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004712 上传时间:2019-01-1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生物月考试卷1.将线粒体浸入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将叶绿体浸入适宜浓度的NaHCO3溶液,其他环境条件适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前者不产生气泡,后者产生气泡 B. 前者产生气泡,后者不产生气泡C. 两者都产生气泡,气泡成分不同 D. 两者都产生气泡,气泡成分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考查对有氧呼吸、光合作用过程、场所的理解。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底物,NaHCO3溶液可以为叶绿体的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详解】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首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然后进入线粒体被继续分解,将线粒体浸入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不能

2、发生反应,不会产生气泡;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将叶绿体浸入适宜浓度的NaHCO3溶液,可以发生光合作用,产生气泡。综上所述,A项正确,B项、C项、D项错误。【点睛】细胞呼吸过程中有关物质参与的阶段及场所总结(1)水:生成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内膜;以反应物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基质。而无氧呼吸中不存在水的生成与消耗。(2)二氧化碳: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中产生,或者在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细胞质基质中产生。动植物体内均可产生二氧化碳。(3)酒精或乳酸:在无氧呼吸的第二个阶段、细胞质基质中产生。(4)葡萄糖:只以反应物的形式参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为

3、细胞质基质。(5)丙酮酸:其作为中间产物,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场所为细胞质基质;以反应物可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前者场所为线粒体基质,后者场所为细胞质基质。(6)氧气:只以反应物的形式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内膜。2.某实验室用两种方法进行酵母菌发酵葡萄糖生产酒精。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小时测定两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坐标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实验结束时,消耗葡萄糖较多是甲发酵罐B. 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4h和第0h开始进行无氧呼吸C. 甲、乙两发酵罐实验结果

4、表明,酵母菌为异养厌氧型生物D. 该实验证明向发酵罐中连续通入大量的氧气可以提高酒精的产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所以甲中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后进行无氧呼吸,乙中只进行无氧呼吸。由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反应式及坐标曲线可计算出甲乙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4:3,A正确;无氧呼吸开始的时间可用酒精出现的时间确定,所以甲在2h开始无氧呼吸,乙在0h开始无氧呼吸,B错误;图中显示酵母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所以酵母菌为异养兼性厌氧型生物,C错误;向发酵罐中连续通入大量的氧气会抑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得不到酒精,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

5、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3.下图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细胞中相关基因组成示意图,其中图1和图3、图2和图4分别为雌、雄性个体中的细胞。后代中可出现两种表现型、六种基因型的亲本组合是A. 图1和图4 B. 图3和图4 C. 图2和图3 D. 图1和图2【答案】D【解析】图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图1和图4杂交后代有2种表现型、4种基因型,A项错误;图3和图4杂交后代有1种表现型、2种基因型,B项错误;图2和图3杂交后代有2种表现型、4种基因型,C项错误;图1和图2杂交后代有2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D项正确。考点:基因

6、的自由组合定律【名师点睛】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1)基因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2)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 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4. 为了探究植物体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人员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含氧量下,测定了一定大小新鲜菠菜叶片的二氧化碳释放量,其数据如下表所示(表中为相对值)。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 研究人员在对数据分析时,发现温度、含氧量分别为10 、1.0% 的条件下测得的数据最可

7、能是错误的B. 为了使实验数据真实地反映呼吸作用强度的变化,在实验环境条件上应特别注意的是光照,使实验环境处于光照状态C. 表中数据反映出当氧含量从20%上升到40%时,植物的呼吸强度一般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受酶或线粒体数量的限制D. 就表中数据分析,蔬菜长期贮藏的最佳环境控制条件为温度0 、氧含量为3.0% ,此条件下植物细胞内二氧化碳的产生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表格中数据,在氧气浓度为1.0%时,10下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最多,而其他几组全为30时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最多,改数据最可能是错误的,故A正确;由于本实验是测定呼吸强度的变化,实验条件最好是在黑暗条件下

8、进行,避免光照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影响实验结果,故B错误;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当氧含量从20%上升到40%时,植物的呼吸强度一般保持相对稳定,氧气不是限制因素,可能是是受酶或线粒体数量的限制,故C正确;分析数据,在温度0 、氧含量为3.0%条件下,植物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最少,总呼吸强度最弱,此时植物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二氧化碳,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

9、或得出正确的结论。5.为研究CO2浓度对针叶树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将红松、红皮云杉和长白落叶松的幼苗盆栽于模拟自然光照和人工调节CO2浓度为400和700 molmol1的气室内,利用仪器测定了各树种的相关数值(光补偿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辐射强度,光饱和点表示光合速率开始达到最大时的光照辐射强度),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相关数值CO2浓度树种最大净光合速率(molCO2m2s1)光补偿点(molm2s1)光饱和点(molm2s1)400700400700400700红松1.654.54261959571350红皮云杉1.925.632001358501300长白落

10、叶松5.76.8712512011501500A.随着环境中CO2浓度的升高,三种植物均在更弱的光照下达到光补偿点B.随着环境中CO2浓度的升高,三种植物均在更强的光照下达到光饱和点C.从光饱和点的变化推测,CO2浓度的增加会使光合速率因暗反应速率的加快而提高D.在700 molmol1的CO2浓度下,长白落叶松合成有机物的能力最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表格中数据,在CO2浓度为400molmol-1时,三种植物的光补偿点分别为261、200、125,当浓度变为700molmol-1时,对应的光补偿点分别为95、135、120,说明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三种植物均在更弱的光照下达到光

11、补偿点,A正确;在CO2浓度为400molmol-1时,三种植物的光补饱和点分别为957、850、1150,当浓度变为700molmol-1时,对应的光补偿点分别为1350、1300、1500,说明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三种植物均在更强的光照下达到光饱和点,B正确;增大二氧化碳浓度,可促进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使产生的C3含量增多,消耗H和ATP的量增多,导致整个光合作用速率加快,光饱和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增大,C正确。实际光合速率= 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在700 molmol1的CO2浓度下,红皮云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最强,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

12、,从题目所给的数据中获取有效信息,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6.历经一个半世纪,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在下面几个著名实验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普里斯特利指出了在植物更新空气的过程中,光起关键作用B. 萨克斯的实验中,曝光的一半叶片是对照组,遮光的一半叶片是实验组C. 恩格尔曼的实验中,实验定量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D. 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中,用18O标记CO2,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H2O而不是CO2【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考查

13、对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理解。理解各位科学家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普里斯特利指出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没有认识到光在这个过程的关键作用,A项错误;萨克斯的实验中,叶片经过暗处理后,曝光的一半叶片是对照组,遮光的一半叶片是实验组,B项正确;恩格尔曼的实验中,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氧气的部位,没有定量分析生成的氧气量,C项错误;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中,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通过对照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H2O而不是CO2,D项错误。【点睛】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区分:(1)对照组:实验条件和自然条件相同,没有人为处理的实验。(2)实验组:与自然条件相比,根

14、据实验目的进行人为处理的实验。7. 下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含量是(甲乙)(丙丁)B. 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滤液挥发C. 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D. 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红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四种色素含量由大到小为: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故乙为叶绿素a,甲为叶绿素b,丙为叶黄素,丁为胡萝卜素,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上升,B正确;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色素被破坏,B错误;乙为叶绿素a,胡萝卜素的扩散距离最大,因为其溶解度最

15、大,C错误;丙和丁为叶黄素、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知识。8. 下列有关细胞凋亡的说法,正确的是()细胞凋亡受基因调控细胞凋亡等同于细胞死亡细胞凋亡理论可用于癌症的治疗感染病毒细胞的清除也属于细胞凋亡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凋亡与细胞死亡是不同的,前者为基因调控的自动编程性死亡,后者是在外界不利因素下代谢中断或受损引起的死亡胞凋亡受基因调控,正确;细胞凋亡不等同于细胞死亡,错误细胞凋亡理论可用于癌症的治疗,正确;感染病毒细胞的清除也属于细胞凋亡,正确;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代谢,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细胞死亡和细胞凋亡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9.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衰老和凋亡对机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