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9课《世说新语二则》word教案.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69934200 上传时间:2019-01-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9课《世说新语二则》word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9课《世说新语二则》word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9课《世说新语二则》word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9课《世说新语二则》word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9课《世说新语二则》word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9课《世说新语二则》word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9课《世说新语二则》word教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世说新语二则第一课时期行【学习目标】1积累“期”“舍”“否”等常见的文言词语。(重点)2能合理补充故事情节,复述故事,感悟体会“友人”“元方”的性格特点。(重点)3评述人物,辨别是非;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有这么一本书,书的编写者选取社会名流的生活小事随手而记,以德行、言语、政事等分类编排,读这本书中的故事,既可了解古代社会的风气,又能感悟做人的道理,这本书被称为“名士的教科书”,它就是世说新语。今天,我将与大家一同学习书中的一个小故事期行。b5E2RGbCAP二、自主预习1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

2、、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期行选自“方正”一门p1EanqFDPw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喜欢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DXDiTa9E3d2词语积累。(1)古今异义词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相委而去(古义:丢下、抛弃;今义:委屈、委托)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下车引之(古义:牵引、拉;今义:引导)(2)词类活用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名词作动词用)(3)通假字尊君在不(通“否”,读“fu”)3自读课

3、文,借助字典,初步疏通课文,并圈画出不能解决的文言字词。三、合作探究(一)疏通课文,积累字词1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并通过交流解决问题。明确:多媒体显示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字词,见自主预习2。2学生复述课文;对比复述,补出课文省略的部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友)去,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君)不至,(家君)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人)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RTCrpUDGiT(

4、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这是一篇文言小说,文章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写了什么?明确:开端:期行不至,太丘舍去。发展:客问元方,怒骂太丘。高潮:元方聪敏,据理反驳。结局:客惭下车,元方不顾。(三)合作探究,分析形象1友人为什么“怒”?元方是怎样反驳“友人”的?明确:友人认为陈太丘不等他来就走了,是失约的表现。元方反驳抓住两点:一为“不信”,二为“不礼”。2用“这是一个的太丘(友人、元方),因为他”的句式说话。明确:示例一:这是一个没有耐心的太丘,因为他与友人约定同行,友人晚一点来,他径自走了。示例二:这是一个既不守信又无礼貌的友人,因为他不守时,并且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示例三:这是一个态度

5、诚恳又知错勇改的友人,因为他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惭”而且“下车引之”,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5PCzVD7HxA示例四:这是一个落落大方、聪明机灵的元方,因为他面对友人对父亲的责难,据理力争、针锋相对。3元方的“入门不顾”,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说说自己的看法。明确:示例一: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仪,对粗俗的客“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jLBHrnAILg示例二: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拒之于千里之外。示例三:元方只有七岁,他的所作所为体现了他年龄特征,是他坦率的表现。示例四:人非圣

6、贤,孰能无过?并且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一个大人能当面对一个小孩认错,应该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xHAQX74J0X(四)归纳主旨,畅谈启示学习本文,你受到了哪些启示?(提示:谈启示,可以选择的角度有陈元方、友人、陈太丘)明确:示例一: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示例二:友人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知错就改。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示例三:陈太丘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有耐心、言而有信的人。四、板书设计期行人物陈太丘:没有耐心元方:明事理、懂礼仪友人:不守信用、不懂礼貌、知错能改启示:我们做人要有诚信,讲礼仪五、课外拓展请你发挥想象,依期行的情节,假设

7、一个对话情境,猜想友人遇见陈太丘后,两个人分别会说什么呢?示例:友人遇见陈太丘后,友人会说:“哎呀,今天有点急事,来晚了,真是不好意思。你若是多等我一会儿,也许,我就赶上了。”陈太丘说:“老弟,你让我等得好苦啊!我先走一步,你不会怪罪我吧?”LDAYtRyKfE第二课时乘船 【学习目标】1积累“依附”“俱”“遂”等词语的含义。(重点)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分析“华歆”“王朗”的形象。(重点)3体会做人要重诺守信的道理。(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期行的故事,懂得了守时、守信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个故事乘船。二、自主预习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华歆(xn)歆辄难之(zh

8、)以急相弃邪(y)2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王/欲舍/所携人(2)宁可/以急/相弃邪(3)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3积累下面古今异义词。(1)有一人欲依附(古义:搭船同行;今义:依托)(2)幸尚宽,何为不可(古义:肯,同意;今义:可以)(3)后贼追至(古义:作乱的人;今义:偷东西的人)(4)正为此耳(古义:语气助词,罢了;今义:耳朵)4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并翻译全文。三、合作探究(一)疏通课文,积累字词1学生自读,讨论难点,译讲课文,教师巡视。2教师归结重点字词,见自主预习3。(二)整体感知,理解内容乘船一文主要写了几个人物?矛盾的焦点是什么?明确:主要写了华歆与王朗两个

9、人物,矛盾的焦点是:有人想搭船,该不该答应,当贼人追来时,该不该舍弃所携人Zzz6ZB2Ltk(三)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其优劣。明确:有人想搭船,王朗轻率答应,当贼人追来时,他又欲舍所携人,反映了王朗轻诺寡信,考虑问题不全面,而华歆在那人想搭船时,有不纳之意,后在贼人追 至时却救人救到底,反映了华歆考虑问题全面,对自己说的话负责到底的精神。华优王劣。dvzfvkwMI1(四)归纳主旨,畅谈启示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明确: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四、板书设计乘船华歆难之在前后则救助急人之难,始终如一王朗纳之在前后则欲舍轻诺寡信,

10、只为自己五、课外拓展链接下面这则材料,结合本文,说说你对华歆的看法。材料:我国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也提到过华歆这个人,其中写到割席绝交这个故事。华歆素有才名,他和邴原,管宁相处得非常好,当时人称他们三人为一条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后来,发生割席绝交这件事后,管宁很是鄙视华歆,不再与之为友。当时汉代衰微,三国鼎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持朝政大权,于是管宁避居辽东,长达三十多年,终生没有出来做官,不为曹操效力。而华歆却先为孙权效劳,后又归附曹操,在汉献帝和伏皇后密谋杀曹事件败露后,华歆亲自带领五百甲兵从破壁中搜出伏皇后,献给曹操。对华歆这种行为,后人曾作诗讽刺他,诗云:华歆当日逞凶谋,破壁生将母后收。助虐一朝添虎翼,骂名千载笑龙头。rqyn14ZNXI明确:在小说中华歆被描绘成一个没有主张、追求富贵之人,但就华歆在课文乘船中的行为来说,他却是值得赞赏的,这种救人救到底,不因危难而弃之不顾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效仿的。2EmxvxOtOco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