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风筝的设计与制作》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009272 上传时间:2019-01-15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4.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风筝的设计与制作》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小学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风筝的设计与制作》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小学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风筝的设计与制作》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小学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风筝的设计与制作》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小学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风筝的设计与制作》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风筝的设计与制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风筝的设计与制作》(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下:主题五 风筝的设计与制作,风筝的起源,从唐宋时期起,就传说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制作了风筝。 风筝见于史书文献的,最早的是南北朝。 唐代以前的风筝是军用的,后来变成富豪人家的奢侈玩具。 晚唐时,在风筝上添加发声的丝绦和竹笛,在空中发出筝的声音,故而才有风筝的名字。 风筝发展到北宋以后,渐渐成为民间的,特别是儿童的玩具。,一、设计思路,1.风筝是一种集绑扎、黏贴、绘画等于一体的工艺美术品。本主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竹木加工制作。教材选用竹条作为加工材料,在已有美工刀运用的基础上增加了“削、刮”的学习,为学生后续竹木制作积累技术经验。风筝的放飞有趣好玩,通过制作、放飞,充分感受成功的乐趣。 2

2、.本主题属于技术设计版块。劳动与技术教育提出重视对技术作品的设计与创造,反映了劳动与技术教育从教育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出发的理念。 3.本主题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了“风筝的认识与设计”、“风筝的制作”、“飞翔吧,风筝”三个活动。活动一是认识并设计风筝,确定制作材料。活动二是在设计的基础上制作风筝,掌握制作的技能、技巧。活动三是实地放飞风筝,掌握放飞技巧。,了解风筝的悠久历史,初步认识风筝的种类。,认识风筝制作材料,能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掌握削、刮、磨等操作技能,学会绑扎、黏贴、上色、放飞等技巧。,教学目标,1,2,3,4,通过学习,展示自己的创意设计,培养学生对民间传统

3、艺术的热爱。,教学重点:掌握运用工具“削、刮”等 操作技能,学会绑扎、黏贴技巧。,教学难点:学会设计加工风筝骨架及风筝重心调整。,重点、难点,二、技术要点分析,工具,操作,材料,认识不同的蒙面材料、竹条、棉线等。,使用美工刀削刮、裁剪、砂皮纸打磨等。,掌握简单的风筝制作方法。,设计,能设计简单的风筝制作方案。,三、教学建议,百宝箱,绵纸,宣纸,传统中国风筝的蒙面以纸、绢为主,现代也使用人造纤维纺织品或无纺布,塑料薄膜等多种新材料。,活动一 风筝的认识与设计,活动一情境设置由小明看到各式的风筝并想要制作为切入口,引出关于风筝的分类知识。建议教师引导学生从放飞过的风筝、放飞的体会等方面开展交流。

4、教材首先提供了三个方面的简单风筝分类,也可以在课前布置小调查,让学生补充事先搜集的风筝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加深对风筝种类的认识。,金点子,图中虚线表示拉线,实线表示骨架,要求在综合运用所学各科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决的实际操作。强调学生的自主设计和实践操作,强调让学生参与技术活动全过程的实践。,蝌蚪风筝(鲶鱼鹞 ),王字风筝,八卦风筝,干字风筝,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强调学生的自主设计,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法表达出来。指导学生依据图一、图二的结构提示,引导学生从文字、形状等方面设计造型简单、制作方便的风筝 。,本活动中横条和竖条的交叉点位于竖条的1/31/4处,做

5、其他大小不同的风筝也可按此比例。(两者比例约为3:4),活动二 风筝的制作,情境设置首先提出了竹条加工的要求是厚度、宽度基本保持一致。一般竹条的厚度是3毫米,宽度是5毫米,可根据风筝大小进行调整。 建议教师事先准备经过粗加工的竹条。,推削:这种方法与削铅笔的方法差不多,但不要一小块一小块地削。建议使用教材中提示的“推削法”。,抽削:左手拿竹材,竹皮向下,右手横向持刀,刀刃压在竹肉上,稍向下倾,用左手把竹材向后抽出,竹肉即被削掉一层。适当调整刀刃与竹材的角度和压力,便可改变削掉竹肉的厚度。,削,竹材加工,刀片与竹条垂直,刮去毛刺。,磨,刮,用100号砂皮纸打磨,均匀、光滑。,注意安全,绑扎,1.

6、垂直连接:可分为交叉接、卡接和搭接三种。交叉接简单,但强度不大,而且骨架不平,交叉接一般用十字绑线法。卡接时要有一根条劈开,卡在另一横条上,强度不如搭接,但比交叉连接骨架平些。搭接时要有一根条弯曲90度,但强度大,骨架平,可用平行绑线法。 2.平行连接:分斜口接和搭口接两种。两根相接竹条互切斜口,对在一起再绑扎叫斜口接。这样既平整又美观,但斜口的长度要在竹条厚度的6倍以上,才有足够的强度。搭口接既简单,强度又大,但两条有一个面不在同一直线上。 3.倾斜连接:倾斜连接与垂直连接类似。只是角度不同,因此可用交叉、搭接和卡接三法。,绑扎的材料有线、麻皮、纸和纺织品的条。风筝骨架上竹条的接头很多,各种

7、各样都有,归纳起来有垂直、平行和倾斜三种连接方式。,十字绑扎法,即两个对角分别绕3-4圈,扎成一个十字。建议教师准备101胶水,对绑扎不牢固的可滴上胶水固定。,拉线,拉线打结后再顺序经过两根竹篾的端点拉线,使其成为菱形,菱形上两边相等、下两边相等。拉线松紧要适度,不能过松或过紧,这样会使骨架变形。,黏贴,黏贴时要根据不同的蒙面材料选用不同的黏贴物(如胶水、双面胶等)。首先将准备好的面料摊平在桌面上;然后在风筝骨架的正面(篾青一面)涂上胶水(或粘双面胶),四边的拉线也要涂上胶水(或粘双面胶),接着将骨架小心地放在面料上,并压平,使其粘牢;最后翻转风筝,检查粘贴是否平整、牢固。如有褶皱,可适度拉平

8、;如有漏胶或脱胶的,要进行补胶。四边可留5mm的反贴边,多余的剪去,然后再涂上胶水(或粘双面胶),将反贴边折贴。,提线,提线2根,每线长度约为风筝长度的1.5倍。上线系在二竹条交叉点,下线系在竖条下三分之一处。上下二线组成一个近似直角三角形,上线与风筝平面基本垂直,下线即成斜边,二线交汇处打结固定。风筝的拖尾是要依据在放飞过程中风筝的表现确定是否需要添加。,重心调整,可以在横条两端系上一根横线,上线系在横线上,并可左右移动,用以调整风筝重心。,活动三 飞翔吧,风筝,活动情境中提出了风筝飞不起来的问题,让学生明白风筝顺利放飞可能需要多次尝试改进才能成功。教师也可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风筝放飞的资料

9、,并进行交流。,放飞技巧,对于较小的风筝,可以由个人拿着线,把它抖起来。吃上风以后就边抖边放线,风筝就可以慢慢地上升了。但这样放飞时,由于人的身体会造成气流旋涡,风筝在旋涡中就会摇摇摆摆,甚至翻转,所以怎样使风筝从一开始就躲开这种旋涡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一般的做法是人稍稍侧身,这一方面由于人的迎风面小了,可以便涡流区减小;另一方面使风筝从身体的一侧放起来,可以躲开涡流区的影响。在风筝放得稍远些以后,这个影响就没有了。,1.翻转下跌:这是指风筝在飞行中突然倒转,头下尾上,一跌到底的现象。调整的办法是把风筝的尾部适当加配重,使其重心下移,或把提线稍向上移。但不论用哪种办法调整,都不要一次调整得过多

10、,过猛。而要边调边试,根据飞行状态的变化情况来判断调整的效果和程度。,2.侧飞:指风筝在空中姿态不正,总是向一侧倾斜着飞行的现象。用手支住风筝的中心对称轴,看它左右两边的重量是否平衡。调整提线,使提线向风筝倾斜位置较低的一侧移动。移动量的多少要通过试验决定。,3.摇摆:摇摆与倾侧现象的区别在于,倾侧是总向一方倾斜,而摇摆则时左时右,不时地向两边倾斜,最后跌下来。还有一种前后起伏的现象,也会在飞行中出现。调整摇摆的办法一般是把提线稍向下移。要边移边试,适可而止。把风筝的尾都适当减轻,也有利于改善摇摆的现象。 4.前俯:又叫“打软波”或“吃不上风”,是指放风筝时,用线一拉风筝便前俯下来,在线上总吃

11、不上力的现象。如果是一根提线的风筝,可把提线拉点略向下移。另一种情况是风筝只要一前俯,便一俯到底,不能自己抬起头来。这种风筝除了设计上的问题以外,主要是重心太前了。可把尾部适当加重,同时也要下移提线。 5.后仰:也称“后坐”。是指风筝不易上升的现象。风大时它把线拉得很紧。调整的方法是把提线向上移。如是多根提线的风筝则要收紧上提线,放长下提线。风筝太重了,也容易后坐。减轻风筝尾部的重量有利于克服后坐。,三、教学建议,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一门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的学科,其技术学习力培养是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强调“做中学”和“学中做”,不仅仅停留在一

12、般的“操作”层面,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技术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技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规范操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的统一。,一、锤炼思维力 思维力培养与学习力提升一直是教育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目标,教师要帮助学生“为现在不存在的工作做好准备,使用还未发明的技术,解决现在尚未知晓的问题”。通过思维训练,将思维技能应用到学习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培养设计力 设计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是学生智慧的表现,是将作品设想进行清晰表达的过程,同时也是对项目制作的过程、要求、方法进行表达的信息处理过程,强调功能、结构、材料等方面的技术设计。,三、发展探究力 新课改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与探索,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四、提升反思力 学生在经历思考设计、探究制作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许多体验和感受。当完成作品后,也往往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因此,要有效利用作品这一载体进行展示互动、反思改进,增强技术学习能力。,五、以案例为载体的教学,设计,Thank you !,QQ:269478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