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及其哲学基础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69714111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及其哲学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社会工作及其哲学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社会工作及其哲学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社会工作及其哲学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社会工作及其哲学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及其哲学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及其哲学基础(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工作及其哲学基础,甘肃政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张 姝 2012-8-7,社会工作是世界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产物,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国家。它既是一门科学和一种专业方法,又是一项有效的社会制度安排。 其工作领域广泛涉及学校、医院、社区、司法部门以及各种社会弱势群体、边缘群体和问题人群。其本质功能在于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和维护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提升个人、家庭和社区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学习内容: 第一部分 社会工作概述 第二部分 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与价值观体系,第一部分 社会工作概述,学习提示: 本部分是对社会工作一个基本性的介绍,主要内容是社会工作的性质

2、,社会工作的对象与领域、社会工作的功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等。,教学重点: 社会工作的本质及其特征是什么。,教学难点: 如何把握社会工作的实务属性,对社会工作的多重理解。,第一部分 社会工作概述,(一)名称问题: 社会工作一词,是由英文social work直接翻译而来。,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各国称谓不一: 社会工作(Social work)。1920年,AASW(澳洲社会工作者协会) 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 1956年,NASW(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 社会服务(Social service)。1958年,巴雷特(Harriett M. Bartlett) 社会福利服务(S

3、ocial welfare service)。 1973年,NASW 社会安全(Social security) 。1982年,NASW,(二)社会工作的定义 对于社会工作的定义,常因学者所持的观点不一而有不同的界说。 1、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的活动 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活动。用以协助个人、小组社区去强化或恢复能力,以发挥其社会功能,并创造有助于达成其目标的社会条件。 -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 NASW )在社会服务人力标准(Standards for Social Service Manpower)的文献中定义,这个定义,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的活动(a profes s ionalactivi

4、ty),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必须受过专业训练,能够通过必要的活动,有效协助个人、小组或社区,达成其预期的目标。,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过程 科学的慈善事业发展时期:1920年以前 评估和介入概念的发展时期:1921-1930 人在情境中和助人概念发展时期1931-1945 社会工作关系概念的发展时期:1945-1960 通用的实践模式:1961-1975 社会工作实践的核心概念形成:1976年到现在 概念:人在情境中、关系、过程、评估、介入,通用的社会工作实践模式 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2、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过程 社会工作系由社会工作者协助人们认清(define)困难和问题;寻找(fin

5、d)解决问题的途径,改善(manipulate)生活环境,改变(change)行为、态度及动机,并促进(develop)生活能力与潜能之发挥。 -李增禄主编社会工作概论台湾,这个定义, 强调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过程( ahelpin gprocess),社会工作者协助其服务对象经由认清问题、寻找方法、改善环境、改变行为、增强能力等过程,逐步解决其所遭遇的困难或问题。,3、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方法 一个新兴的专业已臻成熟,它是社会工作。曾被以为是手提篮子对穷人的协助,现在已是一种有训练,有科学的方法与艺术的行事风格,以针对社会问题采取处遇的行动。 -纽约时报(New YorkTime)社论,这个

6、定义, 表明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方法(ahelpin gmethod),透过训练有素的社会工作者,以个案、小组及社区工作等方法,协助人们适当地处理个人、小组、社区的问题。,4、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的学科 社会工作是一门技术性的学科,专门利用科学方法调整人际关系,讲求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格的充分发展。 -何国良所撰社会工作的本质:论述分析的启示(香港2000),这个定义,显示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的学科(a field of study),必须经由专门学科的研习或训练,始能获得专业助人所需知识与技术,而与一般的慈善工作以好心去做好事,应该有所区别。,5、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制度 社会工作是一有组织的机

7、关或社团,为解决个人所遭遇的困难问题而施行的一种援助,同时也是为协助个人调整其社会关系的各种服务。 -魏特默(Witmer)著社会工作:一个社会制度的分析,这个定义,强调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制度(a social institution),由政府机关或非营利组织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各种服务,如同卫生、教育、司法、劳工等社会制度一样,都在为人们谋求福祉(well-being)。,6、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科学和专业 社会工作可以定义为一种艺术、一种科学以及一种助人的专业。透过社会工作实务,帮助人们解决个人、小组(尤其是家庭),以及社区的问题,并助人获得令人满意的个人、小组与社区关系。 -史基摩(Ski

8、dmore),这个定义,明确指出社会工作是综合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等三种助人方法,并将工作焦点放在“人与环境”的互动,以达成调适人际关系,改善社会环境,增强社会功能的目的。,在我国,学者把社会工作定义为: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三)综观以上所述,我们获得社会工作的一些基本概念:,1、社会工作的目标 增强人们的社会功能-协助服务对象调适其人际关系,改善所处的社会环境,强化其社会功能,以利于满足需要、克服困境或解决问题。 具体表现为: (1)解救危难 (2)缓解困难 (3)促进发展,2、社会工作的对象 以易受伤害或弱势群体为优先实施的对

9、象,一般包括:儿童及青少年、妇女、老人、身心障碍者。因此,社会工作也常被视为服务弱势群体的一种专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70年代福利国家的建构过程,将社会工作的对象不断扩大,社会工作的性质由补救性、治疗性向治疗与预防、补救与发展结合的方向发展,其服务人群扩大到整个社会。 近年来我国也呈现出这样的发展趋势,3、社会工作的方法 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研究。其中,个案、小组、社区,合称为社会工作直接服务;行政、研究合称为社会工作间接服务。 近年来综合取向的社会工作实践模式出现 新的分类方式出现:分为微观实践(个人、家庭、小组及个案

10、管理)和宏观实践(组织、社区和政策) 个案工作这一提法渐次式微:临床社会工作、个案管理、家庭服务和政策倡导作为新兴的实践方法正不断扩大影响。,第一部分 社会工作概述,4、社会工作的实施领域 依据社会工作者协助服务对象处理的问题, 可以大致归纳为: 公共救助、家庭服务、儿童服务、老人服务、康复服务、学校社会工作、就业服务、矫治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医疗社会工作、乡村社区发展、军队社会工作、社会保险服务等领域。,5、社会工作的功能 对工作对象的功能: (1)提供物质帮助 (2)给予心理支持 (3)促进能力发展 (4)维护合法权益,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 (1)促进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 (2)促进制度建

11、设与社会进步 (3)增加社会资本与促进社会协调发展,6、社会工作的本质特征,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本质特征 这是基于社会工作的基本前提:相信每个人都具有潜能,人是可以改变的!,二、社会工作的历史起源与发展,(一)欧美社会工作产生的思想渊源 1、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希伯莱社会思想:获得幸福的途径是与他人分享、富人帮助穷人才能获得尊严、公平的分配财富 2、基督教的“博爱”观念。基督理念:仁慈、博爱行善积德、爱 3、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念: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二)社会工作产生的直接原因,1、工业革命的推动,使社会分化为两大对立阶级 2、社会冲突加剧。 日益加速的工业化、城市化也引发了大量的社会问题

12、,并对这些国家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贫穷、饥饿、失业、堕落充斥着社会,迫使政府对这些问题作出反应。,(三)工业革命以来的西方社会工作实践,1、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 意义: (1)指出政府对社会救助负有责任 (2)确立了助人自助的观念 (3)规定要有专门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奠定了基础,2、德国的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 3、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19世纪末20世纪初) 4、英美的睦邻组织运动(1884年) 通过对社区进行改良来实现助人目标的一场运动 英国牧师把巴涅特,牛津大学教师汤因比做出杰出贡献 5、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6、“福利国家”的兴起和发展,(四)中国的社会

13、工作,1、中国古代的社会救助 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经典礼记礼运大同篇中就曾经提出了一个大同社会的理想。 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周礼记载“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日赈穷,四曰恤贫,五日宽疾,六曰安富。” 中国古代的济贫制度:仓储制度,常平仓正式确立了我国的仓储制度,以后的隋、唐、宋、明等朝代还出现“义仓”和“社仓”等不同形式的仓储制度。,2、20世纪上半叶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20世纪初,一些传教士在中国的大学开始讲授社会学、社会服务等课程,一些大学的师生开始从事社会服务活动。,30年代 社会工作实践的出现:乡村建设运动 在实践方面,乡村建设运动是比较著名又有较大影响的运动

14、。这一运动属于资产阶级的农村改良运动,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立志唤起民众,改造乡村,拯救中国的一种实际行动。 社会行政和社会政策方面取得进展 首先是1938年的赈济委员会,接着在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内设立社会组织部,该部于1940年改为社会部并改隶行政院后,成为民国以来政府设置最高社会行政管理机构的开始,其职责范围包括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团组织、社会运动、社会服务、劳工及合作行政等。 在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方面,我国社会工作的逐渐专业化,同欧美各国一样,是得益于各大学及团体的倡导。,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工作实践 在革命根据地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很重视社会工作。根据地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解放区

15、救济总会等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开展了拥政爱民,取缔娼妓、赌博和缠足,禁烟禁毒等工作,为新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3、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工作的发展 单位制福利与全能政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了加速发展工业化和加强对社会的组织动员能力,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并实行“单位体制”。,3、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工作的发展 在国务院的统一指挥下,各社会行政部门(如民政、劳动、人事、卫生等部门)分工合作并与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相互配合,在城乡开展大量实际的社会工作,使我国行政性社会工作成为唯一的社会工作形式。社会工作专业化进程中止。,3、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工作

16、的发展 中国大陆实际的社会工作形成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王思斌教授称之为“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以民政等政府部门为主的行政人员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工作人员就是实际的社会工作人员。,4、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工作 (1)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多元福利 单位福利制的打破 改变社会福利由国家统包统揽的办法,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办社会福利。形成了国家、集体和个人一起办社会福利,社会福利走向社会化的发展格局。 社会救助机构的出现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出现了慈善总会、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妇女发展基金会、见义勇为基金会等社会机构,它们在解贫济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单位福利仍未完全消失,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福利经济体制的特点: 第一,福利资源的短缺性 第二,福利资源的单位占有,(2)专业社会工作的出现与发展 2003年开始,上海、北京、重庆、广州等城市在社会工作职业化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和试点。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2006年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