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讲练:阅读题解读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066445 上传时间:2019-01-15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3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专题讲练:阅读题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高考语文专题讲练:阅读题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高考语文专题讲练:阅读题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高考语文专题讲练:阅读题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高考语文专题讲练:阅读题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专题讲练:阅读题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专题讲练:阅读题解读(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阅读题解读 略施小计 精准答题 突破瓶颈,牟平一中 肖曰玲,写在前面的话,春夏的耕耘是为了秋天的收获,今天的汗水是为了明天的微笑。几十万大军去争那有限的名额,谁在高三中拼搏了,奋斗了,谁就在高考中胜利了。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真理。面对高三的学生,作为教师,扪心自问,我们帮助我们的弟子准备好了吗?,试着给学生一个支点 登山寻楼法,登山寻楼法,跳读(观山)定内容、定文体; 精读(登山)定结构、定中心、 定特点 答题目(赏风景)审题干、定区位,抓语词、定重点,多联想、定答案,阅读复习考试为什么效率不高?,阅读复习考试效率不高,有学生平时阅读量少的因素,但究其深层原因,一是我们老师复习的

2、指导思想不到位,二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存在问题及规范答题应注意事项,教师方面,我们可能存在如下误区: 1、认识不到位,复习中忽视现代文阅读指导。 我们很多同行可能认为,现代文阅读不必复习,学生能得分的总会得分,不能得分的反正也得不了分,复习现代文阅读的用处不大。 2、目标不明确,复习训练缺乏针对性。 现代文阅读复习,不等于现代文阅读练习。复习中收集或编写一些现代文阅读试题,交给学生完成,然后依次评讲答案,分不出重点,训练目的缺少针对性,这样做将难以提高复习的实效性。 。,3、指导不到位。就题讲题,或依答案讲题,不教给学生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不引导学生从题目的设置中去判断是哪一个考点,这个考点该

3、如何下手解决,有没有行之有效的答题技巧或规律 总之,阅读复习,量不一定多,但训练的质一定要高。,学生方面,1、轻视文段阅读 很多考生对相关文段只是稍作阅读,并没有真正读懂,便草草急着去做题。其实读懂文段,是答好题的前提。 二、忽视题目指向 读题审题本是应答所有试题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由于语文试题题干平实和直白,所以考生很容易有一种了然的感觉,以为无须认真读题就能做题,这又是一个误区。 三、忽略答题要点 “答题要点”有时是指答案中规定的若干内容要点,有时也是指不同题型应有的若干答题角度。,略施小计,突破瓶颈,学会整体把握,圈点勾画。 所写即所问。 努力做到言简意赅;多答一些。 注意答题

4、要点的次序,有粉搽在脸上。,学会整体把握,圈点勾画;多答一些。 做好阅读理解题当然主要靠长期形成的阅读能力,但是改进方法也有明显的效果。有两种做法是应该避免的:读不完文章就做题和阅读时不会圈点勾画。前者的问题是不能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答题可能不准确不全面;后者可能会遗漏文章中有助于答题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因此,一定要通读全文,边读边圈点勾画,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然后再做题。另外,根据高考阅读题的评分标准,评分主要看要点,要点齐全就可以得满分,但多答的内容不扣分,因此,答题没有把握时宁可多答一些(当然不要超出答题的范围),这样可以尽量避免遗漏得分要点。,二、回眸高考真题,探讨各种

5、试题类型答题模式,理解含蓄句子(词语)类 “分析综合”类 作用好处类 “归纳概括”类 鉴赏探究类,题型一:“理解含蓄句子(词语)类”题,一)、常见的提问方式 1如何理解“x x x”这句话? 2作者为什么反复说“x x x”这句话? 3请你解释“x x x”的这句话的含义。 4怎样理解“x x x”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5“x x x”这句话里的“x x x”词语的含义是什么?,答题思路及模式,1联系前后文,有时甚至要联系全文答题。这类句子之所以称为含蓄句子,就在于直接回答不出来或不正确或容易产生偏颇,所以,就必须仔细品味,前后观照之后才能答题。 2既要答出表面意思,又要答出深层意思。在没有十

6、拿九稳的情况下,最好是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一起答,先表面,后深层,可稍微拓展。 3要和文章主题或作者思想感情联系起来答题。 这类句子往往与作者思想感情或文章中心联系都较为紧密。在答题时,就不能不顾作者的情感来答题,否则就容易因偏颇而丢分。 4、尽可能运用原文相关词语来组织答案。,真题一瞥,体验答题模式,第一种:对重要词语的“理解”“词句含义”类 【题例一】2006年湖南在山阴道上 16题,“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什么?,【参考答案】鲁迅的故乡(字面意思)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内涵意义),第二种:对重要句子的“理解”,【题例一】2007年广东卷泥泞(节选) 试题18

7、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简析这道试题也可以归到修辞类试题来考查。从前文(即使只有最后一段)也可以知道,这里的“泥泞” “道路”已经是借喻。 “泥泞”借喻苦难与屈辱, “道路”当然指历史前进的道路,而不是具体的道路。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分点组织答案。,原试题参考答案:因为泥泞是浑然天成的,无法人为制造;而且泥泞象征着苦难与屈辱,没必要在未来的路上人为地设置逆境和挫折。但是泥泞可以使人警醒,给人力量,可以促使人们重温历史,所以当我们在顺境中茫然和麻木时,我们会渴望在“泥泞”中再跋涉

8、一回。,(1)泥泞比喻(象征)苦难与屈辱。 (2)在前进的道路上。没有必要自己人为地创造苦难(泥泞)。 (3)但是,苦难能给人磨砺和锻炼,所以,当在前进道路上陷入麻木(缺乏激情)时,我们会渴望在“泥泞”中锻炼跋涉一次。,拓展,【题例二】2008年重庆卷时间怎样地行走14怎样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意? (4分) 【题例三】2008全国卷1阳关古道苍凉美(节选)15、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黑体字部分句子的含意。 (4分) (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2)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三月热身 枯树的生命19.通观全文,你认

9、为第二自然段中“别里思汗想通过这张照片留住什么呢?”(4分),参考答案(4分)照片抒写的是生命在大灾大难中的顽强坚守,别里思汗想通过这张照片留住生活的勇气和希望,(分)给自己的生命注入坚强的力量,鼓励自己好好活着。(分)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需要联系前后文,分析文句的字面含意和深层含意。照片表面上是大雪之后,村民的一种生活状况写实,实际上我们可以透过句子“大雪覆盖了一切,牧民们挣扎着从积雪中爬到一块石头上,抱住羊,缩着身子向远处眺望着”等关键词,可以琢磨出人在“困境”中的“坚守”和对生活的“希望”,深层含义不言自明。,第三种:对标题的“解读”,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10、和标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常常透漏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串连文章的结构,起到揭示主旨和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在考试中,它经常被设计成“如何分析文章的标题”这样的问题,考察学生的分析概括和鉴赏评价能力。其题型大致可分为三类:标题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用这个标题;这个标题好不好。 这三个题型正好是一组递进题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它包含理解分析、概括归纳、评价鉴赏三个能力水平。,命题角度一:标题的含义是什么,【答题模式】 解释标题的含义可分四步走。 第一步,理解标题的本义。 第二步,明确标题的语境义。 第三步,探究标题的中心义。 第四步,提炼整合答案。,【三月演练】枯树的生命20、

11、文章的题目“枯树的生命”有怎样的含义?试结合全文作答。(4分),参考答案 (4分)枯树曾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让人感受到它曾经顽强的生命力,令人敬仰;(分)虽然已经成为枯树,却仍坚守在这里,获得了一种更加高尚的精神生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分) 解析 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和表现力,这类提问表面看是就词、句设问,但考查的大都是词句在文中的含义,答题时需要结合上下文意,整合作答。此时,枯树,不是一株枯死的树,而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找准“枯树”与“精神启示”的结合点,也就抓住了这篇散文的精髓。,秋日里对春风的怀念21. 试结合文章内容,解释题目“秋日里对春风的怀念”的含义。(4分),参考答案(4分

12、)“秋日”果实累累,文中指的是李文珍先生学有所成的学生们。“春风”指的是李文珍先生对学生的谆谆教诲和人格光辉;(分)秋天的果实包含着春天雨露的滋润,学生对李文珍先生的充满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2分) 解析 属考查学生对标题或语句的含义理解题。答题思路:还原修辞句的本义;表达何种情感或揭示警策句的哲理等。,与高考亲密接触相关链接2009,山东卷记住回家的路周国平21题,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记住回家的路”的理解。(4分) 【答案】记住从社会回到自我的路(或“记住从外部生活回到内心生活的路”)在社会的纷争与喧嚣中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获得充实的生活和宁静的心灵。,拓展高考相关链接:2009,

13、全国卷2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犟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2)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 重庆卷14、怎样理解“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个好东西。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瓷器是个好东西了”在文中的含意? 广东卷16文中画线部分中的“它们”指什么?中的“踩出深深的凹痕”有何寓意?(4分) 湖南卷19.请简析文中云南的“云”的主要特点及象征意义。(5分) 江苏卷16“木车的激情”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题型

14、二:“分析综合”类,【命题依据】这种“分析”类题型,主要依据高考说明中的“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分析内容要点”这些考点而设置。 1、分析“是怎样表现的”或“如何”表达情感或主旨的。 第一种:从结构(内容)安排上答题。,第一种:从结构(内容)安排上答题,【题例一】06年江西卷19结尾作者呼吁“对树充满敬意吧”,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5分) 2008年江西卷朦胧的敬慕17. 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6分) 2008年重庆卷五时间怎样地行走 15.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 2008年湖北卷五雾19.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

15、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6分),第二种:从写法(技巧)方面答题,还可以从写作手法来回答“如何写的”,比如修辞(比喻、象征)类试题等。,一)、常见的提问方式 一般会用这样的提问方式: 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一般答题形式是:指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本体(喻体)分别对应的是什么。 (修辞手法+鉴赏),高考回眸,【题例一】2007年安徽卷乡村的风(节选)试题17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可感。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在第二、五两个自然段中分别举出一例加以赏析。 (6分) 【题例二】 2008福建卷四吟风13.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的?(8分

16、),拓展高考相关链接:2009,全国卷1 彩色的荒漠17.(6分)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8分) 湖北卷18作者为什么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请联系第、段作简要分析。(5分),题型三:“好处、作用”类,一、常见的提问方式 这类试题常见如下几种出題形式: 1考查词语句子作用的。如: “x x x词语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及其表达上的作用是什么?” “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x x x有什么艺术效果?” 2考查内容作用的。如“作者写了x x x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 “作者在文章详细叙述了X x x,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考查结构作用的。如“本文在构思上具有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