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小学数学审题中常见问题的分析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69935222 上传时间:2019-01-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A文】小学数学审题中常见问题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7A文】小学数学审题中常见问题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7A文】小学数学审题中常见问题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7A文】小学数学审题中常见问题的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7A文】小学数学审题中常见问题的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A文】小学数学审题中常见问题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文】小学数学审题中常见问题的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A版优质实用文档小学数学审题中常见问题的分析正确的审题方法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正确解题的开始。小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解题过程的正确与否。有些学生不能很好的解题就是因为他没有认真审题,因而造成解题错误率的增加。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地、积极地、有意识地从学生心理倾向出发分析审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错误审题存在以下特点。一、对概念理解不到位,引起错误。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中最基础的知识,是小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石。数学概念理解不到位,造成审题失误数学概念优如三维的一面镜子,镜子棱面模糊,思维势必混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关系到

2、学生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判断: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遇到这样的题目,要告诉学生,不能单靠字面去判断,可以结合“质数”和“奇数”的概念,举出反例去推翻这句话,如9、15、15等都是奇数,但都不是质数,所以这句话是错的。如,判断:49的因数有1和它本身,所以它是质数。关于“质数“的概念关键词是“只有”,这个词揭示出质数的本质属性。所以判断时,扣住这个词,就不难判断出这道题为错。如;4.3时=()时()分。学生常把1时等于60分,错按1时等于100分进行计算,误解为4.3时=4时30分。正确的解答为4.3时=4时18分。因此我们在做题的时候要紧扣数学概念。数

3、学是一门严谨而精确的科学,特别是有关概念具有更强的“压缩性”。字里行间包含着深刻的内涵,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概念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咬文嚼字、准确推敲关键词语的涵义,二、审题受思维习惯,知识迁移的干扰,而引起错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受长期形成的或眼前看到的某种心理习惯的干扰,在审题过程中,不自觉地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产生思维上的定势,使审题有误。1、只注意了整体,不注意细小的地方,导致错误。没有注意到题目中的关键性字词。这是因为小学生在观察时只注意了整体,不注意细小的地方,因此看错了题目,造成了感知的错误,如一次数学考试的选择题:下列年份不是闰年的是()选出下面错误的答案

4、。A.1900B1996C.20GG这道题有一半的学生都选择A或C。关键是他们没有看到题目中关键词“错误”。2、没有把题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加思索,按“老印象”办事。导致错误。例如看见”一共”就加(“+”),看见”还剩”就减。(“”。)因此看错了题目,造成了感知的错误,从而列出错误的式子。如:一年级学生学完加法计算后,有一道应用题:妈妈原来买了10个苹果,吃了6个,现在篮子里一共还有几个?学生一看到“一共”两字,就用加法计算。再如;张三、李四、王五共写8个大字,其中李四写了4个,张三、王五共写多少个?三年级有45人做操,每9人一排,一共可以站几排?每个小组有9人,5个小组一共由多少人?这三道题同

5、样是求“一共”,一用减法,一用乘法,一用除法。因此在指导审题时,既要讲清这类词语的本义,还要讲清在具体题目中的不同含义。可以将意思相同解法相同的与意思不同解法也不同的题型分别归类列举,让学生在审题训练中观察、比较、判断,并从中得到启迪。在审题中经常进行这方面的对比训练,学生就能改变原有的思维倾向,很快地提高解题能力。三、由于寻找隐藏条件的能力差,思路狭窄,而引起的错误。审题不全面,忽视隐含条件造成失误有些问题虽未给出明确的条件,但却隐含在问题中,间接给出,往往学生忽视,导致无法解题或出现错误。如:某出版社发行一本杂志是月刊,每月发行一期,最新的一期是第72期,问这本杂志创刊多少年了?有的学生碰

6、到这样的问题又无从下手了,因为题目中只给出了一个数字。其实,题目中的“年”就是一个隐含条件只要7212就可以了。如果揭露了隐含的条件,审题的障碍也就扫除了。1、不能理解其中的关键词句,挖出隐含的解题条件而出解题错误。对一些隐藏了条件的应用题,要让学生反复读题,正确、全面地理解其中的关键词句,挖出隐含的解题条件。如“果园里有桃树、梨树各30棵,苹果树和梨树同样多,三种树共多少棵?”学生只有理解了“各”“同样多”的含义,才能正确解题。2、因为题目中提供的多余数学信息干扰而出现解题错误。例如:“养殖养殖场有母鸡60只,黑鸡18只,白鸡比黑鸡多6只,白鸡有几只?”学生这时就会出现这样的列式:60-18

7、=42,42+6=48。为什么?学生总是认为题目中所提供的所有信息没有一个是多余,都得必须用上。再如“3个男同学看了6本书,2个女同学看了4本书,他们一共看了多少本书?”3个男同学和2个女同学在题中就是多余条件,学生往往看不出,在解题时他们把所有给出的数字都用上。因此,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找出多余条件,根据应用题的问题来寻找隐含的条件解决问题。3、不能从已知的条件中抓住关键问题挖掘新信息,解决问题。导致错误。许多数学问题中包含着潜在的信息,必须要从已知的条件中抓住关键问题挖掘新信息,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果在审题中,思维处于狭窄状态,没有把思维的焦点转移到关键的条件上,要引导学生从

8、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改变这种思维的狭窄状态,挖掘出题目中隐含的信息。例如:小红要从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部分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部分学生在审题过程中,他们的思维狭窄地集中在“先要求出原来长方形的面积”这个问题上,就是想不到要把思维的焦点转移到求“剪下的最大的正方形边长应是原来长方形的宽”上,所以这个问题还不能解决。看来,教师需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改变这种思维的狭窄状态,挖掘出题目中隐含的信息,克服审题中的思维狭窄障碍,提高审题、解题的能力。4.忽略条件或不能根据条件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导致错误。有些应用题中的条件没

9、有具体数字,学生往往忽略这个条件从而把问题解错,如:一年级一道题放学排队,小红前面有5个人,后面有7个人,这一队一共有几个人?批改时我惊奇地发现好多学生都没将小红算进去,因为他们只看见了阿拉伯数字5和7,而似乎忘记了“小红”的存在。有些应用题不能根据条件分析数量关系。例如:“老师带着四位小朋友去游乐园,游乐园的儿童票价是8元,成人票价10元,一共需要多少钱?”这里很多小朋友会直接算48=24(元)就直接解答了,忘了把老师算在内。这里首先应该分析这里的数量关系,要算一共需要多少钱,首先我要知道几个人,当然还要区分成人和儿童票价是不一样的,老师一个人票价是10元,学生三个人的票价要求,再算总票价,

10、这样题目就清晰了,48+10=42(元)就出来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审题,根据题中的条件分析数量关系,进而解决问题。了解了学生中常见的审题心理障碍,我们要有的放矢寻找对策。必须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法和综合法审题,既注意并利用显露的条件,又能够发现与解题密切相关的隐含条件,使条件、问题明朗化。在重视学生审题能力培养的同时,教给学生正确的审题方法,使每个学生养成正确审题的习惯,能有效克服审题心理障碍,减少解题错误。四、由于不理解题目所提供的数学信息中数学术语而引起的解题错误。如对数学术语“时间和时刻”“上升了和上升到”、“番了一番”、“增加了和增加到”、“减少了和减少到”、“提高了和提高到”分不清

11、。如“倍数”问题中“倍”的含义、行程问题中“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等专门词语,学生对这些术语没有正确的理解,就无法解题,进而防碍数量关系的确立。其次,对反映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应用题中。出现的诸如“原计划”“实际生产”“平均工作效率”等专业性术语,也不理解。而引起解题错误。解决问题中的一些数学术语,往往决定着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学生在解决问题是常常因为对此不理解而出现解题错误。例如:“学校科技兴趣小组去年有60人,今年增加到75人。今年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几?学生往往没有理解信息中的“增加到”这个关键术语,而是误为是“增加了75人。于是列式为7560100%。”五、解数学问题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12、,而引起错误。例如:一根木头锯断要2分钟,把这根木头锯成4段,要几分钟?学生出现两种解法:24=8(分钟)2(4-1)=23=6(分钟),我们知道解法是正确的。而出现解法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审题过程中产生心理轻视,忽视了题中至关重要的词句,他们在审题过程中,根本没有仔细去思考“锯成4段”的真正含义,想当然地认为“锯成4段”就是“锯了4次”。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思考,要教学生画出简单的情景图帮助审题,教师自身也要注重认真审题的引导,作出认真审题的示范。读题时读到关键词句还要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使学生在读题时就学会抓住重点句、关键词,并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从而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审题是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环节,是正确解题的基础和先导,也是解题的关键。教师只有重视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对待解题粗心的学生从心理上深层次进行疏导分析,寻找对策,才能得以根治学生粗心的毛病,使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审题方法独立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67A版优质实用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