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梁启超-七年级语文下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826467 上传时间:2019-01-15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苦与最乐》-梁启超-七年级语文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最苦与最乐》-梁启超-七年级语文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最苦与最乐》-梁启超-七年级语文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最苦与最乐》-梁启超-七年级语文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最苦与最乐》-梁启超-七年级语文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苦与最乐》-梁启超-七年级语文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苦与最乐》-梁启超-七年级语文下册(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苦 与 最乐 作者:梁启超,先哲教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 -伏尔泰,教学目标,1、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 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文章流畅凝练的语言 3、了解本文严密论证的方法。 4、引导树立责任感。,梁启超(18731929年) 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 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1889年中举人。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作者简介,2019/1/15,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每个人应如何面对“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西方哲学信奉“智者

2、无忧”,而孟子却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张潮也说“人莫乐于闲”,而居里夫人却说“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而范仲淹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接下来,让我们与梁启超先生一起探讨最苦与最乐:,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

3、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一、课题释疑理内容,最苦与最乐,乐从苦中来,苦与乐,苦与乐的典型情况,写苦与乐的关系,题目太宽泛,最苦,最乐,未尽责任,尽了责任,依据,依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真诚与虚伪,勇敢和怯懦,最苦与最乐,失意: 如释重负: 莫若:,契约( ) 揽( ) 悲天悯人( ),q,ln,mn,不得志。,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不如。,注音:,解释词语:,二、字词检测,契( )约 揽( ) 悲天悯( )人,q,ln,mn,注音,解释词语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

4、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不得志,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失意,悲天悯人,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根据所给的解释填出相应的词语,用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填空。,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整体感知,未尽责任,尽责任,人生当 _, 而不能 _。,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勇于承担责任,逃避责任,最苦,最乐,第1、2段,第3段,第4、5段

5、写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这两段。,进一步论述了人应该勇于承担责任,不能逃避责任。,全文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 痛苦。 (分论点1) 第二部分(3):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分论点2) 第三部分(4、5):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而不能逃 避责任。(结论),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文章结构,最苦与最乐,最苦:未尽责任最苦(分论点),最乐:尽了责任最乐(分论点),人应该勇于承担责任,不能逃避责任,(深化中心论点,道出写作目的),二、文本解读触心灵,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走进作者的思想,走进作者的情感,找准一处,细细品味,看是否能读出自己的影子,分享自己的

6、经历和感受。,三、写法探究析特点,请大家再挖掘一下课文,找一找你最喜欢的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看能不能从写作上分析一下,作者是怎样写的?,设问,反问,2、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把道理讲透彻。,引用古语、俗语、名人语录来讲道理,就叫做道理论证。,举了圣贤豪杰、仁人志士苦终生都在负责任的例子论证人生应勇于负责任。(举例论证),从文题我们感受到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3、语言:,非常形象;,非常准确;,口语化,亲切,易于读者接受。,1、修辞方法:, 什么事最快乐呢?(用原文语句回答) 用文中语句概括第4自然段的内容。 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

7、一件乐事。,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2.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负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为人生最大快乐。 或 “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1.在课文中找出表明作者苦乐观的原句。,“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 了的责任。”,或 “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 算是人 生第一件乐事。”,三、问题探究,2019/1/15,2.结合以上论据的类型,你认为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事实论证)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第3自然段),引用论证。,2019/1/15,用文中相关语句填空: 对人的责任: 对

8、事的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 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正),(反),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原因,用文中语句概括第4自然段的内容。 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9、内涵相符的一句:,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思考问题,在课文中找出表明作者苦乐观的原句。 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 据两种,请从文中找出相应例子。 结合以上论据的类型,你认为本文主要 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是什么?,“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 一种未了的责任。”,或 “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 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负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为 人生最大快乐。,或 “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 据两种,请从文中找出相应例子。,事实论据:“答应人做一件事没

10、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 道理论据:古语说得好, “如释重负; 俗语亦说, “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所以说, “无入而不自得” 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你是怎样看待责任的呢?,中央电视台对抗“非典”战士钟南山等人的采访。当记者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非典”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因受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

11、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第二课时,最苦 与最乐,研读课文,(一)谈 苦,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在作者笔下, 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知足 , 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 安分 ,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达观 。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责任 。,2、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因为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3、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4、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 (1)对人的责任: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2)对事的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

12、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3)对自己的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二)论乐,论 乐,1、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呢?请找出来,并讲讲它们的含义和作用。,(1)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含义: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2)古语如释重负 含义:本来担心或害怕的紧张心情得到了缓解。 (3)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含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作用:形象生动地说明尽了责任之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快乐自由的境界。,2、作者认为这种乐的决定权在谁呢?

13、结合文中语言谈谈你的理解。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三)担责任,担责任,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的含义以及要说明什么。 (1) 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含义:君子一生担心对社会国家所负的责任没有做好,因而终身都处于忧虑之中,但不会有一朝一夕对个人的遭遇的激愤。,(2) 曾子任重而道远 (3)曾子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含义:一直走到死的时候才放得下,不也是很远了吗?,引用名言的作用: 证明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从而得出了“人生当勇于承担负责”的结论。,拓展延伸: 1、请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2、 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

14、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阅读下面材料,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对人生的看法,说说作为学生应尽到什么责任。 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 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 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鲁迅先生说过:“在人生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的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乐。”英国文学家狄更斯也说过:“人能尽自己的责任,就可以感觉到好像吃梨喝蜜似的,把人生这杯苦酒的滋味给抵消了。”我们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我们也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让我们铭记责任,因为“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四、你说我说

15、明责任 梁启超是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中国文坛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中国近代文学的新局面。他被誉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在他五十七年的人生历程中,承担着民族、国家、社会的责任,可以说经受着苦难,也享受着快乐!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责任究竟有些什么呢?,1、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和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 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赏析语言,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好处:,2、本文

16、还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好处:大量的排比,使文章流畅,气势磅礴;设问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反问使语气更强烈,增强语言的说服力。,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 等。,对 人 的 责任: 对 事 的 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3、阅读下面几则材料,谈谈对人生的看法。,例如: 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 您可以展现笑容。 看法:您虽不能逃避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a、做一事,专一事。每事勤,事事成。 b、对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