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物理---精校解析 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69679759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1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物理---精校解析 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8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物理---精校解析 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8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物理---精校解析 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8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物理---精校解析 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8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物理---精校解析 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物理---精校解析 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物理---精校解析 Word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新高考2018年4月选考科目物理试题一、选择题I:(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科学家是A. 亚里士多德 B. 伽利略 C. 笛卡尔 D. 牛顿【答案】B【解析】A、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错误;B、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B正确;C、笛卡尔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第一次表述了惯性定律,故C错误;D、牛顿在伽利略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但不是第一个根据实验

2、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科学家,也不是第一个提出惯性的科学家,故D错误;故选B。2. 某驾驶员使用定速巡航,在高速公路上以时速110公里行驶了200公里,其中“时速110公里”、“行驶200公里”分别是指A. 速度、位移 B. 速度、路程C. 速率、位移 D. 速率、路程【答案】D故选D。3. 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表示能量的单位,下列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根据,可得,故A正确,B、C、D错误;4. A、B两艘快艇在湖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在相同时间内,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4:3,运动方向改变的角度之比是3:2,则它们A. 线速度大小之比为4:3B. 角速

3、度大小之比为3:4C. 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为2:1D. 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答案】A【解析】A、因为相同时间内他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4:3,根据,则A、B的线速度之比为 4:3,故A正确;B、运动方向改变的角度之比为3:2,根据,则角速度之比为3:2,故B错误;C、根据可得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为,故C错误;D、根据a=v得,向心加速度之比为,故D错误;故选A。5. 杭州市正将主干道上的部分高压钠灯换成LED灯,已知高压钠灯功率为400W,LED灯功率为180W,若更换4000盏,则一个月可节约的电能约为A. B. C. D. 【答案】B故选B。6. 真空中两个完全相同、带等量同种电荷的金属

4、小球A和B(可视为点电荷),分别固定在两处,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为F,用一个不带电的同样金属球C先后与A、B球接触,然后移开球C,此时A、B球间的静电力为A. B. C. D. 【答案】C【解析】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静电力大小为:,不带电的同样的金属小球C先与A接触:,带电的同样的金属小球C再与B接触:,则两点电荷间的静电力大小为:,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由库仑定律可知,在真空是必须确保电荷量不变,且电荷间距要大是能将带电量看成点来处理同时两球带同种电荷,所以当与A球接触后的小球C与B球接触时,则先出现电荷中和,然后再平分电荷。7. 处于磁场B中的矩形金属线框可绕轴转动,当线框

5、中通以电流I时,如图所示,此时线框左右两边受到安培力F的方向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磁场的方向水平向左,由左手定则可知:左边受到的安培力方向竖直向上,右边受到的安培力方向竖直向下,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8. 如图所示,小芳在体重计上完成下蹲动作,下列F-t图像能反应体重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对人的运动过程分析可知,人下蹲的过程可以分成两段:人在加速下蹲的过程中,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此时人对传感器的压力小于人的重力的大小;在减速下蹲的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上,处于超重状态,此时人对传感器的压力大于人的

6、重力的大小,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人在加速下蹲的过程中,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在减速下蹲的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上,处于超重状态。9. 土星最大的卫星叫“泰坦”(如图),每16天绕土星一周,其公转轨道半径约为,已知引力常量,则土星的质量约为A. B. C. D. 【答案】B【解析】卫星绕土星运动,土星的引力提供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设土星质量为M:,解得带入计算可得:,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 如图所示,竖直井中的升降机可将地下深处的矿石快速运送到地面。某一竖井的深度约为104m,升降机运行的最大速度为8m/s,加速度大小不超过,假定升降机到井口的速度

7、为零,则将矿石从井底提升到井口的最短时间是A. 13s B. 16s C. 21s D. 26s【答案】C【解析】升降机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最后做减速运动,在加速阶段,所需时间,通过的位移为,在减速阶段与加速阶段相同,在匀速阶段所需时间为:,总时间为:,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升降机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最后做减速运动,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和速度时间公式求得总时间。11. 一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从A点开始以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粒子在时刻运动到B点,3时刻运动到C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A、B、C三点的电势关系为 B. A、B、C三点场强大小关系为

8、C. 粒子从A点经B点运动到C点,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少D. 粒子从A点经B点运动到C点,电场线先做正功后做负功【答案】C【解析】A、因为不知道带电粒子的电性,所以无法判断电势的关系,故A错误;B、由速度图像可知,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所以B点的加速度最大,电场强度最大,故B错误;C、由图像可知:动能先减小后增大,根据能量守恒可知:电势能先增后减小,故C正确;D、因为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所以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故D错误;故选C。【点睛】速度图像的斜率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速度大小可知动能的变化,根据能量守恒可知电势能的变化。12. 在城市建设施工中,经常需要确定地下金属管线的位置,如图所示,

9、有一种探测方法是,首先给金属长直管线上同上电流,再用可以测量磁场强弱、方向的仪器进行一下操作:用测量仪在金属管线附近的水平地面上找到磁场的最强的某点,记为a;在a点附近的地面上,找到与a点磁感应强度相同的若干点,将这些点连成直线EF;在地面上过a点垂直于EF的直线上,找到磁场方向与地面夹角为45的b、c两点,测得b、c两点距离为L,由此可确定金属管线A. 平行于EF,深度为B. 平行于EF,深度为LC. 垂直于FE,深度为D. 垂直于EF,深度为L【答案】A【解析】根据通电直导线产生的磁场特点:距离电流越近,产生的磁场强度越大,则a点距离管线最近,EF上的点均是距离管线最近的点,管线在EF的正

10、下方,与EF平行;根据安培定则做出管线产生磁场的横截面图示:则由几何关系可以确定a到管线的距离为,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3. 如图所示,一根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座猴山的A、B处,A、B两点水平距离为16m,竖直距离为2m,A、B间绳长为20m。质量为10kg的猴子抓住套在绳上的滑环从A处滑到B处。以A点所在水平面为参考平面,猴子在滑行过程中重力势能最小值约为(绳处于拉直状态)A. B. C. D. 【答案】B【解析】猴子的动能最大时重力势能最小,猴子的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此时猴子受力平衡则可以得到下面的几何关系:绳长AC+BC=AF=20m,又MF=16m,由勾股定理得A

11、M=12m,而AB竖直距离为2m,则BF=10m,D为BF中点,BD=5m,C和D等高,则A、C的竖直高度差为7m,此时猴子的重力势能为:,与B最接近,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二、选择题II(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每小题给出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组成原子核的核子越大,原子核越稳定B. 衰变为经过4次衰变,2次衰变C. 在LC振荡电路中,当电流最大时,线圈两端电势差也最大D. 在电子的单缝衍射实验中,狭缝变窄,电子动量的不确定量变大【答案】BD【解析】A、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

12、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与核子多少无关,故A错误;B、衰变为经过,质量数减少16,质子数减少6,而一次衰变,质子数减2,质量数减4,一次衰变,质子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所以是4次衰变,2次衰变,故B正确;C、当线圈两端电势差也最大时,电流变化率最大,电流为0,故C错误;D、狭缝变窄,使得变小,根据不确定关系,则变大,故D正确;故选BD。15. 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关于大量氢原子的能级跃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普朗克常量,真空中光速)A. 氢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基态时,会辐射射线B. 氢原子处在n=4能级,会辐射可见光C. 氢原子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具有显著

13、的热效应D. 氢原子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最小的光子能量为1.89eV【答案】BC【解析】A、射线是原子核通过衰变产生的高能电磁波,与核外电子无关,故A错误;B、根据可得,可见光光子的能量为,从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在该能量范围内,故B正确;C.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辐射的能量最大值为1.51eV,小于1.63eV,属于红外线,具有热效应,故C正确;D.传播速度越小,折射率越大,光子频率越大,能量越大,而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最大能量为3.4eV,故D错误。故选BC。【点睛】能级间跃迁辐射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能级差越大,辐射的光子频率越

14、高,波长越短,然后结合各种光的频率的范围分析即可。16. 两列频率相同、振幅均为A的简谐横波P、Q分别沿+x和-x轴方向在同一介质中传播,两列波的振动方向均沿y轴,某时刻两波的波面如图所示,实线表示P波的波峰,Q波的波谷;虚线表示P波的波谷、Q波的波峰。a、b、c为三个等间距的质点,d为b、c中间的质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质点a的振幅为2AB. 质点b始终静止不动C. 图示时刻质点c的位移为0D. 图示时刻质点d的振动方向沿-y轴【答案】CD【解析】AC、质点a和c是两列波的波峰与波谷相遇点,两列波的振幅相等,所以a和c位移始终为0,即静止不动,故A错误,C正确;B、在经过四分之一周期,两

15、列波各向前传播四分之一波长,P波a处的波谷和Q波在c处的波谷刚好传播到b点,所以b点是波谷与波谷相遇,振幅为2A,为振动加强点,故B错误;D、图示时刻,d点在P波的平衡位置与波峰之间,振动方向沿y轴的负方向,同时d点在Q波的波谷与平衡位置之间,振动方向沿y轴的负方向,所以d点的振动方向沿y轴的负方向,故D正确;故选CD。【点睛】两列频率相同的相干波,当波峰与波峰相遇或波谷与波谷相遇时振动加强,当波峰与波谷相遇时振动减弱,据此分析。三、非选择题17. (1)用图1所示装置做“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实验时,除了图中已给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A秒表 B天平 C刻度尺 D弹簧测力计(2)用图2所示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