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捏脊疗法康复科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9738515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72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捏脊疗法康复科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儿捏脊疗法康复科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儿捏脊疗法康复科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儿捏脊疗法康复科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儿捏脊疗法康复科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捏脊疗法康复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捏脊疗法康复科(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儿捏脊疗法,概述 基本内容 捏脊疗法的机理 操作步骤与方法 适应症、禁忌症 注意事项,概述,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因其有简便安全有效,无药剂之苦,无针石之痛,易为人所接受的特点,适宜在临床上推广。今天向大家介绍小儿捏脊疗法的一些情况。,基本内容,捏脊的部位为位于脊柱的督脉及其两侧旁开1.5寸分布的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它统摄一身真元,总督一身阳气。两侧的膀胱经为脏腑背俞穴所在,通过捏脊来调整阴阳平衡、疏通气血、调整脏腑功能,尤以调整脾胃的功能为显著。,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 卷一 治卒腹痛

2、方第九曰“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这是目前见诸文献的对捏脊疗法最早记录。经后世医家不断的临床实践,逐渐发展成为捏脊疗法。,捏脊疗法的机理,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通过经络系统在组织机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存在着统一完整的联系,捏脊疗法以手法刺激体表特定部位及穴位激发和引导经络系统,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达到治疗目的。 现代研究表明捏脊疗法可以刺激人体脊柱两侧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通过复杂的神经体液因素,提高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并整体的、双向调节内脏活动,从而防治多种疾病。并且近年来的实验观察证实,捏脊能提高患儿的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血清淀

3、粉酶指数,加强小肠的吸收功能。,捏法 一种是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 另一种是双手小指、无名指、中指握半拳状,食指半曲,拇指伸直,拇指指腹对准食指第二指关节桡侧部,两指保持一定的间距,拇指在前,食指在后。将皮肤捏起来,右手食指紧贴左手食指指甲,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 上述两种方法可根据术者的习惯和使用方便而选用。,捏起皮肤的厚度在0.5-1左右比较合适,捏的厚了、紧了患儿会感到疼痛,捏的薄了、松了,不但捏不起来,而且影响效果。 疾病有虚实,手法有补泻。一般是拿捏得

4、皮肤薄,指力轻,推捻的速度慢,提放的次数少,遍数由少逐渐增多为补;反之拿捏得皮肤厚,指力重,推捻的速度快,提放的次数多,遍数由多逐渐减少为泻。,适应症,捏脊的治疗范围很广,适应症很多。但以治疗小儿疳积、积滞、厌食、腹泻、呕吐、便秘、感冒夹食效果最好。此外,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 积滞 乳积重提胃俞、脾俞;食积重提大肠俞、胃俞、脾俞; 小儿疳积重提脾俞、大椎; 腹泻重提大肠俞、胃俞、脾俞; 呕吐重提胃俞、脾俞,其中热吐重提心俞、脾俞、大椎; 便秘重提大肠俞、胃俞; 感冒夹食重提大肠俞、脾俞、大椎。,禁忌症,背部皮肤破损、红肿、水肿、炎症感染、开放性损伤者可加重损伤; 紫癜、出血性疾病者,手

5、法可引起局部出血; 严重心脏病者;高热惊厥者;严重肾脏病者,以防发生意外; 急腹症需要手术者; 完全无法配合治疗者。,注意事项,1、时段 捏脊最好在宝宝早上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空腹时进行,疗效较好,宝宝的配合度也较高。饭后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2小时后再进行。捏脊后半小时才能喂奶或食物。 2、饮食禁忌 治疗期间禁食醋,芸豆,螃蟹,乳母禁食螃蟹 3、温度 捏脊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捏脊者的指甲要修整光滑,以免划伤宝宝的细嫩皮肤。捏脊者的手部要先暖一暖,不要用冰凉的手给宝宝进行捏脊,以免宝宝受到刺激无法平趴,或者让宝宝受冻生病。,4、时间 每次捏脊的时间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以免宝宝身体裸露时间过长,导致着凉感冒。捏脊时间过长的话疗效也没有那么好。 5、手法 (1)开始做时捏脊的手法宜轻柔、敏捷,用力及速度要均等,以后逐渐加重,使小儿慢慢适应。(2)要捏捻,不可拧转。(3)捻动推进时,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捏脊中途最好不要停止。,6、年龄 捏脊疗法适于半岁以上到7岁左右的宝宝。婴儿必须在会翻身自行俯卧时才可以给予捏脊疗法,若婴儿太小,就强行将其行俯卧位,可能造成婴儿不必要的扭伤,甚至在捏脊过程中出现窒息。又因年龄过小的宝宝皮肤娇嫩,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肤破损;年龄过大则因为背肌较厚,不易提起,穴位点按不到位而影响疗效。,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