雪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7瑞 雪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8个生字“凛、冽、霎、罩、耀、巍、馒、掷”;读准文中的多音字“分(fn)”,理解“凛冽、霎时间、纷纷扬扬、笼罩”等词语意思,积累“分外耀眼、茫茫田野、巍巍群山、壮丽雄伟”等词语。背诵课文第三节。2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所见所闻的,感受雄伟壮丽的北国风光;结合课题中“瑞”字,抓住关键词体会人们对瑞雪的喜爱之情。 3借助课后练习,结合文本情境,说说雪后孩子们的活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感受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体会人们对瑞雪的喜爱之情。难点:由于地域差异,学生对课文描写的漫天大雪缺乏直观体验,难以对课文表现的中心产生情感共鸣。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给课

2、文标注小节号,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2查字典理解课文中不理解词语的意思。3积累描写雪景的优美词句。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1.师:同学们,大家肯定都见过雪。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写雪的课文。首先,我们先看一些雪景。媒体出示图片:瞧,下雪了。看了画面,请用一、二句话说说你的感受。媒体演示:“我看见了 。”(说说你看到的画面)“我觉得 。”(说说你的感受)2、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瑞雪。板书课题: 瑞雪 齐读 课题中“瑞”是什么意思? 板书: 吉祥那么瑞雪也就是吉祥的雪。(生齐说)3师:为什么把这场雪称为瑞雪呢?过渡: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欣赏瑞雪,寻找答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

3、: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课文,并带着小问题: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篇文章的?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2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师:学生们都已经读完课文了,我们再来学一学这篇课文中出现的两个生字。媒体出示:l 巍 师:“巍”的部首是山字头的,而“巍巍”是形容山高峻的样子。l 掷师:请同学们开火车,注意读准“掷”的翘舌音。开火车读“掷”。师:“掷”是提手旁,和手有关系,就是用力扔的意思。请一个同学上来做一做“掷”这个动作。(2)媒体出示:壮丽雄伟 群山 遍身银装 白蒙蒙堆雪人 雪球 奔跑 追逐眉开眼笑师:老师把词语分成三行,谁看出词语分行的规律了?第一行是描写什么的?(景色)第二行词语是描写什么?(活

4、动),第三行又是描写?(神情)。3师:通读过课文,同学们能说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这场雪的吗?(若学生回答时遇到困难,可以点拨提醒:“文中有哪些关键词,可以看出文章的顺序?”)(1) 按时间顺序来写的。(2) 圈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媒体演示 昨天中午 时间顺序 傍晚 今天清早师:根据时间顺序,我们把课文分成了下雪、雪后两部分板书:下雪 雪后 4师:读了课文,你心里对这场瑞雪产生了什么感受?(可以提示:“雪是怎样的?景色如何?雪后人们表现是怎样的?”)结合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雪大 景美 人喜5过渡:(指着板书)雪大、景美、人喜是我们共同的感受。下面,就让我们来细细品读课文,品位这场瑞雪

5、。三、 精读课文,品味积累。(一)学习课文1-2小节。1.出示句子:昨天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指名读)教学生字:“凛、冽”。师:这个词读作“凛冽”,“凛”是前鼻音,我们在燕子专列这堂课中也见过这个词。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部首都是两点水)理解词义:“凛冽”就是寒风刺骨的意思。(非常寒冷)师:谁能读好这句句子,感悟风的寒意。(先指名读,再齐读)2、师:寒风刮起来后,雪就开始下了。这场瑞雪下得真大呀,请同学们轻声读第1-2节,划出体现雪大的词语。3.交流l 大片大片 纷纷扬扬媒体演示 动态大雪纷飞场景师:看,雪花满天飞舞,随着风飘来飘去,想数也数不清。

6、这就是句子中的哪个词?(纷纷扬扬)出示句子: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师:谁能读出大雪飘落纷纷扬扬的感觉?(先指名读,再女生读)l 霎时间 师:此时,村庄霎时间就被大雪笼罩了,请大家读准这个词字音。“霎时间”还可以说成(一瞬间 一刹那 一转眼可以提示学生小狗杜克出现过近义词)师:这些词都表示极短的时间 (学生齐说)。在极短的时间里,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引导学生跟着一起说),这场雪可真大呀。l 笼罩师:“笼罩”是什么意思?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媒体演示 师:山川、田野、村庄全都被大雪像笼子一样罩住了,这就是“笼罩”的意思。朗读(先指名读、再请男生读

7、)师:抓住这些关键词,哪位同学可以读一读这一段话,试着把雪大的情形给读出来。男同学们一齐来读这段话。l 整整一夜引读:这样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夜。师:说明雪下得时间真长啊。4.师:刚才通过找关键词的方法我们感受到了雪大,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雪后美景。(二)品读、积累课文第3节。1师:雪下了整整一夜,雪后的村庄又变成了怎样的模样呢?默读第三节。不出声,不动唇,边读边圈:作者写了哪些景物?交流:作者写的景物。2、引读:一轮红日 把雪后的大地照得分外耀眼 师:“分”是多音字,在这里读第四声,它另一个音是(生:第一声),哪位同学可以组词?师:“耀眼”的“耀”请同学跟着我书空一遍,写“耀”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8、。板书“耀”。师:耀眼是什么意思?(“耀”的部首是光字旁,所以“耀眼”和光有关系,指的是光线强烈,使人眼花。)分外耀眼就是(把大地照的十分耀眼。)一轮红日把雪后的大地照得闪闪发亮,真美啊!师:哪位同学可以把这种感受读出来。(指名读,齐读)4、师:(指着PPT)田野呢?(一片雪白)5、师:群山怎样?(遍身银装)为什么用“银”而不用“白”字?(因为群山在红日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真的像穿上了一件银色的大衣。)6、师:作者写白雪皑皑,用了不同的词,写出了大地、田野、群山不同的特点。大地是白得分外耀眼,田野是一片雪白,群山遍身银装。这样的风光用第三节中的哪个词来形容?(壮丽雄伟)真是一派壮丽雄伟的

9、风光。7、出示句子:好一派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好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师:要读好这句话,必须要注意哪个关键字?(好)为了强调两个好,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师:大家看,这段话字数相同,上下对称,就像诗一样。同学们想象一下雪景的壮丽,再一齐读一遍这段话!(齐读)8、师:作者在描写雪后景色时,抓住景物的特点,为我们刻画了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请同学们再齐读第3节,我想从大家的朗读声中感受到这片雪景。师:这么优美的语句,你们能根据这些提示,试着背一背吗?请同学们先自己花时间背一背,然后我们再一起背诵。(师生合作背诵)(三)学习4、5小节,体会人们的喜悦。1、师:雪景的优美壮丽同样感染到了村庄里的人

10、们,村里的人表现得如何呢?(欣喜、开心)这壮丽雄伟的风光让人赞叹,这瑞雪丰年的图画令人欣喜,人们为何如此欣喜呢?文中的这句谚语为我们提供了答案。2.出示谚语,理解引号作用。出示句子:“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指名读)师:这句谚语为什么要加引号?(引用谚语要加双引号)2.质疑,理解谚语意思。 师:对于这句谚语中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预设:这里的“被”是指什么?(雪)“三层被”是什么意思?(雪积得厚) “来年”是什么意思?(明年)“枕着馒头睡”是什么意思?(粮食能获得大丰收)师:谁能把这句谚语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记住,读这句谚语要带有粮食丰收的喜悦心情。(指明读)师:通过这句谚语,我们

11、知道了雪下得大,粮食就能获得丰收,所以作者称这场雪为“瑞雪”。(四)学习4、5小节,体会人们的喜悦。1师:难怪那些有经验的老农(引读)高兴得眉开眼笑,连声说:“好雪!好雪!”师:这句话从哪里看出老农很高兴?(眉开眼笑 连声 好雪好雪)指名演一演“高兴的老农”,注意表情和语言,再加上自己的动作。师:我们一起学着这位老农的样子,来读这句话。2学习第五小节。师:这一场瑞雪给每个人都带来了快乐,而最能感染人的就是孩子们的快乐。媒体演示 雪后孩子们在雪地里玩耍的画面师:(引读)你们看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奔跑着,追逐着,你们听清脆的笑声传遍了山村。四、结合文本,训练表达。1结合课后练习,进行说话

12、训练。 师:学完了这篇课文,我们感受到了雪景的壮丽,人们的欣喜。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根据书中的内容,完成填空。第一个空格可以选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后面是“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可以选用老师列出的动词进行想象填空,把打雪仗或堆雪人的过程说清楚。大家先自己想一想,再找同桌说一说,最后再举手告诉老师。雪停了,孩子们来到屋外,看到 。(可选用课文中句子)他们高兴地在雪地上玩耍起来,有的 ,有的 ,还有的 。(说清干什么)堆雪人:铲、堆 、插、贴、戴 打雪仗:捧、捏、瞄、掷2.交流。3.师:这场瑞雪不仅呈现给我们壮丽优美的雪景,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村里老人、小孩的欣喜快乐,同学们在平时里也要多观察身边的景色,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附板书设计: 下雪 雪大 37 瑞 雪 景美 吉祥 雪后 人喜 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