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幼儿心理卫生”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166191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培“幼儿心理卫生”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国培“幼儿心理卫生”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国培“幼儿心理卫生”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国培“幼儿心理卫生”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国培“幼儿心理卫生”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培“幼儿心理卫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培“幼儿心理卫生”(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家园共育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严静鸣,目录,新形势下对保教工作提出的新挑战 对幼儿心理健康的理解 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因素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案例) 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Copyright 2002 Allyn & Bacon,3,一、新形势下保教工作的新挑战,切实理解“保教并重” 明确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的最终目标 加强现代保教知识的培训,既强调幼儿身体的健康与能力的发展,更要注重幼儿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更浩瀚的是人的心灵。 -雨果,二、健康的内涵,(一)1948年,

2、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首先为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荣格:今天人类要预防的是比自然灾害更为严重的心理疾病的蔓延。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发展正常 2、情绪稳定乐观 3、意志品质健全 4、行为协调适度 5、人际关系和谐 6、人格完整独立,(三)不同年龄的心理卫生重点,0-1岁 (1) 母乳喂养好 (2) 趴、爬好处多 (3) 抱抱视野更开阔(注重与孩子的交往) (4) 让孩子多活动,多动手 (5) 让孩子早开口,1-3岁 (1) 科学断奶 (2) 重视语言发展关键期 (3) 重视饮食习惯培养 (4) 对

3、大小便的训练 (5) 不要吓唬孩子 (6) 保护要适度(不要越俎代庖),3-7岁 (1) 培养角色(包括性别)意识(冲出421过度保护圈) (2) 扩大幼儿交往范围 (3) 正确对待孩子的过失和错误 (4) 在游戏活动中锻炼和发展 (5) 做好入学准备,Copyright 2002 Allyn & Bacon,9,三、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因素,遗传素质与产前损伤(遗传基因、孕期损伤、分娩损伤) 营养与疾病 早期家庭教育环境 同伴关系与游戏活动 幼教机构与大众传播媒介(引领家长、引领市场),四、学前儿童常见的身心问题与保健,幼儿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有: (1)多动症、孤独症; (2)社会行为问题:包括

4、爱发脾气、好打架、攻击、说谎、嫉妒、搞恶作剧、不能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偷窃等; (3)性格和情绪问题,包括任性、自私、固执、娇气、胆怯、退缩、懒惰、自卑、过分敏感等; (4)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排泄机能障碍、言语障碍、睡眠障碍、强迫行为、神经紧张等; (5)不良习惯,包括吸吮手指、咬指甲、眨眼、挖鼻孔、耸肩、咬衣服、玩弄生殖器等; (6)学习上的问题: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等。,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征, 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这类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 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 表现:(1)注意障碍(2)活动过度:(3)冲动性(4)

5、学习困难(5)神经系统发育障碍(视频1) 儿童多动症的患病率国外报道在5%10%之间,国内调查在10%以上,男孩多于女孩,早产儿及剖宫产儿患多动症的几率较高,大约在60%以上,多动症,原因: (1)患儿的母亲常在孕期或围产期有较多并发症,常有大量吸烟或酗酒史。 (2)遗传因素。 (3)严重的铅中毒可产生致命的脑、神经系统损害,但轻微铅中毒是否可产生多动症,至今尚无定论。 (4)社会、家庭、心理因素的影响 (破裂家庭、经济贫困、住房拥挤,父母性格不良、酗酒、吸毒、有精神病等),均可成为发病的诱因,并影响病程的发展与预后。 (5)其他因素:营养问题、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食品的调味剂或添加人工色素

6、等。 矫治:1、认知行为治疗 2药物治疗 3、精神治疗,Copyright 2002 Allyn & Bacon,13,表现:自主与不自主的反复吸吮手指或手的行为。反复撕咬指甲和甲周的皮肤,也有咬脚趾、咬衣襟、咬铅笔或类似物品的,多发生在学龄初,伴随睡眠不良、磨牙、抽动症等行为问题,是对小儿存在心理问题的一个提示。 原因:环境因素与心理冲突。与精神紧张和情绪不稳有关,也有是模仿别人的行为形成的习惯。 矫治:1、了解原因,并着手改善。 2、定期修整指甲,不让小儿有啃到的机会。 3、丰富小儿的兴趣活动,开拓视野,转移注意力。 4、不要责骂、恐吓或强行制止,以免小儿逆反心理 5、行为治疗。厌恶疗法和

7、操作性行为条件反射疗法,吮吸手指和咬指甲,习惯性阴部摩擦 案例:妮妮今年 3 岁,聪明漂亮、活泼爱动。最近, 老师和妈妈都发现她在睡觉之前时有一些异常行为:两腿交叉摩擦会阴部,扯着被角在两腿之间来回蹭,一会儿满头大汗,呼吸加快,全身特别是大腿、小腿肌肉及双脚绷紧,之后呼吸变慢,放松下来,脸上浮现舒适和轻松的表情。妈妈发现了并屡次纠正,可是,妮妮的异常行为仍时有发生,真让人难为情。,分析:幼儿习惯性会阴部摩擦动作,不应视为“手淫”,它和“吮吸手指”等同属于一种儿童心理行为障碍,医学上称作“儿童擦腿综合征”。男童女童皆有。可能是局部炎症:如蛲虫病、尿布潮湿或裤子太紧等刺激引起外阴局部瘙痒等;可能是

8、心理因素:缺乏母爱、遭受歧视等感情上得不到满足,通过自身刺激寻找宣泄。 矫治: (1)老师和家长对幼儿要冷静对待,不能简单地孩子责怪、打骂、羞辱、讥讽,以免使其精神更紧张。 (2)查明生理心理诱因,给予治疗,便于根除不良习惯。 (3)衣裤、被褥不可太厚、太紧。 (4)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5)重要的是预防:合理安排幼儿的生活,使其生活丰富多彩,以免幼儿因寂寞而去玩弄自己的生殖器,特别是大人对男孩不应抚弄其生殖器逗乐。,夜惊与梦游 诱因:受惊和紧张不安是主要的精神因素。鼻咽部疾病致睡眠时呼吸不畅、肠寄生虫病等也是常见的原因。 少数儿童夜惊不属于睡眠障碍,而是癫痫发作的一种形式(失神小发作)

9、;故经常发生夜惊的小儿,应去医院检查。 表现:夜惊是一种意识朦胧状态。小儿入睡一段时间后突然惊醒,瞪目坐起,手脚乱动,惊恐哭喊,心跳气促,出汗。一般经10余分钟又复入睡,醒后不知夜惊发生。梦游是幼儿于睡眠中突然起床,意识朦胧,在周围走动或做些机械的动作,表情茫然,喃喃自语。一般,持续几分钟后又复入睡,醒后完全遗忘。 矫治:消除引起紧张不安的精神因素和有关疾病因素,保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多数儿童夜惊现象可自行消失。,功能性遗尿症 若5岁以后经常在白天不能控制排尿或不能于睡觉时醒来自觉地排尿,在排除了躯体疾病的原因之后,则称为功能性遗尿症。 诱因 绝大部分小儿遗尿是由于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的功能失

10、调所致。 精神因素:如突然受惊,骤然改换新环境,受到打骂,而产生对排尿的恐惧心理和害羞、自卑感, 排尿习惯不良 白天过度疲劳遗尿。 矫治 消除引起小儿精神紧张不安的各种因素 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避免过度疲劳,白天可安排12小时的睡眠,以免夜间不易觉醒。 控制饮水。 排尿训练 可配合药物或针灸治疗。,屏气发作 表现:在情绪受挫折时或严重的气愤时,突然出现急剧的情感爆发,剧烈哭叫,随即呼吸暂停,伴有口唇发绀和全身强直,甚至意识丧失,持续秒至分钟左右才哭出声来。这种现象一般发生于个月至岁的儿童,岁后由于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与剧烈哭闹的现象的减少,屏气发作自然缓解,岁以上很少出现。 原因:困难气质,

11、儿童与环境之间存在冲突,第一次发作后受到不适当抚养方式的强化。 治疗: 、帮助父母分析发作的原因,并消除这种原因,避免各种诱发因素,纠正不良的抚养方式。 、避免简单的惩罚和斥责,因为这可能会促进该行为的发生。,情感淡漠 分析:孩子的情绪情感较为冷漠,对周围任何事物都没有任何反应,这类孩子似乎没有快乐,也没有悲伤,始终以一种冷漠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情绪不稳定。 原因:一是生理缺陷。 二是心理缺陷。 三是家庭教育不当。 矫治:老师,家长应该多关怀一点他们,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要,而不要因为他们性格怪癖而忽视他们,孩子是具有可塑性的,只要教育得当是可以改变的。,口吃 表现:结巴,胆小,紧

12、张。 原因 :精神紧张:期望过高、严厉惩罚、父母离异、强烈惊吓、陌生环境 模仿 疾病 成人教育上的失误 矫治: 消除引起幼儿精神紧张的各种因素 避免嘲笑和模仿。正确对待小儿说话时不流畅的现象。幼儿说话时发生“口吃”,周围的人应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不加批评,不必提醒:“你结巴了”。不使幼儿因说话不流畅而感到紧张和不安。 消除紧张心理,有信心克服。 成人用平静、柔和的语气和幼儿说话,使他也仿效这种从容的语调,放慢速度,使说话时呼吸正常。对年龄较大的儿童可教他慢慢地、有节奏地说话、朗读。 家长不要当众议论或强迫说流畅 ,进行语言训练:用简单对答方式一问一答,多练习朗诵唱歌 。,拒绝上幼儿园 案例:每天

13、早上来幼儿园,尚杨小朋友从不象别的小朋友那样高高兴兴地走到老师面前问好。每次不是搂者妈妈的脖子就是拽着妈妈的衣服不放并且大声的哭闹着。有时妈妈就再带他出去玩一会再回来,但他还是不肯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哭闹着不肯走进活动室。每次都要老师和家长费很大的工夫才让他的妈妈离开,然后就一言不发。明明一上幼儿园就体温升高。妈妈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求助于心理医生。 原因:分离焦虑、陌生环境焦虑 矫治: 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 减轻心理压力,多参与游戏和集体活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改善亲子,师生、同伴关系 。,撒谎 表现:幼小的孩子是天真无邪,诚实坦白的,但有时也会发现 孩子不说实话,对此须作具体分析。 原因:一种是

14、由于孩子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表现; 二是孩子为了达到个人的某种愿望而有意识的说谎,欺 骗成人和隐瞒事实或嫁祸于人,出现这种情况是由周围环境不良造成的。 三撒谎的的原因是为了引起老师或家长的关注, 四可能是儿童想象不当造成的。 矫治:多关心孩子,核实孩子话;创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长自己不说谎。,攻击性行为 表现:一些幼儿具有攻击性,在幼儿园表现为动手打人、推人,好欺负人,经常把其他儿童搞得哇哇大哭。他们可能故意骚扰别人以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这些儿童可能缺乏同情心。 分析:攻击性主要是天生气质差异的表现,部分是取决于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取决于参与者当时的情感状态。一些儿童的攻击性是他情绪问题

15、的一种表达方式,如沟通困难的孩子可能更多的通过动作引起别人的注意。 原因:缺乏安全感、家庭教育不良、宣泄情绪、保护自己、模仿 矫治:家长改变教育方式,改善亲子关系 ;幼儿园改变师生、同伴关系 ;心理治疗,孤独症(“星星的孩子”) (1)孤独症的心理障碍 由于孤独、退缩,对亲人没有依恋之情,不能领会表情的含义,也不会表示自己的要求和情感。 他们似乎生活在一个自我封闭的“壳”里,与外界建立不起情感联系,因此“孤独症”,又称“自闭症”。 社会交往障碍 语言障碍 行为异常 其他:还可能伴有感知障碍、癫痫发作等。 根据美国孤独症学会进行的调查,每出生166个婴儿,就会有1个患有孤独症,其中以男性居多,男

16、女比例约为41 。孤独症列儿童精神残疾首位。据初步统计,我国目前014岁的儿童有3亿,孤独症患儿约30万左右。,(2)诱因 婴儿孤独症的发病年龄早,似乎从出生起就预示了其发病趋向。现在达到的基本共识是:主要由生物学因素所致,早期生活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生物学因素主要指孕期和围产期对胎儿造成的脑损伤,如孕妇病毒感染、先兆流产、宫内窒息、产伤等等。 早期生活环境缺乏情感交流,无语言交往,也是促成发病的诱因。 (3)诊断标准 起病于30个月以前; 对他人普遍缺乏反应; 语言发育有严重缺陷; 行为怪异; 无精神分裂症的幻觉(精神分裂症患儿可出现幻听、幻视等幻觉)。,(4)矫治(视频2) 康复训练的重点放在能力的提高上: 康复训练的重点应以最终进入社会为主要目标。如生活自理训练、语言训练、购物训练等等。 给患儿创造正常的生活环境 国内外孤独康复训练的结果表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