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优选习题立德树人(十五)生态能源危机和“蓝色经济”---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004889 上传时间:2019-01-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优选习题立德树人(十五)生态能源危机和“蓝色经济”---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二轮优选习题立德树人(十五)生态能源危机和“蓝色经济”---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二轮优选习题立德树人(十五)生态能源危机和“蓝色经济”---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二轮优选习题立德树人(十五)生态能源危机和“蓝色经济”---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优选习题立德树人(十五)生态能源危机和“蓝色经济”---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优选习题立德树人(十五)生态能源危机和“蓝色经济”---精校解析Word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组(十五)生态能源危机和“蓝色经济”1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櫱(嫩芽新枝)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光秃)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下列解读最准确的是()A孟子敏锐地发现了环境的变迁及其原因B铁器牛耕的使用,使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C孟子主张要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D孟子认为不要违背农时,食物就不会缺乏答案C解析孟子以牛山为例说明观点“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而非发现了环境变迁的问题,与材料主旨不符,故

2、A项错误;孟子重在说明观点“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改造自然的能力,与材料中“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不符,故B项错误;与自然和谐相处,与材料中“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此岂山之性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相符,故C项正确;与材料中“牛山之木”不符,没有涉及农时和食物,故D项错误。2王祯农书卷十一:“围田,筑土作围以绕田也。盖江淮之间,地多薮泽,或濒水不时渰没,妨于耕种。其有力之家,度视地形,筑土作堤,环而不断,内容顷亩千百,皆为稼地。虽有水旱,皆可救御。”材料反映了()A开发围田有助于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B开发围田是人地矛盾紧张的产物C开发围田是当时农

3、业生产的主要模式D开发围田是政府推动的结果答案B解析开发围田会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自然灾害频发(如水灾),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得开发围田,增加农田面积主要是因为人口激增,人地矛盾紧张,故B项正确;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据材料“其有力之家”可得出民间自行开发,而政府的推动作用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31854年,英国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当时英国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这种现象()A说明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B提高了英国国民的素养C迟滞了英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D加

4、快了英国环境立法的步伐答案D解析据材料“1854年,英国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当时英国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可知,这种现象有助于加快英国环境立法的步伐,故D项正确。41874年中日因琉球问题发生冲突,但很快达成协议。总理衙门大臣文祥在奏疏中说:“夫日本东洋一小国耳。新习西洋兵法,仅购铁甲船二只,竟敢藉端发难,而沈葆桢及沿海疆臣等,佥以铁甲船尚未购妥,不便与之决裂。是此次之迁就了事,实以制备未齐之故。” 文祥的奏疏()A促进了洋务运动兴起B希望政府在海防方面有所作为C增强了民众海防意识D为涉事人员妥协迁就寻找借口答案B

5、解析洋务运动始于19世纪60年代,故A项错误;文祥认为增强军备实力是必要的,直接影响对日态度,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增强民众海防意识,故C项错误;文祥认为一旦准备充分则不愿与日达成协议,故D项错误。51936年,美国通过了土壤保护和国内配额法。这个立法把作物分成“消耗地力的”和“增加地力的”两类,政府向那些将耕地由“消耗地力的”作物改种“增加地力的”作物的农场主支付“保护土壤补贴”。这一举措()A有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B否定了农业调整法C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解决了农业经济危机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政府向那些将耕地由消耗地力的作物改种增加地力的作物的农场主支付保护土壤补贴”可知政府在减少耕地,并

6、进行补贴,这有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故A项正确;这符合农业调整法,故B项错误;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故C项错误;解决了农业经济危机的说法太绝对,故D项错误。6下表1876年、2010年中美世界博览会展品表时间国家代表性展品1876年中国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器等1876年美国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2010年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2010年美国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上表两届博览会展品的变化表明()A中国国际地位有较大提升B中国传统手工业日渐凋零C环境保护引起更多关注D两国产业结构逐渐趋同答案C解析1876年、2010年

7、中美世界博览会展品,可以得出近现代中国科技的进步,但国际地位的提升不能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能体现中国科技进步,但是并不意味着传统手工业的凋零,故B项错误;2010年的中美展品同时涉及环境问题,故C项正确;2010年虽然同时出现环保的技术,但是中国还有航天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故D项错误。7(2018夷陵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

8、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

9、1856年,茶出口又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 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答案(1)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先进技术应用于航海;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以民间交流为主;海洋意识不足。(2)主要变化:在西方冲击下海禁政策失效,政府被动参与海洋利用;海洋权益的各方面都受到西方列强的干预控制;通商口岸增加,海外贸易拓展;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深入;海洋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试图建立有效的海防力量;海外移民、留学成为重要现象,对国内的影响加深。启示:加强海洋领土及海权意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