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69698907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辽宁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辽宁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辽宁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辽宁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三7月份调研考试历史试题第卷(选择题 共60分)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共40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 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处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具有“合法性”的是A. 设置官吏 B. 楚王问鼎 C. 三家分晋 D. 兼并争霸【答案】A【解析】地方势力的行为具有“合法性”指的是分封制下的诸侯国拥有的权力,结合所学分封制的相关知识,地方诸侯国在自己的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设置官吏是属于世袭

2、统治权范围内的合法权力,故选A;BCD均是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实力衰微的情况下,地方诸侯国挑战周天子权威的事情,故不属于合法性行为,所以排除。2. 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读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这表明A. 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 B. 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C. 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 D. 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答案】D【解析】从孔子的语言使用情况来看,在平常的时候说鲁国的语言,在诵读经典和周礼的时候用雅言,可以看出孔子认为语言虽有异,但天下一家,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出孔子一个人的态度;B选项错误,孔子平日里都用鲁国语言来传

3、道;C选项错误,这时候周天子权威已不复存在。3. 战国时期,诸侯国先后推行“授田制”,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贵族,而是直接分配给奴隶和农民耕种,或赏给有军功的贵族。这一制度有利于A. 推广精耕细作B. 推动社会转型C. 抑制土地兼并D. 改变地租形式【答案】B【解析】材料“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贵族,而是直接分配给奴隶和农民耕种,或赏给有军功的贵族”,实际有利于形成土地私有制,从而推动社会转型,故选B;精耕细作是农业生产技术的特征,排除A;材料是土地兼并的根源,排除C;材料与地主无关,排除D。4. 唐代三省以出令、审覆,执行的程序分工;北宋前期的中枢部门则在其管辖权限内实现了决策、执行一体化。

4、这一变化A. 避免了决策失误B. 有利于权力制衡C. 削弱了宰相职权D. 提高了行政效率【答案】D【解析】从唐代三省程序分工到宋代前期在其管辖权限内实现了决策、执行一体化,可提高行政效率,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央集权的加强,B项错误;材料的做法可以减少决策失误,但不能避免,A项错误;由材料“决策、执行一体化”,说明宋代前期在权力制衡和削弱相权方面做得不够,排除BC。5. 对下表中税收信息的解读较为合理的是A. 重农抑商政策因工商业发展而走向终结 B. 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农业经济逐渐衰退C.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D. 对外贸易税收逐渐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答案】C【解析】题干中的

5、至道末年农业税高于非农业税,到之后的天禧末年和熙宁十年,非农业税超过农业税,但从农业税纵向比较,数据是大体稳定的,故并不能说明农业发展衰退了,而只能说明工商业等非农产业发展了,故排除B而选C;非农业税增加幅度较大,并不能说明重农抑商政策走向终结,因为古代中国自商鞅变法开始直至1840年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非农业税不一定就全是对外贸易税收,故D不符合题意。点睛:这一题的材料属于数据类图表材料。读数据图表需要注意:(1)注意数据图表和具体事项的名称;(2)准确把握数据图表中数据的变化(表格尤其要注意横纵栏间的数据大小变化);(3)关注表格或图形的题头或说明以及出处与注释

6、,还要注意分类栏内容之间的关系以及与题头之间的关系。6. 明史职官志载:明朝中期以后,“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于寺人”。这种现象反映了A. 宦官内阁彼此倾轧 B. 决策权力趋于异化C. 相权膨胀威胁皇权 D. 政局混乱皇权失控【答案】B【解析】材料中“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于寺人”说明明朝宦官控权力较大控制了内阁,这体现了决策权逐渐走向异化,故B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决策权控制在宦官手中,故A项错误;明太祖时废除丞相制度,故C项错误;内阁制度的发展,体现出皇权的加强,故D项错误。点睛:“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于寺人”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宦官权力增强。

7、7. 下表反映出1618 世纪中英金、银的比价变化(据十六至十八世纪国际间白银流动及其输入中国之考察编制)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代中国英国1534年1:63 1:115 1580 年1:55 1:117 1635 年1:10 1:13 1751年1:149 1:145 A. 传统农耕文明全面衰退 B. 英国商人对华贩卖鸦片C. 中国外贸长期保持顺差 D. 海禁政策阻滞中外贸易【答案】C【解析】由上面表格来看,中国在16-18世纪金银比价总体上是上升的,这意味着白银价格总体上是下降的,究其原因是由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导致的,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意味着中国对外贸易长期保持顺差,故选A;金银比值的变化与

8、白银流入流出关系巨大,而与传统农耕文明关系不大,故排除A;英国商人对华贩卖鸦片是在18世纪中后期才开始的,故B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海禁政策之下,中国对外贸易并没有完全停滞,故D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D。8. “从文以载道的桎梏中挣脱出来的明清传奇文人作家,表现出两种创作倾向:一是张扬言情,一是调和情理。他们文学观念的波动犹如钟摆,时而偏向载道,时而偏向言情,但终归保持着一种超稳定的平衡状态。”这表明明清文学A. 具有离经叛道的时代特色 B. 以张扬个性为其主要目标C. 以传奇作为主要表现形式 D. 仍然受到理学的较大影响【答案】D【解析】“他们文学观念的波动犹如钟摆,时而偏向载道,时而偏

9、向言情,但终归保持着一种超稳定的平衡状态”说明明清文学有张扬言情的倾向,但是始终摆脱不了理学的影响,即仍然受到理学的较大影响,故D项正确;明清文学没有突破理学的束缚,反映不出离经叛道的特色,故A项错误;明清文学有张扬个性的倾向,但不是主要目标,故B项错误;明清文学以小说作为主要的表现的形式,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透过现象本质的能力,解题的思维过程是“现象本质”。本题材料反映的现象是,明清文学时而张扬言情,时而明道,这从实质上说明明清文学没有完全突破宋明理学的束缚。9. “在戊戌变法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

10、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A. 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变革进程B. 是资产阶级维新变法与革命的预演C. 为资产阶级政治运动提供准备D. 削弱了旧的政治体制因而备受推崇【答案】A【解析】题干说到太平天国运动为戊戌变法提供了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所以对推动戊戌变法有帮助,而孙中山既自觉接受太平天国正面影响又接受其反面教训,说明天平天国运动也有助于推动孙中山领导的,故选A;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运动,而戊戌变法和都属于资产阶级运动,故B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BC;D与题目主旨不符,故排除。10. 夏东元在洋务运动发展论中指出:“洋务运动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

11、措施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 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相背离 B. 中体西用与近代工业相冲突C. 技术变革与政治变革相脱离 D. 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矛盾【答案】C【解析】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以实现救亡图存,故“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但洋务运动单纯引进西方科技,而不变革封建制度,最终失败,故又“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点睛:洋务运动的影响及其在学习西方方面对今天的借鉴:(1)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洋务派想以此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2)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

12、产技术,还要借鉴西方先进的经营管理题体制,重视市场的优化配置作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克服洋务企业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3)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11. 19世纪末维新思想家陈炽在续富国策中指出:开埠通商六十年来,内外穷民之失业无依者,犹如恒河之沙,不可计算。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A.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闭落后B. 自然经济解体、工业发展缓慢C. 洋务运动没有实现“求富”目标

13、D.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艰难【答案】B【解析】材料“开埠通商六十年来,内外穷民之失业无依者,犹如恒河之沙,不可计算”表明,通商口岸开放后,国内农民和手工业者失业者较多,究其原因在于外国商品远远不断的涌入导致农业和手工业者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而且中国工业发展缓慢,无法吸收更多的劳动力进入工厂工作,B符合题意;A与材料“开埠通商六十年”不符;C洋务运动的失败与材料所述无关;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不会导致大量的失业现象的出现,D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开埠通商六十年来,内外穷民之失业无依者,犹如恒河之沙,不可计算”的理解和掌握。12. 学者

14、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维新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A. 挽救民族危亡 B. 发展资本主义C. 提倡民主科学 D. 推动实业救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维新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挽救民族危亡,故A

15、正确。发展资本主义,不属于核心动力,故B排除。提倡民主科学,属于文化思想方面,也不属于核心动力,故C排除。推动实业救国,其目的仍然是挽救民族危亡,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过程挽救民族危亡【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历程的相关知识,属于高考的重点知识之一,在备考中要引起足够重视。例如,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主张设议会、行立宪,伸民权;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胜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前期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号,宣传西方民主思想,提倡民主科学;后期则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经历了以城市为中心到工农武装割据的过程。近代中国的思想发展历程是一个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学习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终找到了一个可以指导中国革命的思想。13. 2018年,全国高考教育改革如火如荼。追思中国近代两大学堂,指出其相似点 京师同文馆 万木草堂A. 以维护专制统治为办学目的 B. 西学教育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