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上课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9714080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PPT 页数:130 大小:5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上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上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上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上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上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上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上课(1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一、关于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的认识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是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新出现的题型。旨在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所以审题时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所以从能力划分角度看,作文题型可分为阐释型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六、写作( 2015年全国二卷)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

2、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 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六写作( 2015年全国一卷)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

3、,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与以往传统作文不同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写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确、单一。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如全国一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二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

4、上优中选优,都会引导考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从而更有效地规避套作和宿构,实现写作能力在应用层面的考查。 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二、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解题思路 1、体式驱动-写成议论文 2、内容驱动-内容的规定 3、思维驱动-争议的焦点 4、对象驱动-对以上事情你怎么看,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分为两部分,阅读材料审题和任务写作部分。要注意: (一)阅读材料并要读懂材料。我们只有在掌握材料的范围、含意后才能进行写作,所以第一步阅读

5、非常重要;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要求考生去发表议论的主题,往往就是材料要揭示的某种主题。所以,考生可以从命题者给出的论题里找到中心词,关键语句,防止离题。 (三)往往这样的命题材料不止一个,所以要仔细分析材料间的异同,为写作做好准备。,(四)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既然是先“读”后“写”,是读后有感而发,那么,“读的内容”和“感的内容”要有机地联系起来,开头要引述材料,后面要针对材料,联系写作任务而写作。 (五)就材料的范围而言,就写作任务而言是就事论事;就材料含意,行文中说理论证而言是就事论理。说理就是思辨,就要比较辨析,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六)写作任务是什么?一定分析透彻,否则累死也无

6、功。,三、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应对策略 1在阅读中培养感悟能力。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要对材料进行分析理解,要求考生要理解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因此,考生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去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或中心思想。提高认识能力。 2扩大阅读面,积累素材。除了课程内的阅读,考生在平时要多阅读,尤其是要多读报,要多关注一些时事话题,如环保、教育、娱乐、科技等。而且,一般读了以后多少会有些感悟,那么一旦在写作中真的碰到这类题材,由这个材料引发议论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在备考时,考生也可以把平时所做的阅读理解作为很好的素材库并积累一些相关话题。,3培养理性思维。考生在上课时要积极参加各类话题的讨论、辩论等,

7、在课间休息、茶余饭后、睡前闲聊等时间也要多与身边的人交流思想,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同时也要留意他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这样,评论就能做到有理有据,写作起来水到渠成。 4进行大运动量的写作练习。俗话说,熟能生巧。只有经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写作习惯,流畅的表达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特别要多写时评。 5勤练书写,保证卷面整洁。考生一定要养成书写整洁的习惯,给人以美好的第一印象。,因果分析法,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写作方法一,高考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韋。 (60分)(2015高考全国乙卷)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

8、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 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 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任务驱动型叙事类材料作文题型的特点 1. 试题材料特点 试题往往给考生提供一个生活化、社会化的真实情境。试题材料为叙事性材料。材料本身有一

9、个动态变化(内含因果链)的过程,往往蕴含对立性问题(矛盾);材料有主要当事方和相关参与方,事件引发多元声音。 2. 提示语特点 材料后附的提示语往往带有“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或“在中,你认为谁(哪一种)更”的设问句,指引考生“就事论事”(这是讨论的第一层次),并上升到“就事论理”(这是讨论的第二层次),或澄明是非,或解剖弊害,或分析原因,或提出对策,“论事”“论理”都要基于材料中的基本事实。 材料后附的提示语往往带有“请你就某一方(或针对、选择某一个角度)表明态度、阐述看法”或“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等的任务型指令,且明确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有的还同时限定了写作的文体(如2

10、015年国家乙卷的“书信体”),审题:抓对象法和关键词句法,审题立意(角度分析),1、小陈讼亲文化价值分析 从伦理角度来说,算是不孝行为,不合古已有之的“亲亲相隐”的文化传统,这是一方面; 从法律角度,又算正确之举,对父亲实施的是终级关爱。前者重“情”,后者“理”“情”兼具。 2、老陈违规成性社会影响分析 从法律角度来讲,老陈交规意识淡薄,生命责任意识不强。这样的人,在社会中大有人在。安全重于天,生命高于一切,一个人不再属于他本人,联系着家庭与社会。安全自己的同时,也是安全别人,既是幸福自己的家庭,也是和谐整个社会。,审题(角度分析),3、警方执法社会价值分析 从法律角度,警方查实、教育、处罚

11、,这一系列工作都是分内之责,没有错; 只是公开这起举报,则值得思索,应该人性执法,保护隐私。这样才能减少矛盾,和谐社会。 4、网友及更多民众的讨论社会价值分析 从社会舆论角度,网民点赞(小陈讼亲)、质疑(小陈讼亲、警方不容匿隐私),体现的是现代公民意识(责任意识、参与意识、监管意识) ,所要注意的是,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审题(角度分析),5、媒体报道思想价值分析 媒体,是社会正向思想的传播者,对社会新闻,不仅是报道,还需要引导,体现正向思想的力量。 要警惕炒作、煽动甚至推波助澜,传递负面的东西。,立意示例,(1)给小陈写信: 为大义“灭”亲的好闺女点赞;用法律来维护亲情是爱不是害;爱亲之情

12、诚可贵,所用之法待商榷。(不为亲者讳是法治精神的体现;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2)给老陈写信: 爱她,就要坚守法律底线;遵守法律,为孩子撑起一片爱的晴空; (3)给警方写信: 运用网络社交媒体传播正能量;自媒体时代更需重视隐私保护。 (4)给网民写信: 客观看待网络事件;理性发声。,任务驱动型 作文写作流程,1、完整概述事件 2、明晰任务指令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具体问题具体措施,2013年2月27日上午6时15分左右,湖北省老河口市薛集镇秦集小学发生一起因拥挤引起的踩踏事件。事件造成11名学生受伤,其中4名重伤学生经抢救无效死亡。事发时,学生在从宿舍去上早自习,当时宿舍铁门关闭被学生挤

13、开,从而发生踩踏事故.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以上事件悲剧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写作流程示范,1、完整概述事件: 湖北老河口市薛集镇秦集小学发生一起校园踩踏事件,导致11名学生受伤,4名学生因抢救无效死亡。,2、明晰任务指令,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以上事件悲剧,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议:因果分析法,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由表及里: (1)、一般原因分析 (2)、直接原因分析 (3)、另一个原因分析 (4)、背景分析,如:为什么会产生校园踩踏

14、事件的悲剧 示范:一个在“硬件”层面,比如校园建筑质量不够过硬,楼梯设计不科学等;另一个在“软件”层面,比如校园安全教育疏漏,校舍管理混乱等。,“因果分析法 ”示范 (一般原因分析),“为什么会产生校园踩踏事件的悲剧?” (直接原因分析),示范:校园踩踏事件之所以发生,直接原因在于,最需要秩序的时候出现了拥挤和推搡,而身在现场的人失去了等待的耐心和规则意识。虽然官方调查称,事故源于值班老师没有按时打开宿舍楼的大门,但不难想象的是,即便大门像往常一样正常打开,很多学生可能仍会跑着涌出宿舍楼。,示范:这种争先恐后,一部分源于孩子们顽皮的天性,另一个原因在于我们的教育一直都在给孩子灌输“争”的哲学。

15、在我们国家,拥挤似乎已成一种常态,从车站、码头到学校、商场,一切有人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我们盲目拥挤的场所。曾经还有人在网上吐槽,抱怨中国乘客连坐飞机都要抢着挤进舱,似乎晚了就会没有座位一样。,“为什么会产生校园踩踏 事件的悲剧?” (另一个原因分析),“争”的教育会怎样? (背景分析),示范:在家里,我们从小就被父母教育要“力争上游”;在学校,我们的教育制度固化了“赢者通吃”的格局;在社会上,我们目之所及都是各种“唯恐人后”的场面。在邮局的窗口,即使只有三五个人,也可以看到你争我抢的场面;在马路上,某些车辆频繁变线,其目的仅是为了提前一个车位的距离;红绿灯切换的当口,很多人“宁抢一秒,不停三分

16、”;在地铁上,很多家长甚至怂恿孩子争抢座位处处“争先”的教育,让我们的生活少了从容,也让秩序意识成了稀缺品。【会怎样】,4、具体问题具体措施 即措施分析 【要怎样防止踩踏悲剧的再次发生】,示范:每一起踩踏事故,都是我们反思秩序意识的良好契机。在追究校方的管理责任、追查校舍质量问题的同时,无论是家长、学校还是社会,也都应该检视一下自身的教育责任。如果我们能够以身作则,给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榜样,自觉遵守秩序,学会等待,懂得礼让,诸如踩踏事故等不必要发生的悲剧,或许完全就能够避免。,【文法结构示例】 一、文章展开图样渐进展开式 频发的校园踩踏事故也因此被称为“教学楼里的矿难”。 2. 面对一再发生的校园踩踏悲剧,我们的反思也容易陷入常见的“套路”。人们比较容易想到两个方面的教训:一个在“硬件”层面另一个在“软件”层面 3. 校园踩踏事件之所以发生,直接原因在于,最需要秩序的时候出现了拥挤和推搡,而身在现场的人失去了等待的耐心和规则意识。 4. 秩序意识的缺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