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003227 上传时间:2019-01-15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57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文言文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语文]文言文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语文]文言文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语文]文言文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语文]文言文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文言文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文言文总复习(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 复习建议,北京上地实验学校 田 圆,语文课标中“文言诗文阅读目标”: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中考说明中关于“文言文阅读”的考试内容和目标: (1)能够顺畅朗读课文,理解文中重要文言词语的含义,了解句意。 (2)能将文言文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考试目标:能够顺畅朗读课文,考试形式:辨析选择(04、05年中考题型),一、文言文重点词语的字音,字音的考查类型:,生字 多音字 通假字 易读错字,例1:北京市2005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海淀卷) 3文言加点词的注音和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先看选

2、项中对注音的考查) A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jin) B 而乡邻之生日蹙(c) C 吏二缚一人诣王(y) D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tn),多音字,生字,与“谒”辨析,异读错字,例2:北京市2004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海淀卷) 4文言加点词注音和解释不正确的是 (先看选项中对注音的考查) A夙夜忧叹(s) B人不知而不愠(yn) C及郡下,诣太守(y) D属引凄异(sh),异误读为“sh”,与“谒”辨析,异读错字,多音字,复习建议:,1准确掌握中考说明文言文阅读篇目16篇中,课下注解标注字音的重点文言词语的读音。 2正确朗读文言文16篇。 3重点词语借助词义、用法的理解,记忆正确读音。,

3、考试目标:理解重要文言词语的含义,二、文言文重点词语的解释,解词的考查类型:,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掌握常见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虚词有实际意思),考试形式:辨析选择(04、05年中考题型),1实词,2虚词,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词的语境义(词类活用 ) 重点实词,根据用法,确定释义。,例1:北京市2005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海淀卷) 3文言加点词的注音和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分析选项中对解词的考查) A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曾经) B 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 C 非咨询不穷其致(缺乏) D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卑鄙),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例2:北京市2004

4、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海淀卷) 4文言加点词注音和解释不正确的是 (分析选项中对解词的考查) A一狼洞其中(打洞) B才美不外见(同“现”,表现)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案件)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因为),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虚词,例3:中考说明 题型示例 A卷 4文言加点词的注音和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分析选项中对解词的考查) A便要还家 (邀请) B尉果笞广(竹板) C前人之述备矣(详尽) D常蹲其身(他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虚词,通假字,例4:北京市2004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海淀卷) 22“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请你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去”选择

5、正确的义项,将所选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2分) 去: A距离 B离开 C除掉,去掉 (1)去国怀乡 (2)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3)委而去之 (4)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复习建议:,1准确掌握中考说明文言文阅读篇目16篇中,课下注解标注的重点文言词语的解释。 2准确掌握复习指导涉及的文言词语解词题目。 3重点词语分类总结,借助类型、用法的理解,记忆正确释义。,考试目标: 能将文言文语句译成现代汉语,考试形式: 翻译(04、05年中考基本题型),三、文言文重点语句的翻译,翻译的方法:,1直译(为主) 2意译(为辅),直译: 要求在译文中对原句字字有着落,译文在原文中字字有根据,重点词解释到

6、位,句子的句式特点、风格努力与原文一致。,要求: 准确、明白、通顺 符合现代汉语表述习惯 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翻译中涉及到的文言句式问题:,1判断句(判断动词“是”) 2被动句 3倒装句(调整语序) 4省略句(补充成分),根据句式调整译句的语序,例1:北京市2004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海淀卷) 2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语句的意思。(2分)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例2:北京市2005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海淀卷) 2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例3:中考说明 题型示例 A卷 翻译送东阳马生序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

7、言以复;俟其忻悦,则又请焉。,复习建议:,1准确掌握中考说明文言文阅读篇目16篇中,课下注解标注的重点文言语句的翻译。 2准确掌握复习指导涉及的文言文翻译句子的题目。 3在理解中记忆,规范译文的表述要求。,考试目标: 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考试形式: 简答,四、文言文语段阅读分析题,2004年、2005年中考题出现的基本题型: 1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 2梳理文段思路 3分析内容要点 4概括中心思想 5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把握作者情感 6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例1:北京市2004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海淀卷) 24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选

8、文第一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 的特点。(2分),理解、归纳、分析内容要点,例1:北京市2004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海淀卷) 25选文第二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如果请你朗读第二、三两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 和 的语气语调。(4分),理解、归纳、分析内容要点,例1:北京市2004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海淀卷) 2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

9、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每句填7个字)(2分) (1)范仲淹。 (2)欧阳修。,概括中心思想、对偶,例2:北京市2005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海淀卷) 20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造就人才,二是 ;得出的结论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梳理文章思路,例2:北京市2005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海淀卷) 21孟子的说理散文善用排比、句子形式灵活多样,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结合选文第段的相关内容加以分析。(3分),分析文章写作特色,例2:北京市2005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海淀卷) 22选文第段紧承上文从正反两方面加以推论,其中从正面进行推

10、论的句子是 。(3分),筛选提取文章信息,例2:北京市2005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海淀卷) 23孟子在选文第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练。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哪两句? A 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理解文章中心思想,中考说明要求的文言文阅读篇目 1幼时记趣 2 口技 3桃花源记 4 陋室铭 5三峡 6 记承天寺夜游 7与朱元思书 8 送东阳马生序 9陈涉世家 10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11鱼我所欲也 12曹刿论战 13邹忌讽齐王纳

11、谏 14岳阳楼记 15小石潭记 16醉翁亭记,一、山水游记 写景抒情 三峡 与朱元思书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陋室铭 记承天寺夜游,一、山水游记、写景抒情类理解的重点 1描写景物特点 哪些景物 哪些特征 2行文线索 3写作角度 4作者的思想感情,例文:三峡,三峡,山,四季,夏,春冬,秋,绵延、高峻,水势大、水流急,萧瑟、凄凉,水,水、树、石,林寒涧肃 长啸高猿,正面、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视觉听觉,清荣峻茂,三峡拓展题:,1比较李白的朝发白帝城回答问题。 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这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与三峡有什么相似之处? (2)这首诗与三峡

12、的景物描写的表达作用是否相同?为什么?,2结合小石潭记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从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文中找出描写江水或潭水十分清澈的语句。,(2)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所以他眼中的小石潭“其境过清”。请联系三峡,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小石潭凄寒幽静 下句:,例文:陋室铭,1文章从哪三方面写陋室不陋? (理解、分析描写景物特点、行文线索) 2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是为说明什么?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文中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不陋,有什么作用? 文章开头两句的作用? 体会加点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好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分

13、析写作特色) 4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哪一句? (拓展题),例题:分析景物特点,“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吟哦讽咏的对象,请分析下列各句中,分别描绘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小石潭记“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与朱元思书“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与朱元思书“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三峡“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醉翁亭记“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

14、冽”,例题:分析文章主题,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从古至今,许多仁人志士都在自己的诗文中表现了自己的抱负,以下四句中,表达的思想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无关的是:( ) ( ) A位卑未敢忘忧国 B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E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F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二、 历史散文 陈涉世家 曹刿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二、 历史散文理解的重点 1历史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具体情节的分析 3具体人物思想性格的分析 4人物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例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 邹忌解蔽的三思 入朝见威王的三比 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 纳赏后齐国的三变,具体情节赏析,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也难,需要气度和胸怀。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理解、分析人物思想性格,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文章的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