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坝的材料及构造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9953814 上传时间:2019-01-15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力坝的材料及构造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重力坝的材料及构造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重力坝的材料及构造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重力坝的材料及构造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重力坝的材料及构造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力坝的材料及构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力坝的材料及构造(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节 重力坝的材料及构造,一、坝体混凝土的特性 混凝土的强度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将混凝土强度等级划定为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等十一级。混凝土的强度随着龄期而增长,因此,在选用设计强度等级时应同时规定设计龄期。由于重力坝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期较长,故而,对坝体混凝土,抗压设计龄期一般可取90d ,采用保证率为80%的抗压强度。,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一般包括抗渗、抗冻、抗冲耐磨、抗侵蚀性能等。,大坝混凝土抗渗等级的最小允许值,(2)抗冻性 抗冻性是指混凝土在饱和状态下,经多次冻融循环而不破坏,同时

2、也不严重降低强度的性能,通常以抗冻等级表示。抗冻等级分为F50、F100、F150、F200、F300五级 (3)抗冲耐磨性 (4)抗侵蚀性 (5) 抗裂性,二、坝体混凝土分区,重力坝各部位的工作条件不同,对上述混凝土材料性能指标的要求也不同。为了节约与合理使用水泥,达到既安全又经济的目的。,(一)横缝 1) 永久性横缝 常做成平面,不设键槽,不进行灌浆,各坝段独立工作。现在常是温度缝、沉降缝合二为一,故留成-2cm宽的缝。 横缝内需设止水。止水材料:紫铜片,橡胶、塑料及沥青等。对于高坝应采两道止水,中间设沥青井,中低坝适当简化。 止水片及沥青井需伸入岩基一定深度,约30-50cm,井内填满沥

3、青沙,止水井延伸到最高水位以上,沥青井需延伸到坝顶。,三、坝体分缝与止水,2) 临时性横缝 主要用于下述情况: (1)河谷狭窄,做成整体重力坝可适当发挥两岸的支撑作用,有利于坝体的强度和稳定。 (2)岸坡较陡的各坝段连成整体可以改善岸坡的稳定性。 (3在软弱破碎带上的各坝体,连成整体增加坝体刚度。 (4)强地震区,如坝段连成整体,可提高坝体的抗震性能。,临时横缝的缝面键槽和灌浆系统: 为增加缝面的水平向抗剪能力时,键槽竖向布置。 为增加缝面的铅直向抗剪能力时,键槽水平向布置。 临时竖缝灌浆高度视坝高和传力的需要而定,可全部灌,也可局部灌。,二)纵缝,平行于坝轴线方向设的缝。 目的:适应混凝土的

4、浇筑能力和减小施工期的温度应力。 纵缝是临时缝,待坝体降到稳定温度后 进行接缝灌浆。 纵缝布置形式:铅直、错缝、斜缝。 不设纵缝通仓浇注,第七节 重力坝的材料及构造,(1)铅直纵缝 间距1530m。为了使缝面更好地传力, 设三角形键槽。槽面大致顺主应力方向。,(2)错缝 缝面不作灌浆处理。浇注块高度在基岩附近1.52m,在坝体上部不大于34m,错缝间距1015m,缝的错距不超过浇注块的一半。错缝施工简便,在低坝上使用。 (3)斜缝 可大段沿主应力方向设置,因缝面剪应力很小,可以不灌浆。斜缝须在离上游面一定距离处终止。为防止斜缝在终止处向上贯穿,须采用并缝措施:布设并缝钢筋、设并缝廊道等。施工最

5、好使上下块均匀上升。施工复杂,较少采用。,(4)通仓浇筑(不设纵缝) 施工简便,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坝的整体性好,是发展的方向。但是要注意温控。 三)施工缝(水平工作缝) 浇注块厚度一般为1.54.0m。在基岩表面用0.751.0m的薄层浇注,以利散热、防止开裂。上下浇注块之间常间歇37天。新混凝土浇注前,须清除缝面渣、灰尘和水泥乳膜,用风水枪或压力水冲洗,使表面成为干净麻面。再均匀铺一层23cm的水泥沙浆,然后浇注。,第七节 重力坝的材料及构造,四、坝体排水,为减小渗水对坝体的不利影响,在靠近上游面处布设排水管。距上游面要求小于坝前水深的1/101/12,使渗透坡降在允许范围内。管距23m。

6、管径1525cm,太小易堵塞。 排水管与廊道连接多采用直通式,且多在上游侧(使廊道干燥)。,第七节 重力坝的材料及构造,五、廊道系统,为满足施工和适用要求(如灌浆、排水、观测、检查、交通的需要),须在坝体内设置各种廊道。这些廊道相互连通,构成廊道系统。,一)基础灌浆廊道,设在坝踵部位。利用混凝土压重、提高灌浆压力、保证灌浆质量。 一般采用城门洞形。断面尺寸应满足灌浆作业的要求。一般底宽2.53.0m,高3.0 4.0m,距上游面可取0.05 0.1 倍水头,且布小于4 5m(渗透坡降问题)。廊道底面距基岩布小于1.5倍廊道宽度。廊道上游侧设排水沟,下游侧设排水孔及扬压力观测孔。 灌浆廊道沿地形

7、向两岸逐渐升高。坡度不宜大于40 45度,以便钻孔、灌浆操作和搬运灌浆设备。,第七节 重力坝的材料及构造,二)检查和坝体排水廊道,常在靠近坝体上游面沿高度方向隔1520m设检查廊道,最小宽度为1.2m,最小高度为2.2m距上游面布小于0.050.07倍水头,且不小于3m(寒冷地区适当加厚)。上游侧设排水沟。,第七节 重力坝的材料及构造,廊道应力计算和配筋(不讲) 大孔口应力分析比较复杂,须采用有限元法电算求解,或用结构试算求应力。 小孔口时,用弹性力学中平面问题(无限平板中孔口的应力计算)求解。,六)坝顶构造,1防浪墙;2路面;3起重机轨道;4人行道;5坝顶排水管;6坝体排水管,第七节 重力坝

8、的材料及构造,悬臂 结构,拱桥 结构,第八节 重力坝的地基处理,天然基岩都有风化层、节理、裂隙、断层破碎带及软弱夹层等方面的缺陷,因此必须进行处理 重力坝失事有40%是因为地基问题造成的。地基处理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防渗,二是提高基岩强度。 一坝基的开挖与清理 目的:使坝体坐落在稳定坚固的地基上。 规范规定: 70m的高坝,必须建在新鲜、微风化或弱风化的岩石上。 3070m的中坝,必须建在微风化或弱风化的岩石上。 同一工程中,两岸较高部位的坝段,可比河床段适当放宽。,二坝基的固结灌浆,目的:提高基岩的强度和整体性,降低地基的透水性。 固结灌浆设计内容: 决定灌浆范围:高坝或岩基裂隙发育

9、,全坝基灌浆;一般情况下在坝踵坝趾处灌浆(为什么?)。 灌浆孔的深度:一般58m;帷幕上游区815m 灌浆孔的间距:孔距、排距 36m 灌浆孔的排列形式:平面上作梅花形或方格形。,第八节 重力坝的地基处理,灌浆孔的钻孔方向:与主要裂隙面正交。 灌浆的压力:在不扰动基岩的前提下尽量大。 无混凝土盖重时为0.20.4MPa 有混凝土盖重时为0.40.7MPa 三帷幕灌浆 坝基防渗处理目的是: 减少坝基及绕坝渗漏;防止较大渗流对坝基产生渗透破坏;减小作用在坝基底面上的扬压力,提高坝体的抗滑稳定性。 坝基防渗处理方法: 降低渗水压力,防止坝基内产生机械或化学管涌,减小坝基渗透水量。 灌浆材料: 水泥浆

10、、化学灌浆,第八节 重力坝的地基处理,帷幕灌浆设计:,1)防渗帷幕的深度:根据水头大小,透水层的深度和降低坝基渗透压力的要求来确定 当坝基下相对隔水层且较浅时,其应伸入到隔水岩层内3m5m;一般情况下,帷幕深度常为0.30.7倍水头。 2)帷幕的布置:防渗帷幕灌浆孔的排数、排距及孔距,应根 据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作用水头及灌浆试验资料确定。 坝高在100m以下时,可布置一排。对地质条件较差,岩体裂隙发育或可能发生渗透变形的地段可采用两排,但坝高在50m以下时,仍可采用一排。 两岸坝头部位,防渗帷幕宜延伸到相对 隔水层或正常蓄水位与地下水位相交处,3)灌浆压力: 帷幕灌浆必须在浇筑一定厚

11、度的坝体混 凝土后进行,一般情况下,灌浆压力应通过试验确定。 通常在帷幕表层不宜小于1.01.5 倍坝前静水头,在孔底不宜小于23倍坝前静水头,但以不破坏岩体为原则。,1灌浆廊道; 2山坡钻进; 3坝顶钻进; 4灌浆平洞; 5排水孔; 6正常蓄水位; 7原水位; 8帷幕底线; 9原地下水位; 10蓄后地下水位,四坝基排水,目的: 进一步降低坝底面的渗透压力。 设置: 1.设于防渗帷幕后 2.有时设有坝基面排水。,五断层、软弱夹层和溶洞的处理,第八节 重力坝的地基处理,(1)倾角较陡的断层破碎带处理:在坝基范围内单独出露的断层破碎带,可将适当深度内的断层、破碎带及其两侧风化岩石挖除或挖至较完整的

12、岩体。,(a)深齿坎 (b)抗滑桩 (c)预应力锚索,第八节 重力坝的地基处理,(2) 软弱夹层的处理:对于浅埋的夹层,可采用明挖清除,再回填混凝土加固;对于深层的夹层,视其对坝体稳定和基础沉降危害的程度,确定是否需要处理。如需要处理,可采用洞挖后回填混凝土的方法进行加固。为了阻止坝体沿软弱夹层滑动,可在下游坝趾处设置深齿、大型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预应力锚索等措施进行加固,当河岸较陡,又有顺坡剪切裂隙时,要校核岸坡沿裂隙的稳定性,必要时应开挖削坡,若开挖量大,也可采用预应力锚系钢筋固定岸坡 若岸坡平缓稳定,岸坡坝段可直接建在开挖的岸坡基岩上;若岸坡较陡,但基岩稳定,为使岸坡坝段稳定,可考虑把岸坡

13、开挖成梯级,利用基岩和混凝土的抗剪强度增加坝段的抗滑稳定,但应避免把岸坡挖成大梯级,以防在梯级突变处引起应力集中,产生裂缝,六、两岸处理,第九节 碾压混凝土坝,碾压混凝土坝:利用高效振动碾分层碾压干贫性混凝土而筑成的大坝 碾压混凝土最早用于水利工程是1961年我国台湾省石门坝的围堰心墙。 到20世纪80年代进入正式筑坝阶段,1980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坝高89米的岛地川碾压混凝土坝。 此后,在全世界范围迅速发展。我国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 自1986年建成第一座56.8m高的坑口碾压混凝土坝以后,我国碾压混凝土坝建设进入高潮。 到2002年为止,在短短的十几年中,建设碾压混

14、凝土坝40多座,高度超过100m的9座,碾压混凝土拱坝8座。其中200米级高的龙滩重力坝和132米高的沙牌拱坝在高度上、技术上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一、碾压混凝土坝的特点,1施工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 通仓薄层浇筑,施工工作面大,可交错薄层连续上升,无需间歇养护 ; 最大日上升高度1.2m ;巴基斯坦的塔贝拉水电站采用碾压混凝土坝,浇筑强度达18000m3/d 2大量节约水泥,降低工程造价 普通混凝土坝中的单方水泥用量约为180280kg/m3,如新安江大坝为180kg/m3,丹江口大坝高达270kg/m3。碾压混凝土坝中单方水泥用量仅为9050kg/m3 3简化温控措施,减少坝体纵缝 水泥用量较

15、少,坝体采用薄层交替浇筑,表面散热条件良好,使坝体内部混凝土温度升幅大大降低 。日本岛地川坝的实测资料表明,坝内最大温升仅810。可以不采取专门的降温散热措施 4简化施工导流设施,节约临时工程费用 施工强度高、速度快 ;省略了施工围堰等设施 。 我国岩滩工程中的碾压混凝土围堰,曾多次通过洪水,堰顶最大过水深达2.2米。但仍能正常运用,对施工基本无不利影响。,二、碾压混凝土坝的构筑型式,1外包常态混凝土碾压混凝土坝(金包银) 坝体内部用干贫性碾压混凝土填筑,上、下游和坝基面用23m厚的常态混凝土,形成一种包裹剖面型式,俗称金包银。 坝体按常规分横缝,采用切缝技术成缝,缝内止水和排水系统与常态混凝

16、土坝相同,并放在常态混凝土层内,2富胶凝材料碾压混凝土坝 将矿渣或粉煤灰作为掺合料,加入到混凝土中,拌合成高胶凝材料的无坍落度混凝土,其胶凝材料约为150230kg/m3,粉煤灰掺用量占6070% 特点:具有强度高、凝聚力强、抗渗性好 3低胶凝材料干贫混凝土碾压坝 特点:造价低,混凝土方量较大,施工速度快,渗漏较严重,抗冻性能差,4采用专门防渗设施的全断面碾压混凝土坝,上游面采用专门的人工防渗材料或高胶凝材料 克服了渗漏严重和抗冻性差的缺点,又能快速施工,加快施工进度,目前各国应用的较多 温泉堡碾压混凝土拱坝贴复合土工膜防渗,三、碾压混凝土坝的构造(不讲),1碾压混凝土坝的防渗体、排水设计 为减小坝体内的渗透压力,在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上均需布置坝体排水设施。 2碾压混凝土坝的分缝及廊道设置,四、碾压混凝土材料及配比设计,1碾压混凝土材料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