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黄培龙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698342 上传时间:2017-05-10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6.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的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黄培龙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常见的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黄培龙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常见的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黄培龙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常见的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黄培龙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常见的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黄培龙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的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黄培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的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黄培龙(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常见的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 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麻醉科 黄培龙 主要 内 容 1 全麻相关知识 2 椎管内麻醉相关知识 3 局麻相关知识 4 臂丛麻醉简介 全身麻醉 分类 概念 并发症 1.吸入麻醉 2.全静脉麻醉 3.静吸复合麻醉 4.基础麻醉 1.呼吸道梗阻 2.低氧血症 3.低血压 4.高血压 5.心律失常 6.高热、惊厥和抽搐 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 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 全身疼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称为全身麻醉。 吸入麻醉 1.起效快; 2.排出快; 3.对循环和呼吸影响较小,麻醉作用强,恢复迅速,无明显呼吸循

2、环抑制; 4.副作用少,对肝肾功能没有明显的影响; 5.可以不通过有创方式(肌注,静脉注射)给药 1.污染工作环境; 2.必须与氧气合用; 3.必须要有挥发罐和麻醉呼吸机,投资较大; 4.药物均比较昂贵; 5.对于部分镇痛要求较高的手术,显得镇痛不足,对应激反应的抑制不足 全静脉麻醉 1.无环境污染; 2.给药剂量准确,效果确切 3.副作用较少,无肝肾功能损害; 4.相对吸入麻醉药物,有价格低廉的也有昂贵的,可以搭配使用; 5.对循环影响相对较小,镇痛镇静效果明确; 6.可用于术后镇静镇痛的治疗。 1.多数要通过有创方式给药 ; 2.对呼吸影响要比吸入麻醉药物强,易导致呼吸抑制; 3.某些药物

3、,如氯胺酮,可导致术后谵妄; 4.目前多数静脉药物血药浓度无法检测,某些作用时间长的药物如使用不合理可以导致苏醒延迟。 静吸复合麻醉 在全麻的维持中,为了增强麻醉效果,减少每种麻醉药的用量,可同时使用静脉麻醉药和吸入麻醉药,也可辅以 阿片类镇痛药、镇静催眠药和肌松药。 由于 静脉麻醉药 具有起效快和对呼吸道无刺激等特点,故常用于 诱导麻醉 。 吸入麻醉药 具有较易控制麻醉深度和术后易恢复等特点,故常用于 全麻的维持 。 静吸复合麻醉指将静脉麻醉药和吸入麻醉药合用, 以产生并维持全身麻醉的方法。 基础麻醉 基础麻醉是指在病室内预先使病人意识消失的麻醉方法。最初基础麻醉的目的是消除病人的精神创

4、伤,但目前主要是用于不合作小儿的麻醉处理,使之能进一步接受局部麻醉、区域阻滞或全身麻醉。 基础麻醉常用的药物为 氯胺酮 。实施的方式主要为肌肉注射,一般 35 mg/kg肌肉注射,可维持 12分钟 25分钟,且主要用于儿童。能使病人意识较快消失,具备强镇痛作用,但呈现“分离麻醉”现象,即意识与感觉暂时分离的一种状态。 静吸复合麻醉过程 麻醉诱导 气管插管 麻醉维持 静吸复合 麻醉诱导 诱导前先以面罩吸入纯氧 2 3分钟,增加氧储备并排出肺及组织内的氮气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静脉麻醉药从静脉缓慢注入并严密监测病人的意识、循环和呼吸的变化。 待病人神志消失后再注入肌松药 应用麻醉面罩进行人工呼吸,

5、然后进行气管内插管。 麻醉诱导时用药 静滴 (虹吸) 长托宁 抑制腺体分泌 枢丹( 昂丹司琼 ) 止吐作用 芬太尼 镇痛 力月西 镇静、催眠、遗忘 丙泊酚(牛奶) 镇静催眠作用 罗库溴铵 气管插管时起到肌松作用 推注 插管前推注 艾司洛尔 具有减缓静息和运动心率,降低血压,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 压宁定(乌拉地尔) 降压 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 :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称为气管插管,这一技术能为气道通畅、通气供氧、 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条件。 方法学分类: (一) 经口或经鼻插管法 (二)明视或盲探插管法 三种气管内导管 普通气管内导管 使用全麻包内物品。适用于普通全

6、麻手术 弹簧管 需要牙垫及胶布固定。适用于脑外手术、俯卧位手术、甲状腺及机器人手术 适应症 : 1.肺脏手术:肺化脓症、支气管扩张、肺大泡症、肺结核等,有防止呼吸道阻塞、防止感染物质向健侧播散的优点。 2.支气管胸膜瘘手术:不致因氧气和麻醉气体自瘘孔逸出,而造成无法加深麻醉的问题。 3.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大量咯血、咳痰病人的急症手术:借以保证呼吸道通畅。 4.其它胸腔内手术 :机器人下胸腺切除和肺叶切除术。 禁忌症 :对气道内存在沿双腔导管通路上有任何病变(如气道狭窄、肿瘤、气管支气管断裂等),或气道外存在压迫(如纵隔肿瘤、主动脉弓动脉瘤)时,均禁忌使用双腔导管。 双腔导管 气管插管方法与步

7、骤 (以经口腔插管为例) (一)插管前物品准备 1、弯型喉镜(必须随时保证亮灯) 2、气管导管(检查套囊是否完好) 3、导引钢丝(管芯距导管开口 1cm) 4、 10ml注射器(用于套囊充气) 5、消毒的液体石蜡(润滑导管壁) 6、牙垫与胶布(用于外固定导管) 7、吸引装置及吸痰管(随时可启动) 8、带活瓣的复苏球囊 (须连接好氧气 ) 9、听诊器(用于检查气管插管位置) 10、操作人员戴帽子口罩(首先戴好) (二)摆放体位与开放气道 1.摆放体位 去枕平卧位,术者站于病人头顶部,两脚一前一后蹲弓步,身体尽量往下沉,视线与喉轴线平行。 2.开放气道 双手托病人双下颌,打开口腔检查并清除口腔内异

8、物,插管全程应始终保持病人头后仰,显露喉结。 (三)在解剖标志引导下用喉镜暴露声门裂 1.保护好口唇牙齿; 2.喉镜置入口腔; 3.以解剖标志为引导深入喉镜; 4.上提喉镜暴露声门裂 (四)直视下插管并调整深度 1.直视下插入气管导管 右手以握毛笔手式持气管导管,斜口端朝左对准声门裂,沿着喉镜的镜片凹槽在明视下送入导管;轻柔旋转导管,使其顺利地一次通过声门裂进入气管内。 2.拨出管芯后再前进到位 待导管通过声门裂 1cm后,拨出管芯再前进。准确的插管深度为:成人再送入 5cm(小孩23cm),即声门裂下 3-5cm。 (五)确定导管是否在气管内 挤压复苏球囊,观察两侧胸廓是否均匀抬起,同时听诊

9、双肺呼吸音均匀一致,而上腹部无气过水声。 (六)确定后妥善固定导管 1.内固定 往套囊内充气 510ml左右,具体充气量可观察小气囊的张力; 2.外固定 弹簧管用两条胶布十字交叉,将导管固定于病人面颊部;第一条胶布应把导管与牙垫分开缠绕一圈后,再将两者捆绑在一起。 普通气管内导管用 “ 猪嘴 ” 固定。 (七)保持呼吸道畅通 1.连接好呼吸机 2.随时吸痰、湿化和护理, 始终保持人工气道畅通 全麻的维持用药 吸入药 我科常用七氟烷、异氟烷 静脉用药 1.丙泊酚(牛奶) 通过持续输注或重复单次注射给予丙泊酚都能够较好的达到维持麻醉所需要的浓度。 2.肌松药(罗库溴铵、顺式阿曲库铵等) 用于全麻维

10、持期的肌松。 3.右旋美托咪定 (右美 ) 镇痛镇静作用。可减少阿片类用药,减少吸入,苏醒快,恢复期病人不易躁动,更好的耐受气管导管。 全麻时护理配合注意事项 (易忽略的) 首先建立静脉通路 一般选择上肢静脉,至少连接两个三通接头,有利于静脉给药。 准备好负压吸引装置 防止困难插管时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引起窒息。 约束固定四肢 防止诱导时静脉注射肌松药后肢体的移动与损伤。 椎管内麻醉 T I T L E 定义 :将局麻药选择性地注入椎管内的某一腔隙,使部分 脊神经 的传导功能发生可逆性阻滞的麻醉方法,称椎管内麻醉。 分类 : 1.联合腰麻 最常用。 2.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简称腰麻。 3.单纯

11、硬膜外麻醉 通常辅助全麻使用。 适应症 :下腹部、下肢、会阴及肛门手术 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 定义 :将局麻药注入 蛛网膜下腔 ,作用于脊神经根, 阻滞部分脊神经传导的麻醉方法,简称腰麻。 作用 :引起痛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麻痹,获得良好的肌肉松弛和手 术区无痛。 适用手术 :短小手术( 1.5h左右),不置管,也称为 单次 。 因我科没有专门的腰麻包,故使用联合腰麻包。 单纯用蛛网膜下腔麻醉的缺点(并发症) (1)腰麻休克: 麻醉剂注入蛛网膜下腔后,在药液作用范围内,交感神经被阻滞,因之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心排血量减低,导致血压下降,脉搏减慢,并有时出现恶心、呕吐等缺氧征象。 (2)呼吸

12、抑制: 麻醉平面过高,常致肋间肌麻痹,呼吸运动受抑制。 (3)恶心呕吐: 多发生于低血压及麻醉平面过高时,因脑缺氧所致。 (4)麻醉后头痛 ,为脊椎麻醉常见的并发症。一般认为系脑脊液压力降低引起,多发生于麻醉后 24小时。 (5)术后尿潴留: 肛门会阴部手术较多见。 硬膜外麻醉 作用原理 :硬膜外腔是一环绕脊髓和蛛网膜下腔的扁圆形狭长间隙,与颅腔不通,腔内丰富的静脉丛。因静脉丛血管壁薄,药物能被迅速吸收。 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后,以穿刺点为中心向上下左右扩散,药液扩散至椎间孔,因该处神经根的鞘膜较薄,易被麻药穿透而使神经根麻痹。 缺点 :单纯用起效慢、阻滞不全,镇痛不完全 优点 :可置管,随手术

13、时间长短术中追加局麻药。 全麻 +硬膜外麻醉 优点 : 1.可减少全麻用药 2.术后苏醒快 3.硬膜外阻滞的扩血管作用可减轻交感神经反应 4.硬膜外镇痛比静脉镇痛更完善 5.术后可促进肠蠕动 这种麻醉方式在普外科手术中已经普及。 注意 :硬膜外麻醉用药与联合腰麻不同,只需要 NS、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等 ,不需要 10%GS。 联合腰麻 椎管内麻醉解剖 (由外到内) 皮肤 皮下 韧带 硬膜外腔 硬脊膜 蛛网膜下腔 原理 :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膜外阻滞的联合,取长补 短 。 定位 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而选择腰椎间隙,一般选择腰 2、 3或腰 3、 4之间进针。 联合腰麻麻醉过程 1

14、、体位及定位(似虾米状) 2.消毒及铺无菌洞巾 3.抽取麻醉用药 生理盐水 利多卡因 10%葡萄糖 布比卡因 4.穿刺步骤 ( 1)利多卡因局 部浸润麻醉 ( 2)粗针头破皮 ( 3)腰麻针刺入硬膜外腔 ( 4)腰麻针刺破硬脊膜,见脑脊液流出 ( 5)蛛网膜下腔注入腰麻药物 ( 10%葡萄糖、 0.75%布比卡因) ( 6)硬脊膜外腔内插入导管(置管) ( 7)导管的固定 术中,硬膜外导管中追加麻药(利多卡因) ( 8)调整麻醉平面 麻醉穿刺完毕后应立即使患者仰卧,调整手术床,在较短的时间使麻醉平面控制在手术所需的范围。 待麻醉平面固定后摆放手术体位。 比重问题: 重比重(常用) 0.75%布比卡因 +10%GS 轻比重(有时用) 0.75%布比卡因 +灭菌注射用水 比较:轻比重腰麻的稳定性较差,主要表现在最高镇痛平面不稳定及镇痛不全,易发生骶神经阻滞不全。 重比重腰麻持续时间比轻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医师/药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