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004818 上传时间:2019-01-1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历史学科期末考试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为单选,每小题2分,共60分)1.周礼记载:“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由此可见,在分封制下A. 按血缘关系授予贵族土地B. 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结合C. 按不同等级授予贵族土地D. 按封地全部面积征收租税【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按照“公侯伯子男”不同的等级身份,贵族获得的封地及征收赋役的比重不

2、同,说明分封制下按照不同的等级授予贵族土地,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等级差别,并非强调血缘关系;B选项错误,分封制下土地国有,诸侯只有使用权;D选项错误,由题中“其食者半”、“其食者三之一”及“其食者四之一”可知并非按封地全部面积征收租税。【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理解材料中不同等级的贵族能够获得的封地和征收赋役的比重不同,依据所学分封制相关内容分析选项内容作答。2.1983年湖北张家山汉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包括二年律令,内称:“有任人以为吏,其所任不廉、不胜任以免,亦免任者。”这一规定A. 旨在增强中央权威维护统一B. 有利于强化各级官员责任意识C. 促进了国家政务的有序运行

3、D. 目的是厉行法治突显皇权至上【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信息“有任人以为吏,其所任不廉、不胜任以免,亦免任者”可知,推举的官员如果出现贪污腐败或不能胜任的情况,不仅处理该官员,还要追究推荐者的责任。因此这有利于强化各级官员的责任意识,故B选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中央与地方关系及维护国家统一,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官员举荐需承担连带责任,不能体现促进国家政务有序进行,故C选项错误;厉行法治突显皇权至上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选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在理解材料“任人以为吏,其所任不廉、不胜任以免,亦免任者”的信息,分析可知其强调推举官员要有责任意识,分析选项内容即可得出答案。3.下表为中国

4、古代不同时期官民比例情况。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沦是A. 古代官民数量增长成正比B. 专制和集权导致行政成本增加C. 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D. 官员的增加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四个时期官民比例呈上升趋势。据材料可知,清康熙前期相对之前人口减少,但是官员数量不减反增,可知并非成正比,因此A选项错误;据相关所学知识可知,封建王朝通过分化事权以加强专制与集权使得官员数量逐渐增多,导致官员薪俸支出等行政成本增加,因此B选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人地矛盾突出的问题,C选项错误;据相关所学可知,专制政府为分化事权增加官员数量使之相互牵制,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因此D选项错误。

5、【点睛】本题据表格分析可知四个时期官员数量持续增长,官民之比呈上升趋势,结合相关所学知识可知这会导致行政成本增加,可得出正确答案。据清朝康熙时期的数据可以排除A选项,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排除C、D选项。4.对内阁的认识,明代人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另一种观点认为“虽无相名,实有相职”。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 阁臣拥有“批红”权力B. 阁臣职权因时因人而变C. 明太祖以内阁取代宰相D. 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冲击【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明代不同时期内阁权力不同,说明明代阁臣职权因时因人而变,故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据相关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内阁掌握

6、“票拟权”,皇帝及司礼监掌握“批红权”;C选项错误,内阁出现是在明成祖时期;D选项错误,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内阁制的建立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点睛】本题依据材料分析可得出明朝内阁权力不定,结合明朝内阁制度的特点及影响相关知识分析选项可得出答案5.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朝的农业生产中()A. 人地矛盾的显现 B. 精耕细作的传承C. 稻麦种植的减少 D. 技术交流的增加【答案】B【解析】材料“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作家

7、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均体现了要多投入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体现的是农业生产中的精耕细作的特点,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人多地少的矛盾,A不正确;CD均与材料无关。点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是高考常考点,精耕细作是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耕作方式,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等,在此基础上得出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等。6.考古学家发现,在出土的许多汉代漆、陶器上,往往有“市”“亭”等戳记(“市”和“亭”指各地官府管理的手工业和商业区)。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上有铭文“成市草”“市府草”等,经考证,“成市草”“市府草”为成都县的市所造,而这类产品曾在汉代一些小官吏或

8、平民墓葬中出现。由此可以看出,汉代地方官营手工业的生产A. 冲击当时的等级观念B. 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C. 具有一定的商品生产性质D. 导致了私营工业的萎缩【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汉代许多漆、陶器上,往往有市、亭等戳记”,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上有铭文“成市草”、“市府草”等,经考证,“成市草”、“市府草”为成都县的市所造,而这类产品曾在汉代一些小官吏或平民墓葬中出现,由此表明,汉代地方官营手工业也在一定程度上从事商品生产,具有一定的商品生产性质,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对当时等级观念的冲击,A项

9、排除;官营手工业是由政府控制的,产品是供皇室和贵族使用的,本身无法促进商品经济发展,B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对私营手工业的影响,D项错误。故选C。7.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B. 土地兼并现象被有效抑制C. 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D. 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土地所有权分散化趋势的出现,土地并不向地主手中大量集中,这是因为当时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地主阶

10、级有了其他投资渠道,从而导致人们重视商业而淡化农业,故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并非明清时期江南出现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原因;B选项错误,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土地兼并现象一直存在;C选项错误,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并未废除。【点睛】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相关内容,结合材料可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A选项并非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特有的经济特点,而是中国封建社会各时期的共同特征。依据明清时期经济政策等内容可排除B、C选项。8.“这一派别对宇宙论、认识论或者个人伦理道德不感兴趣,这些谋略家只专注于对无序的状态提出政治解决的办法,推荐

11、积累权力的技巧。”以下观点中与该派别的思想主张一致的是A. 仁者爱人尊君爱民B. 奖励耕战与民休息C. 厉行赏罚崇尚法治D. 崇尚贤能厉行节俭【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学派主张国家大一统解决无序的状态,“推荐积累权力的技巧”主张集权政治。并且“对宇宙论、认识论或者个人伦理道德不感兴趣”。结合诸子百家特征分析可知该派别为法家,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为儒家思想,儒家思想重视个人伦理道德,不符题意,错误;B选项“与民休息”为道家思想,道家重视对宇宙论、认识论的探讨,不符题意,错误;D选项为墨家思想,不符题意,错误;故选择C选项。9.自秦始皇泰山封禅以来,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

12、宗、宋真宗等帝王均到泰山举行封禅活动,“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五经通义)。这说明A. 儒学思想成为主流B. 君主治国理政思想的宗教化C. 君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D. 君权神授观念不断深化【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可知帝王封禅活动体现了君权神授观念,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帝王均到泰山举行封禅活动说明了君权神授观念不断深化,故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儒学思想成为主流是在汉武帝时;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帝王宣扬君权神授观念,并未体现其治国理政思想宗教化; 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君权受到制约

13、。10.清代帝王多有查禁小说之举,嘉庆皇帝曾晓谕内阁:“愚民之好勇斗狠者,溺于邪慝,转相慕效,纠伙结盟,肆行淫暴,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道光皇帝也曾指出:“刑讼之日繁,奸盗之日炽,未必不由于此。”这从侧面说明A. 文化专制阻碍了清代小说的发展B. 清代小说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C. 小说是导致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D. 通俗小说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日增【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需注意设问要求回答材料从侧面说明的问题。据材料“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未必不由于此”可知,嘉庆和道光皇帝认为小说是导致出现社会问题的原因。这从侧面说明了通俗小说对社会影响力日增,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文化

14、专制阻碍了明清小说的发展”;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清代小说并未冲击理学的正统地位,因此B选项错误;C选项内容是题意正面说明的内容,不符合题意,错误。11.雅典的城市布局中,市政广场、议事大厅、神庙、歌剧院、体育场等公共场所是最为显著的建筑物;集体性活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这些现象都是雅典A. 社会稳定的反映B. 文化繁荣的表现C. 政治制度的产物D. 自然环境的折射【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集体活动场所是雅典最为显著的建筑物,集体活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雅典的直接民主政治制度有关,因此C选项正确。A、B、D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错误。故选C选

15、项。12.公元前454年,罗马元老院被迫承认公民大会制定法典的决议,设置法典编纂委员10人,并派人赴希腊考察法制,至公元前451年制定法律十表,第二年又补充二表,这就是著名的十二铜表法。从这段文字中可以解读的正确信息有制订该法的起因是平民和贵族的斗争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该法的颁布与梭伦改革同时进行该法借鉴了古希腊法制的成果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罗马元老院被迫承认公民大会制定法典的决议”说明十二铜表法的制定与平民和贵族之间的斗争有关,故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十二铜表法与习惯法之间的关系,故不符合题意;梭伦改革是公元前六世纪初进行,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故排除;从材料“派人赴希腊考察法制”中可以分析出,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古希腊的法制成果,故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点睛】“罗马元老院被迫承认公民大会制定法典的决议” “派人赴希腊考察法制”是解题的关键信息。13.“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这段话表明A. 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