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A文】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69677798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6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A文】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6A文】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6A文】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6A文】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6A文】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A文】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A文】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于蓝高考语文核按钮 综合训练,课件制作:顺昌一中林水生 2010、3、16,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李密陈情表)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_。(李白蜀道难) _临帝子之长洲 ,得天人之旧馆。(王勃滕王阁序) (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盍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

2、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全;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铚、耰、艾,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之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

3、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苏轼稼说) 【注】敛:收拾,此处意为收割。铚:镰刀。耰:捣土块的农具。艾:通“刈”,收割。闵:勉,勉力。这是苏轼赠与同事张琥的一篇杂说。,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全全:保全。 B.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 寻:使用。 C.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 同年:科举考试同榜考中的人。 D.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约:节约。 D(当解释为“简要”),3.下列各组中,都属于

4、苏轼对才华自我修养的看法的一组是(3分)( ),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 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 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 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A B C D C(阐述的是古人的作法,叙述的是自己的无奈,都不属于苏轼对才华自我修养的看法。),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以为庄稼要种得好至少应当做到:土地可以休耕轮作,耕种不能耽误农时,收割一定要等庄稼完全成熟之后。 B.古人超过今人的原因是他们非常重视自我修养和积累,一定要等到思想才华完全成熟后才出来做事、为官,就像水一定要等到充溢后才流淌出来,弓拉满

5、之后才发箭。,C.苏轼非常羡慕张琥能够有再学习的机会,劝勉他治学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并希望他过问弟弟苏辙是否做到了这一点。 D.这篇文章以种庄稼比喻做学问,以保全地力喻人生修养,喻义恰当、哲理深刻;文章以我为例入文,语气亲切,显示出大师的若谷虚怀。 C(苏轼并没有让张琥过问苏辙是否做到了“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而是代苏轼将这话转告弟弟苏辙。),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3分) 译文:您的成功,也不能说不早啊! (2)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3分) 译文:这就是古代的人能够超过现代人、如今的君子不如古人的原

6、因啊!,(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1)这首“咏柳”诗,是托物言志之作,其寓意是什么?(2分),答:讽刺、揭露得志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没有好下场。,(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文意也通,你觉得那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4分),答:原句好。原句中的“天地”着眼于空间,突出了天地间的浩然正气,有诗人的主体感,能显示诗人正气浩然之志。改句的“秋后”没有上述之意,且与“清霜”有重复之嫌。 或改句好,“秋后”着眼于时间,强调了小人可以猖狂于一

7、时,却不可能猖狂一世;“秋后”与“清霜”呼应,且与俗语“秋后算账”暗合。“秋后”的使用使诗意更显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皆可酌情给分。),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曹操颁发讨伐董卓的矫诏后,就有孙坚、孔融、袁术、公孙瓒、袁绍等各路英雄响应前来与曹操会盟,并推举袁绍为盟主,共同讨伐董卓。而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因此时还不成气候,所以没有参加。(三国演义),B.从宜宾赵家回到省城的梅在随琴到高家避难前,其实也见到了觉新。一次是在新发祥门口,但她只敢远远地看,只敢似招呼非招呼地向觉新

8、点点头,想说话又不敢说;一次是在琴的家里,觉新来给姑妈辞岁,正与琴在一起的梅听见觉新说话的声音,却只敢在他走的时候偷偷地看了看他的背影。(家) C.(堂吉诃德)一面往村里走一面轻声说道:“你真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托博索美丽绝伦的杜尔西内亚!你有幸拥有英勇著名的骑士堂吉诃德在你面前俯首听命。众所周知,他昨天得到了骑士称号,今天又讨伐了最无耻、最残忍的罪恶行径。”这里“最无耻、最残忍的罪恶行径”指的是:在一座林子里,堂吉诃德看到一个十五岁左右的牧童被绑在树上,主人一面骂他丢了羊,一面用皮带狠命地抽打他。堂吉诃德路见不平,便拔刀相助,上前搭救了牧童,并警告和恐吓了那富农一番。然后,他扬长而去。等堂吉

9、诃德走远后,那位富农重又把孩子绑上,更加没命地抽打起他来。(堂吉诃德),D.聂赫留朵夫本来与姐姐娜塔莎感情非常好,可自从因婚姻与土地问题与姐姐、姐夫发生了重大分歧后,感情就生分了,尽管在他赴西伯利亚时,姐姐也赶到火车站相送,可聂赫留朵夫发现只有讲起还未把土地交给农民以及财产继承的问题时,姐姐的脸色才显得特别活泼,大放光彩。这使得他心里感到凄凉。(复活) E.黛玉每到春分秋分,必犯旧疾。一天,宝钗来探望她,劝她换个医生,先平肝健胃,而后再用燕窝冰糖熬粥食补。黛玉平常就嫌宝钗心里藏奸,听说又要让她熬燕窝粥,担心惹那些婆子丫头们嫌她多事,非常生气,数落道:“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硬是把

10、宝钗赶走了。(红楼梦) A E(A.刘、关、张三人当时虽然未成气候,但却跟随着北平太守公孙瓒前来参加讨伐董卓的会盟。E.黛玉没有生气,更没有赶走宝钗,而是对宝钗的关心非常感激,并对自己以前的误解表示歉意。),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1)曹操误杀其父结义兄弟吕伯奢家人后,又故杀吕伯奢。其原因是担心吕伯奢一家出卖他,从而难逃董卓的追杀。而董卓追杀他的原因则是他行刺董卓未成。请简述曹操行刺董卓的过程。(罗贯中三国演义) 答:曹操借得王允七星宝刀后,就到相府找董卓,以“马羸行迟”为由调开侍立其侧的吕布,在董卓不耐久坐倒身而卧时,拔刀行刺,不料被董卓从衣镜中看到,且此时吕布也已牵

11、马回来,曹操慌忙诡称欲献七星宝刀,趁董卓一时未疑之机,骑上西凉马逃之夭夭。,(2)七月的某一天,包括玛丝洛娃在内的那批犯人,准备下午三点从火车站启程前往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打算跟随玛丝洛娃一同前往。请简述出发的那一天他是如何找到玛丝洛娃以及其间发生的让他特别不安的事。(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答:他十二点前到监狱,呆站近一个钟头才看到犯人出发,可是玛丝洛娃消失于穿着灰色囚衣的犯人中;他坐马车赶到前头,才在女犯中认出了玛丝洛娃,但无法见面;到了火车站才见到玛丝洛娃并告知自己将一同前往西伯利亚。犯人们仅从监狱到火车站就因中暑死了五个,这让聂特别不安。(由于版本不同,外国文学部分人物译名可酌情放宽。事

12、件叙述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分,叙述不完整的酌情扣分),(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颜渊),(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以为只要我们做人做事能够经常反省并且不愁苦不惧怕,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B.司马牛之所以对不忧不惧即可为君子的说法不理解,是因为他不知道君子的不忧

13、不惧是出于问心无愧。 C.司马牛既愁自己不能成为君子,又愁自己没有兄弟,终日陷于愁苦忧虑之中。 D.子夏所说的兄弟就是司马牛所说的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说法只是他劝解司马牛的话。 B(A项省略了不该省略的“不疚”;C项说司马牛终日陷于愁苦忧虑之中,于文无据,且“忧”在文段中皆无“虑”之义;D项“子夏所说的兄弟就是司马牛所说的兄弟”的判断有误,子夏的“四海之内,皆兄弟”是一种比喻的说法。),(2)从摘选的论语?颜渊两则的内容看,君子一定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3分),答:是个“无忧无惧”且践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人。因为他“内省不疚(问心无愧)”,且敬业不爽,待人谦恭有礼。,三、现代文

14、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环境税开征毫无疑问是板上钉钉的事了。随着今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第15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日期的临近,国内酝酿十多年的环境税,也提上议事日程。目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环保部等三部门,正在研究制定环境税开征方案。,其实,在去年全国“”上,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就提交了关于尽快将开征环境税纳入议事日程、出台环境税的提案。这一提案当时得到2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的联名附议,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透露,征收企业环境税已被列入财政部、税务总局和环保部的重要议事日程,条件成熟时会推出。这表明环境税将成为继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之后的又一

15、“环保新政”,体现了政府部门多管齐下,督促节能减排的监管力度。,假若通过调整环境税收政策,排污企业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加强环保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污,这无疑是政策制定者所希望看到的效果。但如果有的企业将缴环境税当作买“排污权”,在排污数量和浓度上大大增加,这就背离了靠调整环境税收政策遏止环境污染的初衷。因此,我们还需要将排污量的多少体现在环境税的具体征收标准上,防止企业缴了税反而多排污。,靠大幅度提高环境税征收标准来提高环保效率的做法,起源于战后欧洲经济高速发展期。此后为世界一些国家所仿效。但事实上,现在欧洲已经主要用“污染者负担”替代了“污染者付费”模式。这是因为许多环境污染已无法准确地用钱

16、来“计算”,尤其是“付费”排污容易让污染者逃避许多长远的责任。而“污染者负担”则不仅涵盖了对污染做出经济补偿的“付费”责任,也涵盖了包括停止污染、治理污染和对长期危害负责在内的一系列“连带责任”。这就让污染者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其一时的收益,污染者付了“排污费”也不能睡好觉或者几十年后再把自己“洗绿”。,不言而喻,我们在强调“污染者付费”的同时,也要强调“污染者负担”。最需要说清楚的是,“污染者付费”不是付费即可污染,污染者所承担的环境责任形式也不应只是一种经济补偿。不能让“污染者付费”掩盖了污染者的其他的更重要的责任,包括对污染地域群众健康和生态环境长远“追责”有些污染造成的恶果要多年后才能显现,所以,环境污染始作俑者的责任,不能“一付了之”,而应永远“存盘备份”。,毋庸讳言,“先污染后治理”已使我们的生存环境为此付出很大代价,因此,在调整环境税收政策的同时,还要有多种招数,尤其是不能出现污染权与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