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神经系统生理学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151905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132 大小:10.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神经系统生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医学]神经系统生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医学]神经系统生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医学]神经系统生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医学]神经系统生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神经系统生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神经系统生理学(1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本科第六版),主讲人:程秀臻,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各器官、各系统之间的功能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同时,人体生活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环境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体内的各种功能。这就需要对体内各种生理功能不断作出迅速而完善的调节,使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实现这一调节功能的就是神经系统。,第一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1.一般结构: 胞体:接受、整合信息部位 树突:接受、传导信息部位 轴突始段:产生可传导信息(AP)部位 N纤维:传导信息(AP)部位 末稍:递质释放部位 2.基本功能: 感受刺激兴奋或抑制 整合、分析、贮存信息 传导信息或神经元分泌激素,(一

2、)神经元的一般结构与功能,一、神经元,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 1.直径越大传导速度越快; 2.有髓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于无髓神经纤维; 3在一定范围内温度高,传导速度越快(低温麻醉); 4同类神经纤维在恒温动物上传导速度要快于变温动物;,(二)神经纤维的功能与分类,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完整性: 绝缘性: 双向性: 相对不疲劳性: 不衰减性: 神经纤维的分类 根据神经纤维兴奋传导速度的差异,分为A(、),B,C三类(多用于传出神经)。 根据纤维的直径和来源,分为、。(a、b)(多用于传入神经),(三)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轴浆运输(axoplasmic transport):轴突内的轴浆是经常流动

3、的,轴浆流动具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故称为轴浆运输。,快速轴浆运输(410mm/d) 顺向轴浆运输 (胞体 末梢) (驱动蛋白) 慢速轴浆运输(112mm/d) 神经生长因子(NGF) 逆向轴浆运输 (末梢 胞体 ) 狂犬病病毒 (动力蛋白) (205mm/d) 破伤风毒素,(四)神经的营养性作用,功能性作用:N元通过传导AP递质释放调控所支配组织的功能活动; 营养性作用:N元合成营养物质、轴浆运输、末梢经常性释放某些营养性因子,持续地调整所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五)神经营养因子,目前已从神经所支配的组织和星形胶质细胞,发现并分离到多种支持N元的生长、发育和功能完整性的 神经营养性因子:神经

4、生长因子(NGF)、脑 源性神经营养性因子(BD-NF)、神经营养性因子3(NT-3)、神经营养性因子4/5(NT-4/5)等。 作用机制:神经营养性因子N末梢的特异受体(TrKA、TrKB、TrKC受体)N末梢摄入轴浆运输(逆流方式)胞体促进N元生长发育。,(一)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 周围神经系统:施万细胞、卫星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二)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支持作用 修复和再生作用 免疫应答作用 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 绝缘和屏障作用 稳定细胞外K+浓度 参与某些递质及生物活性物质的代谢,二、神经胶质细胞,第二节 神经元的信息传递,(一)化学突触传

5、递 (二)非定向突触传递 (三)电突触传递,一、突触传递,1. 突触的细微结构,突触前膜:厚7.5nm 突触小泡(递质)、受体 突触间隙:2040nm 水解酶 突触后膜: 受体、化学门控通道,R,(一) 经典突触传递,2. 突触的分类,经典的突触分三类,轴突-树突式突触 最为多见,(2) 轴突-胞体式突触 较常见,(3) 轴突-轴突式突触 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前易化,此外,串联性突触、交互性突触、混合性突触等(见P280图10-3),R,3.突触传递过程,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去极化),突触小泡中递质释放(出胞),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或化学门控通道结合,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Na+(主) K+ 通透

6、性,Cl-(主) K+ 通透性,Ca2+内流:降低轴浆粘度和 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位,IPSP,EPSP,兴奋性递质,抑制性递质,R,(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3)慢突触后电位:,4.突触后电位,(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去极化),突触小泡中递质释放(出胞),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 或化学门控通道结合,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Na+(主) K+通透性,Ca2+内流:降低轴浆粘度和 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位,EPSP,兴奋性递质,(2)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去极化),突触小泡中递质释放(出胞),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

7、或 化学门控通道结合,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Cl-(主) K+通透性,Ca2+内流:降低轴浆粘度和 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位,IPSP,抑制性递质,(3) 慢突触后电位,部位 自主神经节、大脑皮层 交感神经节,类型 慢EPSP、慢IPSP 迟慢EPSP,特点 潜伏期 100500ms 潜伏期 15s 持续数秒。 持续可达1030min,机理 K+电导降低、 K+电导增高 K+电导降低,递质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5. 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突触后神经元胞体就象是整合器,突触后膜上电位改变的总趋势取决于同时产生的EPSP和IPSP的代数和。,当总趋势为超极化时,突触后神经元表现为抑制;当突触后膜

8、去极化时,神经元的兴奋性升高,去极化达阈电位,即可爆发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并不是首先发生在胞体,而是发生在轴突始段。,可能是由于此膜上电压门控Na+通道的密度较大,而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膜上Na+分布很少。,(1)对突触前末稍递质释放的调节 (2)对突触后膜受体的调节,6.突触传递的调节,7. 突触传递的可塑性(plasticity),(1) 强直后增强(posttetanic potentiation),(2) 习惯化和敏感化,(3) 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抑制,可塑性:突触传递的功能可发生较长时程的增强或减弱,突触前膜末梢在接受一短串强直性刺激后,突触后电位明显增强的现象。突触前神经元内Ca2+积

9、聚,习惯化(habituation):重复给予较温和的刺激时,突触对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Ca2+内流-递质.,敏感化(sensitization):重复出现的较强刺激(伤害性刺激)使突触对刺激的反应性增强,传递效能增强.Ca2+内流-递质.,长时程增强(LTP):突触前神经元受到短而快速的重复刺激后,在突触后神经元快速形成的持续时间长的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神经元内Ca2+增加,学习与记忆的基础。,长时程抑制(LTD):突触传递效应长时程降低。,(二)非定向突触传递,结构基础:曲张体,递质小泡 传递过程:经组织液扩散到临近的效应器上,传递特征:不存在突触前膜与后膜的特化结构;不存在一对一

10、的支配关系;,(三)电突触传递 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 传递过程:电-电(AP以局 部电流方式) 传递特征:双向性,速度 快,几乎无潜伏期,定义:是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释放,并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发生效应的信息传递物质。 1.递质的鉴定: 突触前神经元内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物质及酶系统, 能够合成该递质。 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冲动到达时能释放入突触间隙。 能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发挥特定的生理作用。 存在能使该递质失活的酶或其它环节(如重摄取)。 用递质拟似剂或受体阻断剂能加强或阻断递质的作用。 2.调质的概念: 作用于受体,不传递信息,调节信息传递,增强或减弱递质的信息传递效应的物质为神经调质(

11、neuromodulator),(一)神经递质,二、神经递质和受体,3.递质和调质的分类 分类 家 族 成 员 胆碱类 乙酰胆碱 胺类 多巴胺、NE、AD、5HT、组胺 氨基酸类 谷氨酸、门冬氨酸、甘氨酸、GABA 肽类 下丘脑调节肽、ADH、催产素、阿片肽、 脑-肠肽、A、心房钠尿肽等 嘌呤类 腺苷、ATP 气体 NO、CO 脂类 PG类,4.递质的共存 以往:一N元只能释放一种递质=Dales原则。 近来:一N元内可存在二种或二种以上的递质=共存。 5.递质的代谢 包括递质的合成、储存、释放、降解、 再摄取和再合成等步骤。,(二)受体,1.受体(receptor)的概念,配体,激动剂:能与

12、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 拮抗剂: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不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受体是指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如递质、调质、激素等)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2.受体的分类,胆碱能受体,M受体,N受体-N1、N2,肾上腺素能受体,受体,受体- 1 2 3, 离子通道型(促离子型), G-蛋白耦联受体(促代谢型),3.突触前受体,受体分布于突触前膜,多数起负反馈调节突触前膜递质释放,4.受体的调节,上调:递质分泌不足时,受体数量增加,亲和力升高,下调:递质释放过多时,受体数量减少,亲和力降低,内化:有些膜受体下调时可通过受体蛋白的内吞入胞,(三)

13、主要的递质和受体系统,1. 乙酰胆碱及其受体,2. 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及其受体,3. 多巴胺及其受体,4. 5-羟色胺及其受体,5. 组胺及其受体,6. 氨基酸类递质及其受体,7. 神经肽及其受体,8. 嘌呤类递质及其受体,9. 其他可能的递质,1. 乙酰胆碱及其受体,胆碱能纤维:,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纤维;,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小汗腺和支配骨骼肌 的舒血管纤维。,胆碱能受体:,毒蕈碱受体(M受体):,烟碱受体(N受体): N1、N2受体。,毒蕈碱样作用(M样作用),烟碱样作用(N样作用),毒蕈碱样作用(M样作用),心脏抑制; 支气管,胃肠道,膀胱

14、逼尿肌,虹膜环形肌收缩 消化腺、汗腺分泌增加 骨骼肌血管舒张 M受体拮抗剂-阿托品,烟碱样作用(N样作用),N受体主要分布于自主神经节突触后膜和终板膜上。,N1受体拮抗剂-六羟季铵,N2受体拮抗剂-十羟季铵,递质 受 体 拮抗剂 递质主要分布,ACh,外周: 所有自主N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N节后纤维、少数交感N节后纤维、骨骼肌N纤维; 中枢: 脊髓前角运动N元、丘脑后部腹侧的特异感觉投射N元、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纹状体、边缘系统等。,筒箭毒 六烃季铵,阿托品,筒箭毒 十烃季铵,M2(心),N1 (N元型烟碱受体),N2 (肌肉型烟碱受体),M1,M4(腺体),M3,2. 去甲肾上腺素和

15、肾上腺素及其受体,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NE作为递质的神经元。,肾上腺素能神经元:E作为递质的神经元。主要在延髓。,递质 受 体 拮抗剂 递质主要分布,1,2 (突触前膜 小肠),1 (心) 2,NE,酚妥拉明,酚妥拉明,育亨宾,心得宁 普萘洛尔,丁氧胺,外周: 多数交感N节后纤维; 中枢: 低位脑干及上行投射到皮层、边缘前脑、下丘脑以及下行到达脊髓后角、侧角、前角的纤维。,递质 受 体 拮抗剂 递质主要分布,多巴胺,D1,D5,D2,D3,D4,黑质-纹状体、 结节-漏斗、 中脑边缘系统。,5-HT,中缝核内及上行投射到纹状体、下丘脑等以及下行到脊髓背角、侧角、前角。,5-HT1,5-HT2,组胺,H1 H2 H3,下丘脑后部、大脑皮层、脊髓,6. 氨基酸类递质及其受体,递质 受 体 递质主要分布,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门冬氨酸,抑制性氨基酸,-氨基丁酸,甘氨酸,大脑皮层脊髓背侧,促离子型受体,促代谢型受体,海人藻酸(KA),AMPA,NMDA,促离子型受体(GABAA),促代谢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