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4.1《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2(济南版七年级下).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69950607 上传时间:2019-01-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4.1《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2(济南版七年级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物:4.1《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2(济南版七年级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物:4.1《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2(济南版七年级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生物:4.1《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2(济南版七年级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生物:4.1《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2(济南版七年级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4.1《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2(济南版七年级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4.1《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2(济南版七年级下).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及教学设想:(一)本部分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内容。一个人,只要是活着,就需要每天从外界摄取养料,同时将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物质的运输以及能量的供应之后,针对人体内代谢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的三大系统的知识点联系紧密,因此理解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b5E2RGbCAP(二)教学目标确立:1.知识目标:学生能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功能;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获取知识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p1EanqFDPw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生能概述肾脏的结构,说明尿液的形成过程。分析: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肾单位是个非常微观的结构,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说,他们对这一结构不可能有任何了解,而且对“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的理解也需要学生发挥想象,而“肾脏的结构”又是理解另一重点“尿的形成”的知识准备。因此,教材中特别安排了一个活动“观察肾脏”,并配合“肾

3、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此图的作用是帮助理解以上重点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好这张图。DXDiTa9E3d2.难点:学生对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的理解。分析:要突破该难点应适当回忆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以及在物质交换中作用,来分析肾内毛细血管所具有的功能,从而推测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作用特点,为理解尿的形成过程打好基础。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由已知来探究未知,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能将以前所学知识与新课教学相联系,使学生更好地确立“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人体的各系统之间是互相关联,共同协作完成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的观念。RTCrpUDGiT(四)教学整体构想:可以利用200

4、4年感动中国人物田世国捐肾救母事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认知欲。依据课改理论,教学大纲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本中插入了大量的图片,这些图片能形象生动的说明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与排出等抽象问题,从而有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分析,使较为抽象的概念更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真正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5PCzVD7HxA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内容,在教学中应注意淡化有关肾脏形态结构方面的生理名词和概念,主要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和资料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探究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并形成人体

5、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根据血浆、原尿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较,通过小组讨论、发现法的学习形式,推测肾小球、肾小管的作用,再结合多媒体动画从而解决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整个的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启发、观察、对比、综合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究中得到答案,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的使学生由被动的听转为主动的我要学,让学生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中找到了乐趣,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jLBHrnAILg(五)课时安排:1、泌尿系统的组成1课时2、尿的形成、尿的排出、泌尿系统的卫生1课时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是聪明、好动、思维敏捷,对事物充满好奇,而且通过上期的生物教学,学生对生物

6、学科的学习兴趣已有了较大的改善,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不过,因受其年龄等各方面的限制,七年级的学生多半主动学习能力还较差,学生的归纳小结和自学能力等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因此,可以根据其特点通过动画、图片等将抽象难理解的知识点呈现出来,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xHAQX74J0X三、教学过程:教学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方法手段引言展示“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田世国捐肾救母”图片,以事例引入,激发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兴趣。来源:观看图片老师介绍事例激趣导入新课(一)提问:经过上节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代谢的废物主要是以尿的形式通过泌

7、尿系统来排出,那么泌尿系统有哪些组成?(一)学生自学教材,观察教材中的系统模式图,观察泌尿系统模型,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忆,提醒三点:看书和看模型时要联系自己的身体,注意泌尿系统各组成器官在身体中的具体位置。从上到下依次观察,联系思考尿从形成到排出的通路。合起书看投影图,依次回答各器官名称及功能。边讲述、边用多媒体投影泌尿系统的组成(一)再次回顾“捐肾救母”事例,强调肾脏的功能引入活动“观察肾脏”。(二)设问:1、注意观察肾动脉和肾静脉以及肾的颜色,想象肾脏里血管的分布状况是怎样的?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2、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系吗?(三)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相关文字,结合观察图片“肾脏

8、的结构”、“肾单位模式图”,仔细理解文字和图片的内在含义,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四)出示“血液与组织细胞(肾脏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一)学生观察纵剖肾脏,并结合肾脏结构模式图,自学肾的结构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二)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上述问题,各小组汇报结果,教师小结。(三)学生应明确:1、含有较多代谢废物的血液经过肾脏后变化为尿和含较少废物的血液。2、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3、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肾小管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四)回忆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以及在物质交换中的作用,来分析肾内毛细血管所具有的功能,从而推测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作用

9、特点,为理解尿的形成过程打好基础。注意:重点突出肾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特点,同时向学生渗透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辩证观点;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总结能力。老师讲解多媒体投影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讨论老师适当点评尿的形成(一)教师展示尿的形成过程的多媒体动画,让学生初步形成“尿液的形成包括血浆原尿尿液两步”的直观印象。(二)设问:1、为什么血浆与原尿中蛋白质含量差异这样大?2、为什么尿液中不含蛋白质和葡萄糖?3、尿液同原尿比较,并没有新的尿素产生,为什么尿素的浓度会大大增加呢?(三)教师再次展示尿的形成过程的多媒体动画,进一步让学生形成整体的认识。来源:(一)观看动画后结合观

10、察教材插图,加深理解。(二)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上述问题,并阅读教材和自学解难有关内容,最后归纳出结论,各小组汇报结果,教师小结。结论:1、原尿是由血浆通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的,由于大分子物质不能滤过,所以蛋白质分子在原尿中的量急剧减少。2、原尿通过肾小管时,肾小管将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等重新吸收回血液里,余下的部分无机盐、尿素、水等形成尿液。3、由于浓缩效应,大部分水被肾小管重吸收到血液,溶剂减少,溶质不变,所以浓度增大。(三)学生分别扮演血细胞、蛋白质、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分子,说出他们的经历与最后的归宿。启发、观察、对比、综合、总结尿的排出(一

11、)设问:1、肾脏形成尿液是在腹腔脊侧,那么,尿液是怎样由腹腔排到体外的?2、人的肾脏每时每刻都在形成尿液,尿液的形成是连续不断的,为什么排尿又是间歇的?3、膀胱内的尿液从何而来?膀胱为何有贮存功能?(二)设问:排尿的生理意义何在?(一)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收集解决问题的材料。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结论:1、排尿的间歇性是因为膀胱具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2、膀胱内尿液是通过输尿管从肾脏的肾盂运输而来的。3、膀胱的贮存功能依赖于尿道内口的尿道括约肌的收缩和舒张。由此归纳出:肾脏(形成尿)输尿管(运输尿)膀胱(暂存尿)尿道(排出尿)体外。(二)复习排泄的概念,再次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12、阅读、讨论、归纳、总结泌尿系统的卫生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总结出泌尿系统的卫生要注意的问题。阅读、总结结课师生共同回顾整理本节的主要内容:1、泌尿系统的组成;2、尿的形成;3、尿的排出。反馈与练习1、完成活动“分析尿液成分的几项指标”。2、思考: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释:人工肾(血液透析)的工作原理是什么?3、完成学习丛书“第2节泌尿系统的组成”练习。四、课后反思:(一)本节课具体实施后,我感到此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优点:1、注重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等直观手段,动与静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形象生动,突出重点,

13、易化难点。LDAYtRyKfE2、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学设计中有大量学生活动,充分给予学生表现的空间、活动的空间、思维的空间,通过启发式教学,逐步引导观察和思维,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Zzz6ZB2Ltk(二)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1、在进行小组讨论时,还应进一步加强组织教学,可以考虑课前培训小组长以便协助老师。2、在知识的拓展上还应加强,可介绍一些有关泌尿系统的科普网站给学生,以拓宽其知识面,增强其学习兴趣。dvzfvkwMI1五、板书设计:第2节尿的形成与排出一、泌尿系统的组成1、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2、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部分。二、尿的形成与排出来源:1、尿的形成:(1)肾小球对血液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原尿与血液相比,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2)肾小管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重吸收了全部葡萄糖,99%的水和部分无机盐)来源:2、尿的排出:肾脏(形成尿)输尿管(运输尿)膀胱(暂存尿)尿道(排出尿)体外。三、泌尿系统的卫生1、饮水量应大于排尿量2、及时排尿3、女性注意尿道口卫生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