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荷生伤寒论难解篇章厥阴篇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739622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9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姚荷生伤寒论难解篇章厥阴篇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姚荷生伤寒论难解篇章厥阴篇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姚荷生伤寒论难解篇章厥阴篇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姚荷生伤寒论难解篇章厥阴篇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姚荷生伤寒论难解篇章厥阴篇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姚荷生伤寒论难解篇章厥阴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春第期江西中医学院 学报 年 学术裸讨 伤寒论的难解篇章一厥阴篇 姚荷生 提要 本丈首先分析了厥阴的生理 、 病理接 着指出 , 厥阴提纲正文 , 只是风 淫 于内 , 寒 热虚 实夹杂为主的病理 反映进而就厥阴病厥 、 热 、 下利三症状 , 从病机 、 分 类 、 鉴别诊断 、 预后判断等方面作了扼要 说明然后按舒驰远病机分类大意 , 时全篇原 文所载各病变的证治 , 一 一预以提纲竿领的归 纳讨论 , 从而体现了伤寒论 厥阴篇 的理论指 导意义和 临床实用价值 主巨词伤寒论厥阴篇中医名词 伤寒论为目前中医必修的医学经典之 一 , 因为它是以六经 、 六气 结合八纲作为疾病 分类方法 ,

2、 距离实验医学的术语较远 , 尤其是 厥阴一经 , 乃 阴阳寒热错杂之经发病转归 , 都好像有些变化莫测 , 以致读者对厥阴篇的内 容 , 多少感到难于理解 , 加之有人说它是 “ 千 古疑案 ” 。 更令后学者畏难却步 , 不得不急就 个人的有限知识 , 先将几个有关问题 , 稍加说 明 , 而后将厥阴篇 原文所记载各种病变的 证治 , 按舒驰远以病机分类大意 , 提纲挚领逐 一分别归纳无遗 , 以显示 它完全可以实际应用 于临床 , 看能对读者起到一些帮助否 几 个有关的问题 问题约有三个 , 一是与厥阴有关的生理 、 病理 , 二是提纲问题 , 三是厥 、 热 、 下 利三大 症状的问题

3、 关于生理病理厥阴之 厥 ” 在 此处有 “ 尽 ”“ 极 ” 的含又 , 故经称 “ 厥阴为 两 阴交尽 ” , 阴极则阳生 , 故接着又有 “ 厥阴 为两阴交尽一阳初生 ” 的说法厥阴居六经之 末 , 六经 中唯厥阴最深 , 故三 阴为里 , 而厥阴 又为里中之里 , 当其由里达表少阳与厥阴相 表里 , 由阴出阳之时阴阳摩荡 , 风气以 生 , 论 中六经旺时 , 厥阴 “ 从丑至卯上 ” 少阳 从寅至辰上 ” 两相交错衔接 , 正 当鸡鸣 平旦之中 , 阴极 阳生 , 曙 色曦微 , 晨风习 习 , 即其一证 。 厥阴在机体上统属于手 、 足厥阴两种 经 脉 , 而手 、 足厥阴又分别内

4、属心包与肝两种脏 器脏器的气质本来各不相同一一心包在五行 为火 , 在六气为热肝在五行为木 , 在六气为 风不过它们相互之间有强弱从 化 的问题存 在心包附属于心 , 仅得离火之余气肝则得 震卦之全而独主风木 , 换 言之 , 即得 风气 之 全 , 是心包之气质较弱 , 肝之气质偏强 , 强者 司令 , 弱者从化 , 自然形成 两经一气一一厥阴 之上风气治主之于此可见 , 六经尽管建 立在十二经脉 的基础之上 , 而又并不完全等于 经脉良以十二经脉以形质言 , 六经则以气化 言 , 形质来源于气化 , 经脉仍当从属于经气也 以上均为厥阴的生理常态 , 病则阴阳出入 之机不畅 , 交错相争 ,

5、 风木之生于 水而 生 火 者 , 亦一转而为挟寒挟热妄动 , 何况厥阴为多 血少气之经 , 病指虚寒言则气之少者必将 更少 , 而血之多者亦将一转而为不足 , 于是风 邪始得乘虚 直入至深之地 , 善行数 变 , 错杂难 分本篇脉证 , 也不过仅就厥阴病在 寒邪 直 中 、 传变的过程 当中所出现的应 有证征的大慨 而已 。 关于提纲六经各有提纲 , 历代 江西 中医学院学报 卷 注家对提纲的定义与 作用 , 则似未明 白肯定 。 愚意以为所谓 “ 六经提纲者 , 乃用以提示才经 主气及其所主为表为里 , 为虚为实所 出现的主 要症状的纲要 ”, 以故 “ 六经各有提纲 ” 这句 话 , 有

6、时可以换言为 “ 六经各有主证 ”, 并非 统括本经所有病变 的总纲 。忆昔学 医过程 , 师长 曾以 六经各有主证试详其义分为题 , 笔者也 曾觉提纲太简 , 竟罗列太阳之麻 、 桂 、 五菩 , 阳明之 白虎 、 承气等证以对 , 结果受 到 “ 认题差 ” 的批评 。 后经反 复研讨 , 始悟 当时 也不免为陈注 “ 总纲 ” 两字所误 , 兹 就厥 阴提 纲稍加 申述 厥阴提纲中的 “ 消渴 , 气 上撞心 , 心中疼 热 , 饥而不欲食 , 食则吐蜕 ”, 乃虚风内动 的 主 证 “ 下之利不止 ”, 乃误 治后的转变症 状 , 与太 阴提纲 “ 若下之 , 必胸下 结鞭 ” 同出

7、一辙 , 严格说来 , 都不能算做提纲正文 。 其它 如痉 、 厥等证 , 本来是厥阴 的应有主证之一 , 则又 因其为出现于体表经脉的症状 , 与厥阴虚 风内动出现于体内的主证不符 , 故未列 入提纲 之内 。 因此 更可反证所谓 “ 提纲乃用以提示 本经之主气 , 及其所主为表为里 , 为虚为实出 现的主要症状 ” 。 这句话 , 似有其一定的 依 据 。 提纲不能 包括所有症状 , 当然也 是很自然 的道理 , 不 过正 因为提纲不是总纲 , 不能概括 各经的所有症状 , 那末学习伤寒 论 的 时 候 , 就 决不 能为提 纲所局 限 , 否则不但各经 的 变证不会完全明白就是各经应有

8、的主证也会只 知其一不知其二 有人因为提纲有 “ 食则 吐鱿 ”, 鱿厥 也有 “ 当自吐鱿 ” 而主 治蜕厥之乌梅丸 , 又公认它 是适 用于提纲主证的主方 。 于 是认为厥阴提纲 的原文只 是蚊厥 的提纲 , 而非厥阴主 证 的提 纲 。 其实厥 阴提纲主证 , 都是以风淫于 内 , 寒 热虚实夹杂相兼为其主要 因素 口 蜕虫生殖 , 虽 与风邪有关 , 但蚊而 致厥 , 则已倒果为因 。 所 以前者 之吐鱿提 纲中的吐蜕乃 由于饥不欲 食 , 勉 强进食才引起呕吐 , 有蛛虫者 , 自然随 吐而出后 者之吐蚊蚊豚病的吐蜕则完全 由于鱿上入隔 , 必欲吐出而后快 。 吐之不 出 , 或出之

9、未尽 , 往往 导致腹 中剧 烈作痛 , 大 汗淋 漓 , 通身厥冷 。 可见吐蚊虽同 , 但前者蜕因吐 而自出后者则吐由蚊所产生 , 其吐势之缓急 轻重的程度 , 相差甚远何况提纲证现 , 未必 都有蚝虫 。鱿厥 发时 , 亦未必都悉具提纲主证 节之所以提 出妩厥者 , 第一因为它是 厥阴应有病变之一第二因为它的 “ 静而复时 烦 ” 一证足与藏厥的 “ 躁无暂安时 ”一证 作出鲜 明 的鉴别 , 决不是说它为厥阴必然 出现的 主 证 , 因而也就决不能用它代替提纲 。 其所以两者使用乌梅丸都能同样可以取效 者 , 当然主要 是两者 致病 因素一一厥阴之主证 由于风 , 鱿之繁殖亦系于风 。

10、 乌梅丸以乌梅为 君 , 酸能息风 的关系其次则前者得力于温凉 攻补之兼施后者得力于柯 氏所谓 “ 鱿得酸则 静 , 得辛则伏 , 得苦则下 ” 也 况且乌梅丸之应用非常广泛 , 并不限于鱿 厥 , 无论其为疟 、 为痢 、 为厥阴头 痛 、 为肝胃 不和 , 甚至为妇科血崩 等等 , 只要诊断 其病属厥阴寒热错杂 , 出现提纲内的主证 , 即 可以此方取到相当效应 。 如果现证不符 , 诊断 错误 , 勉强使用 , 效果不显 。 可见提纲内所列症状 , 实为厥阴风淫 一于 内 , 阴阳错杂的主要信息医者必须掌握出现 这种信息的规律 , 才可运用乌梅丸这一主方 , 达到异病 同治的效果这正是祖

11、国医学辨证论 治的特点 , 舍此而一珠追求一病一方 , 那就违 背了辨证论治的基本精 神 , 对医学科技现代化 贡献是不会很大的 , 以此也益知提纲内容之不 可主观取代 。 关于厥 、 热 、 下利 伤寒论 厥阴篇之所以有些难于理解 , 除病因复杂 , 病 变难测外 , 其中厥热交替 、 “ 厥几日 , 热又 几 日 ” 的定状 临床上比较少见 , 也不失为原因之 一 。 前贤有人主 张 旧 ” 字 改 为 “ 时 伙 字 , 笔者学医之初亦觉合 理后 于年避难 宁都 , 竟得见居停主人李 氏女一例 , 年约 十 一二 岁 , 忽患此病 , 其现证确属厥几 日 , 热几 日 , 复厥 、 热几

12、日 , 厥则 昏睡 , 不食 、 不饥 、 不言 、 不动热则狂热烦扰 , 自呼头痛 。 我以乌 梅丸 与羚角钩丹合牛黄丸交替使 用 , 结果厥 热虽解 , 却于腿部发一疖毒 , 始得告痊临 床五十年 , 仅见一例 , 也就未免太 少 , 以致读 期 姚荷生伤寒论的难解篇章一厥阴篇 者 因其少而疑其误 , 甚 至将厥阴全篇有关厥与 热的记载 , 大都视同厥热交 替 , 而不愿多加研 求其实该篇原文 , 记载厥与热者共节 , 其 中属于厥热交替者 只占节 , 其余都属 厥热并 发与独发的性质并且 节之中 , 绝大多数只 是反复阐述其日数多寡与转归 , 其 独立论点 , 可用其 中的节 的语言为张

13、本 , 概括为下面 几句话 “ 先厥后热 , 多为寒厥先热后厥 , 多为热厥厥多热 少为病进 , 热多厥 少 为病退 , 厥热相应 , 其病欲愈 。 ” 至于 “ 厥深热深 、 厥 微热微 ” 两 语 , 则包括 “ 欧热并发 ” 在 内 , 厥 热交替虽极少见 , 而厥热并发与独发则在临床 上数见不鲜 , 夫复何疑 。 还有一点需加说明厥在 此处指 的是症 状 , 如厥冷寒 、 厥热 、 昏厥之类 有的时 候则用它作为疾病分类 , 如寒厥 、 热厥厥 冷寒 、 厥热 , 指手足包括指的冰冷 、 灼热有时也指通身 , 如节的肤 冷 , 节的 “ 里寒外热手足厥 热除陈注商 务印书馆铅印本外 ,

14、 它本多作冷 , 身反 不恶寒 ” 昏敞则指碎然 昏倒不 省人事 。 本 篇之所谓 厥” , 绝大多数都为手足厥冷其 次才是手足厥热与通身厥冷 、 厥热 。 昏厥则好 象不在其内 , 不 过鱿厥有时也可 出现昏倒 , 似 不能因其少 见而摒弃不谈 。 好在无论厥 冷 、 厥 热 、 昏厥 , 它们的发病机理都不外邪气包括 寒邪热邪阻扰与正气偏虚 , 以致使阴阳气不 相顺接 , 所以节首先一般地指出 “ 凡厥 者 , 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 ”, 而后有所侧重 地指 出 “ 厥者手足逆冷是也 ” 不 顺 即便是 逆石所以 屯 “ 厥 , 在 此处应 该从 “ 逆 ” 的含义来 加 以体会 。 一

15、下利通称泄 泻有时包括下痢 , 可出现 于各种疾 病 , 尽管它是极普通的症状 , 其性质 却有时大不相 同 即以厥阴病篇的下利而论 , 大 的类别就可分为三种里寒下利里热下 利 以及寒热夹杂而下利 。 寒热夹杂而 下 利 者 , 其中又有偏寒偏热的不同偏 里 寒 者最 多 , 甚者可至下 利清谷偏 里 热者次之 , 甚者 可便脓血 。 此外还有协热利 , 乃挟 表 热 而下 利 , 一 多出现于三阳三阴主里 , 表 证较 少 , 协 热利当然也就较少好在 一协热 利 的鉴别特点 , 往往伴 随表证同时出现 , 还是有迹可寻的例 如本篇节的 “ 下利身有微热 必郁冒 , 汗出而解 ” 节的 “

16、 下 利 寸脉反浮数 ”, 即属明显例证 。 相反 , 里寒 、 里热 的下利 , 正因为条文较 多 , 有的条文 的属性 , 却需多加考虑 , 例如 节的 “ 热利下重者 , 白头 翁汤主之 ” 节的 “ 下利渴欲饮水者 , 以有热故也 ” 节 的 “ 下利寸脉反浮数必清脓血 ” 。 其中 口渴 、 脉数无疑是热利伴随出现的鸟爵症状 , 并且必需 针对地加以治疗 , 但节却 说 “ 下 利脉数而渴者 , 今 自愈 ” , 难道 热利可以不需 要治疗而应该待其 自愈么如果援 引论 中 “ 服汤 已渴者 , 此寒去欲解 也 ” 节 , “ 少 阴 下 利脉 紧反 去为欲解 ” 节的成例把节 “ 下利脉数 今 自愈 , 设复紧为未解 ” , 来证明节的 脉数 是 由脉紧转来 , 因而说紧为寒脉 , 紧而转数 , 是应该是寒去欲解的道理 。 照这样的解释 , 难 道篇中下利欲解的所有条文 , 都只 适 用于寒 利 , 热利不在其中更重要的是 , 难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